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齋遺書》里有這么一句話:“凡人生病處,皆為陰為火,總因陽氣不到,陽氣所到之處,斷無生病之理。” 之前有個病人,男,43歲,長期過敏性鼻炎,平時最怕風冷,早晨容易打噴嚏,鼻塞頭暈,晚上睡不著。 他問我是怎么回事。 我說,頭為諸陽之會,你陽氣不夠,發(fā)不上來,所以容易招風冷。他又問,那我頭暈,又是怎么回事? 我說,也是陽氣上不來。 他又問,那我疲勞沒勁、記憶力減退,是怎么回事? 我笑著說,還是陽氣上不來。 就像你家里停電了,或者電壓不夠,你的冰箱、電視、電飯鍋、洗衣機、電腦都不亮了,都轉不起來。這時不是去修電器,而是去通電。 你陽氣一上來,什么都好了。哪個地方陽氣不到,哪個地方就不舒服。就像太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就特陰濕,霉菌病毒就潛滋暗長。 這是我給他開的方子:麻黃10克,附子20克,細辛10克,蒼耳子15克,辛夷花15克,酸棗仁20克。 就這六味藥,病人吃了后,過了幾日來復診,很高興地說,大夫,吃了你的藥后,我明顯感到鼻炎在好轉,頭也不暈了,晚上睡覺比以前好些,早上起來打噴嚏少了,也不怕涼風了。 我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陽氣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陽氣足,能夠到頭表,自然精神,不怕風冷。 有個病人,女,42歲,晚上尿頻尿急。她問我,陳老師為何我口干、小便多? 我說,你這吃進來的水,沒有經過充分氣化,直走下焦排出去了。 她又問,為何夏天,我四肢還是涼的,腰背酸? 我說,一樣的道理,陽氣化源于下焦,你腎陽不足,氣化不好。 她又問,為何我小肚子脹脹的,在醫(yī)院里檢查是盆腔積液,只有用熱水袋捂著,才會緩解一些,如果不捂著,墜脹得難受? 你身體畏寒喜暖,就說明陽氣不夠,陽氣主溫煦,主氣化,陽氣不夠,水液就不能被很好地氣化,停留在局部,就容易成為痰飲積液。 病人又問,為什么我整個夏天以來,始終都提不起食欲,不想吃飯,連眼睛都懶得張開? 我說,這也是下焦陽氣不夠,食物得消化,同樣需要陽氣。 陰隨陽升,人體的津液要靠陽氣才能蒸騰遍布周身。胃火源于心火,脾陽源于腎陽。 之前北京有個病人,女,45歲,腳腫身上腫,最近一周加重,舌淡胖,苔水滑,有齒痕。我給她診斷以后這是心腎陽虛,中焦脾胃郁滯,心煩胸悶,堵得嚴嚴實實。 她說,是啊,很累,很沒勁,不想動。 我說,人體疲累是心腎陽氣不足,寒濕內盛;人覺得堵得慌,是中焦郁滯,氣機不能舒展,所以我們用藥調上下心腎,助陽化氣,再疏通中焦,把郁滯打開,所以選真武湯。 病人吃完藥后,腫消了大半,小便量也比平常多了些,腿再按下去,腫就沒那么明顯了。所以她就再過來抓藥吃。 我說,所有陰性物質的停留,像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都是因為身體缺乏一股陽氣。 張仲景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不僅是痰飲,各類水濕積聚,都少不了溫陽之藥去化它。陽不能夠化氣,陰就會成形,所以治有形的腫,要看到水濕在那里,看到水濕要想到陽氣蒸化力量不夠,氣機對流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