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情,都經(jīng)不起推敲,一推敲,哪一件都藏著委屈。 人生在世,熬得住就出眾,熬不住就出局。 導(dǎo)讀:“一個人的胸懷是靠委屈撐大的”,大家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 受得了多大的委屈,就能做得了多大的事; 受得了多大詆毀,就能承得住多大的贊美; 吞下的是委屈,喂大的是格局,受得了何種委屈,決定你能成為何種人。 別顧影自憐,忍下委屈,才能喂大格局在光鮮亮麗的外衣下,每一個人都可能有許多難以向別人傾訴的委屈和痛苦。 作家楊絳曾寫道:“人生,一歲有一歲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風景,你的年齡應(yīng)該成為你生命的勛章,而不是你傷感的理由,縱使眼里寫滿故事臉上依然不漏風霜,你吞下的所有委屈,終將喂大你的格局?!?/span> 帶好面具,演好這一段你該扮演好的角色,消化生活中的委屈,就能離變得真正強大更近一步,這也是一種對生活的尊重態(tài)度。 相信每一個剛出社會的人都有一腔熱血,但是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這一團烈火會在面臨步步催事的上司,討厭的同事或無理取鬧的客戶時的一瞬間熄滅,轉(zhuǎn)而換之為強烈的怒火,最終變成無力的委屈。 一段時間下來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更多的還是被情緒所操控著,這種感覺很糟糕。 因此也曾經(jīng)陷入迷茫與無措:人真的可以不被任何言語所擊倒嗎?人真的能夠獨自消化吸收那么多委屈嗎? 自認心理承受能力一直以來都不算太強,踏入社會也是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而那些經(jīng)歷卻也讓自己收獲了點點滴滴為人處世的道理。 我越來越堅定去行動有多重要,你會知道自己缺少什么、還有什么需要學(xué)習(xí),也會知道擁有宏大的格局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格局大了,路才能寬。 這些進步的背面也意味著你可能需要忍受比其他人更多的委屈,但這也是我們通往充滿鮮花與掌聲的世界的必經(jīng)之路。 格局不是由無邊際的委屈構(gòu)成,忍耐也要有限度沒有人天生心胸開闊,也沒有誰生來就擁有大格局,只不過是承受過超出常人水平的委屈罷了。 但每個人的心就像一個水碗一樣,有它能承受的最大限度。 這也讓我想起《奇葩說》中的一個辯題:成年人的崩潰。 作為一個在荊棘生活中摸爬滾打的成年人,倘若你沒在現(xiàn)實中崩潰過,只能說明你經(jīng)歷得不夠多或者是命運待你太好。 生而為人,我們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也總會碰到難以解決的困難、難以承受的壓力和無法傾訴的委屈與痛楚。 受委屈是人生的常態(tài),因此在恰當時刻釋放情緒也是人的一種自我調(diào)節(jié)和保護機制。既然我們要接受委屈的現(xiàn)實存在,那么也請允許崩潰的存在,這是人性也是上天賦予我們的權(quán)利。 最近一段時間,工作和生活受到了不少委屈,這種感受還是一如既往的難耐,只是生活的難處從少數(shù)幾個變成了四面八方,真心不希望自己從一個認真生活的人變成一個一事無成窮困潦倒的廢人。 我們不知道人生的列車何時停站,也不知道窗外的美麗風景能再欣賞多久,因此不要總是委屈自己,在廣闊的人生維度面前,這些都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承受能力有限,學(xué)識、眼界和格局亦如是。因此風雨人生路,希望自己能始終處在提升格局的過程里,慢慢學(xué)著去反思,去接納,進而一點一點地達觀。 雖然格局不是由無邊無際的委屈構(gòu)成,但也不要讓自己失去了忍受委屈的能力,這是一個人成長和成熟的標志,那些被咽進肚子的委屈和無奈最終都能成為我們身上的勛章。 生命拋來一顆檸檬,我們可以成為把它轉(zhuǎn)榨為檸檬汁的人。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能忍辱負重默默承受委屈其實人心里的傷害是很難被輕易撫平的,它需要時間、需要沉淀、需要自己一點一點地去消化那些難以說出口的苦楚、心酸和委屈。 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獨自化解悲傷的能力,忍著極度的悲傷做一個看起來正常的人,即使內(nèi)心有一萬個掙脫咆哮,也都要克制自己強行把情緒壓下去。 阿巴斯在《櫻桃的滋味》一書中這樣寫道:“我或許獨自一人,但我并不苦于孤獨。與某人分享快樂可能是美好的,但這些日子和自己相伴也不壞?!?/span> 委屈的時刻總是來得猝不及防,在那個巨大的沉甸甸的東西撲面而來的時候,我沒有一絲猶豫,只是選擇把它埋進漫長的歲月里慢慢釋然。 直到某天晚上它輕輕地戳了我一下,我驚覺我其實沒有那么的麻木。 謝謝生活沒有虧待我,委屈也不曾饒過我,能夠讓我一邊反思一邊成長。 如果人生注定要經(jīng)歷些許痛苦,那就欣然接受生活給予的種種委屈吧。 我們都應(yīng)該明白一個道理:無論何時何地,正在經(jīng)歷著什么,擁有大格局的人都能默默承受委屈。 劫難也許會改變一個人生活的節(jié)奏和當時的發(fā)展,但不影響我們做自己,不影響我們格局的形成。 這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世間皆苦,唯有自渡。 文/老夏分析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
|
來自: 老夏分析師 > 《讀書筆記與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