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遞,是一個與宏村齊名的古村落,因地處徽州之西,兩條溪水從村北、村東流過村落,在村南匯源橋匯聚后向西流去。古時這里曾設(shè)有驛站,故稱為西遞。西遞山水鐘靈,堪稱桃源之勝壤,自古便有“桃花源里人家”之雅稱。 來到村口,迎接我的是一座高大雄偉的石牌坊。這座威武神駿的石牌坊是明萬歷六年為表彰胡文光,皇帝恩賜其在家鄉(xiāng)建造的功德坊。牌坊為四柱三間五樓單體結(jié)構(gòu),采用的是西遞附近山上開采的“黟縣青”大理石精雕細琢而成。 牌坊的梁柱間用石斗拱承托,并嵌以石雕漏窗。牌坊正中嵌有“恩榮”二字的匾額,匾額下部西面橫梁上刻有“膠州刺史”,東面橫梁上雕刻“荊藩首相”字樣。正樓西面刻有“登嘉靖己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東面刻有“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字樣。雖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fēng)吹日曬、雪雨浸蝕,字跡仍清晰可見。 穿過牌坊,從左側(cè)的一扇拱門進入西遞村,行走在一條條縱橫的街巷里,猶如在美妙詩行里徜徉。突兀多姿的馬頭墻,飄逸灑脫的臨街小樓,與蔚藍天空的輪廓線清晰和諧,流動著徽派建筑的韻律美,極其瀟灑地展示著徽州古村落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韻。 西遞不算很大,整個村落占地12.96公頃,兩條清溪穿村而過,使得西遞具有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韻味。在很多旅者眼中西遞的美似乎遜色于宏村,在我看來西遞更像是養(yǎng)在深閨的小家碧玉,它不像宏村那樣為大眾所熟知,但它像是一縷淡淡的清風(fēng),黑白色調(diào),云遮霧罩,叫人恍然以為自己走入了畫中。 漫步在西遞的小巷,只見這里高墻深巷,狹長的青石板路,縱橫交錯,使我如置身迷宮,稍不留神,便難以走出這個村落巷口。有的人家在門前掛上燈籠,為小巷增添喜慶色彩,從視角上來看,仿佛把我?guī)肽沁h古的歲月,又覺得有穿越時空之感。 村中青一色的民居建筑更是彰顯了徽派文化的特色,房屋密集,白墻黛瓦,飛檐翹角,古色古香。每家的門口都是石板鋪就的臺階,門頭上雕刻著各種精美的圖案,白墻上涂抹著歲月留下的青黑色霉斑跡,墻下沾滿了一層厚厚的綠色青苔和墻縫里長出的青草。 我徘徊在幽靜的小巷內(nèi),四處尋覓古村落的文化厚重背影。西遞就像一幅清心淡雅的水墨畫,非常的養(yǎng)眼,我被眼前的美景迷戀,望而卻步,傾醉之中,如夢如幻,如詩如畫。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房屋,一條條裝滿故事的小巷,寫下了西遞古村落的千年詩篇。 深巷陋弄里,悠長的時光拉遠著過去和今天的距離,斑駁的磚縫里繁衍著生生不息的故事,哪怕只是瓦檐下飄落的一片樹葉,也能聽得見被時間所掩藏的聲音。這也許是明清時期村落的鼎盛篇章,也許是牌坊下胡氏家族的歷代春秋,又或許是那繡樓里的愛恨糾纏。 一幢幢古民居高低錯落、古樸典雅,檐上的青瓦間長出綠苔,彰顯它的古老。走在西遞,你會迷失在略帶潮濕的空氣里,高高聳起的馬頭墻,灰白相間的建筑,青石鋪就的石板路,鏤空雕花的窗欞門楣,每一個細節(jié)里都滲透進了徽州文化的因子。 西遞古村落始建于宋,發(fā)展于明景泰年間,鼎盛于明嘉靖至清乾隆時期?,F(xiàn)在的西遞村有一百多幢古民居,每幢或許都有一個美麗神奇的故事,都值得細細端詳。我被這里的古樸文化所陶醉,情不自禁拿起相機,拍下一組組滲透著古老氣息的照片。 古村落那磚墻、青石、木雕的完美結(jié)合,繪就了徽派建筑的藝術(shù)畫卷。追慕堂、凌云閣、瑞玉亭、輝公祠、大夫第,一樣的磚石結(jié)構(gòu),在匠人的別出心裁下,變幻出截然不同的風(fēng)格??梢詼赝?,可以靈秀,可以書卷氣,也可以氣勢儼然。再加上江南建筑小中見大的特色,一不留神就形成了自己的建筑特色。 西遞,是真正意義上的古村落,它完整地保存了各個時期的建筑。在西遞,我見識了元、明、清千年間不同時期的古建筑。在建筑風(fēng)格上這些建筑有著明顯的差異,但都顯示著濃郁的徽派風(fēng)格,引人注目的白墻黑瓦,高高的馬頭墻,石雕、磚雕、木雕點綴其中,顯得大氣而別致。 每到旅游季,宏村的美景便被摩肩接踵的游人掩蓋了,而西遞卻還是恬然安逸的樣子,淡掃娥眉面對眾人,倒露出了些平日里不常有的嬌羞和嫵媚。西遞的景致其實說不上驚艷,卻有種樸實自然的美。這里的景致總讓人想起古文里的句子:“忽聞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路上遇見的女學(xué)生,也不曉得她們手里的筆,是在畫夏,還是畫秋?生命不曾延長,卻是不斷繁衍,舊的東西興許要亡,但總有些回憶難以抹去。可能正撞上秋,這樣的思想來得強烈,隱隱竟然還能聽見過去那嘈雜的聲音,從風(fēng)中來,從遠處來,從一磚一瓦來,斷斷續(xù)續(xù),摻夾著古老徽州的蒼涼與興衰。 西遞是以宗族血緣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村落。據(jù)傳,為避朱溫之亂,唐昭宗李曄將剛出生的小皇子交給一名胡姓侍衛(wèi),命侍衛(wèi)將皇子帶回家鄉(xiāng)撫養(yǎng)。侍衛(wèi)將皇子帶回婺源老家,將皇子改名為胡昌翼。北宋時期,胡昌翼第五代世孫胡士良路徑西遞,見此處正是風(fēng)水學(xué)中的大吉大利之地,便將胡氏一族遷居于此。 “舉宗大事,莫最于祠,無祠則無宗,無宗則無祖。”對于每個宗族來說,祠堂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凝聚家族人心,鞏固血緣關(guān)系,管理宗族大事。西遞曾建有二十六座祠堂,如今西遞的宗祠本始堂已不存在,原有的兩座總支祠也僅存“敬愛堂”。敬愛堂是西遞村里遺存下來的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胡氏祠堂。 “追慕堂”是西遞十九座分支祠堂之一,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為胡氏廿四祖胡貫三所建。祠堂內(nèi)除供奉胡貫三的祖父、父親外,同時還追根溯源供奉其本生祖先唐太宗李世民。此外,追慕堂內(nèi)還有唐太宗念念不忘的二十四功臣畫像,這些畫像被虔誠的供奉在宗族祠堂最尊貴的地方。 西遞正街的“大夫第”,是清代道光年間朝列大夫胡文照的故居。胡文煦官居四品,曾任河南開封知府,這座建筑就是他任知府時在家鄉(xiāng)修建的官宅。大夫第為四合院結(jié)構(gòu)的三進院落,正廳高大軒敞,廳前設(shè)有天井,里邊的規(guī)模布局也都很豪氣。 “小姐繡樓”是臨街懸空挑出的亭閣式建筑,傳說是胡家小姐拋繡球選擇佳婿之處。飛檐翹角的繡樓額書“桃花源里人家”,小額“山市”,即山花若市之意。樓下邊門額書“作退一步想”,也就是所謂的“讓三分心平氣和,退一步海闊天空”。為方便行人,邊門的墻角被刻意切去一角,這是人們俗稱的“拐彎抹角”。 走入西遞,宛如步入一卷風(fēng)韻古樸的明清時代。徜徉其中,時光好似倒退了幾百年。若不是街巷里走著現(xiàn)代衣著的人們,會讓人恍如隔世。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fēng)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tài)、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這里是“桃花源里人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