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汾陽王郭子儀創(chuàng)立汾陽槍法史話
郭在權(quán)
前言:從2008年起就一直想寫一篇關(guān)于汾陽槍的考證,由于手中資料的缺乏,未能如愿。2014年10月26日,本人發(fā)布了一點關(guān)于汾陽槍的考證。因為資料的缺失,現(xiàn)初步寫給關(guān)心此事的郭氏宗親一閱?,F(xiàn)重新整整理,拋磚引玉,以待商榷,歡迎斧正。
中國歷史上六種名槍為東漢姚期所傳的霸王槍、三國張飛所創(chuàng)的桓侯槍、唐朝敬德使的鼉龍槍,是為三猛槍法;再就是蜀漢趙云創(chuàng)的子龍槍、隋唐羅成用的梅花槍、盛唐名將郭子儀的汾陽槍,是為三巧槍槍法。郭子儀創(chuàng)立汾陽槍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通過不斷的向前輩學習,在實戰(zhàn)中總結(jié)所創(chuàng)。
一、史上第一武狀元郭子儀
郭子儀(697-781),漢族,華州鄭縣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兵部尚書,天下兵馬副元帥,汾陽王,并獲唐代宗頒發(fā)“鐵券”(免死牌)。世家子弟,以武舉及第入仕從軍,累遷至九原太守、朔方節(jié)度右兵馬使。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任朔方節(jié)度使,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收復兩京 重整大唐河山,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又平定仆固懷恩叛亂,單騎退回紇,大破吐蕃,朝廷賴以為安,傳為千古佳話。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史稱“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年八十五壽終,賜謚號“忠武”,陪葬建陵。中國歷史上文臣武將富貴壽全功德圓滿的絕無僅有,成為后人做人處事的典范。
唐代武則天始創(chuàng)選拔武將的武舉考試。公元702年,由兵部主持武舉考試,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等。古代中國的威脅一直在北方草原,因此,唐代的武舉偏重于技勇,重點是馬上槍法。
歷史上著名由武舉出身的武將就是唐代的郭子儀,唐玄宗開元初(公元713年)武舉及第入仕從軍。那一年,郭子儀17歲。
二、汾陽槍的創(chuàng)立
現(xiàn)在已無法還原郭子儀創(chuàng)立汾陽槍的過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郭子儀創(chuàng)立汾陽槍是一個循序漸進,通過不斷的向前輩學習,在實戰(zhàn)中總結(jié)所創(chuàng)。
下面三個人對郭子儀一生影響較大。
郭敬之:(666—744年),郭子儀父親,郭敬之開始為唐涪州(治今四川涪陵縣)錄事參軍,此后一直遷轉(zhuǎn)各地。郭敬之一直做地方官,曾先后任:''遷扶州刺史未上除左威衛(wèi)左郎將兼監(jiān)牧南使渭吉二州刺史,侍中牛仙客韙君清節(jié),奏授綏州遷壽州''刺史(郭公廟碑文),'曆渭、吉、綏、壽''四州刺史(郭曜墓誌銘文),退休后回到京城長安,住常樂坊(位于長安城最南,約在今西安市丈八東路東段一帶)安度晚年,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正月十日因病去世,享年78歲。
郭子儀出身官宦家庭,從小具有良好的家庭和文化教育,父親在多地任職,郭子儀各地拜師學藝,各取所長,也為郭子儀開拓了眼界。
郭 榮:約生于西魏大統(tǒng)十二年(546年),卒于隋大業(yè)十年(614年)。隋朝重要軍事將領(lǐng),武侯紹綺將軍、左侯衛(wèi)將軍、銀青光祿大夫。郭榮出生于官宦家庭,父郭徽,西魏同州(今陜西大荔)司馬,北周洵州(今陜西漢中)刺史、隋太仆卿。郭徽與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有舊交。隋大業(yè)初年(605年)隋煬帝即位,任郭榮為武侯紹綺將軍、左侯衛(wèi)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數(shù)年后,郭榮先后參加鎮(zhèn)壓黔安(今四川彭水)夷陵(今湖北宜昌)一帶由田羅駒領(lǐng)導的少數(shù)民族起義和征討吐谷渾的戰(zhàn)爭。隋大業(yè)八年(612年),郭榮隨煬帝參加征伐高麗的遼東之役,因功進位左光祿大夫。隋大業(yè)九年(613年),隨煬帝再次進攻高麗,郭榮“親蒙矢石,晝夜不釋甲肖百余日”,又拜右侯衛(wèi)大將軍。隋大業(yè)十年(614年),病逝于懷遠鎮(zhèn)(今河北懷遠縣),時年68歲,煬帝為之罷朝一日,贈兵部尚書。
對郭子儀一生影響最大的就是他的五世祖郭榮。郭榮一直是郭子儀當時引以為豪和學習的榜樣。
哥舒翰:(?—公元757年),唐朝名將,突厥人,突騎施哥舒部落首領(lǐng)的后裔。哥舒翰的祖父名叫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哥舒翰的父親名叫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護府副都護、赤水軍使。哥舒翰擅長用槍,每當追上敵人,就用槍搭在敵人的肩膀上,一聲暴喝,敵人一回頭,咽喉就被刺中,挑起五尺多高,摔在地上??喟魏R粦?zhàn),吐蕃軍分成三個梯隊,從山上疾馳而下。哥舒翰長槍折斷,就持半截槍與敵人搏殺,所向披靡,三路吐番軍都被打垮,自此,哥舒翰名聲大振,朝廷任命他為隴西節(jié)度副使、都知關(guān)西兵馬使、河源軍(今青海西寧)使。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六月,唐玄宗吐蕃據(jù)守的石堡城(今青海湟源西南)勢在必得,將朔方、河東等地十萬多士兵統(tǒng)歸哥舒翰指揮, 以傾國之力,奔襲石堡城。戰(zhàn)后這個可以直達河湟的戰(zhàn)略要地再次回到了唐軍手中。唐玄宗十分欣慰,哥舒翰因軍功拜特進、鴻臚員外卿,加攝御史大夫,天寶十二年,哥舒翰兼任河西節(jié)度使,進封涼國公,食實封三百戶,不久,進封西平郡王,天寶十三年,再拜為太子太保,加實封三百戶,兼任御史大夫。
哥舒翰擅長用槍,法都是實戰(zhàn)中得來,據(jù)傳哥舒翰就是郭子儀師傅之一。
郭子儀本人也有豐富的基層軍官任職經(jīng)歷?!肮霞覐R碑”碑陰記載有郭子儀在安史之亂爆發(fā)前的履歷:' 子儀武舉及第授左衛(wèi)長上 改河南府成皋府別將 又改同州興德府右果毅左金吾知隊仗長上 又改汝州魯陽府折沖知右羽林軍長上 又遷桂州都督府長史充當管經(jīng)略副使 又改北庭副都護充四鎮(zhèn)經(jīng)略副使 又除左威衛(wèi)中郎將 轉(zhuǎn)右司御率兼安西副都護 改右威衛(wèi)將軍同朔方節(jié)度副使 改定遠城使本軍營田使 又加單于副大都護東受降城使左廂兵馬使 又拜右金吾衛(wèi)將軍兼判單于副都護 又拜左武衛(wèi)大將軍兼安北副都護橫塞軍使本軍營田使 又兼充天德軍使安北副都護 又兼豐州都督西受降城使右?guī)R使。'
“郭氏家廟碑”碑陰節(jié)選
三、汾陽槍的傳承
公元906年大唐滅亡,從朱溫滅唐后907年到趙匡胤建宋的960年,這53年時間,就頻繁更換過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先后有8姓13個皇帝執(zhí)政,周邊還有十國,史稱:五代十國。新唐書和郭氏家譜中,記載了從郭子儀長房郭曜到衛(wèi)尉少卿郭在徽的傳承經(jīng)歷:
一世:子儀公
二世:曜(大唐 太 子 少 保 、 太 原 公)
三世:鋒(大唐 參 軍、汾陽郡公 )
四世:瑜(大唐刺 史)(余、加王字旁)
五世:端夫( 大唐太 原 令 )
六世:在徽(后唐衛(wèi) 尉 少 卿 )
七世:暉
汾陽王郭子儀所創(chuàng)的汾陽槍法由大郎代國公郭曜傳下,郭曜傳子汾陽公郭鋒,郭鋒再傳子郭瑜,郭瑜傳給了閣老大夫郭端夫,郭端夫傳郭在徽,郭在徽傳郭暉。
唐僖宗廣明元年,歲次庚子,長安大開文武兩試,招募英才。山東曹州冤句縣赤墻村--黃巢,博覽經(jīng)史,槍法絕倫。在武科場上奪取頭名狀元,可到了皇上御賜封賞的時候,僖宗(公元873-888年在位)一看黃巢的相貌,是眉橫一字,牙排二齒,鼻生三竅!太怪異了,嚇了一大跳,再加上奸臣田令孜說了幾句壞話,一生氣將黃巢革退不用。當時就把郭閣老也給氣壞了,在武科場上大罵昏君奸佞,被罷免還鄉(xiāng),隱居到汾陽郭峪村,潛心教子郭在徽習文練武。
郭在徽出世,扶保晚唐昭宗皇帝(唐僖宗的弟弟,889年—904年在位),郭在徽在汴梁城中與楊袞(楊繼業(yè)之父)相遇,興致相投,就結(jié)拜為弟兄。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朱溫誆昭宗遷都謀篡,楊袞與郭在徽一起倒反汴梁城。郭在徽要去保金陵豪王,出城以后只好各奔南北。分手之前,郭在徽把家傳的汾陽槍法傳授給了楊袞(楊繼業(yè)之父),楊袞又把所學槍法教給了郭在徽。
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國號“梁”,建都開封,史稱后梁,后梁(907~923年)滅亡后,郭在徽在后唐任職鴻臚少卿。
史書記載:后唐長興元年,即公元930年,'鴻臚少卿郭在徽奏請鑄當五千、三千、一千大錢;朝廷以其指虛為實,無識妄言,左遷衛(wèi)尉少卿、同正’。即:后唐朝廷以為這種指虛為實的主張,是沒有見識的胡說,把他貶降為衛(wèi)尉少卿,比同正員。唐末貨幣由于現(xiàn)錢缺乏,規(guī)定現(xiàn)錢每八十五文作一百文,每貫一千文折成現(xiàn)錢八百五十文,稱“省陌”,或單稱“省”、“ 銅錢缺乏,鑄錢以供應需求,五代十國大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后唐長興元年郭在徽建議“鑄造新錢,或一當十,或一當三十,或一當五十”,但被認為“以一當十,真謂將虛作實”而否定。后唐國力強盛,但發(fā)生內(nèi)亂后,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后晉建立。不久契丹軍南下滅后晉。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后漢,收復中原。
郭暉記載一:郭暉,太原人,行伍出身。五代時,后追隨后漢(948-950年)太祖劉知遠,北伐南征,為護圣軍使牞在與郭威征討河中之役時,死節(jié)沙場(河南武陟)。
郭守文,生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卒于北宋端拱二年(989),終年55歲。其父郭暉從后周太祖郭威(公元951至954年在位),在與郭威征討河中之役時,死節(jié)沙場。當是之時,郭暉之子郭守文僅4歲。郭威見郭暉戰(zhàn)死,守文無人眷顧,遂收留其帳下,代為養(yǎng)育。951年郭威取代后漢建立后周,逐漸長成的郭守文未成年,14歲步入軍旅,充其麾下,為護衛(wèi)軍校,被任左雄殿直、東第二雄副都知。郭威、柴榮死后,趙匡胤“黃袍加身”,代周建宋,郭守文被提任西頭供奉官,服務于皇宮大內(nèi)。郭守文從下級軍官作起,身經(jīng)百戰(zhàn),后為大宋的統(tǒng)一大業(yè)立下汗馬功勞。
端拱二年(989)十月,北宋一代儒將郭守文卒于任上,宋太宗至為惋惜。既喪月余,朝中所派治喪中使自邊陲而還,“言于帝曰:'守文死,軍士盡流涕。’帝問:'何以如此?’對曰:'守文得奉祿、賜賚,悉犒勞士卒。死之日,家無余財?!坂祰@久之,賜其家錢五百萬, 次女為宋真宗(時位皇太子)納其女為夫人,即章穆皇后也?!睘闃浒裼诒姵?,宋太宗趙光義表贈郭守文“侍中”之職,曰“忠武”,追爵“譙王”。郭守文成一時之楷模,名垂青史。
郭暉記載二:根據(jù)江西麻岡[郭氏家譜]的記載:
1、郭暉“仕南唐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太平廣國公,從太祖戰(zhàn)歿河內(nèi)’,葬廬陵六十三都大豐塘。”
2、“仕金紫光祿大夫,從周太祖戰(zhàn)歿河內(nèi)封廣國公?!?/p>
兩個郭暉生活的年代一致;都記載成'從周太祖戰(zhàn)歿河內(nèi)’。但從文獻記載來看,“仕金紫光祿大夫,從周太祖戰(zhàn)歿河內(nèi)封廣國公’,為后世修譜時誤傳。江西麻岡始遷祖郭暉并沒有”從周太祖戰(zhàn)歿河內(nèi)“,郭氏家譜記載暉公有三子:軒,軿(音烹),輪。汾陽槍至郭暉后不可考。
四、汾陽槍譜
雖然汾陽槍至郭暉后不可考,但是汾陽槍在楊家槍中得到保留,成為最后兩路的絕命槍法。楊家槍法叫“六合梅花三十六槍” ,這三十六手槍是每三手為一路,每一手槍里又包含了一十二種變化,所以楊家槍法是以此三十六槍為母槍,變化無窮。那么什么叫“六合”呢?是當年楊袞(楊繼業(yè)之父)走南闖北搜集到的六種古傳名槍的槍法,楊袞將其精要和夏家北霸六合槍的要訣融會到了自己家傳的楊家梅花槍法里乃自成一家。
中國歷史上六種名槍為東漢姚期所傳的霸王槍、三國張飛所創(chuàng)的桓侯槍、唐朝敬德使的鼉龍槍,是為三猛槍法;再就是蜀漢趙云創(chuàng)的子龍槍、隋唐羅成用的梅花槍、盛唐名將郭子儀的汾陽槍,是為三巧槍槍法。楊袞把六種名槍都去除繁冗,各刪減為兩路六手槍法,一家兩路,故成一十二路、三十六手楊家槍法。
第六合是兩路郭家汾陽槍法,乃大唐名將汾陽王郭子儀所傳的槍法。
槍譜云:“一截、二進、三攔、四纏、五拿、六直,閃賺是花槍,下游場撥草尋蛇,上游場秦王磨旗。”
十一路單殺手包含三手槍法“單把槍”“朝天槍”“琵琶式”
單把夜叉探海式,孤雁出群把敵降;
朝天敬香反臂插,將軍單手舉鞭揚;
白牛轉(zhuǎn)角抱琵琶,得手青龍獻爪強;
一十一路單殺手,卸甲威服見虜槍。
十二路“截進槍”,里邊包含著三手母槍:“回龍槍”、“搗把槍”和“拋梭槍”。這個“拋梭槍” 本是郭子儀的師傅中唐名將西平王哥舒翰所創(chuàng),也叫“半段槍”,當年憑這手槍法橫行西番,專門對付番王所用的長兵刃,
懶龍伸腰出海勢,仰首回槍世無雙;
汾陽卷旗迎風舞,上驚下掠搗把傷;
玉女拋梭鴻門闖,身隨槍進短勝長;
一十二路直截進,四海升平震番邦。
一千年過去了,郭暉后裔還保留著[汾陽槍譜]嗎?汾陽槍還在民間完整傳承嗎?如果是,那將是郭氏家族的一個幸事!我期待著這個答案,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