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里說,“寵辱若驚”,天下人面對寵愛和侮辱,就好像受到了驚嚇一般,把榮辱視為大患,看得與生命一般珍貴。 得寵,其實是卑下的,因為喜憂被人掌控,得到驚喜,失去則慌亂不安。 老子認為,人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只顧自身,如果不是只顧念自身,還會有什么禍患呢? 所以,一個人若珍惜自己的身體是為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給他。 古人所說的圣人,皆不以寵辱榮患等身外之物易身,不為外界榮辱亂心分神,由此才有能力擔負治理天下的重任。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這是一種無我的崇高境界。 對一般人而言,莫不把身外的寵辱榮患看得很重,甚至重視程度遠遠超過自己的生命。 人生在世,難免遭遇功名利祿、榮辱得失,許多人以榮辱和功利名祿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是為了享受富貴、福佑子孫??傊钪褪菫榱藟?、名、位、貨等身外之物。 老子認為的“貴身”,是遠離名利榮寵,清靜寡欲,聲色貨利皆無所動,然后可以受民眾所托,開一方太平。 #修行# #道德經# #國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