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中講:“勝人者力,自勝者強?!?/p> 戰(zhàn)勝別人的人只能說是有力量,而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強大。 人生之所以會感到痛苦,是因為心里裝錯了東西,心態(tài)安寧平和,痛苦自會遠(yuǎn)離。 遇事不怒,對錯不辯,輸贏不爭,才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01 遇事不怒 古語有云:“愚妄人怒氣全發(fā),智慧人忍氣含怒。” 愚昧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氣,惱羞成怒,而通達(dá)的人能克制自己的怒火,隱辱藏羞。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喜、怒、哀、樂都無法控制,那他也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三國時期的張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關(guān)羽死后,張飛為了復(fù)仇,下令軍中要在三日之內(nèi)造十萬白旗白甲,全軍掛孝伐吳。 三天造十萬白旗白甲,在三國時期這樣生產(chǎn)力落后的年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張飛的部將范疆、張達(dá)勸諫道:“白旗白甲,一下子無法籌備完,需要寬限時日?!?/p> 張飛暴躁大喝:“我急著報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賊之境,你們怎敢違抗我的命令!” 于是,下令把范疆、張達(dá)綁在樹上,各打五十鞭子,打得他倆口吐鮮血。 處罰完,張飛又說:“明天一定要全部籌備完!如果違了期限,就將你二人殺了示眾!” 范疆、張達(dá)想:“我們受了如此重的懲罰,按期限肯定是無法籌備完白旗白甲,張飛的性情暴躁,我們的腦袋肯定得搬家。 與其等著他來殺我們,還不如我們殺了他。如果老天爺注定讓我們死,他今晚不醉酒。如果老天爺不讓我們死,那他就醉倒在床上?!?/p> 果然,當(dāng)天晚上,張飛又醉倒在床上,范疆、張達(dá)就趁勢把張飛殺死了,還割下了張飛的頭顱,連夜逃往了東吳。 張飛之死,的確給脾氣暴躁的人敲響了一記警鐘。 脾氣暴躁不僅難成大事,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若遇事易怒,脾氣暴躁,不能自我克制,保持理智,極易招惹災(zāi)禍,使自己陷入不幸。 人生在世,遇事不怒,冷靜思考,保持理智,學(xué)會隱忍,終能成就大事業(yè)。 02 對錯不辯 《道德經(jīng)·第八十一章》中說:“善者不辯,辯者不善?!?/p> 善良、有能力的人從不屑于與別人爭辨,那些愛與別人辯論的人大都不會有多大能力。 真正內(nèi)外兼修的人,不會試圖糾正認(rèn)知低的人,即使受到莫須有的責(zé)備,也只會用行動來證明自己。 有一位修行很高的禪師叫白隱,在一寺廟中修行。 寺廟旁一對夫婦開了一個小店,店主有個漂亮的女兒。 一天,店主夫婦得知女兒身懷有孕后,羞怒焦急,追問孩子的父親是誰? 夫婦倆一再逼問,情急之下,少女說:“是白隱禪師的孩子?!?/p> 店主夫婦怒不可遏,跑到寺廟,不問緣由,先把白隱禪師一頓胖揍,禪師不明所以。 等他們道明緣由,他沒有還手,甚至沒有辯解,只是反問道:“噢!就是這樣嗎?” 孩子出生后,就被送給白隱禪師,白隱接過了孩子說:“噢!是這樣的嗎?” 此時,禪師已經(jīng)名譽掃地,眾人議論紛紛,辱罵聲不絕,但他并不在意,仍細(xì)心照顧孩子。 一年后,少女因思念孩子,在良心上也過意不去,便向父母吐露實情。 孩子真正的父親是村里打魚的一位青年,因為恐懼,才嫁禍白隱禪師。 女孩的雙親急忙來向禪師道歉:“當(dāng)初不應(yīng)該侮辱你毆打你,還把孩子讓你養(yǎng),真的非常抱歉!現(xiàn)在我們想把孩子帶回去。” 聽完事情的原委,白隱輕聲說道:“噢!是這樣的嗎?”就把孩子還給他們。 事情澄清后,信眾對白隱禪師佩服得五體投地。 事事不必非得辯出對錯,不懂你的人,解釋再多,也換不來理解,辯解再多,也求不來認(rèn)同。 面對他人的誤解和指責(zé),與其爭辯,不如沉默,忍辱不辯方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03 輸贏不爭 《道德經(jīng)·第八十一章》中講:“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p> 圣人的行為準(zhǔn)則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人的欲望是無限的,爭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生活也會更加痛苦。 安徽桐城有一條六尺巷,每個到桐城的人都要一游,因為流傳著一個為人稱道的故事。 康熙年間的大學(xué)士張英家和鄰居家的院落之間,有條巷子,平日供出入使用。 張英的兒子有一天想要重建房子,請來地政官丈量土地。 這才發(fā)現(xiàn)隔壁吳府占了自家的地,對此兩家人爭執(zhí)不休,互不相讓。 在爭不過的情況下,張英的兒子寫信給當(dāng)時任職于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的父親幫忙。 張英收到信后,便回了一首詩:“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 張家人深感愧疚,于是主動讓出三尺地。 吳家人對于張家人沒有仗勢欺人,甚是感動,也讓出三尺地。 從此,便有了享譽桐城的“六尺巷”,留下了千古的佳話。 只有那些被欲望蒙蔽雙眼的人心中,才一定要爭出個輸贏,不爭,是人生至境。 人這一生,要懂得讓步,學(xué)會不爭輸贏,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去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 老子曰:“善戰(zhàn)者不怒,善柔者不辯,善勝者不爭?!?/p> 不怒就是修養(yǎng),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 人這一輩子來這世間走一遭,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要身正心正,就能坦然面對,一生無愧! 往后余生,愿你我遇事不怒,對錯不辯,輸贏不爭,內(nèi)心安然,一生無恙。 作者:國學(xué)君·唯康,本文系國學(xué)文化精選(ID:gxwhjx)原創(chuàng),精選國學(xué)精髓,弘揚傳統(tǒng)文化,閱讀圣人之語錄,洞見人生大智慧。 |
|
來自: 靈崖凈土 > 《國學(xu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