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升麻湯出自于張仲景傷寒論第三百五十七條:“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世人因解釋不通這條,便異口同聲推卸說不是仲景方,其實你真懂了脈之道也就懂了此方,甭管別人咋說,我認為懂此條必先精脈! 麻黃升麻湯的藥物組成是: 麻黃 12 升麻 12 當(dāng)歸 15 知母 15 黃芩 30 葳蕤 40 生白術(shù) 15 石膏 30 干姜 15 生白芍 15 天冬 15 桂枝 30 茯苓 15 炙甘草 15 麻黃升麻湯十二, 當(dāng)知術(shù)姜芍天冬, 桂枝茯苓草十五, 黃芩石膏用三十, 獨把葳蕤用四十。 先拆分麻黃升麻湯,以便分析方理!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為桂枝湯組、 “干姜 黃芩”為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組、 “干姜 白術(shù) 炙甘草”為理中丸組、 “桂枝 白芍 知母 麻黃 白術(shù) 甘草”為桂枝芍藥知母湯組、 “桂枝 干姜 炙甘草 黃芩”為柴胡桂枝干姜湯組、 “升麻 當(dāng)歸”為升麻鱉甲湯組、 “麻黃 石膏 炙甘草”為麻杏石甘湯組、 “桂枝 白芍 麻黃 甘草” 為桂枝二越婢一湯組、 “石膏 知母 炙甘草”為白虎湯組、 “炙甘草、干姜” 為甘草干姜湯組、 “玉竹和天冬” 為自己一組、 下面我們逐一對比,以上湯組的重要條文,便可明了“麻黃升麻湯”的具體使用指證! 傷寒論第十二條:“太陽中風(fēng),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fēng),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p> 傷寒論第十九條:“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后必吐膿血也。” 傷寒論第三百五十九條:“傷寒,本自寒下,醫(yī)復(fù)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p> 傷寒論第三百九十六條:“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當(dāng)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p> 金匱要略歷節(jié)五:“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尪贏,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傷寒論第一百四十六條:“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jié),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干姜主之。” 傷寒論第一百四十七條:“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fù)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p> 《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第十四條:“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第十五條:“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傷寒論第六十三條:“發(fā)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p> 傷寒論第一百六十二條:“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p> 傷寒論第二十七條:“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傷寒論第二百一九條:“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轉(zhuǎn)側(cè),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fā)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p> 金匱要略條:“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shù),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p> 第十二條,“鼻鳴干嘔者”,提出了嘔字!這里的嘔是“鼻涕倒流入胃,所以嘔!”我對此段話,猶有感慨,請勿懷疑我的論斷! 第十九條,“必吐膿血”這里說明桂枝湯針對膿血有通陽催吐的作用! 第三百五十九條,“也有吐字,這里是寒格陽的吐!寒下熱上,干姜溫下,黃芩清上?!?/p> 第三百九十六條,“這里也有這個'唾’字,不過這里是因為胸上有寒。” 雖然第三百五十九條和第三百九十六條,都有“吐、唾、”二字,看似不挨邊,實際揭示了,“干姜專溫肺寒”,如何證明呢?且看金匱要略“甘草干姜”條文,權(quán)衡三條,表述的主要是胸上有寒,這里指的是肺虛寒,正所謂上虛是也! 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的是急性熱性的痛風(fēng),這里我分析它,是告訴大家,桂枝 炙甘草 白芍 知母 麻黃 ,這五個藥揭示了應(yīng)以急性熱病為主! 傷寒論第一百四十六條和傷寒論第一百四十七條的柴胡桂枝干姜湯應(yīng)以口苦大便溏為主,此條劉度舟已明言。其實更應(yīng)該知悉“桂枝 炙甘草 干姜 黃芩”這四個藥揭示了“外證未去”也!所以必有表證! 《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第十四條: 升麻鱉甲湯的藥物組成是“升麻二兩,當(dāng)歸一兩,蜀椒(炒去汗)一兩,甘草二兩,鱉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黃半兩(研)” 《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第十五條: 第十五條:“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p> 此時升麻鱉甲湯的藥物組成是“升麻二兩,當(dāng)歸一兩,甘草二兩,鱉甲(手指大)一片(炙)。” 對比《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第十四條和第十五條,可以明白,此處麻黃升麻湯的咽喉痛,必是陰毒也! 陽毒面赤,陰毒面青,以此鑒別! 為何陰毒面青? 內(nèi)熱閉陽于里,所以表陽不達,表寒嚴(yán)重,陽氣既然不能輸布到諸陽之匯的面部,所以面青! 傷寒論第六十三條和傷寒論第一百六十二條的麻杏石甘湯揭示了,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為主! 傷寒論第二十七條,桂枝二越婢一湯揭示了“熱多寒少”的皮膚瘙癢的表閉證!“脈微弱者,此無陽也!”這說明了內(nèi)熱閉陽于里了!同時也說明了陽虛極,以致無陽也!此處的陽哪里去了?被熱邪閉到體內(nèi)去了!正所謂:“壯火食氣”,氣分有火,便氣虛極! 傷寒論第二百一九條,白虎湯揭示了“手足逆冷”的內(nèi)熱閉陽于里,四肢逆冷的癥候! 研究了以上十四條,我們應(yīng)該明白,這是手太陰肺病,而非厥陰病!且應(yīng)以熱陽閉于里為主,以表寒表癢為輔,去思考病機!上焦熱盛劫陰,熱閉陽于上,肺于大腸相表里,足陽明于手陽明互通,必然導(dǎo)致腹瀉不止! 有汗,怕冷,口渴,手足逆冷,腹瀉不止,小便黃,黃痰,黃苔,渾身乏力如棍棒加身,額頭青春痘、額頭痤瘡、皮膚瘙癢、蕁麻疹、乳腺紅腫。 應(yīng)重點以腹瀉不止為第一主證!以咽喉不利為第二主證!比如咽喉紅腫、鼻涕黃痰等,至于其余主證旁參即可! 傷寒論第十二條:“太陽中風(fēng),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 傷寒論第二十七條:“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 傷寒論第十二條和第二十七條,參照對比,你會發(fā)現(xiàn)麻黃升麻湯表證的秘密。闡述的病機是陽氣虛,熱邪已入氣分,所以發(fā)熱!同時又陰血虧損所以會虛極之陽,無法收固營分,便會出汗!發(fā)汗便會傷血動血,何有此說?“汗血同源”。因為陽氣虛極,氣不能攝血,所以此刻當(dāng)是氣陰兩虧之極,用類似生脈飲的方劑才可,但生脈飲又不能把“內(nèi)熱閉陽于里”的矛盾解決掉,所以就必須用麻黃升麻湯,既要升陽又要滋陰清熱于里! 麻黃升麻湯脈證: “寸脈沉而遲,下部脈不至?!?/strong>那么關(guān)脈應(yīng)該是啥脈才能導(dǎo)致下利不止呢?滑脈!滑亦主膿血。 傷寒論第二百二十五條:“脈浮而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笨此拼藯l驢唇不對馬嘴,實際證明了我以下總結(jié)的正確性! 麻黃升麻湯歸根結(jié)底一句話:“內(nèi)熱陽閉于里,以致陽不及于四末。” |
|
來自: 新用戶8038236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