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學(xué)一方】建中湯(實際為:桂枝加芍藥湯) 組成:按桂枝加芍藥湯的組方(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紅棗)。 【經(jīng)典方證】 注,本方原為桂枝加芍藥湯,之所以被取名為建中湯,實際上是因為桂枝加芍藥湯同樣具備有調(diào)理腸胃方面問題的功能,所以把它取名為建中湯(建中湯一類的復(fù)方還有,大建中湯,小建中湯,當(dāng)歸建中湯,以及黃耆建中湯)。 《傷寒論》原文: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爾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翻譯:原本是太陽病,理應(yīng)發(fā)汗,從表而散,無可下之證,本不該下,有可下之證,亦應(yīng)表解之后再下,遵循先表后里的原則。結(jié)果醫(yī)生反而用了下法,下傷脾陽而致腹?jié)M,里寒?dāng)伡?,時腹自痛,苔白自利,脈沉等癥。治宜桂枝加芍藥湯,用桂枝者解外,加芍藥者,增大其量,和里緩急以止痛。大實痛者,癥見腹?jié)M疼痛,拒按,自汗潮熱,不大便,苔黃褐,脈沉實者,宜桂枝加大黃湯,解肌于外,蕩滌于內(nèi)。 【適用人群】 面色虛白,氣短汗出,頭暈心悸,手足發(fā)麻,腹中痛,按之則痛緩,溫熨則舒,舌淡紅少苔,脈虛細(xì); 肢端麻木,手足逆冷,舉手指端變白,垂手即紅,遇冷重,甚者痛,溫暖則舒,故夏天易過,冬天難熬; 慢性痢疾,每日少則三、四次,多則五、六次,排便甚急,不及入廁,便污衣褲,登廁后,又排便不爽,下重難通。大便不成形,有紅白黏液,脈沉弦而滑,舌紅苔則白; 大便次數(shù)多,吃的少且腹脹,大便難解,形如球狀,形體瘦弱,唇暗口干但不多飲,舌質(zhì)紅,脈沉細(xì)。 【臨床運用】 以下病癥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慮使用本方: 慢性菌痢,腹痛,過敏性結(jié)腸綜合征,頑固性菌痢,腸絞痛,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結(jié)核性腹膜炎,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腸癌,腳氣,粘連性腸梗阻,癲癇,痛經(jīng),胃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