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的起家,是從做編輯開始的。 只上過小學四年級的他,在人生最迷茫的時刻,常用讀書來安慰自己。26歲那年,他在《中國青年報》發(fā)表了小說《今夜月兒圓》,講述的是一個車間女神愛上普通車工的故事。 彼時,描寫純樸愛情的故事,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這篇小說按今天來說成了一個大爆款,上千萬的閱讀人次,讓馬未都一炮而紅。他也因此順利進入《青年文學》雜志社當上編輯,一個月工資60塊錢。 馬未都年輕時 十年的編輯生涯,馬未都可以說是很多人的伯樂。莫言、余華、劉震云、史鐵生等人的文學作品在他手中流過。他又力排眾議,發(fā)表了王朔的《橡皮人》,讓后者紅遍全國,引領了整個80年代。 那個時代的人,有一種頑主氣,一邊嬉皮笑臉,一邊又在文章中討論嚴肅的社會主題。大院子弟里走出來的京圈文化,再加上當時的文化氛圍,造就了一批肆意揮灑,毫無顧忌的知名作家,也成就了文學的黃金年代。 可就在聲譽達到巔峰的時候,馬未都卻主動辭職,帶著圈內人尊稱的“瘦馬”筆名,徹底從文學圈消失。 究其原因,引用1993年馮驥才的一句話:“那個曾經驚濤駭浪的文學大潮,那景象、勁勢、氣概、精髓,都已經無影無蹤,魂兒都沒了,連感覺也找不到了?!?/p> 馬未都和王朔 文學圈變成了名利場,已經不純潔了,那就自己主動離開吧。 離開雜志社后,馬未都先是用積蓄開了一家海馬歌舞廳,一面營業(yè)賺錢一面也是和朋友們聚會的地點。沒想到的是,人脈廣闊也有不好的地方,朋友們消費后不愛買單,加上歌舞廳魚龍混雜,經常發(fā)生沖突。 最終歌舞廳以倒閉收場,馬未都因此虧了43萬元,而當時北京一個小套四合院也才1萬出頭...... 郁悶的馬未都找王朔喝酒,二人一合計,既然寫過那么多精彩的故事,見過那么多光怪陸離的現實,何不把眾多作家聚集起來,將故事變成劇本拍成電視劇呢? 《編輯部的故事》劇照 馬未都又與王朔、海巖、劉震云等人組建了“海馬影視創(chuàng)作室”,拍了電視劇《海馬歌舞廳》,策劃了電視劇《渴望》、《編輯部的故事》,個個都是爆款,可謂全民追捧,最夸張的收視率達到了驚人的98%,馬未都也因此在90年代初,就賺到了600多萬的身家。 錢也有了,名也有了,可馬未都依然還不滿足,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欲望和理想往往容易弄混,他說過一句話:“理想就是當你想它時,你是快樂的。欲望就是當你想它時,你是痛苦的!” 影視圈是比文學圈更加殘酷的名利場,馬未都也不喜歡,既然賺夠了錢,干脆頭也不回地離開,去尋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馬未都與其恩師王世襄 從此以后,馬未都走街串巷,與工匠、民間藝人混在一起,儼然一幅“收破爛”的形象,作家、編劇的名頭一去不復返了。 原來收藏古董,才是自己的最終夢想!自從接觸了收藏之后,馬未都感覺到:文學是煙卷,文物是雪茄,抽完雪茄后,煙卷也就沒味了。 早在1988年,他就認識了令自己受益一生的恩師王世襄,聽這位一代大家聊古董文物、聊歷史文化,靈魂仿佛在這瞬間騰出一片凈土,和外面那個虛偽的世界隔開。 為了找到自己喜愛的藏品,馬未都成了“街溜子”,主動去大爺大媽家里當“保姆”,臟活累活搶著干,就是希望能把人家嫌棄的破舊鍋碗瓢盆惠讓給自己。圖書館和故宮變成常去的地點,學到經驗后就立馬進入市場實戰(zhàn),小學都沒畢業(yè)的他,眼力卻練得比那些資深專家還厲害! 馬未都在節(jié)目中經常說自己當年撿漏的故事,也讓不少人產生了誤解,好像他就是利用“信息差”欺負別人不懂,才收藏了那么多頂級古董文物,貌似就是個為了賺錢的文物販子。 其實,在八九十年代,民間古玩收藏才剛剛解禁沒多久,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收藏的概念,要么當破爛扔了,要么就便宜賣給二手販子,很多文物也因此流失到國外。那時候古玩收藏也不像現在,個個炒作到天價,很多藏品買下來就等于接到最后一手,純虧錢的,不是有一腔保護文化的信念,根本堅持不下來。 如果純粹是為了賺錢,馬未都大可以倒買倒賣,只收熱門藏品,比如瓷器、字畫、家具之類的,完全沒必要再收其他冷門藏品。但馬未都也經?;ǜ邇r購買一些藏書票、破舊民俗物件等,賺不到錢,但收藏到的是情懷。 正是有了這種情懷,才成就了馬未都后來京城第一收藏家的名號。 觀復博物館“松溪草堂”實景陳列 文物有價格,但文化是無價的,如若一味地將金錢與文物聯系在一起,那文明就變成了行尸走肉。馬未都用十數年時間,收藏了數千件精品古董文物,并且建立起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這些藏品有些是他在拍賣會上高價拍下來的,有些是在朋友那里“死纏爛打”收過來的,也有很多是往年幾十元、幾百元低價撿漏到的。時間是檢驗成功藏家的最好的專家,如今它們都變成了天價,隨便一件精品都價值數百上千萬,整個博物館的藏品加起來,總價值高達上百億! 有次在昆侖飯店遇到王朔,當時王朔炫耀自己的小說賣到國外,賺了50萬美元,馬未都輕描淡寫地回應:“我?guī)讐K錢買的瓷器,轉手就能賣400萬!”王朔被嗆得說不出話來。 的確,馬未都靠自己的努力,能很輕松地成為百億富翁!但他卻做了一個決定:以后要將這些藏品全部捐贈,自己一件不留! 之所以做出這樣一個決定,是因為馬未都活明白了!人生就是一個名利場,年輕的時候追名逐利實屬正常,當名利都有了之后,接下來要追求的就是“吾靈魂歸處是吾鄉(xiāng)”。 到了馬未都的境界,再說賺多少錢,收藏了多少官窯家具,已經沒有意義了。他已經進入享受的過程,古物之中的文化藝術內涵,可以有益健康,提高素養(yǎng),傳遞著高雅的美和享受的趣味。 現在觀復博物館搬遷到寂靜之地,養(yǎng)了許多貓,慵懶自在,快活靈性。當初馬未都用文學影視來抒發(fā)意見,張揚個性,追求名利,如今卻早已云淡風輕,讀書、品物、擼貓,遠離了古玩界的是是非非,這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