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正常?。∫驗榱主煊竦难蹨I只為賈寶玉而流。 林黛玉之所以在得知晴雯死了之后沒有什么反應,是因為親疏有別。林黛玉一生中流過很多眼淚,除了五(六)歲之前為家人(賈敏)之死而流,余下的時光中,她的眼淚就只為賈寶玉而流了。 林黛玉是誰?絳珠仙草化身啊!她為什么會來到人間?報答賈寶玉的甘露之恩?。?/span> 怎樣報答甘露之恩,把一生的眼淚還給他啊! 所以,如果你足夠仔細,就可以看到,《紅樓夢》中盡管林妹妹哭過很多次,但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眼淚都是為賈寶玉而流。 盡管有些人看《紅樓夢》會覺得林黛玉小性子什么的,但如果你認真分析的話,林黛玉幾乎所有的小性子都是因為賈寶玉。不是因為什么“金鎖”,就是因為什么“金麒麟”,再就是因為賈寶玉脖子上掛的那塊玉??偠灾?,林黛玉是癡情、深情、至情的,卻不是對誰都有情的。 黛玉“情情”,也就是說她只對對她有情的人有情,而對她無情或者與她無關的人,她沒有那么“自作多情”。 寶玉“情不情”,也就是說不管別人對他有沒有情,他都對人家有情。 你想啊,林黛玉一個嬌滴滴的大家小姐,怎么可能像杜甫一樣有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高尚情操? 即使是出生于地陷之日,有心“補地”的薛寶釵,在聽到金釧兒的死訊后,不也照樣沒有什么感情上的表示么? 原因是什么? 一則階級不同,古代的奴才就像牲口一樣,是屬于貴族的財產(chǎn)。假如王夫人說哎呀我丟了一件衣服,這件衣服是我結婚時候老爺送給我的定禮,薛寶釵知道了會怎么說?她會不會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姨娘你那么有錢,再買一件就是了。或者干脆把自己家里相仿的衣服料子拿來,說姨娘你再做一件吧。再者,人死不能復生,寶釵深知此理,怎么會責備王夫人,讓生者不痛快呢?就像孔子說的,“成事不說”。已經(jīng)成為定局的事情,就不要再反復說了。寶釵理智得很。 二則親疏關系不同。林黛玉之于晴雯,就像寶釵之于金釧,只有主人才會對失去的人或物倍感痛心,旁人如何輪得上說三道四?寶玉之所以為晴雯之死而慟哭,是因為晴雯對他而言很重要;王夫人之所以為金釧之死傷心,是因為金釧曾經(jīng)盡心服侍她好多年。別人失去了東西已經(jīng)夠傷心的了,你一個外人為什么要再說一些讓他傷心的話呢?何況,晴雯之于寶玉,黛玉肯定更關心的是寶玉,所以當寶玉說要不把《芙蓉女兒誄》中的那句“紅綃帳里,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改為“茜紗窗下,小姐多情,黃土壟中,丫鬟薄命”的時候,黛玉說,他又不是我的丫頭,何用作此語。況且小姐丫鬟亦不典雅,等我的紫鵑死了,我再如此說,還不算遲。親疏有別,這也是儒家和墨家的不同之處,對于釵黛,她們只是做出了她們的正常反應而已,何必厚此薄彼呢? 雖然《紅樓夢》沒有明寫晴雯死后黛玉的反應,卻寫出了晴雯之死帶給黛玉的恐懼。 “晴為黛影”,晴雯不僅體態(tài)、性格與黛玉像,連結局也與黛玉十分相似。 晴雯至死清白,乃是因王夫人冤枉而死。 黛玉呢?恐怕也有這樣的征兆,畢竟王夫人心目中的晴雯和黛玉長得很像,而晴雯給王夫人的印象可是相當不好的。 我們有理由推斷,雖然明著不說,王夫人對黛玉可一直沒有什么好印象。 畢竟,她看重的準兒媳是薛寶釵。 晴雯死后,寶玉為她寫了《芙蓉女兒誄》,正當寶玉祭奠完畢晴雯的時候,看到花影中有一個人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黛玉。 于是二人商議這篇文章的好處,結果商量著商量著,就把“紅綃帳里,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改成了“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黛玉是何等敏感的人!本來茜紗窗就是她的窗,現(xiàn)在又當著她的面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這不由得讓她想到自己的命運。因為她本來就是那多愁多病的人?。?/span> 她早知道自己命不長的,甚至在寶玉“訴肺腑”那段,她的內心也說:“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所以,晴雯之死,竟然寓意著黛玉之死,《芙蓉女兒誄》非為晴雯,實為黛玉也(脂硯齋亦有此語)。 細思恐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