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晉朝的開國皇帝乃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但司馬家族能夠取曹魏而代之,跟司馬懿打下的基業(yè)脫不開關系,可以說司馬懿乃是司馬王朝,也就是晉朝的奠基者。 單就個人能力來看,司馬懿乃是一個全面型人才。軍事才能不用說,諸葛亮五次北伐中,有兩次都是司馬懿抵御的;尤其是最后的五丈原之戰(zhàn),更是令諸葛亮活生生熬死;踏平遼東同樣是司馬懿之功。 政治方面,司馬懿一向是被認為是曹魏政權(quán)中,“王佐之才”荀彧的接班人。自荀彧去世后,基本上曹魏這邊最有政治才能的謀臣就是司馬懿,他對屯田、水利等民生、農(nóng)耕發(fā)展都提出了可取的意見。 至于文學才能,司馬懿一開始加入曹魏政權(quán),就是因為博學多聞而被曹操賞識,強行辟其為文學掾,這也成了司馬家族步入榮耀殿堂的開端。司馬懿在加入曹魏政權(quán)后,很快就意識到了能結(jié)束三分天下局面的,就是曹操一家,并目光犀利看準了曹丕這支潛力股。 曹丕此人不論為人如何,政治手腕還是有的,司馬懿從任太子中庶子做起,很快就成為了曹丕的心腹,并因在曹操去世,曹丕接替魏王之位后,被封為丞相長史。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稱帝建立曹魏政權(quán),司馬懿被任命為尚書。 只不過曹丕壽命有限,剛當上皇帝才6年就病入膏肓。公元226年,曹丕病重,司馬懿被指為魏明帝曹叡的輔政大臣。在魏明帝時期,司馬懿地位進一步加重,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要職位。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年僅7歲的幼帝曹芳登基,司馬懿跟曹爽成為了托孤大臣。曹爽一開始非常謙虛謹慎,但是大權(quán)在握后逐漸囂張跋扈起來,不僅屢次排擠司馬懿,還一意孤行非要伐蜀,令曹魏內(nèi)耗嚴重。 公元249年,司馬懿看準曹爽專政亂權(quán)引得朝中大臣不滿這一點,趁曹爽陪同曹芳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之時發(fā)動政變,奪得京都洛陽,從此軍政大權(quán)俱落于司馬家族手中,曹爽被誅三族。在高平陵事變中,跟曹爽一起被誅三族的還有一位叫做桓范的人。 桓范是大司農(nóng),同時也是曹爽的智囊,按理來說司馬懿肯定不會放過他,但偏偏,桓范就是有一位族人成了漏網(wǎng)之魚。時間一晃到了百年之后,一位名為桓溫的人因為身姿不凡,通過娶南康長公主成為駙馬,逐漸步入仕途,并通過一步步建立戰(zhàn)功,成為了輔國將軍。 桓溫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晉朝被滅的最直接導火索,他的兒子桓玄,更是在公元403年逼迫晉安帝禪位,建立桓楚政權(quán)。雖然桓楚政權(quán)沒多久就被劉裕建立的劉宋王朝取代,南六朝就此拉開序幕,但不得不說真正亡了司馬王朝的,并非劉裕,而是桓家。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