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曲阜來的人當然都是為了看孔廟而來的,曲阜小城不太大,離我住的賓館不遠,溜達十多分鐘就到了。這就是孔廟最外面的大門,門額上“萬仞宮墻”幾個字,出自子貢的“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保ú欢。?jù)說原來是明嘉靖時一個山東巡撫所題的,后來清乾隆皇帝親臨曲阜祭孔時,將原來的鑿了下去,換成乾隆皇帝的御筆。
現(xiàn)在曲阜把“三孔”作為一個旅游項目捆綁在一起銷售,共同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為國家AAAAA級景區(qū),199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但是我覺得三孔里面最值得一看的就是這個孔廟
。
其實孔廟就是一個祭祀孔子的祠廟,開始并沒有什么規(guī)模,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由他的眾弟子們將其居住的三間小屋改造成廟堂,只是孔氏族人們在年節(jié)供奉。直到后來漢高祖劉邦親臨曲阜孔廟祭孔后,才開始由國家撥款修繕擴大,后來的歷代帝王都不斷給孔子加封謚號并且增修擴建,以至于孔廟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才成為了現(xiàn)在的模樣。
走進孔廟之后,感覺就是牌坊多、門多、石碑多??讖R里沿一條南北中軸線展開布置,左右對稱,布局嚴謹,共有九進院落,從欞星門開始、圣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十三御碑亭、大圣門、大成門、杏壇、一直到大成殿。這個金聲玉振排坊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間,大概就是說話聲音像敲響金鐘的意思吧,和前些年那一句頂一萬句的意思差不多。
金聲玉振牌坊的各個柱子頂上都蹲著“辟邪”一只,這玩意俗稱“朝天吼”,這玩意應(yīng)該聲音不小,跟牌坊的意思很搭呀。
走到這里就開始售票了,好在他們對六十歲以上老人還是免費,我應(yīng)該衷心的感謝他們,不過這些冷冰冰的金屬欄桿和古建筑實在是有些不搭呀。
孔廟的占地面積相當?shù)拇?,現(xiàn)存的建筑群絕大部分都是明、清兩代遺留的,前后共有的九進院落,廟內(nèi)有殿堂、壇閣和門坊等464間,而且四周圍以紅墻,四角配以角樓,是仿北京故宮樣式修建的。但是在這諾大的孔廟里只有中間部分人滿為患,熙熙攘攘的游客全都集中在中軸線上,兩邊寬敞的地方幾乎沒有人光顧。
俗話說心誠則靈,看到?jīng)]有,這些穿紅衣服的人都是孔老夫子真正的粉絲,這些孔粉們每次來到孔廟朝拜孔圣人都不能隨隨便便的,他們都必須裝扮上專門的服飾才顯得心靈,同他們相比我實在是自愧不如,就是看看熱鬧了。
這個欞星門是真正意義上的孔廟的大門,全國各地的孔廟都有這道門。古代傳說欞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寓有國家人才輩出之意,因此古代帝王祭天時首先祭欞星,祭祀孔子規(guī)格也如同祭天一樣。這個欞星門建于清乾隆年間,六楹四柱,鐵梁石柱,柱的頂端屹立著四尊天將石像,威風凜凜,不可一世。柱下石鼓抱夾,使建筑風格穩(wěn)重端莊。
過了欞星門就是這個“太和元氣”牌坊,太和元氣的意思是指孔子思想體現(xiàn)了整個人類思想最精華、最高貴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般,能使人類思想到達一種至高無上的境地。
在太和元氣牌坊后面是“至圣廟”牌坊,因為孔老夫子被稱為圣人,所以孔廟也就被稱作至圣廟,據(jù)說這個牌坊很有說道,那個圣字沒有上面的一橫,表示孔子的學(xué)問和思想上不封頂,是至高無上的。
這個像城門的建筑叫“圣時門”,圣時門建于明代,飛檐斗拱,頂為綠琉璃瓦,門上釘有黃橙橙的門釘,前后石陛御道上被鐵欄桿圍上的是明代的二龍戲珠浮雕,圖中的游龍翻江倒海,噴云吐霧,氣勢不凡。門的東西兩側(cè)各立有一座木坊,兩坊形制相同,上邊置有牌樓,三間四柱,斗拱密集,檐翼起翹,柱上透雕有石獅、天祿像,造型古樸。
圣時門的后面是“弘道門”,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當時是孔廟的正門,后來永樂年間擴建后成為現(xiàn)在的二門。清初名叫“天階門”,后來雍正皇帝欽定為“弘道門”,后由乾隆皇帝題寫“弘道”二字豎匾立于門額。此門高9.92米,長17.28米,寬8.96米。闊五間,深2間,3門,單檐歇山頂,灰瓦綠邊,七檁三柱分心式木架,檐下施五踩重昂斗拱。梁枋肥寬,平板枋高狹,均呈清代特點,只有外檐八角石柱側(cè)角升起,當是明代遺物。
在方磚鋪路的中間有一條錚亮的大理石路面,不知道設(shè)什么意思,有點像司馬道中的御道。
繼續(xù)往里走就是大中門,這個大中門曾經(jīng)的是宋代孔廟大門,當時稱“中和門”,意思就是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xué)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wèi)孔廟用的。
進了大中門,就進入孔廟第四進庭院,這里院落疏闊,古樹蔥郁,禽鳥翔集夏天鸛飛鶴舞,白鷺翩翩,冬春鵲鳴雀喧,昏鴉噪晚,顯得十分幽深。但這里有兩尊非常矚目的石碑,雖然看不清寫的是什么,但好在旁邊有碑文的抄錄版,原來這是一尊明朝的“預(yù)制孔子廟碑”。
這尊圍著很多人觀看的石碑是“大明詔旨”碑,看見上面有個紅色的字跡嗎?傳說孔廟中的很多石碑在問個中都難道厄運,而在惡棍們正要對這塊石碑下手時,這塊石碑上突然顯現(xiàn)了這個紅色“留”字(現(xiàn)在清晰可見),于是惡棍們被嚇了回去,這塊石碑得以保留。
這個建筑叫“奎文閣”,是孔廟的藏書的樓,因為中國古代的奎星為二十八宿之一,文章寫的漂亮。奎文閣始建于宋代三重飛檐,四層斗拱,面闊七間,進深五間,但是游客們只能走到這里,上邊游人止步。
過了奎文閣就看見一個連著一個的碑亭,這就是孔廟里著名的十三碑亭。十三碑亭最早始建于唐代,元代添建二座,清代添建九座,亭內(nèi)存有唐至民國碑刻50余塊,碑文多是皇帝對孔子追謚加封、拜廟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廟宇的記錄。整個碑亭布局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jīng)皇帝批準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
有御碑亭之間挨得太近了,在十三碑亭之間還可以看到這樣雙檐穿插交錯的擁擠現(xiàn)象,有人說這種建筑結(jié)構(gòu)犬牙交錯,兩角相頂,巨檐相交,就是古建筑學(xué)上所講的“勾心斗角”?!肮葱亩方恰笔潜そㄖ械钠嬗^,這種犬牙交錯的建筑模式,也只有在孔廟十三碑亭的院落里才會出現(xiàn)。這種匠心獨具的建筑美學(xué),巧妙地解決了空間狹窄所造成的擁擠現(xiàn)象,不僅顯示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藝,更以一種文化現(xiàn)象留給后人不盡的思索。
過了十三碑亭就是大成門了,到了這里孔廟里的重頭戲才剛剛開始上演。大成門是孔廟的最后一道大門,呈朱紅色,每組扇門按照皇宮禮制共有一百零八顆門釘,以此表示孔廟建筑規(guī)制之高。“大成”二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者”一語,大成門有三門,為表示對圣廟的禮敬,遇有重大儀典才開啟中門,平日均以兩腋出入,但現(xiàn)在是兩個腋門緊閉中門大開。
進了大成門首先看到的是孔廟的杏壇,相傳這里是孔子講學(xué)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huán)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xué)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xué)士黨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1569年)重修,即杏壇。杏壇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頂,十字結(jié)脊,黃瓦飛檐二層,雙重斗拱。曾有詩人以妙句描繪杏壇的景色,“獨有杏壇春意早,年年花發(fā)舊時紅”,亭的四周杏樹繁茂
過了杏壇就是孔廟最大的主體建筑大成殿,大成殿在全國各地的孔廟里都有,但是這里的最大。大成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高32米,長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黃瓦飛彩,斗拱交錯,雕梁畫棟,周環(huán)回廊,巍峨壯麗。
大成殿最著名的是它的盤龍柱,共有石柱二十八根,高5.98米,直徑達0.81米,兩山及后檐的十八根柱子是淺雕云龍紋,每柱有七十二團龍,特別的是前檐這十根柱子上是精彩的深浮雕云龍紋,每根柱上是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似脫壁欲出,精美絕倫。這十根盤龍的柱子上比北京故宮太和殿前的柱子都漂亮,北京的是淺浮雕的,據(jù)說每當皇帝來孔廟朝拜的時候,這十根盤龍柱都必須用黃布蒙上,怕真龍看見不高興。
大成殿正中供奉著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歷代先賢塑像分侍左右。歷朝歷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動就在大殿里舉行。殿下是巨型的須彌座石臺基,高2米,占地1836平方米。殿前露臺軒敞,舊時祭孔的“八佾舞”也在這里舉行。
大成殿的另一絕就是殿內(nèi)的十方巨匾,最上邊高懸的是“萬世師表”,下面還有三副楹聯(lián),雖然內(nèi)容我領(lǐng)會不透,但是那書法真是絕頂?shù)钠粒瑩?jù)說都是清乾隆帝的手書。
但是大成殿里還有一塊寫著“興天地參”的巨匾,就在“萬世師表”的對面,因為在大門的背面,所以正常一般人都看不到,只有把相機伸進去翻過來才能拍到。
曲阜的孔廟實在是太大了,同時也太美了,走在這里只有震感,它被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全廟共有五殿、一祠、一閣、一壇、兩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門坊,共計有殿廡四百六十六間,所以它與北京的故宮、承德的避暑山莊并列稱為中國的三大古建筑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