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九個節(jié)氣,夏季的第三個節(jié)氣。每年6月5日或6日太陽達到黃經(jīng)75度便為芒種。芒種的氣溫顯著升高,雨量比較充沛。 芒種一詞,最早出《周禮》的“澤草所生,種之芒種?!?/strong> 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獲;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jié)令。芒種的字面意思就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芒種”二字諧音“忙種”,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著種”了?!懊⒎N”的到來預示著農(nóng)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chǎn)的卵,在此時破殼生出小螳螂。 二候?(jú)始鳴:?,指伯勞鳥,一種小型食肉雀鳥,它們開始在枝頭出現(xiàn)并鳴叫。 三候反舌無聲:反舌,即反舌鳥,它們在此時停止鳴叫。 芒種傳統(tǒng)習俗送花神 農(nóng)歷二月二花朝節(jié)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有提及。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nóng)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jié),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fā)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jié)。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顒咏Y(jié)束,檢查戰(zhàn)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yōu)質(zhì)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zhì),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diào)節(jié)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yǎng)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子。 芒種古代詩詞歷代文人墨客多有關于芒種的詩詞作品,透過這些詩詞,我們可以了解芒種時節(jié)別樣的景致習俗,以及古人的生活往來。接下來就感受一下古人們在芒種之時,或恬淡自然,或感時傷懷的種種心緒。 時雨 宋·陸游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nóng),永日付竹床。 衰發(fā)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fā)幽香。 鶯衣濕不去,勸我持一觴。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nóng)桑;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到了芒種,很應時地下起雨來,人們在田里忙著插秧,四處飄蕩著悠揚的采菱歌,等干完農(nóng)活回家,家家戶戶都吃起了香噴噴的麥飯。 農(nóng)忙時節(jié),陸游打趣自己年紀大了,懶得下地干活,終日倚在竹床上。雨后帶來陣陣涼意,稀疏花白的頭發(fā)不去梳理,也不覺悶熱。 這時,陸游聽見庭院林木里傳來各種鳥叫聲,藤架上的花兒散發(fā)出幽香,羽毛被打濕的黃鶯啼鳴著,好像在勸自己喝一杯酒。 陸游想到四海百姓都忙于農(nóng)事,村里的老人也不窮困,大家歡唱歌頌太平盛世,頓覺心情大好,真想喝上一杯來慶祝了。 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jié) 唐·元稹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jié)生。 彤云高下影,鷃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芒種時節(jié),元稹外出游玩,發(fā)現(xiàn)螳螂破殼而出,天邊的彩云下不時有鴳鳥飛過,并發(fā)出陣陣鳴叫,池塘里蓮花開放,撲面而來的熱風中,帶著幾分蓮花的清香。 這時,元稹在路上遇見好久不見的朋友,大家見了面,總會問起今年蠶絲和麥子的收成如何。 北固晚眺 唐·竇常 水國芒種后,梅天風雨涼。 露蠶開晚簇,江燕繞危檣。 山趾北來固,潮頭西去長。 年年此登眺,人事幾銷亡。 竇常曾住在北固山附近,芒種后的一個傍晚,他來到北固山散心。 彼時正值梅雨時節(jié),涼風習習,竇常看見露天養(yǎng)的蠶簇擁在一起取暖,江邊的燕子也在空中忽高忽低地嬉戲,連綿的北固山下,無邊無際的長江水滾滾流動。 竇常觸景生情,想到自己年年登山遠眺,風景如舊,但身邊的人和事卻早已發(fā)生了改變,不免徒增傷感。 (本文完) |
|
來自: 山間溪流閱覽室 > 《古典散文選集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