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15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這個名稱國人大概嫌其太啰嗦,于是爭相自行簡稱。有一段時間都說成是“世界圖書日”,從今年的情形看,“世界讀書日”大有成為“定名”之勢,“圖書與版權”云云提都沒人提了。 如今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的事,我們這邊大都積極響應,尤其爭取各種名號的熱情更高,甚至競爭還很激烈,比如自然遺產(chǎn)名錄、非物質遺產(chǎn)名錄、全球創(chuàng)意城市網(wǎng)絡(設計之都、文學之都、美食之都……)等等。 不過,1995年那會兒,雖然有了“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大家似乎很少聽說,4月23日這一天依然普普通通。充其量我們會在國際報道中讀到一點與此有關的資訊,但也不甚在意,覺得那是聯(lián)合國一幫吃飽了沒事干的人搞出來的花樣,沒必要認真對待。果真一本正經(jīng)把“4·23”當節(jié)日過,那差不多是10年以后的事了。 1 深圳的情況亦復如是。趁今年4·23 之際,我想以深圳報業(yè)集團多年來積累的資訊數(shù)據(jù)為基礎,簡單梳理一下深圳人與4·23相遇相知、互動互愛的歷史。 事情要從1999年說起。那一年的8月,當時的文化部向中央有關部門打報告,提出申請在每年的12月22及其前后一段時間,舉辦“中國讀書節(jié)”,以促進全民讀書活動。注意,是“全民讀書”,不是“全民閱讀”。現(xiàn)在中國并沒有“中國讀書節(jié)”這樣的節(jié)日,可知當時這一申請并未獲批。 文化部提出此項申請的理由有四:其一,當時的中央領導人于1998年12月22日視察過國家圖書館,倡導“大興學習之風”。其二,現(xiàn)在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設立了全國性的讀書節(jié)。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已規(guī)定將每年的4月23日確定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其三,30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早在1992年就提交過舉辦讀書節(jié)的議案。其四,中國國圖書館事業(yè)近十年內(nèi)飛躍發(fā)展,平均不到四天時間就建成一座新的圖書館,當時全國已有公共圖書館2600座,且出版界每年出版圖書已高達幾十萬種,設立“中國讀書節(jié)”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 《深圳特區(qū)報》1999年8月15日以《文化部申辦“中國讀書節(jié)”》為題登載此消息。以我現(xiàn)在掌握的資料,這是深圳報紙第一次在報道中提及“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4月23日確定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的資訊。 中國將有“讀書節(jié)”這事,當時的媒體上紛紛轉載央媒消息,算是個不大不小的熱點話題。那還是報紙和電視為主的媒體時代,還沒有“新聞炒作”、“話題營銷”、“大V轉發(fā)”、“頭條熱搜”這些名堂,新聞該冷的冷,該熱的熱,冷熱轉換的節(jié)奏也慢得很,以致于讀者并感覺不出一條新聞有多冷或者多熱?!白x書節(jié)”的新聞就這樣過去了,以后再沒有人提起。 但是,這條新聞的一大亮點,就是透露了世界上有個“圖書與版權日”。我稍感意外的是,對這個日子,號稱熱愛閱讀的深圳人也并不比其他城市的人知道得更早。當然,知道了又怎么樣呢?知道了也就知道了,僅此而已,4·23還是普普通通的4·23。 2 轉眼到了2000年。新世紀來了,“千年蟲”沒來,大家長出一口氣,所有的日子陸續(xù)有來,世間的生活繼續(xù)精彩。 深圳還是沒有人提4·23。 唯一的亮點發(fā)生在2000年4月21日的晚上。此晚《深圳特區(qū)報》的夜班編輯或許是個愛書人吧,選用新華社的圖片時,靈機一動,選了新華社記者郭勇發(fā)自柏林的圖片,題為“世界圖書日”。圖說文字為:“四月二十日,世界圖書日活動在德國柏林世界文化中心舉行。柏林兒童和青年文學中心為少年兒童準備了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使他們感受到各國文化的魅力。圖為德國版畫和插圖畫家曼弗雷德·博芬格為孩子們畫畫?!?/span> 對4·23而言,深圳的2000年是個不長不短的夜,只有4月22見報的那張圖片,像流星一樣劃過。然而,就在那一年的11月,深圳全民閱讀的盛大節(jié)日——深圳讀書月,紅紅火火地上演了。從現(xiàn)在看過去,那年的讀書月是已長達二十多集的全民閱讀大戲的第一集,舞臺已然搭起,主角陸續(xù)登場,日后情節(jié)繁茂的故事當時都已開始生根發(fā)芽。 所以事情就有點奇怪了:深圳號稱是向世界開放的國際性城市;深圳人如此熱愛閱讀;1996年11月深圳成功舉辦了第七屆全國書市;1997年起深圳一批有識之士開始呼吁在深圳設立讀書節(jié)慶……所有這些都和4·23的旨趣非常接近,可是媒體上卻見不到有人講講4·23的故事。是有人講了而媒體不知道?還是深圳壓根就沒有人知道4·23這回事? 更奇怪的事情發(fā)生在2001年。這一年的3月1日,《深圳商報》登了一條“文化短波”,報道了深圳書城舉辦圖書展銷月的消息。消息說: 3月1日是“世界圖書日”。為了讓更多的人對它有所了解,深圳書城將從3月1日起,用一個月的時間,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聯(lián)合舉辦“圖書展銷月”。據(jù)了解,參加這次紀念活動的還有上海書城、北京圖書大廈、廣州購書中心。深圳書城負責人透露,這次由該出版社提供的圖書約250多種,達1萬余冊,包括了教育、社科、文化、文學、兒童讀物等十幾個類別。 3月1日是“世界圖書日”?這是從何說起呢?消息沒有解釋這個所謂“世界圖書日”的來源,卻又說“為了讓更多的人對它有所了解”。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未能了解,3月1日的這個“世界圖書日”,究竟是哪個世界的“圖書日”。 3 2002年,深圳媒體上依然沒有4·23在本地活動的任何動靜,估計內(nèi)陸其他地方亦如是,一位叫曲志紅的新華社記者終于看不下去了,于是特意在4月23日當天發(fā)了一篇稿子,題為《讓我們?yōu)樽x書而歡慶》。稿子開頭就點出了讓人尷尬的事實: 今天是“世界圖書日”,這個創(chuàng)立7年的國際性紀念日在擁有世界最多讀者的中國是如此陌生,以至于今天前來西單圖書大廈參加活動的許多嘉賓和記者,也是第一次聽說。 記者緊接著告訴我們:“幾年來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已經(jīng)有千百萬人在這天參加了各種各樣的圖書宣傳活動,尤其是在西班牙,每年的4月23日,人們走上街頭歡慶、游行,大街小巷布滿書攤和玫瑰花,售出的每一本書都附贈著一支芬芳的玫瑰。” 記者說自己很困惑:不是因為大家不知道這個紀念日,而是因為作為最古老文明發(fā)祥地之一,作為構成圖書基本要素的造紙和印刷術的發(fā)源地,作為當今人口最多也是年出書品種最多的國家,我們似乎從來沒有把“讀書”作為一種歡樂的節(jié)日。 原來這位記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感到痛心的,是國人的“閱讀觀”:無論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訓,還是“知識改變命運”的新說,讀書永遠和種種“功利”、“目標”相聯(lián)系。文章認定精神需求才是讀書的真正意義,也是我們把閱讀變?yōu)楣?jié)日的理由。 說到節(jié)日,記者的筆觸又回到“世界圖書日”,并順便報了一個今天看來有里程碑價值的猛料:為了讓我國讀者認識和熟悉這個日子,中國書刊發(fā)行業(yè)協(xié)會與中國出版集團和北京新華圖書有限責任公司第一次在中國舉行了小規(guī)模的宣傳活動,贈書、展書和讀者、作者、出版者座談會。 文章以抒情筆調(diào)結束: 4·23,世界讀書日,是三位世界文豪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維加逝世的日子,也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 這篇稿子寫作很講究,問題也抓得準,語言也很不“新華體”。4月23日,這篇電稿在神州上空飛翔,希望多多落地,變成第二天報紙版面上盛開的書香之花。我不知道當時共有多少家報紙用了這篇稿子,我只知道,根據(jù)數(shù)據(jù)庫資料,深圳沒有一家報紙采用這篇《讓我們?yōu)樽x書而歡慶》。 當然,我們依然熱熱鬧鬧地搞自己的“深圳讀書月”。深圳人已經(jīng)為讀書歡慶了很多年了。 我們和4·23,只是相遇而不相識。 (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