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寶玲 山西省中醫(yī)院 方慶 山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碩士研究生2013級 中風又稱腦卒中,是由于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上犯于腦所導致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斜,或不經昏仆,僅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語不利,偏身麻木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病證。本病是一種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多見于中老年人,一年四季皆可發(fā)病,但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率最高。本病因其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致殘率高等特點,嚴重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給病人、家屬及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國醫(yī)大師張學文從事臨床教學工作50余載,對中醫(yī)急癥、中醫(yī)腦病、疑難病及活血化瘀法的應用等領域均有較高的學術造詣,特別是對腦病學的研究更是功勛卓越。筆者有幸?guī)煆挠趶垖W文,從中受益匪淺,現(xiàn)將張學文治療中風病的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辨證論治 張學文根據(jù)中風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并結合自己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踐,將中風病概括為四期六證,即中風先兆期、急性發(fā)作期、恢復期、后遺證期,而六證則為肝熱血瘀、氣虛血瘀、痰瘀閉竅、瘀熱腑實、顱腦水瘀、腎虛血瘀。并根據(jù)不同時期和不同證型制定了不同的治療方案。 肝熱血瘀證 臨床表現(xiàn)為眩暈、頭痛或面赤目脹,心煩急躁,或短暫性語言謇澀或失語,或一過性肢體癱瘓無力。大便秘結或黏膩不爽。舌質紅黯或舌下有瘀斑,脈弦滑或細澀。此期多為中風早期,治宜清肝化瘀,通腦活絡,自擬清腦通絡湯,藥物組成:菊花、葛根、草決明、川芎、地龍、水蛭、赤芍、天麻、山楂、磁石、丹參、川牛膝等。 氣虛血瘀證 臨床表現(xiàn)為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神疲乏力,語言不利,面色白光白。舌質淡黯,苔白或白膩。脈細澀等。此期可見于缺血性中風發(fā)作期、中風恢復期及后遺癥期。治宜益氣活血,自制“通脈舒絡液”(丹參、黃芪、川芎、赤芍等)靜脈點滴加辨證口服湯劑治療,總有效率達98.2%。 痰瘀閉竅證 臨床表現(xiàn)為突然昏仆,神志不清,肢體偏癱,喉中痰鳴,語言不利或失語。舌體胖大或歪斜,舌質黯,或有瘀斑,脈弦滑。此期常見于中風急性期閉證或康復初期。由于津血同源,痰瘀相關,決定了瘀血痰濁為本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常見結果,久則痰瘀交夾,盤踞腦竅,壓迫腦髓,急則神昏竅閉,緩則經絡失養(yǎng)而成癱瘓。治宜滌痰開竅,活血化瘀。張學文成功研制“蒲金丹”(菖蒲、郁金、丹參等)肌注,臨床配合清開靈靜滴,療效顯著。 瘀熱腑實證 臨床表現(xiàn)為神志昏朦,偏身不遂,舌強語塞,口舌歪斜,面紅氣粗,痰聲轆轆,嘔惡便閉。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此期常見于中風急性期。治宜通腑化痰,活血化瘀。方選生大黃、芒硝、丹參、川牛膝、菖蒲、膽南星、瓜蔞等。 顱腦水瘀證 顱腦水瘀系指瘀血與水濕痰濁互阻于腦絡,致神明失主,九竅失司,肢體失用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類證候。小兒如見頭顱膨大,囟張不合,頭面青筋怒張,皆為顱腦水瘀證形諸于外的客觀指征。顱腦水瘀證乃“血不利則為水”所致,為諸多腦病之病理關鍵。此期常見于中風急性期或恢復期以及其他腦病中。本證急則可因瘀血水濁之病理代謝產物壓抑腦髓而變證叢生,病情危重。緩則腦髓失養(yǎng)轉為“腦髓消”。治宜通竅活血利水??煞峦跚迦?strong>通竅活血湯加丹參、川牛膝、白茅根、茯苓、琥珀等,并在此基礎上研制成功“腦竅通口服液”治療中風失語,可有效降低顱內壓,對小兒腦積水、中風早期康復及腦腫瘤有明顯療效。 腎虛血瘀證 臨床表現(xiàn)為音喑失語,心悸,腰膝酸軟,半身不遂,舌質紅或黯紅,脈沉細等。此期多見于中風病后期?;颊吒文I本已虧虛,精血衰耗,脈絡之瘀滯不去,清竅失濡,肢體失用。治宜補腎益髓,活血化瘀。常用地黃飲子加減,如加丹參、鹿銜草、桑寄生、川牛膝、肉蓯蓉、桃仁、紅花等,或佐黃芪以益氣活血,水蛭以祛瘀生新。 張學文辨證治療中風病的過程中,多會選用活血化瘀法,并將此法應用于整個治療過程,活血化瘀法是針對瘀血內停,脈絡瘀阻,血行失度而采取的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化除體內瘀滯為基點的一種有效治法,故用本法治療中風病的卓越功效早已為臨床及實驗研究所證實。 典型醫(yī)案 男,55歲,2013年4月6日初診。3小時前因情緒激動后,突然出現(xiàn)昏仆,神志不清,并伴有劇烈的頭痛、惡心、嘔吐,嘔吐物為食物殘渣,成噴射狀,右側肢體活動不利,二便失禁。遂由急診收入醫(yī)院,查顱腦CT示:左側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出血量為30mL,并破入側腦室。因經濟原因,家屬拒絕手術,選擇內科保守治療,遂給與脫水降顱壓和對癥支持治療。請張學文會診,查舌質暗紅,苔黃膩有瘀斑,脈弦澀。 診斷:(顱腦水瘀型)中風,中臟腑。 治法:通竅活血,化瘀利水。 方藥:丹參15g,桃仁15g,紅花15g,益母草30g,茯苓24g,川牛膝15g,白茅根30g,川芎12g,赤芍12g,水蛭6g,三七粉3g(沖),石菖蒲10g。3劑,水煎服,1日(3~4)次。 服藥后,患者神志清楚,頭痛、惡心、嘔吐癥狀減輕,1周左右病情基本穩(wěn)定,15天后選擇出院。之后一直在門診復診,皆在原方基礎上加減,3個月后,癥狀基本恢復,生活能夠自理。 按 :張學文認為顱腦水瘀是中風病發(fā)病的關鍵,并可見于中風的急性期或恢復期。急性期因瘀血水濁等病理產物壓抑腦髓可導致病情危重,見神志不清、昏聵不語,言語錯亂,頭痛嘔吐,緩則水瘀互阻,腦神失養(yǎng),肢體失用。張學文在通竅活血湯基礎上,加用丹參活血化瘀,茯苓、益母草利水化濁,川牛膝活血利水,引水引血下行,取名“通竅活血利水方”,臨證應用,根據(jù)病情靈活化裁。治療出血性中風急性期伴有腦水腫,加三七粉、水蛭行血止血,祛瘀生新,全方具有化瘀止血,開竅醒神,脫水降低腦壓的作用。 |
|
來自: 博采杏方 > 《頭痛眩暈耳鳴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