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母和薯莨是同一種中藥材,是后者的別名,也就是某一個(gè)地區(qū)的叫法,血母在一、《唐本草》里就已經(jīng)記載過,:赭魁,大者如斗,小者如升,葉似如蘅,蔓生長草木上,陶所說者,及土卵爾,不堪藥用,梁,漢人名為黃獨(dú),蒸食之,非赭魁也,二、《夢溪筆談》里就已經(jīng)記載過,:《本草》里就已經(jīng)記載過,所論赭魁,皆未詳審,今赭魁南中極多,膚黑肌赤,似何首烏,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檳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為薯蕷科植物薯莨的塊莖為薯蕷科植物薯莨的塊莖。在中醫(yī)上認(rèn)為具有活血止血、理氣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和作用。 血母的功效與作用在《中華本草》上介紹血母具有活血止血、理氣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對咳血;咯血;嘔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腹痛;脘腹脹痛;痧脹腹痛;熱毒血?。凰疄a;關(guān)節(jié)痛;跌打腫痛;瘡癤;帶狀皰疹;外傷出血都有良好的作用。 血母具有活血補(bǔ)血、收斂固澀。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產(chǎn)后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瀉;外用治燒傷。的功效。主要作用為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產(chǎn)后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瀉;外用治燒傷。來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如何食用味道較苦、微酸、比較澀嘴,屬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藥材血母是可以內(nèi)服的一味中藥材,食用方法為煎藥去渣喝藥汁,每天本味藥材用量在3-9克,榨汁或把藥磨成粉末,再用水沖后服用。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適量本味中藥材,把藥磨成粉末,再用水沖后服用敷于患處或磨汁涂。食用舉例:治產(chǎn)后腹痛:朱砂蓮三錢??梢耘R床應(yīng)用于止血:對婦科出血(主要產(chǎn)后惡露不凈,月經(jīng)過多、上消化道出血、咯血等均有一定療效。用法:用塊根每日3-5錢,水煎分兩次服。有報(bào)道,用紅孩兒以水或丙酮提取制成片劑,日服3次,每次4粒(相當(dāng)于生藥12g),治療婦科出血213例,有效率為84%,療效顯著者(出血量減少一半以上至完全停止)達(dá)53%。服藥后間有輕微反應(yīng),如胃部不適、腹部脹滿、頭昏脹等,一般不須特殊處理。 概況生境分部中藥材植株生長于海拔0-00m的山坡、路旁、河谷邊的雜木林、闊中林中灌叢中或林邊。 采收儲藏 5-8月采挖,洗凈,搗碎鮮用或切片曬干。 藥材原始形態(tài) 薯莨,藤本,粗壯,長可達(dá)20m左右。塊莖一般生長在表土層,為卵形、球形、長圓形或葫蘆狀,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斷面新鮮時(shí)紅色,干后紫黑色,直徑大的可達(dá)20厘米以上。莖綠色,是沒有毛的,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柄長2-6厘米;葉片革質(zhì)或近革質(zhì),長橢圓形至卵形,或?yàn)槁褷钆樞沃联M披針形,長5-20厘米,寬2-14厘米,先端漸尖或驟不,基部圓形,有時(shí)呈三角狀缺廖,全緣,兩面是沒有毛的,表面深綠色,背面粉綠色;基出脈3-5網(wǎng)脈明顯。雄花序重穗狀,通常排列呈圓錐狀花序,長2-14厘米,或更長;'雄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長約2毫米,內(nèi)輪小,倒卵形;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雌花外輪花被片較內(nèi)輪大。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狀扁圓形,長1.8-3.5厘米,寬2.5-5.5厘米;種子著生在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zhì)翅。開花期間4-6月,結(jié)果期間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脫落。 藥材原始形態(tài) 薯莨,藤本,粗壯,長可達(dá)20m左右。塊莖一般生長在表土層,為卵形、球形、長圓形或葫蘆狀,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斷面新鮮時(shí)紅色,干后紫黑色,直徑大的可達(dá)20厘米以上。莖綠色,是沒有毛的,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柄長2-6厘米;葉片革質(zhì)或近革質(zhì),長橢圓形至卵形,或?yàn)槁褷钆樞沃联M披針形,長5-20厘米,寬2-14厘米,先端漸尖或驟不,基部圓形,有時(shí)呈三角狀缺廖,全緣,兩面是沒有毛的,表面深綠色,背面粉綠色;基出脈3-5網(wǎng)脈明顯。雄花序重穗狀,通常排列呈圓錐狀花序,長2-14厘米,或更長;'雄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長約2毫米,內(nèi)輪小,倒卵形;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雌花外輪花被片較內(nèi)輪大。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狀扁圓形,長1.8-3.5厘米,寬2.5-5.5厘米;種子著生在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zhì)翅。開花期間4-6月,結(jié)果期間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脫落。 中藥材別名就是同種藥材不同名稱。 上一篇:空筒菜 下一篇:放光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