社會物質生活巨大變革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社會問題,如人口老齡化問題。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當前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4億,占總人口的18.7%,“老有所養(yǎng)”是人民的愿望。因此我們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回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尋求借鑒。傳統(tǒng)文化典籍中有豐富的關于“孝”的闡釋,如《尚書·堯典》中:“克諧以孝”?!稜栄拧め層枴分校骸吧聘改笧樾ⅰ?。《新書·道術》中:“子愛利親謂之孝”。大體而言,是親情使然之下去奉養(yǎng)父母,敬愛父母。孝還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禮記·祭養(yǎng)》:“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薄靶⌒⒂昧?,中孝用勞,大孝用匱。”《鹽鐵論·孝養(yǎng)》說:“孝莫大以天下一國養(yǎng)”。將孝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更加細致。 提到法家,人們更多想到法制建設。其實先秦法家思想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孝道思想,本文主要通過介紹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管仲與韓非子的孝道思想來窺見先秦法家的孝道思想。作為法家較早期的代表人物管仲,他被人們因孝稱贊,直到今天,淄博市設立的管仲紀念館,作為孝文化的教育基地,當?shù)氐闹行W學生常去參觀學習?!墩f苑·尊賢卷八》記載:“桓公立以為仲父?!饼R桓公賜立管仲為仲父,除了自身的抱負以及對管仲能力的欣賞,也是一種尊賢敬老的體現(xiàn)?!妒酚洝す苎缌袀鳌分校骸拔釃L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本鸵娮C了管仲的孝,在處境十分危險的戰(zhàn)場,時刻想念母親的養(yǎng)育恩情,即使可能會被人誤解,也要堅守自己內心的孝道。他在被齊桓公任命重用之后,也大力地傳播孝道思想,勸諫統(tǒng)治者重視孝道,弘揚孝道,并且提醒統(tǒng)治者在重用臣子時,也要重點關注他是不是一個具有真正孝行的人,以防不孝之人進入統(tǒng)治階層后被重用,埋下更大的禍患。 《管子》一書內容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比孔子還早一百多年,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這本書的作者有一些爭議,但大體認為是管仲及其弟子累積創(chuàng)作的結晶,《管子》一書中也對孝道進行了闡釋,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教育方面。《管子·權修》中說:“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鳖愃朴诮裉斓陌倌陿淙撕徒K身學習的理念。人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地接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等才能建立良好的品行,形成美好的孝行,能終身學習的人,更能堅守美好的道德品質孝行?!豆茏印つ撩瘛分校骸岸Y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碧岢鰢覍哟蔚牡赖乱?,在《管子·五輔》中進一步闡釋:禮有“八經(jīng)”,義有“七體”,認為禮義排在道德規(guī)范的第一位,在“八經(jīng)”中指出,“長幼有等”,而“七體”中強調了“孝悌慈惠,以養(yǎng)親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更加強調孝悌的重要性。知“恥”對于孝也是重要的,孫中山先生曾說:“人有先知先覺,后知后覺,也有不知不覺之分?!睂τ谛行⒁彩侨绱?,我們可以借助羞恥感喚醒良知,從行動到心靈,再從內心到實踐?!豆茏印ば】铩分校骸八拿穹謽I(yè)定居”,按職業(yè)分開居住,并且要求父親和兄長將技術和道德傳授給下一代,在教授的過程中也有利于孝道的傳播與實踐。在《管子·侈靡》中說:“教化”,這種教化是需要情感的注入,教化者需要以情動人,受教者因情改變,建立在情感基礎上的交流,弘揚與踐行孝道也要建立在人自然而然流露的真情中?!豆茏印さ茏勇殹分刑岢觯骸皽厝嵝泸準蚜?。”在臨淄稷下學宮專門制定了弟子需要遵守的規(guī)則,其中也強調孝悌,可見在教育方面對孝的珍視。 選用人才方面。國家的治理需要真正的人才,因而對人才的選拔標準更為重視?!豆茏印ち⒄分姓f:“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國柄;二曰見賢不能讓,不可予尊位;三曰罰避親貴,不可使親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務地利而輕賦斂,不可予都邑?!痹谌瞬胚x拔中看重能力,更需要考察其品行。《管子·立政》中:“寧過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彼^的一些“小人”,品行中少不了不孝的一面,而“不孝無以立?!薄板e國于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故授有德則國安?!比瞬牌沸袑τ趪椅M龅闹匾??!肮倬舨辉?,則奸吏勝”,歷史中有無數(shù)這樣的例子去印證?!豆茏印ば蝿萁狻罚骸盀橹鞫\,為父母而暴,為臣下而不忠,為子婦而不孝,四者,人之失也。大失在身,雖有小善,不得力賢?!薄安恍ⅰ币驯涣袨椤按笫А?,必不能作為人才進入統(tǒng)治階層管理國家和人民。 賦役刑罰方面。賦役刑罰是影響國家興亡的重要因素?!豆茏印分杏涊d:“老弱毋刑,參宥而后弊。”對高年身體弱的老年人不給以刑罰,即使他們有過錯,也要寬宥三次之后再治罪。這是在刑罰上對老人的優(yōu)待和愛護,此后歷代也有類似的措施。此外在《管子·入國》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一曰老老,凡國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無征,三月有饋肉;九十已上,盡家無征,日有酒肉,死上供棺槨?!痹诔且睾蛧O“掌老”的官員也體現(xiàn)對老人的重視,如大司徒的職責之一就有養(yǎng)老。按照不同的年齡對高年者賜予物質上的優(yōu)待并且可以減免家人的征役,可以讓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一些改善和保障,后者的措施對于人民的生活改善是更為實際的。 作為戰(zhàn)國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他的思想與別人很不同,也有一些關于孝道的闡釋與理解,是基于法治精深之下的孝道觀念。 韓非子認為人性是自利的,他批判儒家仁慈精神的“孝”,堅持“法治”下的孝?!案改钢谧右?,產男則相貿,產女則殺之。此俱出父母之懷袪,然男子受賀,女子殺之者,慮其后便,計之長利也。教父母之于子女也,猶用計算之心以相待也,而況無父子之澤樂?”從中可以看出韓非子認為人內心的道德自醒是空疏的,發(fā)自內心的孝似乎是不現(xiàn)實的,并且父母對于子女的愛有存在功利性的一面。 于是韓非子提出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法,人們應當守法,守法則是孝的一種體現(xiàn)?!俄n非子·五蠹》中: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攻,鄉(xiāng)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夫以父母之愛,鄉(xiāng)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懼變其節(jié),易其行知。 用法來協(xié)助道德規(guī)范是必要的。《六反》中。 母之愛子也倍父,父令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無愛,令之行于民也萬父母。父母積愛而令窮,吏用威嚴而民聽從,嚴愛之亦可矣。且父母之所以求于子也,動作則欲其安利也,行身則遠罪也;君上之于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也盡其力。親以厚愛關子于安利而不聽,君以無愛利求民之死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養(yǎng)死私愛之心,而增威嚴之勢。故母厚愛出子多敗,推愛也;父薄愛教笞,子多善,用嚴也。 承認母親的愛是偉大的,但是過分的慈愛可能會是另一種傷害。《顯學》中:“夫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吾以此知威勢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亂也?!痹俅螐娬{“威勢”的重要性,但是人是感性與理性的化身,社會是由每個人構成的,因此社會的治理需要剛柔并濟。 韓非子的耕戰(zhàn)思想,是從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fā)展而來的,中國古代的經(jīng)濟主體是農業(yè),當時人們只有勤于耕種,才能養(yǎng)活自己和家人,才能讓父母吃飽穿暖,君子談大義也需要先解決好自身的基本問題,否則會有一些空泛,離開物質基礎談孝行,也是空泛的。加之當時的戰(zhàn)爭形勢,少戰(zhàn)者可以參與戰(zhàn)場為國立功,光耀門楣,也是為人子女盡孝的一種體現(xiàn)。 儒家代表人物及著作都極力推崇堯、舜。《漢書·古今人物表》中:“堯,舜被列為人人(圣人)?!倍n非子則對堯、舜等大加鞭撻?!皥驗槿司涑迹礊槿顺级计渚?。”將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當作不好的榜樣,有一些偏頗。 先秦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對孝道的闡釋和理解,可以使我們對孝道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思考,儒家的孝更側重于精神的,法家的孝更實際一些,孝養(yǎng)父母是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讓孝行落在實際中,落在生活的點滴處。我們應更加注重法制建設,但不過分強調法的作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現(xiàn)實環(huán)境,創(chuàng)新且進行合理的制度構建,儒家弘揚的仁義孝悌是美好的,但會存在依靠道德自覺堅守不住的人,存在惡劣的不孝行為,只能用法來保障孝道。以加強社會的教育與教化,讓“孝之風”浸潤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戒兄子書》中:“汝曹薄祐,早失賢文,財單藝盡,今適喘息,聞仲祉輕傲耆老”。古人在家訓中告誡尊敬老人,今天我們也應該繼承,讓家風家訓教育更好地發(fā)揮教育教化作用。 |
|
來自: 強哥的書屋 > 《春秋戰(zhàn)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