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之后,國產手機品牌形成了蘋果+四足鼎力的局面,小廠商們縮減業(yè)務,大廠們招兵買馬。從最早的“中華酷聯”到如今的“華米OV”,巨頭和巨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正面。而在這兩年,巨頭受限,品牌合并的事情越來越多。
巨頭競爭加劇,小廠生存空間變小
在三四年前還關注國產手機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那會還是百花齊放的時間。除了華為、小米、OPPO和vivo四家巨頭之外,還有魅族、錘子、努比亞等品牌,這些小品牌雖然熱度不及巨頭,但是產品上創(chuàng)新非常多,依靠自家的品牌文化和產品來吸引用戶,被稱之小眾廠商。
而華米OV也是各自玩各自的,雖然業(yè)務和用戶群體有所重疊和沖突,但是大家都沒有正面剛,而且是選擇在自己的渠道繼續(xù)發(fā)力獲取用戶,OPPO、vivo和華為主要針對線下渠道,依靠龐大的門店數量銷售產品;小米則專注于線上,同時悄悄試水線下門店。而小廠們也有正面剛大廠們的機會,就以魅族為例,2016年發(fā)布會接連不斷,基本上每個月都有發(fā)布會,產品性價比也不錯,還喜歡發(fā)布會上PK友商。
而從2018年之后開始,國產手機市場格局就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是小廠們產品減少,從一年更新兩代旗艦以及幾款中低端產品到后來每年只做旗艦手機,甚至在2020年,有幾個品牌連新品手機都沒有推出。另一方面則是華米OV四大巨頭擴展業(yè)務線,不但出現了游戲手機這一細分類目,vivo的iQOO、OPPO的realme以及小米Redmi的獨立運營都是在那段時間發(fā)生的。
國產手機巨頭們的戰(zhàn)爭正式開始!
華為受限,蘋果得利
華為無疑是近幾年發(fā)展最快的手機品牌,憑借自研的處理器以及和徠卡合作等眾多舉動,加上對于產品的操刀準確,消費者對于華為品牌的認同,一舉成為國產手機中高端產品的霸主。在此之外,國內市場中5000元以上的手機只有iPhone賣的最好,之后就是華為和iPhone。
但是后來發(fā)生的事大家也都清楚,華為芯片受到了影響,不但無法制造,現階段也無法購買5G芯片,要知道在近兩年,5G已經成為了國產手機的標配,此時無法制造和購買5G芯片,無疑于扼殺。從去年Q4季度開始,華為的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從最初的國內第一大手機廠商成為了如今的第二大甚至第三大。
而小米、OPPO和vivo也盯緊了華為空余出來的高端市場空位,今年全力發(fā)布旗艦產品試圖搶占高端市場。但是消費者對于這些品牌的高端產品認同感明顯不如華為,以至于這部分市場全部拱手讓給了蘋果,在今年,iPhone 12系列銷量激增,很多用戶買不到華為高端旗艦產品,無奈選擇了蘋果。
華米OV的格局就此發(fā)生變化!
格局突變,廠商合并
而在最近,手機圈又發(fā)生一件大事,那即是一加和OPPO宣布合并運營。一加是由OPPO的高級副總裁劉作虎在2013年創(chuàng)立,前期發(fā)展也得到了不少OPPO的幫助,一加在國內市場知名度并不高,但在國外,一加的產品常常被用來和iPhone三星比較,算是第一批出海的國產品牌了。
一加發(fā)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以至于從一加3開始,一加確定了只做旗艦手機的思路,正式這一思路,讓一加和國產高端手機品牌綁定,成為了國產品牌中賣得還不錯的高價位手機。而這恰恰是OPPO所缺少的,畢竟OPPO暢銷的R系列和Reno系列最高價不過在4000元左右,更高的價位OPPO產品銷量并不好。
在今年一加大動作不斷,簽約周迅胡歌做代言,又招兵買馬,連系統(tǒng)都換成了OPPO的Color OS,目的就是打開知名度,獲取更多用戶。這次一加和OPPO相融合也是意料當中,從此兩家運營成本降低,對于一加用戶來說,也可以使用OPPO的售后體系。
而這次合并,也被看做是蘋果又一強大對手,雖然國產品牌都在發(fā)力高端市場,但華為之后再無黑馬誕生,而一加和OPPO的合并將會讓高端產品更有競爭力,這對于蘋果的威脅還是存在的。一加產品的槽點不復存在,OPPO也有了更多做高端產品的經驗,合并是一件好事。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