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百四十一個老長安 今天不聊感情了,聊聊一個偉大的女性 之前也說過,我這里不僅是“談情說愛”的,也會聚焦更多、更深的女性話題 也希望大家能從中汲取力量,得到更好的成長 說一個好消息。 今天,有網友發(fā)現(xiàn),張桂梅校長被寫進了最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 忽然覺得很感動。 關于張桂梅校長的事,以前我專門寫過一篇文,沒看過的點這里:《看到幾個明星一夜間全被“封殺”,我卻想到了她》 簡單說,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偉大女性。 她幾乎以一己之力奔走呼號,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云南麗江華坪女高。 2008年建校,截止到2020年,她把超過1800名女孩子送出了大山,接受高等教育。 也幫助、激勵著無數(shù)女性,通過讀書、工作去改變自身的命運,找到真正可靠的自我歸屬。 她已經64歲了,身患大大小小十余種疾病,雙手貼滿膏藥,今年6月份綬頒“七一勛章”,需要他人攙扶著,才能走進會堂。 但她還是堅持站在教育的第一線,為華坪大山里一代又一代的女孩子們奉獻自己的一切。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青史留名的奇女子,在某些男人口中,卻成了“女拳頭子”…… 46年前,生在黑龍江的張桂梅,離開東北遠赴云南支邊,成為了林業(yè)局的一名工作人員。 支邊14年后,她輾轉考進了麗江教育學院中文系深造,也在這個過程中,結識了她的愛人。 但婚后沒幾年,丈夫不幸患癌離世,原本在大理任教的張桂梅,申請調職,孤身一人去到了位于大山深處的華坪縣。 本來她是想在這里繼續(xù)執(zhí)教,同時慢慢撫慰自身的傷痛,卻發(fā)現(xiàn)這里的孩子們,尤其是女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名老師。 華坪山區(qū),長期以來都存在著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潮和教育缺失,女孩子往往13、14歲就要被逼著嫁人。 其實遠不止華坪這個地方,所有重男輕女思想盛行的地區(qū),女孩子被迫輟學都是不少見的事情,哪怕是現(xiàn)在。 結婚、生孩子、被丈夫家暴、生更多孩子、一輩子走不出大山,是她們唯一的命運。 就算不被賣了換彩禮,也要放棄學業(yè)回家種地,或者早早出去打工,賺了錢寄回家,供哥哥弟弟們讀書。 知乎有一位答主,男友出身自云南一個貧困縣,兩個人聊起張桂梅的時候,她男朋友也說,山區(qū)的女孩子真的很慘,他同學16歲就嫁人了。 于是張桂梅想幫這些女孩子們建一所學校,一所能讓她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擺脫生育機器這份宿命的學校。 她堅信,“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 為了這所學校,她四處奔走籌集資金,求著別人幫忙,“一塊兩塊都可以”。 最后到了2007年,一位記者報道了她的故事,才給她的夢想帶來轉機,政府兩次撥款,幫助她成功地在2008年建立起了華坪女高。 這所學校的成就,上面已經說了,就不再提了。 建校以來,它只招收家境貧困的女孩子,堅持全免費,遇到就算免費也不想讓女兒接著上學的家庭,張桂梅一個個上門勸說,直到女孩的家里人同意。 十幾年時間里,她走過十多萬公里的家訪路,捐出了自己幾乎全部的收入和獎金,就為了讓學??梢赞k下去。 哪怕已經64歲高齡,她依然堅持這么多年來她的習慣。 每天早晨5點15分,到教學樓為學生們開燈。 高考當天,親自護送高三考生們趕赴考場,風雨無阻。 就像她說的,這一切,真的是她和學校的老師們“用命換來的”。 所以她授頒“七一勛章”、被寫進共和國的歷史,大部分人都覺得很感動,“她值得”。 只是在有些人那里,她成了“自私自利”的代表。 今年上半年,一個名為“李新野”的男人,突然在知乎上相關討論下攻擊張桂梅。 他自稱清華大學高材生、長期旅居美國、“月薪百萬”。 在他的回答里,直截了當?shù)胤Q呼張桂梅為“思想極端的女拳頭子”。 說張桂梅自己沒生活小孩,“斷子絕孫”,所以反婚反育。 說張桂梅把女孩子們送出大山,是對大山和大山里男孩子們的歧視,是一種罪過。 他也不是唯一一個這樣想的男人,在部分男人口中,張桂梅儼然是個“剝奪了農村男人找對象機會”的老巫婆。 “女人走出大山就成了城里男人的性資源,那農村的男人怎么辦?” “女娃都走了,男娃還有動力奮斗嗎?” 還有人認定,張桂梅的學校只招收女生,就是對男生的不公平。 我心想明明還有那么多學校,怎么,男生不上女校就讀不了書了?? 后來想想,他們嘴上說的是公平、大義,內心其實無非就是害怕,女孩子讀書多了、眼界寬了,就不好控制罷了。 李新野曾經在知乎另一個回答里公然聲稱,“下崽比讀書重要”。 也有不少和他一樣齷齪的男性,不斷宣傳,“女孩子不需要多讀書,早點兒嫁人才是正經事”。 “女孩子進大學就是跟男人搶資源,學出來也沒什么用,反正最后都是結婚生孩子?!?/p> 這些人當然害怕張桂梅了,沒有張桂梅,山區(qū)里的女孩子就永遠可以是“山區(qū)男人的性資源”。 這些人當然害怕大家宣傳張桂梅了,沒有張桂梅,女性的整體覺醒就會更慢,他們就永遠可以享受性別上的紅利。 所以他們頻繁出擊,要把張桂梅和“女性應該多讀書多關注自己”的思想壓下去,讓男人永遠可以輕輕松松娶到老婆,讓女人永遠抬不起頭。 看著這些人四處蹦跶,我反而更覺得,張桂梅校長做的事,是真正正確的。 她改變的不只是華坪山區(qū)里女孩子的命運,而是全體女性的命運,是所有認為自己不重要、結婚生子才重要的女性,共同的命運。 女性學歷高一點、知識多一點,就能在自身發(fā)展上多一些選擇和底氣。 多一個女性看到自我的重要性,就多一份改善這個世界的力量。 這么簡單的道理,有些人不是不懂。 他們是不想讓女人懂。 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在《厭女》一書中提到過,大層面上來說,男性對結婚的需求和欲望是遠大于女性的。 為什么?因為男性通過婚姻,可以天然實現(xiàn)自身的“權力欲望”。 不管他在男人的同性競爭里處于多么弱勢的地位,只要有一個比他地位還低的老婆,他就可以揚眉吐氣,挽回自己的自尊心。 所以長期以來,男性總是強調,女人不如男人聰明、不如男人理智,女人不需要工作也不需要同等的待遇,待在家里帶孩子就是最好的出路。 所以很多男性恐懼于女性通過讀書、工作掌握話語權,讓他們失去在家庭中的主導地位。 從古到今,他們屢試不爽的一個手段,就是把爭取地位的女性統(tǒng)統(tǒng)劃為“女拳”,甚至“丑女才打拳,爭女權都是老丑婦女干的事兒”。 所幸一直以來,都有張桂梅校長這樣的“老丑婦女”,為了女性能多向上走一走,付出了全部的努力。 19世紀的英國,為了爭取平等的受教育權,女性強行沖進大學要求旁聽。 20世紀初,為了爭取婦女的選舉權,以潘克赫斯特為首的“激進女性”們公開抗爭,罷工、絕食,甚至以生命為代價,換取發(fā)聲的空間。 女性地位有今時今日的發(fā)展,是這些偉大女性用自己的身體摸石頭過河,硬生生趟出來的一條道路。 這才是張桂梅校長可歌可泣的地方,她也許沒想那么遠、也許沒考慮那么多,但她和這些女性先驅們一樣,為當代女性、以及未來的女性,奮戰(zhàn)出了更光芒的人生。 “婦者,服也?!?/p> “男人發(fā)號令,女人聽命令?!?/p> 這些中外男性發(fā)明的“口號”,離我們現(xiàn)在的時代其實并不遠,有了張桂梅這些女性,才有了改變的可能。 至于那些想夢回大清的,該哪兒的滾回哪兒去吧。 |
|
來自: 新用戶0184Yvoz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