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濕敷法是用紗布浸吸藥液,敷于患處的一種外治法。古稱溻法。 從現(xiàn)有文獻看,濕敷(溻)方首見于《肘后備急方》,該書載:“又丹癰疽始發(fā)浸淫進長并少小丹擒方”?!秳缸庸磉z方》稱本方為“擒湯方”,并敘述有“令極冷,擒腫上”及溫洗瘡上”,“令恒濕”的冷敷和熱敷兩種方法。至唐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已載有數(shù)種溻方,如“揄腫方”,“治癰疽始作,腫赤掀熱長甚速方”,“升麻揄湯方”,“大黃擒洗方”等。對于具體應用方法也有論述:“故帛四重內(nèi)汁中”,“故帛兩重內(nèi)湯中”,“擒腫上,干易之,日夜數(shù)百度”,“常令濕”。這和現(xiàn)在臨床常用的濕敷法是完全一致的。 【操作方法】把所選藥物浸泡、煎湯取汁,將5~6層紗布置于藥液中浸透,擠去多余藥液后,敷于患處。一般每1~2小時換1次即可,如滲液不多,可4-5小時換1次。 【主治病癥】 一、急性腸梗阻 葛根皂角湯(《俞穴敷藥療法》) 葛根、皂角。上藥加水4000ml,煮40分鐘,去渣,取4塊10層30cm見方的紗布,浸藥液交替在腹部濕熱敷,每次l小時,每日2~3次。功能理氣通便。主治急性腸梗阻。 二、脅痛 麻菜湯(《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鮮麻菜。草藥切碎,煎湯,以毛巾或紗布浸藥液,趁熱濕敷痛處。每日3~4次。每次20分鐘。藥液不可內(nèi)服。功能理氣活血止痛。主治脅痛。 三、癲狂 礞石癲狂湯(經(jīng)驗方) 透骨草,礞石,艾葉、菖蒲、遠志、郁金、膽南星、茯苓、法半夏各。上方礞石先煎3D分鐘,再加入其余藥物煎煮30分鐘,去渣,將一塊潔凈紗布浸泡于藥汁中,使之濕透。取出,溫度適中后敷于患者神闕、氣海、關元穴處15分鐘。然后再浸泡于藥汁中再敷于心俞15分鐘,每日1次。功能清熱化痰,重鎮(zhèn)安神。主治各型癲狂。 四、失眠 刺五加安神湯(經(jīng)驗方) 刺五加、磁石,茯神,五味子。先煎煮磁石30分鐘,然后加入其余藥物再煎30分鐘,去渣取汁。將一塊潔凈紗布浸泡于藥汁中,趁熱敷于患者前額及太陽穴,每晚1次,每次20分鐘。功能鎮(zhèn)驚安神。主治各型失眠。 五、不育癥 生精湯(經(jīng)驗方) 熟地、枸杞子、山藥、楮實子、菟絲子,淫羊藿,澤瀉、山萸、丹皮、茯苓、透骨草,丁香。上藥加水2000ml,煎至藥液約1000ml時去渣,將毛巾浸泡于藥液中,取出毛巾絞去多余藥汁至不自然滴水為度,將其敷于丹田穴。敷3次后再同法熱敷命門、腎俞共3次。此法可于先內(nèi)服上述中藥2次后進行。每日1次。功能補腎生精。主治陰陽兩虛之精子缺乏癥。 六、坐骨神經(jīng)痛 干姜烏頭湯(《中藥貼敷療法》) 干姜,烏頭,干辣椒,木瓜。上藥加水2000ml,煮30~40分鐘,趁熱熏患部,水溫后以紗布浸藥汁熱敷患部,反復2~3次,每日2次,7天1療程。功能散寒止痛。主治寒痹型坐骨神經(jīng)痛。 七、失語 玉蝴蝶湯(經(jīng)驗方) 玉蝴蝶、桔梗、薄荷,白芷。上藥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將潔凈紗布浸泡于藥汁中,取出敷于神闕穴、肺俞穴,每日1次。功能宣利肺氣。主治各型失語。 八、癰 一味消腫湯(《中藥貼敷療法》) 黃芩。將曬干的黃芩切碎,投入500ml水中,火煎20分鐘過濾;然后放入無菌紗布浸泡3天,即得黃芩紗條敷料。將患處用雙氧水消毒后,覆上黃芩紗條,再覆以消毒紗布,用膠布固定,每日2次,2日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癰、疽、疔、癤。 九、顏面癰腫 三黃湯(湖北中醫(yī)雜志1985;(1):20) 黃芩、黃柏、黃連。上藥煎沸5~20分鐘,待冷卻到40~C左右,視病灶大小,取敷料塊或毛巾折4~5層,面積稍大于病灶范圍,浸透藥液敷于患部。每次1小時左右,每日3~4次,3天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顏面部癰腫未潰者。 十、臁瘡 蚯蚓水(中醫(yī)雜志1957;(5):18) 大的活蚯蚓。以涼水洗凈活蚯蚓,放入杯內(nèi)任其吐出泥土,約2~3小時后,再經(jīng)水洗放于潔凈之玻璃杯內(nèi),然后撒白糖15g,放在冷暗處經(jīng)15小時左右,蚯蚓體內(nèi)水分即全部滲出與糖溶化,遂成一種淡黃色粘液,然后去蚯蚓,將溶液過濾消毒(煮沸或高壓蒸氣),即成蚯蚓水,放于冷暗處或冰箱內(nèi),以防腐臭。用時先用生理鹽水拭凈患部,然后按創(chuàng)面大小剪紗布放入蚯蚓水內(nèi)浸透,以消毒鑷子將其敷于瘡面,同時外敷消毒紗布5~6層,用繃帶固定,每日或隔日1次,療程2ro~30天。功能清熱利濕斂瘡。主治臁瘡,亦可治小兒腮腺炎。 十一、褥瘡 蛋姜水(新中醫(yī)1990;22(8):18) 干姜粉,生姜汁。上藥經(jīng)高壓滅菌后,取蛋清60ml,生理鹽水400ml,和好攪勻,用紗布敷料在配好的溶液里浸泡后,取出敷于瘡面,隔2~4小時換藥1次,或連續(xù)濕敷即可,10天1療程。功能溫經(jīng)活血斂瘡。主治褥瘡。 十二、燒傷 黃連水(經(jīng)驗方) 黃連適量。將黃連煎水制成5~10%黃連水備用。用時注意痂下有無積膿,如有積膿,應剪除痂皮,予以引流;創(chuàng)面上用紗布浸藥濕敷,每日2~3次,10日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燒傷已有感染者。 十三、蟲咬螫傷 黃柏水(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6;6(4):248) 黃柏,元明粉。上藥水煎,取紗布浸藥液濕敷患處,每日4~6次。功能清熱解毒消腫。主治各型蟲咬螫傷。 十四、帶狀皰疹 雄茶酊(福建醫(yī)藥雜志1986;8(3):63) 雄黃,兒茶,七葉一枝花,金銀花,蛇床子,白英,半邊蓮,白蘚皮,75%酒精。將上述中藥浸入酒精中,浸泡1周后,經(jīng)過濾裝瓶備用。用時,取紗布浸藥液濕敷患處,每日4次,一般連續(xù)敷藥4~6天可愈。功能清熱解毒燥濕。主治帶狀皰疹潰破糜爛滲出者。 十五、濕疹 馬齒莧水(《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馬齒莧。洗凈加水2公斤煎煮20分鐘(鮮品10分鐘),棄渣。用時取凈紗布6~7層浸藥水濕敷患處。每日2~3次,每次20~40分鐘。功能清熱利濕。主治急性滲出性濕疹。 十六、剝脫性皮炎 生甘草煎液(《實用中醫(yī)皮膚病學》) 生甘草。上藥加水煎成藥液,然后以毛巾或紗布蘸取藥液濕敷患處,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主治各型剝脫性皮炎。 十七、陰道炎 大蒜汁(《民間中草藥驗方選》) 大蒜頭。去皮洗凈,搗汁,浸濕消毒紗布,睡前塞入陰道深處,放置15~30分鐘后取出。連用7天為1療程。功能解毒殺蟲。主治滴蟲性陰道炎。 十八、小兒麻疹 透疹湯(赤腳醫(yī)生雜志1974;(2):29) 生麻黃、桂枝、浮萍、西河柳、櫻桃核、芫荽子。上藥煎湯1000ml,煎好后去渣乘熱用毛巾或紗布蘸濕,輕輕擦熨頭面、心胸部皮膚,稍冷即換,如此反復5~10分鐘,每日4~5次,每劑藥使用2~3次后更換,2~3天為1療程。功能發(fā)表透疹。主治麻疹透出不暢。 十九、天行赤眼 黃柏菊花液(新中醫(yī)1975;(4):8) 黃柏,菊花。上藥加開水500ml浸泡2小時,用紗布濾過,以此藥汁用紗布濕敷,每次10分鐘,每日2次,連用1~2天或至病愈。功能清熱解毒。主治急性結膜炎。 二十、麥粒腫 食鹽水(《中國民間療法》) 食鹽。將食鹽用開水溶化,待溫,以消毒紗布蘸鹽水濕敷患處,輕者3~5小時換1次,重者1~2小時換1次,3天為1療程。功能消腫散結。主治麥粒腫。 【注意事項】 1.注意保持敷料濕潤與創(chuàng)面清潔。 2.大皰性皮膚病及表皮剝脫松解不宜使用。 (2)熱烘療法是在病變部位涂藥后,再加熱烘的一種治療方法。 熱烘療法是近代在涂法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外治法,它借助熱力的作用,使局部氣血流暢,腠理開疏,藥力滲入,從而達到活血祛風以減輕或消除癢感、活血化瘀以消除皮膚肥厚等治療目的。 【操作方法】 依據(jù)病情,選擇適應的藥膏,將藥膏均勻極薄地涂于患部,然后用電吹風吹烘(或火烘)患部,每日1次,每次約20分鐘,視皮膚病變部位大小可適當增減時間,烘后即可將所涂藥物擦去。 【主治病癥】 一、陽痿 熱烘補陽散(《中國民間療法》) 淫羊藿、巴戟天、蘆巴子、澤瀉、石菖蒲、柴胡,茯神、山萸肉,肉桂、附子。上藥共研細末,將藥粉鋪在少腹部,然后蓋上數(shù)層白布,再灑上酒和醋,點燃,當病人感覺熱痛時,即用棉墊輕壓,將火熄滅,約在1分鐘后把熱水袋放棉墊上保溫,約隔4~5分鐘,再加醋和酒少許,重新點火,如此重復5~6次。每天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病俞即停。主治陽痿。 二、疥瘡 青黛膏(經(jīng)驗方) 青黛散,凡士林。先將凡士林烊化,再將青黛散徐徐調(diào)入,配成青黛油膏,將藥膏涂于患部,須均勻極薄,然后以電吹風烘(火烘亦可)患處,每日1次,每次約20分鐘,視皮膚部位的大小可適當增減時間,烘后即可將所涂藥膏擦去。功能解毒殺蟲。主治疥瘡。 三、濕疹 濕疹熱烘方(《中國民間療法》) 魚腥草、白蘚皮、苦參、蘇葉、黃柏、紫草、大楓子(打)、蒼耳子(打)。上藥浸于75%酒精中數(shù)日,酒精以浸沒藥物為度,濾出酒精,裝瓶備用。用時以藥液浸濕棉墊,敷于患處,以電吹風的熱風吹棉墊,每日2次,每次20分鐘,7~10日1療程。功能燥濕止癢。主治各種濕疹。 四、銀屑病 退銀膏(山東中醫(yī)雜志1986;4:52) 麻油,黃蠟,輕粉,雄黃,東丹。麻油煎沸后,入黃蠟,再煎至無黃沫時,將余藥末漸漸投入,調(diào)成膏。將少許藥膏薄涂患處,用電吹風吹局部,每日1次,每次25分鐘。烘畢即可將藥膏搽去,不再涂藥。視皮損情況連續(xù)使用。功能解毒涼血。主治銀屑病。 五、手足皸裂 瘋油膏(《中醫(yī)外科學》) 輕粉,廣丹,飛朱砂,麻油,黃蠟。將瘋油膏配成后,取少量在患處涂勻,用電吹風機熱烘,每日2次,每次30分鐘,15天為1療程。功能潤膚生肌。主治手足皸裂。 【注意事項】 1.操作時須隨時聽取病人對治療部位熱感程度的反映,防止皮膚灼傷。 2.一切急性皮膚病禁用。 3.需堅持治療長時間方能獲效。 (3) 酒醋療法是用酒或醋局部外用,以達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 以酒、醋治病的歷史悠久,在魏晉時期就有以酒、醋治病的記載,如《名醫(yī)別錄》載:酒“味苦甘辛,大熱,有毒,殺百邪惡毒氣”。醋“味酸、溫,無毒,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以后歷代醫(yī)家都將酒、醋廣泛運用于臨床,以治療各種疾病,并且由內(nèi)服發(fā)展至外用,如唐孫思邈《千金方》中載治霍亂轉筋入腹,以“醋煮青布溻之,冷復易之”;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用酒“洗目赤腫痛”則“淚出而腫消赤散”;清王孟英所著的《隨息居飲食譜》中則記述了“風寒入腦,久患頭痛,及飲停寒積,脘腹久痛,或寒濕久痹,四肢痰痛,諸藥不效者,以滴花燒酒頻摩患處自愈”,以及用醋淋洗“治燙火傷”等?,F(xiàn)代則有用醋浸洗患部,治療石灰燒傷,取得較好療效。 【操作方法】 一、酒療法 1.摩擦法 用手或紗布等蘸酒頻摩患處,每日數(shù)次,以活血行氣,散寒止痛。 2.淋洗即用酒淋洗患部,可活血消腫止痛。 二、醋療法 1.浸洗以5%食醋溶液浸洗患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鐘,主要用于燙火傷、石灰燒傷等。 2.調(diào)敷將醋與其他藥末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處。 【主治病癥】 一、面神經(jīng)炎 皂角膏(《內(nèi)病外治》) 皂角。上藥研面,以陳醋調(diào)成膏狀,貼松弛側酒窩處,每日1次,7次為1療程。功能化痰通絡。主治面神經(jīng)炎。 二、失語 苦酒湯(《傷寒論》) 清半夏,雞蛋清,醋。將雞蛋打開一孔,塞半夏于其中,火上烤之令熟,然后去殼加醋,令患者含。功能養(yǎng)陰開竅。主治肝腎陰虛型失語。 三、癰疽 1.沖和膏(新中醫(yī)1954;(10):21) 紫荊皮,獨活,白芷,赤芍,石菖蒲。上藥共為細末,蔥酒調(diào)敷患處。功能溫經(jīng)活血通絡。主治癰疽發(fā)背,陰陽不和,冷熱瘀凝者。 2.芋根糊(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55;(10):10) 野芋根。用醋磨如糊狀,涂抹患處。功能清熱消腫。主治腦后疽(即對口疽)。 四、急性乳腺炎 伏龍肝糊(《中藥貼敷療法》) 伏龍肝,大黃、芥草、生姜。上藥搗末,以醋調(diào)和涂乳房患處。每日3次,3天1療程或至病愈。功能清熱消腫散結。主治乳腺炎初期。 五、乳腺增生病 香附餅(浙江中醫(yī)雜志1986;(1):20) 香附子,陳酒、米醋各適量。香附子研末,陳酒、米醋酌量以拌濕為度,搗爛后制成餅蒸熟,每日1次,干燥后復蒸,輪流外敷患處,5日換藥再敷。功能理氣活血散結。主治乳腺增生病。 六、陰部濕疹 土槿皮酊(《中醫(yī)外治方藥手冊》) 土槿皮,白酒。將土槿皮浸入白酒內(nèi)48小時后,以藥酒外擦患處,每日2次,至愈為止。功能清熱燥濕。主治陰囊濕疹。 七、痱子 苦參酊(《簡明中醫(yī)皮膚病學》) 苦參,生大黃,冰片、雄黃、黃連。上藥浸泡于75%酒精中,2~3天后即可取藥液涂擦患處。每日數(shù)次,至愈為止。功能清熱燥濕。主治痱子暑癤。 八、癬 1.丁香酊(《中醫(yī)外治方藥手冊》)丁香,70%酒精。將丁香浸泡于酒精中24小時,涂擦患處,每日3次,連用至愈。主治體癬。 2.蛇蛻癬藥水(四川中醫(yī)1986;(10):54) 蛇蛻,全蝎,露蜂房。上藥用食醋300ml泡24小時后,外搽患處,每日2次,連用1月可愈。主治體癬、股癬。 3.百部酊(中醫(yī)函授通訊1989;(5):35) 生百部,鴉膽子。上藥加白酒、陳醋,泡10日后用。每日外擦2次,7天1療程。主治手足癬。 九、虱病 止癢酊(《常見皮膚病中醫(yī)治療簡編》) 蛇床子、百部,50%酒精。以酒精浸泡諸藥,24小時后過濾即成,外搽患處每日數(shù)次。功能燥濕殺蟲止癢。主治虱咬等致皮炎。 十、皮膚瘙癢癥 蛇床子藥酒(《皮膚病方劑藥物手冊》) 蛇床子。將上藥泡于75%酒精350ml中,5~7日過濾去渣,外涂思處,每日3次,7天1療程。功能燥濕止癢。主治皮膚瘙癢癥。 十一、骨髓炎 五黃糊(浙江中醫(yī)雜志19g2;17(10):450) 大黃,雄黃,蒲黃,黃連,黃柏。上藥研成細末,用白酒調(diào)敷局部,每日3~4次,15~20次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熱毒熾盛型化膿性關節(jié)炎。 十二、外傷血腫 花椒餅(浙江中醫(yī)雜志1958;(9):20) 花椒、醋、艾炷各適量。花椒研末備用。施治時取適量用醋調(diào)成厚lcm、比患處范圍稍大的藥餅,置于明顯痛點,上置艾炷施灸,約10分鐘患者感痛即去艾火,隔數(shù)分鐘續(xù)灸,覺痛再去,反復數(shù)次。功能活血消腫。主治外傷血腫。 十三、回乳 膽星回乳方(《內(nèi)病外治》) 膽南星。上藥研細末,米醋調(diào)敷乳房上(勿涂乳頭),過1晝夜洗去,不效再用。功能減少乳汁分泌。主治因疾病等因素需斷乳者。 十四、中耳炎 麝香酊(四川中醫(yī)1986;(4):49)麝香,75%酒精。將麝香溶于酒精內(nèi),貯于瓶中密封7天后備用。用時先將膿液擦凈,取麝香酊1~2滴,用滴管滴入耳內(nèi),然后用消毒棉球塞于外耳道。2日1次,3次為1療程。功能清熱消腫。主治化膿性中耳炎。 【注意事項】 局部有破潰或出血者,不宜用酒療法。 (4)涂搽法是將藥物制成洗劑或酊劑、油劑、軟膏等劑型,涂搽于患處的一種外治法。 本法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中就有涂、搽方藥近200首。除治療外科、皮膚科、五官科等許多局部病變外,還用于治療內(nèi)、婦、兒等科的病證。 【操作方法】 依據(jù)病情選藥物,然后把藥物研成細末,因患病部位及皮損不同,可把藥末與水、酒精、植物油、動物油或礦物油調(diào)成洗劑、酊劑、油劑、軟膏等不同劑型外涂患處。 【主治病癥】 一、急喉風 解毒化痰利咽散(《中醫(yī)外治法簡編》)硼砂,牙硝,雄黃,僵蠶,冰片,枯礬、劈砂。上藥共為細末以凈水或蜜涂廉泉穴,每日3~5次,7天為1療程。功能疏風清熱,解毒化痰。主治急喉風痰壅口噤者。 二、外傷疼痛 二烏酊(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84;8(4):31) 生川烏、生草烏、四葉對、土細辛、甘松、山柰,瘋茄花,薄荷,紅茴香。將上藥共研細粉浸在75%酒精或白酒,1~2周后,用藥棉浸藥水外搽患處,每日3次。嚴禁內(nèi)服。功能理氣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疼痛。 三、凝脂翳 石決明乳膏(《甘肅中醫(yī)驗方集錦》) 石決明,樟腦、白礬。將石決明研成細末水飛,然后把三味用人乳或牛乳煉成膏,涂在眼瞼上,每日3~5次,10天為1療程。主治凝脂翳。 四、黃液上沖 礬梨膏(《眼科臨癥筆記》) 白礬,硼砂,冰片。上藥共為細末,與秋梨1個(去核)搗爛涂之,每日3~5次,病愈止。功能清熱解毒。主治黃液上沖。 五、腹痛 如意金黃散(《中醫(yī)內(nèi)科急癥證治》) 大黃、黃柏、姜黃、白芷,南星、陳皮、蒼術、厚樸、甘草,天花粉。上藥共為細末,用酒或醋,或麻油調(diào)敷局部,每日1次。功能清熱解毒化瘀。主治熱毒腹痛。 六、胸痹 救心油(廣東醫(yī)藥1981;2(8):48) 麝香、檀香、沉香、蘇合香、龍腦香。上藥經(jīng)現(xiàn)代科學方法提煉成精油。心絞痛發(fā)作時,將該藥涂抹人中穴,作深呼吸,以吸其氣味。大多在1~3分鐘內(nèi)可緩解,如不緩解,10~15分鐘后可重復使用,至疼痛緩解為止。功能芳香開竅,活血止痛。主治心絞痛。 七、頸淋巴結核 芭蕉膽汁搽劑(《中國民間草藥方選》) 芭蕉根,虎耳草,芥菜花,豬苦膽。將上藥搗爛取汁,外涂搽患處,每日2次,1個月為1療程。功能解毒散結。主治頸淋巴結核后期。 八、痛風 紅花酒(中醫(yī)雜志1990;(1):41) 川烏、草烏、全當歸、自芷、桂皮,紅花,白酒。上藥浸于白酒中,24小時后去渣取酒,再加入10瓶風油精,搖勻后裝瓶備用。用時外涂痛處,每日3次,10天為1療程。功能散寒通絡,活血止痛。主治痛風關節(jié)疼痛。 九、自汗、盜汗 郁金止汗散(《瀕湖集驗方》) 郁金20g。將上藥研成細末,臨睡時用蜜調(diào)和涂于兩乳頭上。功能和營斂汗。主治自汗、盜汗。 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jù)辯證情況加減,切忌盲目照搬,建議找專業(yè)醫(yī)生指導哦。 |
|
來自: 曾經(jīng)滄海劉衛(wèi)國 > 《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