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語: 一日三餐,一葷一素, 日出又日落,一生又一世。 立秋將至,今日是夏季的最后一天。 從明日起,秋風微涼,北京的烤肉飄香,陽澄湖的蟹腳癢了,蘇州的雞頭米清甜,街角的炒板栗變香了,水里的蟶子肥美……又到了一年中最好吃的季節(jié)。 陳曉卿說:“最好吃的永遠是人?!被蛟S還可再加一句,尤其是中國人。一年四季,一日三餐,一葷一素,卻在中國人的手中,幻化出人間百味。 中國人對吃的講究、勤奮與熱愛,可以說難有對手。無論何時何地,何菜何肉,只要愿意,只要想做,天南海北的人們,都能想出法子來。 中國人不僅愛吃,還超會吃。 好吃是一種信仰 有一年到上海,餓得饑腸轆轆,仍穿過無數(shù)條小巷,去找一家小店吃酒香草頭。因為友人拍著胸脯保證:“好吃到連吃三天!” 等到那一盤碧綠的草頭,油得發(fā)亮,入口卻鮮嫩清香,帶著春天活潑潑的氣息。一眨眼,我們已吃光了兩盤。 誰曾想過,這樣的美味,以前是拿來喂牛喂豬的野菜。 草頭是上海土話的叫法,事實上,它是黃花苜蓿的嫩葉。因為質(zhì)地易老,炒它時一定要多放油。每年吃它的季節(jié),不過清明前后幾天。 但為了吃好這一口鮮嫩,江浙人很有講究。比如,翻炒會讓葉子卷邊,因此最好是生煸,不用顛鍋。 比如起鍋時,最好加點走油肉的鹵汁。這個走油肉,頗有講究。須以“豬五花條肉、青菜為主食材,加入蔥、桂皮、姜、醋、八角、黃酒、白糖、高湯、醬油、油為鋪料制成?!?/p> 這道菜的靈魂,是關(guān)火后要迅速噴灑白酒,以高梁酒最為合宜,能最大程度激發(fā)出草頭的清香。 有人說,中國人是因為過去吃不飽,才對食物如此渴望,天上飛的,地上長的,皆可被收進囊中,皆可做成菜。 但這一盤野菜,不過一年僅有幾天能吃上,人們卻花了無數(shù)心思去對待。這種熱愛與認真,是中國人對吃的信仰: 如果在漫長歲月里,食物曾慰藉了我們。 那么在一餐一飯里,我們更要好好對待食物, 用盡全力讓它好吃,呈現(xiàn)最美味的一面, 方是不負。 無肉不歡,人生得意須盡歡 中國人超會吃,在吃肉上更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雞、鴨、鵝、牛、豬、羊肉,隨便哪個,都有成千上百道美味。 最有趣的,或許是紅燒肉。幾乎每個地方的人都吃紅燒肉,但是“都覺得自己的方法最正宗,其他是歪門邪道。其中,自詡紅燒肉最正宗的區(qū)域,以上海、四川和湖南三地為主,他們各執(zhí)一詞,都覺得別人的做法不好吃,不正確?!?/p> 上海人講究,紅燒肉要“濃油赤醬”。即把醬油和糖一起燒出豬肉的油脂和膠質(zhì),讓湯汁更為濃稠。最后加入黃酒,最好是紹興的女兒紅, 不僅能去腥去膻,還能釋放出誘人的香氣。 可是,四川人覺得紅燒肉的前身是東坡肉,蘇東坡是四川人,他們的才最正宗。而且他們不用酒和糖,而是有甜味的醪糟汁,收干后能散發(fā)出紅葡萄酒的香氣。湖南人卻說加紅曲、加辣椒的紅燒肉才好吃。 但無論哪一種做法,皆有相通之處,比如要挑肥瘦相間的豬肉,先油炸,再加大量香料、醬汁、酒、糖來燜燒。 無論何種做法,目的都是為了讓肥肉能煮得軟爛,瘦肉能浸潤到足夠的油脂,從而實現(xiàn)我們對好肉的終極追求——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一切都是剛剛好。 在一鍋肉里,亦能得見中國人的平衡之道。 在過往的歲月里,因為戰(zhàn)亂與災(zāi)荒,吃飽穿暖成為中國人的大事。吃肉,更是逢年過節(jié)才有的美好。 對中國人來說,吃肉是一種傳統(tǒng)。 那么,吃肉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才是生活, 畢竟“人生得意須盡歡“。 無論到哪里,都要好好吃 梁實秋先生曾說:“我們中國人是最怕旅行的一個民族。” 可事實上,會吃的中國人很擅長在旅行中讓自己吃好。比如有專門帶飯的包裹,叫“褡褳”;有各種出門攜帶的干糧,如燒餅、饃、馕,甚至還因此發(fā)明了路上的美食。 比如新疆名菜大盤雞,就誕生在新疆沙灣地區(qū)高速公路旁的小飯館里。 上世紀80年代,長途汽車司機們從烏魯木齊出發(fā),會經(jīng)過這里加油、吃飯。有家小餐館就把雞肉和辣椒、土豆、西紅柿、洋蔥、皮帶面等等一起炒了,香辣開胃,大受歡迎,漸漸地就變成了一道名菜,傳遍全中國。 有一年坐綠皮火車出門,途經(jīng)某一個小站時,小販們蜂擁而至,其中有家烤雞香味濃郁,擠了幾圈人,忍不住也跟著下手。 回到位子上后,一手撕下帶脆皮的雞肉,一口送到嘴里,高溫下油脂釋放的香氣,混著孜然粉、胡辣粉和不知名醬料的咸香,齊齊綻放。在大塊朵頤的十五分鐘里,所有的疲憊、怪味,統(tǒng)統(tǒng)消失不見了。 這里的烤雞,一生就路過這么一次,也就吃這么一回了! 這是路上的美食之所以珍貴的原因,但也是它的軟肋。有些店家,會覺得難有回頭客,因而敷衍對待。 所以若在旅途中,能吃到一頓認真的美味,便足以慰籍一路風塵,念念不忘。因為無論在哪里,我們都想要好好吃、吃好的。 食物有故鄉(xiāng),我們也相信,了解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是逛菜市場。 剛采摘的蔬菜瓜果,濕漉漉地,帶著泥土的清香,一股生猛的野氣。人們操著方言叫賣、還價、閑談,混著泥味、肉味、魚腥味、香料味……是一方水土養(yǎng)出的一方人,菜市場或許是一種生活最本真、最具體的模樣。 生活,不過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吃,是中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從古至今,中國人見面打招呼, 不是說你好,而是“你吃了嗎?” 因為我們相信,比起泛泛的關(guān)心, 一日三餐,吃得飽不飽、好不好, 才能反映你的生活過得好不好。 與其說,中國人超會吃, 不如說,中國人超愛吃,超愛生活! 就讓我們紅塵作伴,吃得白白胖胖! 參考文獻: 《中國人超會吃》,王愷,戴小蠻著,劉小柱攝影,2021 文字為物道原創(chuàng),部分圖片來源于《中國人超會吃》,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