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藥,認識一下地黃,如何從生地黃變成熟地黃? 地黃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藥,我們幾乎每個人都多少聽說過它的名字。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地黃被列為“上品”,古人甚至有久服地黃能延年益壽的說法。 實際上,隨著年代的演變,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地黃有生地黃和熟地黃之分。后者是前者的“加工”品,但它們的生熟之分,和我們?nèi)粘I罾铩吧字蟪墒祜垺钡淖龇ㄊ怯兴煌摹5珶o論如何,首先還是得從生地黃說起。 從植物屬性來說,地黃屬于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藥部分是地黃的干燥塊根。主產(chǎn)于河南的溫縣、博愛、懷慶、武陟、孟縣等地,其中,河南懷慶府的地黃被稱為道地藥材。 從外觀上看,地黃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或長條形,紋錘形,全身扭曲皺縮,大小不一,直徑在1到5厘米左右,長在5到15厘米之間,表面灰棕色,多皺褶及溝紋,粗糙但質(zhì)地致密,斷面紫黑色或烏黑色,油潤而有光澤。有少許的香氣,味微苦而甜。入藥者以個頭肥大、質(zhì)致密沉重、斷面油潤、紫黑色者為佳。 現(xiàn)代科學(xué)發(fā)現(xiàn),生地黃的主要成分有地黃素、梓醇、多種氨基酸等。其功效與作用有三個主要方面: 止血; 強心、利尿,解熱。 降血糖; 傳統(tǒng)本草家認為,生地黃性味甘苦而寒,能入心肝腎三經(jīng),主要就是能滋陰涼血。常用于陰虛發(fā)熱,熱病傷陰,煩渴、骨蒸、斑疹、吐衄下血、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胎動不安等癥。一般直接生用,也有炒黃、炒炭的炮制方法。 綜合歷代醫(yī)家對于生地黃的使用經(jīng)驗,大概有如下幾種: 1、溫病。 內(nèi)熱熾盛的溫病證候,有舌絳、口渴、便秘、睡眠不安等表現(xiàn),生地黃常與玄參、麥冬等配伍清熱,如增液湯。所謂增液,并不是真正能夠增加體液,而是通過清熱而減少水分的消耗; 2、血熱出血。 生地黃也可以用于治吐血、衄血,常與茅根、蘆根等配伍; 對于小便出血,則與木通、車前子配伍; 如果屬于痔瘡出血,常與槐角、地榆配伍。 但如因陽虛、氣虛引起的出血證候,或因出血兩致陽虛、氣虛,生地就不宜使用了。 3、陰虛內(nèi)熱。 在很多養(yǎng)陰清熱的方劑內(nèi),生地幾乎是不可少的。一般常與鱉甲、地骨皮、知母等配伍。 對于陰虛引起的咽喉不利甚至喉痹,可與甘草、薄荷、山豆根等配伍。 對于陰虛火旺所致的大便干結(jié)、習(xí)慣性便秘,也可用生地煎水,或者和瘦肉煮湯。 4、血熱所致的皮膚病問題: 血熱斑疹、或者蕁麻疹、濕疹、皮癬等。生地可以與蒺藜、白鮮皮、防風(fēng)等配伍; 如屬于血熱所致的瘡疤,則可以和夏枯草配伍。 5、消渴: 中醫(yī)所說的消渴,大致類似于現(xiàn)在所說的糖尿病,常與天冬、天花粉、枸杞子等配伍。 6、風(fēng)濕痹癥: 一些風(fēng)濕性、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辨證屬于濕熱者,生地也是常用之品。 說完了生地,那么,熟地是怎么來的呢?從生地到熟地,大致有兩種炮制方法: 1、加酒蒸。將干生地洗凈悶潤半天,使其皺褶舒開,再洗去皺褶中的泥土,曬至6~7成干,放到缸內(nèi),用黃酒浸潤,放入蒸罐理隔水加熱,連續(xù)蒸48小時,然后上下翻動一次,再蒸24小時,取出陰干即成。 2、加砂仁。將生地洗凈,清水悶透,使皺褶舒開,和砂仁末拌勻后放蒸鍋內(nèi)或蒸桶內(nèi),蒸72小時,取出陰涼即成。 熟地黃和生地黃有了比較明顯的區(qū)別,首先,生地性寒,熟地性溫,生地偏于涼血活血,熟地偏于養(yǎng)血補血。 所以,在臨證使用上,有血熱者一般忌用熟地,有血虛者則不宜生地,很多時候卻又兩者一起使用。 其次,生地和熟地都很滋膩,容易礙胃傷脾會影響消化,為防其膩滯,可酌加枳殼、陳皮、砂仁以理氣。此外,氣血虛弱的孕婦,或胃腸虛弱、大便稀溏者,不宜用地黃。 |
|
來自: 新用戶7245358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