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24摘于網(wǎng)絡(luò) 很多作家都喜歡在寫作時喝一點,但古龍這樣的酗酒卻不多見,真的愛喝酒的話,三杯微醺真的剛剛好。 那種感覺非常奇妙,他不濃也不重,只要把握好平衡和節(jié)奏,酒精就像一劑良方,讓你茅塞頓開,仿佛平時那些不開心的事情,也沒那么重要了。 作家王欣這樣描述喝酒后的狀態(tài):“相信我——人在微醺的狀態(tài)下,寫的文字會特別優(yōu)美,看的文字也會特別生動,你會永遠記住在那個狀態(tài)下,讀到的一個美好句子,然后被溫暖、被打動。” 對于成年人來說,白天往來于人事之間,疲于應(yīng)付,晚上回到家,角色瞬間轉(zhuǎn)換,似乎從來沒有為自己活著,而帶一點微醺的酒意,生活看起來也會可愛很多,這也許是很多文豪巨匠,離不開酒的原因...... 王爾德視苦艾酒為創(chuàng)作靈感之源,這一點,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現(xiàn)代派詩人波德萊爾如果能夠和他隔空對話,一定很有共鳴。 波德萊爾也把酒視為寫作的靈感之源,對喝酒與做詩有著深切的體驗,認為酒就是他創(chuàng)作的興奮劑。他曾說:“每個人都應(yīng)該經(jīng)常沉醉,或沉醉于美酒,或沉醉于詩歌,或沉醉于美德。無論沉醉于什么,只要沉醉就好?!?/span> 花開半看,酒飲微醺,只要微醺就好。 這是一種對生活的態(tài)度,凡事只達七八分處才有佳趣產(chǎn)生,往前看大有希望,顧后也沒斷絕生機。 在這一點上,我最佩服李白,李白坎坷的半生加上重情義的性格,注定他和酒有緣,雖然他真的沒什么酒量,凡事還都喜歡來一杯。 悲傷如太白:“愁來飲酒兩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自信也可似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span> 李白的狂放灑脫,大約滿足了中國文化對飲者最美的幻想。不知是飲酒成就了詩仙,還是賦詩揚出了酒仙的名,總之,李白就像是酒神賦予中華文化的禮物,千年來成為至美的談資。 我也愛喝酒,自己獨自一人住的時候,夏天傍晚回家,拋開令人煩悶的工作,舒舒服服洗個澡,穿著睡衣,看窗外傍晚微黃的陽光掃在地上,也不開燈,打開冰箱,拿出一瓶啤酒,刺啦一聲,開啟一天里最好的時光。 為什么我們這么喜歡喝酒? 大概是生活中很多事情在太清醒的時候看不清楚;喝上一杯,反而更能認清生命的本質(zhì)。 那么,我們喝酒是為了什么呢? 大概是為了自己開心。在不知不覺間喚醒心中的沉睡的另一面,在理智范圍內(nèi)放縱自己,全世界都模模糊糊卻異常美好,一切在剛剛好的程度,已經(jīng)是人間難得的歡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