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 朋友樂樂跟我說:“從未想過,我也會薄情。更未想過,女人學會薄情,反而活得輕松。多情總被無情惱,我現在終于明白怎么回事了。曾經我因為多情,導致所有人都與我為敵,現在我薄情了,反而無債一身輕,真的是人生如戲。” 她說這番話的時候,已經離婚了。在此之前,她還專門發(fā)朋友圈慶祝,說終于離婚了,很開心,并且在發(fā)完朋友圈之后,痛痛快快哭了一場,哭完之后,才有了上面那一番感慨。 她之所以感到開心和解脫,是因為之前那段婚姻以及相關的人都有問題,所有人都要求她付出,感恩,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體諒她的付出,沒有一個人對她感恩。即便她是個不苛求別人感恩的人,但也受不了別人太貪心。 她婆家仗著結婚花錢了,覺得吃虧了,于是就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她知恩圖報,把所有臟活累活都丟給她干,包括很多她義務范圍外的事情也丟給她,還覺得理所當然,時間久了,她內心當然不會好受。 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戴爾·卡耐基提到的一位朋友的婚姻問題,跟樂樂的遭遇很相似:他娶了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喪夫女人,被要求貸款共兩個孩子上大學,而他自己整天只能像苦役般為房租,衣服和事物忙個沒完。 兩個孩子并沒有感謝他的付出,因為他的妻子認為他本就應該為她和孩子付出一切,經常給孩子灌輸錯誤的觀念,使得兩個孩子認為一切都是繼父理所應當負的責任,他們非但不覺得對繼父有虧欠,甚至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說過。 卡耐基說相比孩子的問題,那位母親的問題更大,因為她從未在孩子面前夸贊過丈夫,給孩子傳遞的態(tài)度始終是:“那是他應該做的事?!?/span> 相比之下,樂樂的遭遇更悲慘一些,不光她的婆家認為她當牛做馬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她的娘家也要求她知恩圖報,總是慫恿她從婆家拿錢幫襯娘家,所有人都把她當成搖錢樹,所有人都在要求她付出和感恩,卻沒有一個人對她感恩,她掙脫了這樣的婚姻之后感到開心,是人之常情;她因為體會到人情冷暖而變得薄情,也無可厚非。對她這樣的人來說,薄情一點確實會活得更輕松。 不光是樂樂的婆家和娘家存在觀念上的錯誤,現實中很多父母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就像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李爾王喊出的那句話一樣:“不懂感恩的兒女,甚至比毒蛇的毒汁還能傷人的心?!彼麄儾恢赖氖?,忘恩其實是人的本性,它猶如雜草一樣可以隨時滋長;而感恩則像花園里的玫瑰,需要投入情感的精心培育。 然而很多父母從未投入過情感方面的培育,他們只是寄希望于子女長大之后自覺知恩圖報,結果往往會失望,因為單靠子女自己去培養(yǎng)感恩之心,會遲到,甚至會缺席。關于這種問題,我們分別給父母和子女一些建議,希望能有助于營造和睦的家庭。 作為父母,有義務培養(yǎng)子女感恩的品德。關于父母埋怨子女不懂感恩的問題,卡耐基反問道:“假如沒有父母的教導,孩子們 又如何懂得感恩呢?如果子女真的不知感恩,責任在誰呢?作為父母,從小不去培養(yǎng)孩子感恩的品德,又如何能期待他們長大后會感謝身為父母的我們呢?” 這些問題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部分,他們自認為自己已經對孩子足夠好了,但卻從沒有以身作則傳遞正確的觀念,有的夫妻雙方互相嫌棄,有的對長輩對別人不懂尊重和感恩,孩子在這樣家庭中長大,感恩之心很難根深蒂固。 這種家庭的父母指望孩子長大后自覺知恩圖報,或者要求子女知恩圖報,通常都行不通,因為他們沒有對他們的父母感恩,他們的自私讓子女覺得他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就算子女覺悟高懂得感恩,父母要求太過分的話,也會讓子女收起自己的感恩之心。 前文中提到的樂樂不就是這樣嗎?她雖然有感恩的覺悟,但是婆家和娘家要求太過分,直接把感恩變成了索取,這就不能怪她翻臉不認人。 希望其他父母能給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不要忽略以身作則或者言傳身教的重要性,這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作為父母,明明可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會他們感恩,卻偏偏選擇無視,讓孩子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一旦走錯了路,萬事皆休。 作為子女,對感恩要有自己的理解。即便是樂樂那種沒有人教她感恩的情況,我們自己也要學會感恩,要對感恩有自己的理解,除非你不準備結婚生子,否則你將來成為父母之后,如果不丟掉你的父母傳遞給你的錯誤影響,如果你不給自己的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在精神方面很有可能走你的老路。 卡耐基說他的姨媽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她不僅要撫養(yǎng)六個孩子,而且對娘家母親和婆婆很孝順,總能營造一種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她對兩位老人噓寒問暖,讓她們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并且從無怨言,無形中給六個孩子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使得孩子長大成家之后,都搶著想把她接到家里去住,這就是以身作則的魅力。 對于做子女的人來說,如果父母那一 但凡涉及到代代傳承,都要記?。?span style="font-size: 15px;font-weight: 700;">如果想要兒女懂得感恩,就必須先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會深刻影響孩子的身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