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費老師關于此事的文章,感觸頗深,也與我合拍,所以順手加上幾句自己發(fā)自肺腑的感受,便分享到了朋友圈。
“三年前,我就這么想:
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便宜的公立和私立幼兒園,還要指望每月拿超級低薪水的女人們對你家孩子充滿耐心和愛?這樣的做法明明是我們太貪婪了,好不好?
這個世界就是現(xiàn)實又殘忍,我們要做的更應該是去擁有更好的經濟實力,給自己愛的人最好的環(huán)境。
當市場化的規(guī)則開始起真正作用,當你成為了服務提供商想留存的客戶,監(jiān)督考核機制自然就會產生作用,而你作為消費者的體驗自然不會太差。
想想這件事的受害者們,在魔都,一個月支付1000多塊,卻奢望公司給你找來專業(yè)的管理團隊,請到稱職有愛心的老師,誰來為這一切買單?政府嗎?還是父母自己?
悲哀的事情發(fā)生了,也一直在發(fā)生,只是,除了控訴,害怕,有沒有想想,作為父母到底做錯了什么?
無論你承不承認,人生就有貴和賤,而你想要的收獲遠遠大于你的付出,只能怪自己太貪婪了。
更多的時候,不要問憑什么,多想想為什么?
或許,一切就有答案了……”
同學,朋友們不認同我觀點的人不少,有的說老師要有師德,要有愛心,有的說工資低不是虐待孩子的借口,不喜歡孩子可以不干幼師云云。
總之,正如我們一直被教育,被告知的一樣,作為“傳道受業(yè)解惑”的老師,尤其是幼兒老師就應該陽光燦爛,和顏悅色,至少也要像招聘廣告上寫的那樣: 熱愛教育事業(yè),喜歡孩子,有耐心。
我們從來都被這么明示,或者暗示,也就很自然的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和考核幼兒老師,這原本沒有什么錯。
只是,這些無法量化的標準面前,稱職的老師到底多溫柔算溫柔,多耐心算耐心,多熱愛算熱愛,人人心中自有一桿秤。
不過還好,經過這么多年的洗禮,無論學校還是家長對待“體罰和虐待幼兒”已經達成共識,這算是底線,也算是零容忍。
這應該算是社會的進步,文明的進步。
遙想當年,我小的時候,爸爸總和老師再三強調:不聽話,給我往死里打。在我們那里,那個年代,老師被家長賦予了體罰孩子的權利,學校也視而不見。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班上一個調皮鬼被男老師一腳從教室頭踹到教室尾,臉都打腫了,他媽還領著他去老師辦公室又是賠禮又是道歉。
所幸,當年學習好,除了幾個不痛不癢的巴掌,自己也沒被老師收拾過。
等自己當了媽,也讀了不少書,學了一些流行的教育理念,也就慢慢體會并認同了,體罰和虐待孩子是錯誤的,甚至語言暴力也是零容忍的。
老許說,作為媽媽,我是特執(zhí)拗,甚至算的上矯情的那種。
我雖然承認,但舐犢情深,怎么過分都不算過分。
打小,孩子沒離開過自己一天,母乳直接到了三周歲,按照育兒專家的指導,在孩子3歲10個月的時候,我們才把他送到千挑萬選的幼兒園。
兩年前,我們租住的房子下面有個幼兒園,就在小區(qū)里,不行10分鐘以內的路程。鄰居的孩子們大都在附近的公立和私立幼兒園讀書。
媽媽們說學校還好,教室也不錯,2:35的師生比例也可以接受,關鍵是沒有聽說體罰,也沒有虐待。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媽媽們對幼兒園的期待如此之低,身段如此之卑微。
聽了他們的建議,我領著兒子去學校考察。校長很兇,屌得二五八萬似的,老師年輕貌美,語氣還算和善,但竟然滿嘴跑火車,大言不慚:蒙氏教育是針對弱智兒童的,而他們那里的教育是多元化,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真想回她一句:去你媽逼!想想又咽下去了。
后來,陸陸續(xù)續(xù)從家里的窗戶看到小朋友在教室里看電視,鄰居孩子游戲中各種語言暴力,然后果斷放棄了“離家近”這個重要選項。
兩年了,樓下幼兒園的孩子們依然唱著“我有一個木頭人”,玩著“小小手放背后”這些被老師們熟練掌握用來控制孩子行動的低劣游戲,操著大人的口吻說著“我討厭你!你到門口站著!”等命令性的語言,甚者發(fā)生了姐姐隨手抄起鉛筆差點把妹妹的眼睛捅瞎的事情。林林總總,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言行,竟然沒有引起父母的一點警覺和重視。
小區(qū)的群里面,大家還在熱火朝天的討論著門口的幼兒園和小學,而他們選擇這里的最重要的理由大都是離家近,價格低,至于什么教育理念,沒有人提及,也沒有人在乎。
孩子們就這樣被稀里糊涂的送到了這樣的學校,雖說沒有聽說體罰虐待,那么,語言暴力,語言強迫,算不算另外一個層面的虐待?
可惜的是,很多人只關心自己看到的,至于感受到什么,鮮有人去想,也鮮有人在乎。
而,更多的時候,作為父母的自己,也不比老師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