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小洗為雍正仿哥釉,日本藏家舊藏,文房用具。外底滿釉,足刷赭色鐵漿,并隱露火石紅于足線,即摹舊哥窯之鐵骨。釉色青灰,開片直貫,鐵線犀利錚明,肖妙宋磁。 在全場眾多拍品中,此物尺寸最小,卻得價最高,可謂方寸之器遠勝真金,自然引來眾人關注和疑惑。盤點之前的幾次重要拍賣,便可得知,這類明清仿哥釉小洗雖為仿品,卻更有天價者。 此四方小洗長7.1cm,曾經(jīng)出版著錄。為著名藏家沐文堂主人關善明舊藏,是香港中生代收藏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學者型的收藏家。 這件方洗寬5cm,為著名收藏家,“寶宋室”主人林朗庵先生舊藏。林朗庵(1897-1971),名熊光,臺灣板橋林家后裔,近代著名收藏家。 此印池長7.5cm,蓋面刻:方其性,虛其中,滌筆破墨皆吾從,吁嗟乎,能容。獻堂為靖宇尊兄銘。木托刻:章哥百汲碎,巧作小天池。洗墨烏云起,催人作好詩。靖宇藏,修髯。為北京藏家舊藏。而一百多萬的成交價可算是明清仿哥釉四方洗中的天價之王,幾可與宋元哥釉器的價格比肩。 以上所列明清仿哥釉四方洗之所以大受最捧,究其原因,一是歷來流傳稀少;二是皆流傳有序,為知名大藏家遞藏;三是哥釉器物斷代難,爭議相對較大,如果一件起初斷為明清的哥釉瓷器經(jīng)專家重新鑒定為宋元之物,馬上就會身價暴漲十倍、百倍,自然使人趨之若鶩。 造成哥釉瓷器價格如此容易忽高忽低,當然不能不有賴于明清仿哥釉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仿哥釉是明清時景德鎮(zhèn)窯仿宋哥窯制作的釉色品種,明宣德、成化和清雍正、乾隆朝制品為最精致。 此四方筆筒高9.2cm,小巧雅致,整器滿施青灰色釉,邊棱釉薄處微微泛黃,釉面滿布細碎開片。筆筒四足露深紫色胎骨。 此小杯直徑6.9cm,日本東京古美術白水舊藏。杯形小巧,醇厚古拙,形制氣韻與仇炎之舊藏宋官窯小洗一致。競拍此杯時,從估價的2-3萬一直叫到138萬始成交。 明代仿哥窯(釉)瓷器,以宣德、成化時期最具代表,個別形神兼?zhèn)洳皇鹂棠昕?。宣德哥釉釉面泛宣德瓷器典型的橘皮紋,與傳世哥窯瓷器釉面特有的潤澤如酥質感不同。 筆筒高9.8cm,香港著名收藏家張宗憲先生舊藏。造型少見,類似見有工藝相同之四聯(lián)筆筒,皆為御窯稀見佳作。 雍正一朝以宮廷收藏的哥窯瓷器作為樣本進行仿制,致使仿品在造型、釉色等方面與原物基本一致。故明清景德鎮(zhèn)窯場出現(xiàn)較多的仿傳世哥釉瓷,以清代雍正朝最好。 到了乾隆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仿傳世哥窯瓷器既見仿古,又有創(chuàng)新。主要有兩類器物:第一類為臨摹之作,胎釉與造型完全以舊器為標準,仿品在造型和釉面開片及口足特征上,力求達到與哥窯瓷器相同的效果;第二類是化裁式,胎釉保持一致,造型依舊器而有所增減,保留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以上所列,皆為一掌可握小巧精粹之物。 在收藏領域里,大而價高未必少見,小卻天價更是罕有。此類文房雅物適宜把玩,歷來是大收藏家的心頭所好。因其小,也可以說是濃縮財富的極致載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