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碰到“伏爾加德意志人 / Поволжские немцы / Wolgadeutsche”,是2007年去喀山的時候,那會兒認識一個樂隊的哥們,總是拿自己的德意志血統(tǒng)說事兒,還總喜歡唱德語搖滾歌曲。不過當時我不太了解這段歷史,只是好奇地翻了一些簡單的資料,并不理解他那種莫名其妙的沖勁兒。 又過了幾年,2013年,在烏茲別克斯坦西部的一個小鎮(zhèn)子里,當時我們一行人乘坐的皮卡壞了,司機到處打聽哪里能修車。然后被村民帶到了一個德國人開的修車店。店主一家都是金發(fā)碧眼,與周圍人在視覺上顯得特別格格不入。閑聊的時候,聽主人說,他正在攢錢,等兒子和女兒長大,想把他們都送到德國去。 最近看到了攝影師 Ira Thiessen 的作品以及她的自述,想起了之前的一些經(jīng)歷,于是就寫了這篇。 Ira 出生于比什凱克,1990年她7歲時,跟父母一起從吉爾吉斯斯坦移民到了東德。在她后來長大的過程中,碰到了很多次身份沖突的經(jīng)歷,在中亞、俄羅斯、德國之間尋找飄忽不定的歸屬感。 定居柏林后,她開始了一個拍攝計劃,記錄下那些從250多年前就開始漂泊的“伏爾加德意志人”。不過,她的作品并不是追尋歷史的紀實攝影,而是有些荒誕意味的人像。 關(guān)于“伏爾加德意志人”,下面這段歷史可以作為補充。 1762年,出身德意志的葉卡捷琳娜成為了俄羅斯帝國的女皇,成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另一個更響亮的名號則是——“葉卡捷琳娜大帝”。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1762年和1763年兩次發(fā)詔,邀請除了猶太人之外的歐洲人移居俄羅斯,開墾土地,并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語言和文化。 由于家鄉(xiāng)的貧窮狀況,大量的德國人遷徙到俄國。相比之下,法國人和英格蘭人更傾向于美洲而不是俄羅斯。那些移民俄羅斯的人擁有基于葉卡捷琳娜二世詔命的特權(quán),但在19世紀的后半葉,一些人選擇移居北美或者返回了德意志以躲避征兵。 1917年俄國革命之后,1924年蘇聯(lián)設(shè)立“伏爾加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直到1942年,首府是恩格斯城。 當二次大戰(zhàn)期間希特勒出兵侵略蘇聯(lián),Stalin 擔心伏爾加德意志人的“忠誠”。于1941年8月28日下令撤銷“伏爾加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并強迫居住在當?shù)氐牡乱庵救诉w移,同時也包括了其他住在伏爾加區(qū)域的當?shù)孛褡濉?/p> 他們的土地跟房屋被剝奪,被遷移到中亞、西伯利亞以及其他遙遠的地區(qū)。 二戰(zhàn)結(jié)束幾十年后,有部分人主張重新找尋地方設(shè)置“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但無疾而終。 1980年代晚期,大量的伏爾加德意志人遷徙回到他們祖先的故鄉(xiāng)——德國。但新的問題依然存在,有的人只能以難民身份留在德國,有的人則是生活還不如遷徙之前。 現(xiàn)在散居在俄羅斯、中亞各地的伏爾加德意志人正在逐步縮小,人口規(guī)模約為150萬左右。 文字、編輯:吳韃靼 兩款新做的手機殼,第一個是伏爾加格勒州的州徽。 已上架蘇俄轉(zhuǎn)播的微店:冷物商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