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一個層次蠻高的科研課題申報會。挺好一個會卻生出小小不雅,多位報告者在PPT的終頁,又用了“謝謝聆聽”這個句式;睹此,心中好生不快。 2018年12月26日,我曾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表《“謝謝聆聽”是個善意的錯誤》(可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鏈接瀏覽),向這個相當(dāng)普遍的語言錯誤開戰(zhàn),不少人看,不少人轉(zhuǎn),我也曾多次給身邊犯這個錯的同志們解釋,算是盡了一點撥亂反正的心。 遺憾的是,認(rèn)定這個詞是個好詞、雅詞的人太多,我還是一次又一次地遇到同樣的場景發(fā)生,且這次是多人犯錯。為了維護(hù)漢語的純潔性,我必須再次發(fā)聲。請大家務(wù)必聽我一句,讀讀這篇小文,切不要再犯這樣的錯。 且由此,我想到提高語言文學(xué)修養(yǎng)的現(xiàn)實性和重要性,其中有一點,便是應(yīng)該明了漢語里的敬辭與謙辭之分。 漢文化博大精深,漢語言絢麗多彩。漢語不僅文字美、音韻美,而且溫文厚重,端莊有禮。其中,敬辭與謙辭,是一朵奇葩。 何為敬辭?敬辭就是含恭敬口吻的用語,一般對人。做人要有禮貌,說話需得體,必用敬辭。 何為謙辭?謙辭是表示謙虛或謙恭的言辭,一般對己。做人要謙虛,說話要謙恭,必用謙辭。 敬辭的使用場合,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自己的行動涉及對方時,向?qū)Ψ绞揪?。如拜讀、惠贈、惠允、敬候、恭候、叨擾、歉難等。 二是對方的行動涉及自己時,向?qū)Ψ绞咀稹H绯忻?、借光、借重、勞步、留步、垂問、垂念、垂愛、光臨、雅正、笑納、賞臉等;包括聆聽。 三是詢問和對待對方,表達(dá)尊重。如恭請、貴干、貴庚、貴姓、貴恙、高壽、高論、高見、華誕、候教等。 四是尊稱對方或頌揚(yáng)對方。如大作、大名、華誕、賢兄、足下、令親、令堂、令尊、令郎、令愛、名諱、海涵等;包括親自。 謙辭也有許多,最家常、最口語化的如過獎、厚愛、見諒、不敢當(dāng)?shù)龋辉诮煌蜁胖?,常見常用的如:家父、家母、家兄、家姐,見教、賜教、內(nèi)眷、舍間、舍下、舍親、老朽、老身、愚見、拙著、拙作、敝人、敝姓、敝所、寒舍、謹(jǐn)悉、過譽(yù)、后學(xué)等等。 敬辭、謙辭不可亂用。而最顯得沒文化、甚至有冒犯意味的錯誤就是把敬辭指向自身,如犯錯率甚高的“謝謝聆聽”就是一個反面用例。 “聆聽”一詞中的“聆”字,是一個“耳”字旁的動詞,右邊的“令”既是聲旁,也是形旁,為“吩咐”“命令”之義;合成為“聆”后,其義為“恭敬、虔誠地細(xì)聽”。而組成“聆聽”一詞后,進(jìn)一步強(qiáng)化了謙恭色彩,一般用于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等;在多數(shù)語境下,甚至可以自嘲為“拎起耳朵細(xì)聽”,因是謙詞,用于己身,這樣說并不為過。如聆聽教誨、聆聽指示、聆聽訓(xùn)誡、聆聽報告等。有時,也可用于中性情境,如聆聽心聲、聆聽天音等。 斷不能讓別人來“聆聽”自己的報告和演講!即使是“謝謝聆聽”,也都顯得無禮。一般來說,報告人、演講人同聽眾是平等的關(guān)系,即便是布道傳經(jīng)送知,也要取交流、求教之姿態(tài)。而在領(lǐng)導(dǎo)人作報告、作指示時,更不會居高臨下,置臺下眾人于俯首聆聽之境,這是一種交際技能,也反映出基本的人文素養(yǎng)。 所以,很簡單,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用“謝謝聆聽”便是。除了“聆聽”,還有一詞的使用也需注意,就是“親自”。與“聆聽”相同,“親自”也是一個敬辭,可以說“您親自”,卻不宜說“我親自”。 在避免出現(xiàn)這些錯誤、捍衛(wèi)漢文化純潔性的共同努力中,媒體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遺憾的是,不少媒體不僅沒有起到好作用,反而一再制作出錯誤的樣板,成為人們效仿、以致謬種流傳之源(如我這里貼的一張圖片,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是很不應(yīng)該的,希望能有所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