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8月成立北師大中國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院“教育創(chuàng)新與校長領導力提升中心”,我們開始推動彼得.德魯克精要與學校管理實踐的結合,5年來受益校長及教育管理者6000余人。 2020年,因為國際疫情線下授課全部按上了暫停鍵,在此期間,經與源創(chuàng)圖書的討論,杜紹基老師與彭信之老師將多年德魯克管理思想的研究與校長管理實踐相結合,完成了《當校長遇見德魯克》一書(現已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這是我們幾年項目的總結和提煉,希望有一本專門寫給校長的管理類教材。同時,我們也正在籌備“現代管理學助力學校管理”系列線上課程,希望年底可以和大家見面。 李希貴校長說:遇到德魯克,讓他在學校管理上少走了很多彎路。我想,這就是我們一直堅持和努力的原因,希望本書可以成就更多生機勃勃的學校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文是杜紹基老師為本書所寫的自序。 正文: 這是一本寫給校長的管理書,同時也是一本為有志投身于教育管理專業(yè)的朋友所寫的管理實用全書,目的是用適合教育領導者的價值觀和語言,深入淺出地展示一張管理知識的地圖,讓讀者少走管理工作的彎路。校長領導一所學校,儼然一家企業(yè)的CEO,他的管理能力和有效性,動輒影響幾百幾千人的結果和福祉。然而,在中國真正系統學習過管理和實踐管理的校長為數不多,大部分是把行政當管理,死死的抓著規(guī)章制度流程評估,仗著權力頭銜壯膽,摸著石頭過河,在錯誤困惑痛苦中前行。 管理是一套有組織的知識體系,但它并不玄妙,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理論,甚至有時候就是一些普通常識和經驗的積累,只是大家知而不行。許多人誤把管理看成是企業(yè)管理或工商管理,以致內心有抗拒感,特別是在教育和非營利組織領域的工作者。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 Peter F. Drucker )在1998年發(fā)表于《福布斯》雜志的論文《管理的新范式》中指出,管理就是管理,是各類組織的管理,更是人的管理。隨著上個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組織型社會的到來,形形色色的組織紛紛涌現,無論是企業(yè)、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學校、醫(yī)院等等,都需要管理,更需要大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雖然不同組織的管理是有差別的,但是最大的差別也只在于各個組織的特定使命、使用的管理術語和管理原理應用方式上的不同,而不在于原理的本質,甚至在任務和挑戰(zhàn)方面,無論是管理者的職責和工作、人力資源發(fā)展、人事問題、運營情況、績效標準和評估的衡量方式等,百分之九十都是大同小異的。因此,德魯克的結論是管理是各類組織用以識別身份的獨特器官,這絕不僅僅限于企業(yè)這一類商業(yè)性組織,管理一切關于人,是一門真正的博雅藝術(Liberal Art)。 筆者有幸在2000年初認識德魯克先生,之后有五年時間近距離與大師請益,曾到他的家訪談十多次,每次2-3小時,每次談話后都會與先生和他的夫人多瑞絲一起去他倆喜愛的意大利餐廳用午飯,再送他們回家;曾經參加過先生兩次生日會,目睹世界級的CEO們對他的崇敬與愛戴;曾在先生的EMBA課堂學習,深刻感受到先生珍貴的管理思想是寶藏,應該在他仍健在時全面系統引入中國,于是負責統籌他的弟子教授們一同研發(fā)中文版德魯克高層管理系列課程,并展開全球有關德魯克知識產權的合作與收集;每季度向先生匯報在中國的辦學情況,每次他不單專心聆聽和提出寶貴建議,更常常主動問還能幫上什么忙,我們才有機會留下他的錄像致詞和手寫的賀詞寄語,這一切先生都是無償地為中國的管理者默默付出,讓我永遠銘記在心。 做夢也沒有想到德魯克先生在離世那一年主動提出授權我們可以用他的名字在中國注冊一所商學院,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于2006年在北京注冊,筆者承擔歷史任務擔任首任院長至2012年,專責推動先生的思想在企業(yè)界、教育系統和非營利組織中廣泛傳播,并以先生的思想為中心向各界傳道授業(yè),幫助中國的管理者認識管理的本質。 2016年4月有幸與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院劉堅院長和鄭琰副院長會面交流,了解到教育界對現代管理知識的缺乏與需求,獲劉院長誠意邀請為“教育創(chuàng)新與校長領導力提升中心”首席專家,負責向國內校長普及管理知識,并結合我國教育實際情況,開發(fā)一套全新的《教育創(chuàng)新與和校長領導力提升》課程,幫助教育管理者改善現代教育治理模式下,教育領導者的管理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首屆研修班于2016年8月在北京舉辦,得到園長、校長、局長們的高度好評,成為每年定期舉辦的研修項目,又在歷屆《中國教育創(chuàng)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中展示校長們的行動計劃和成果,在全國各地舉辦多場公益性大型講座,四年間共向近六千位園長、校長和局長宣講最新的管理知識,影響頗為深遠。 由于課程學習受時間和地域限制,未能滿足眾多校長們對全面學習現代管理學的需求,于是筆者與中心特聘專家,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資深講師彭信之,一同把多年研究心得以書籍的方式呈現,同時配合學校管理的特點,選定九個以德魯克思想為核心的主題,每章都有中西教育案例、校長訪談和問題思考,讓學校領導團隊能系統地學習管理,在思想上得到啟迪。 彼得.德魯克是現代管理學理論的奠基人,著有39本有關管理、社會、經濟、政治、小說和自傳的專著,以及上千篇發(fā)表于各大學術期刊、商業(yè)經濟雜志和報刊的論文,其書籍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在130多個國家廣為流傳。他卓越的學術成就和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為他贏得20多個來自各國著名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並在2002年獲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頒授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 “總統自由勛章”?!渡虡I(yè)周刊》稱他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經濟學人》更稱他為“大師中的大師”,被管理學界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德魯克認為 "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彼得.德魯克,《管理:使命、責任、實務》,序 :代替專制的唯一選擇,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6年版,第6頁)。本書所談的管理,不是教人如何利潤最大化,如何做大做強,如何利用和操控他人。德魯克與許多管理學大師不同的地方,是大部分學者是從企業(yè)運營的某一角度研究管理,如領導力、戰(zhàn)略、變革、定位、創(chuàng)新、組織、核心競爭、市場營銷等,而德魯克則是全面地從社會、組織和人的研究出發(fā),以至于他的思想更系統和深刻,直指人心。德魯克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五年,經歷了1929年開始的全球性經濟大衰退和大蕭條,親眼目睹許多人餓死街頭,自己的生命也是有賴一個非營利組織的救助而撿回,因此對這類由個人發(fā)起的公益組織心存感激,驚嘆一個組織能產生如此龐大的力量,萌生了對社會和組織功能研究的興趣。作為猶太裔的奧地利人,德魯克對德國希特勒的崛起和野心非常戒懼,也因為他的論文挑戰(zhàn)了對方的權威而移民到美國定居。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德魯克一直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讓人們不再重復這樣的歷史磨難,這是發(fā)自他內心的善意與良知。當政府組織、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這三大社會部門能夠正常運轉發(fā)揮它們的特定功能,而其中的"人"又能夠發(fā)揮所長,在工作中卓有成效時,人類社會便有可能進入一個持續(xù)進步、繁榮和穩(wěn)定的時代,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便有可能在持續(xù)和變化之間找到平衡,避免過去的災難與不幸,這是他重要的管理思想起源。 因此,當大家都尊稱德魯克為“管理大師”時,德魯克卻更喜歡稱自己為“社會生態(tài)學家”。在《功能社會》的序言中他寫道,“作為一個作者,我最為人熟知的是管理方面的著作,在美國尤其這樣。但是,我最初和最首要的關注并非管理,我對管理的興趣始自我對社區(qū)和社會的研究”,他甚至說,“事實上,我更多的著作不是關于管理,而是關于社區(qū)、社會和政體?!?(彼得.德魯克,《功能社會》,序 :社區(qū)、社會、政體,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7年版,第3頁)。德魯克和父親在看望彌留中的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巨人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時,領悟到僅僅憑借自己的書和理論而流芳百世是不夠的,除非我們活在世上時能夠影響和改善人們的生活,否則人生就沒有任何重大意義。由此,一部分資深德魯克研究學者總結出:管理的本質是要激發(fā)和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和潛能,管理的終極目標就是改善他人的生活,這意味著透過管理的實踐去幫助他人成長,成就他人,讓自己的才干能為別人所用,體現組織的團隊精神,在負責的崗位上能有所貢獻。這樣校長正確的一念就成就了學校,成就了社會,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這是每位管理學習者和實踐者都應該追求的終極目標。 由于企業(yè)在管理理論的發(fā)展和應用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書有不少例子借鑒于企業(y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類型的組織在大部分的管理問題和挑戰(zhàn)上都是相類似的,讀者在學習時要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時刻思考如何轉化和應用到學校的日常管理中,請緊記,學校的管理功能在于使之更像學校,而不是更像企業(yè),祝愿大家都能成為卓有成效的教育管理者。 耳畔突然響起了老師這段我很喜歡的話:“在一個充滿變化和挑戰(zhàn)、新觀念和新危險、新領域和持久危機、痛苦和成就的時代,在一個像我們這樣重疊的時代,個體既是無能為力的也是無所不能的。如果他認為能夠強加自己的意愿來掌控歷史的潮流,那么他就是無能為力的,無論地位有多尊貴;如果他知道自己要擔負的責任,那么他就是無所不能的,無論地位有多卑微。(彼得.德魯克《已經發(fā)生的未來》,東方出版社,2009年,第204頁) 杜紹基 2020年4月5日于美國洛杉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