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媽說:二胎家庭里,孩子心里容易會有爸爸媽媽寵愛誰多一點的嫉妒,畢竟每位兒女都希望自己是最被疼愛的那一個。 作者:勤一一 來源:爸媽精讀原創(chuàng) 朋友向我訴苦: 兩個孩子天天在家打架。家里一天到晚雞飛狗跳,老人都受不了了,要求請假回老家。我又要工作,又要帶娃,又要安撫老人……真的是太難了! 作為家有6歲和4歲兩個孩子的二孩媽媽,朋友的感受我非常能理解,“二寶相爭”的連續(xù)劇,我家也是日日上演: 一起玩玩具,因為弟弟編的故事情節(jié)更精彩,把姐姐比了下去,姐姐一巴掌,拍掉了弟弟手上的小飛機,并且順勢狠狠地推了他一把,將他推倒在地。 聽媽媽講故事,兩個人搶著問問題,弟弟提高音量要“蓋”過姐姐無效,揚手打哭了姐姐。 這不,暑假到了,“神獸”們?nèi)υ谝黄穑?爭吵打架,你哭我嚎,是日日必練的功課。 這對家長的情緒是莫大的考驗,真心累,真累心。 其實,面對孩子們的爭執(zhí),不妨試試這“三步走”,或許感受會好一些。 理智面對:打架并沒有那么可怕 隊友下班帶回家一塊美味的奶油蛋糕,孩子們都很雀躍。 但是,這塊精致的小蛋糕怎么分——尤其是蛋糕頂上那顆唯一的草莓,又成了孩子們爭執(zhí)的焦點。 隊友小心翼翼地把蛋糕切成了大小相同的兩塊。可是,那顆草莓,卻如何也分不均了。 愛吃草莓的弟弟見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幾乎是用舌頭將草莓“卷”進了嘴巴里。 “啪!”姐姐一巴掌重重打在弟弟腦袋上,怒吼:“弟弟!你不講規(guī)矩!” 弟弟遭此重擊,咧嘴大哭,沒來得及咽下去的半顆草莓在他舌頭上顫抖。 隊友是位慈祥的老父親,最見不得孩子們打架。 他一邊安撫弟弟,一邊指揮我下樓去水果店買草莓給姐姐吃。還不忘責(zé)備自己:好端端的,怎么就買了一塊蛋糕回來。 隊友絞盡腦汁,兩個孩子的情緒卻是愈發(fā)激動。 其實,二胎家庭中,兄弟姐妹吵架的場景很常見,但能做到淡然處之的父母并不多見。 有些父母時刻關(guān)注著孩子們之間矛盾的“火苗”,只要孩子們之間發(fā)生了搶奪、爭吵、哭鬧,父母就像敬業(yè)的消防隊員一樣,拉響警笛,火速出發(fā)去滅“火”。 因為我們往往對“孩子打架”這件事情存在認知誤區(qū):一是代表家庭氛圍不和諧,二是會影響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 所以,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火災(zāi)”現(xiàn)場,是身為父母的責(zé)任。 而真相是:同胞競爭天然存在。在二胎家庭里,兄弟姐妹是最親密的親人,同時,也是最有力的競爭者。 有育兒專家提出:在孩子3歲后以后,隨著認知發(fā)展,他們就會開始比較。孩子通過比較來尋找參照系,明確自己的定位,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有比較,就會有競爭。 同胞競爭,其中“競爭”這個詞,引導(dǎo)的好就是前進的動力;引導(dǎo)的不好就是得失心過重,羨慕妒忌最后成了“恨”。 父母需要正視,孩子爭吵打架,是不可回避的;并不是家庭不和睦因素,也不必當(dāng)成洪水猛獸。 保障安全前提下的爭執(zhí),是一種激烈的“溝通”,劃清了底線,讓對方明白以后相處中,哪些事情不可觸碰,反而有利于以后的相處。 就像夫妻之間也會吵架。并不是說吵架就代表孩子之間關(guān)系不好。 明智的家長,能“見得”孩子打架,能意識到其中的“建設(shè)性”,讓孩子之間的情緒流動起來。 后退一步:內(nèi)部矛盾內(nèi)部解決 我原來也是一位稱職的“救火隊員”,而且方法比隊友更加簡單粗暴——吼叫+懲罰。 有段時間,我獨自帶倆娃,期間發(fā)生的一件事情改變了我。 那段時間,我邊在家辦公邊帶倆娃,廚師、保潔、保姆、老師、員工……可謂身兼數(shù)職,每天早晨一睜眼就有一堆事情排隊等著處理。 其中,最消耗我精力和時間的,就是兩個孩子的情緒問題。 我正在回復(fù)郵件。 姐姐向我告狀:“媽媽,弟弟把我最心愛的花栗鼠弄臟了!我很生氣!” 我一看,可不,花栗鼠的毛上沾滿了黑色黃色的水彩點點,我安撫道:“媽媽一會讓給你洗一洗,我們不生弟弟的氣好不好?” 誰知,姐姐不依:“不行,我再也忍不了了,這不是第一次了!” 話音未落,她就氣勢洶洶地朝弟弟走去:“皮皮!你現(xiàn)在就得向花栗鼠道歉!”順勢還推了弟弟一把。 弟弟委屈巴巴地咧嘴哭了,可就是不道歉。一時間,哭鬧聲交匯在一起,振得我耳膜嗡嗡作響。 我是真勸不動了,抬頭看了看表,已經(jīng)快中午12點了。 為避免情緒爆發(fā),加入家庭混合大戰(zhàn),我干脆躲到廚房,讓耳根子清靜一下。 結(jié)果,沒想到,做一頓飯的功夫,等我從廚房出來,姐弟倆正一派和諧地頭抵著頭黏在一起看繪本。 剛才還在打架的兩個孩子,奇跡般地,和好了。就像什么事兒也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看著他們和好,我有點懵。 很多時候,我們大人不敢爭執(zhí),怕會傷害對方、也怕破壞關(guān)系;我們見到孩子爭執(zhí),只想著趕緊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孩子用自己得行動告訴我們,爭執(zhí)也沒那么可怕,忍一忍,內(nèi)心只會波濤洶涌,吵一吵,才能風(fēng)平浪靜。 孩子們之間的爭吵打架,不過是他們真實情緒的流淌;所有的爭執(zhí),都是內(nèi)部矛盾,都是可以解決甚至自愈的。 相信每個多子女家庭中,家長的精力和時間,一大半都用在調(diào)和孩子們之間的矛盾上。 實際上,孩子的爭執(zhí)本與父母無關(guān)。父母承擔(dān)了不是自己責(zé)任的責(zé)任,這不是負責(zé),而是“越界”。 留出空間給孩子,我們要意識到:孩子們在解決相互之間的爭執(zhí)時,也是在練習(xí)日后如何與家庭以外的人更好地相處,從而更好地面對社會關(guān)系。 父母后退一步,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 看到孩子打架背后的真實需求:被偏愛 曾有一位二胎爸爸向我袒露: 父母其實也很為難,我們想要盡量做到公平。如果給老二買什么,一定也給老大一份;如果批評了老大,也會把老二教育幾句,就怕孩子覺得父母偏心。 二胎家庭中,公平是永恒的難題。為人父母,我們一直在追求“公平”,殊不知“公正”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公平是給兩個孩子一模一樣的,公正是給孩子各自需要的,按需供給。 其實孩子的競爭和爭執(zhí),并不是追求“公平”,不過是想要驗證,他在父母的心中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 有一天,姐姐去舅舅家做客了。弟弟發(fā)出一句感慨:今天姐姐不在,我說了算!爸爸媽媽都陪我。 作為日日跟在姐姐屁股后面的小“迷”弟,原來也會期待“專屬時光”。爸爸媽媽都陪他玩兒,“天貓精靈”播放他喜歡的兒歌。 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說:“一個人的存在感,來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個人看到?!?/p> 在孩子看來,父母的關(guān)注度就代表愛,而這個愛的濃度是他一切安全感的來源。 二胎家庭里,孩子心里容易會有爸爸媽媽寵愛誰多一點的嫉妒,畢竟每位兒女都希望自己是最被疼愛的那一個。 很多時候,在雞飛狗跳打打鬧鬧的背后,孩子們爭奪的,不過是“被偏愛”。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jié)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我們不妨跟女兒設(shè)立專屬的“母女時光”,帶她去逛逛書店、商場,買喜歡的書和亮晶晶的飾品; 不妨跟兒子設(shè)立專屬的“繪本時間”,給他念一本“恐龍”起源的繪本,順便再吃一小盒涼絲絲的冰淇淋。 父母會發(fā)現(xiàn),給孩子足夠的愛時,他們的競爭和爭執(zhí)就會減少;給孩子“專屬”的“偏愛”時,他們的關(guān)系會一派和諧美好。 我們要相信,二胎家長的輕松和幸福,絕對不是憑空得來,一定是自己“爭取”來的。 點個在看,愿你我一起,在日日磨練中,從過往經(jīng)歷中,不斷總結(jié)和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