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下)

 winriman 2021-06-16

圖片


第四十一章 ~ 第五十章:

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注釋】

上士聽了道,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哈哈大笑?!槐怀靶?,那就不足以成為道!生于古時候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

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嶇;

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谷;最純潔的心靈好似含垢的樣子;廣大的德好似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懦弱的樣子;質(zhì)性純真好似隨物變化的樣子;

最方正的好似沒有棱角;貴重的器物總是最后完成;最大的樂聲反而聽來無音響;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見形跡;道隱幽而沒有名稱;

只有道善于輔助萬物并使它完成。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注釋】

道是獨立無偶的,混沌未分的統(tǒng)一體產(chǎn)生天地,天地產(chǎn)生陰陽之氣,陰陽兩氣相交而形成各種新生體。萬物背陰而向陽,陰陽兩氣互相激蕩而成新的和諧體。

(人所厭惡的就是“孤”“寡”“不谷”,但是王公卻用來稱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減損它有時反而得到增加,增加它有時反而受到減損。別人教導我的,我也用來教導別人。強暴的人不得好死,我把它當作施教的宗旨。)

第四十三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注釋】

天下最柔軟的東西,能駕御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無形的力量能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我因此知道無為的益處。

不言的教導,無為的益處,天下很少能夠做得到的。

第四十四章:

原文: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注釋】

名聲和生命比起來哪一樣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貴重?得到名利和喪失生命哪一樣為害?

過分的愛名就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費;過多的藏貨就必定會招致慘重的損失。

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

第四十五章: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注釋】

最完滿的東西好像有欠缺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衰竭的。

最充盈的東西好像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

最正直的東西好像是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像是笨拙一樣,最卓越的辯才好像是口訥一樣。

疾動可以御寒,安靜可以耐熱。清靜無為可以做人民的模范。

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咎莫大于欲得;禍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釋】

國家政治上軌道,把運載的戰(zhàn)馬還給農(nóng)夫用來耕種。國家政治不上軌道,便大興戎馬于郊野而發(fā)動征戰(zhàn)。

禍患沒有過于不知足的了;罪過沒有過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懂得滿足的這種滿足,將是永遠的滿足。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注釋】

不出外門,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能夠了解自然的法則。越向外奔逐,對道的認識也越少。

所以圣人不出行卻能感知,不察看卻能明曉,無為而能成功。

第四十八章:

原文: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釋】

求學一天比一天增加(知見),求道一天比一天減少(智巧)。減少又減少,一直到“無為”的境地。

如能無為那就沒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了。治理國家要常清凈不擾攘,至于政舉繁苛,就不配治理國家了。

第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釋】

圣人沒有主觀成見,以百姓的心為心。

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這樣可使人人向善。

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善待他;這樣可使人人守信。

圣人在位,收斂自己的主觀成見與意欲,使人心思化歸于渾樸。百姓都投注他們自己的耳目,圣人卻孩童般看待他們。

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注釋】

人出世為生,入地為死。屬于長壽的,占十分之三;屬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人的過分地供養(yǎng)生命,妄為而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為什么呢?因為奉養(yǎng)太過度了。

聽說善于養(yǎng)護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戰(zhàn)爭中不會受到殺傷;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為什么呢?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范圍。

第五十一章 ~ 第六十章:

第五十一章: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注釋】

道生成萬物,德蓄養(yǎng)萬物,萬物呈現(xiàn)各種形態(tài),環(huán)境使各物成長。

所以萬物沒有不尊崇道而珍視德的。

道所以受尊崇,德所以被珍視,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順任自然。

所以道生成萬物,德蓄養(yǎng)萬物;使萬物成長作育;使萬物安寧心性;使萬物得到愛養(yǎng)呵護。生長萬物卻不據(jù)為己有,興作萬物卻不自恃己能,長養(yǎng)萬物卻不為主宰,這就是最深的德。

第五十二章:

原文: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注釋】

萬物都有本始,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源,如果得知根源,就能認識萬物;如果認識萬物,又持守這萬物的根源,終身都沒有危險。

塞住嗜欲的孔竅,閉起嗜欲的門徑,終身都沒有勞擾的事。打開嗜欲的孔竅,增添紛雜的事件,終身都不可救治。

能察見細微的叫做“明”,能持守柔弱的叫做“強”。運用智慧的光,返照內(nèi)在的明,不給自己帶來災殃;這叫做永續(xù)不絕的常道。

第五十三章: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馀;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注釋】

假使我稍微有些認識,在大道上行走,擔心惟恐走入了邪路。

大道很平坦,但是人君卻喜歡走斜徑。朝政腐敗極了,弄得農(nóng)田非?;氖彛瑐}庫十分空虛;還穿著錦繡的衣服,佩帶鋒利的寶劍,飽足精美的飲食,搜刮過多的財貨;這就叫做強盜頭子,多么的無道呀!

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注釋】

抱:牢固的意思。長:盛大善于建樹的不可拔除,善于抱持的不會脫落,如果子孫能遵行這個道理則世世代代的祭祀不會斷絕。拿這個道理貫徹到個人,他的德會是真實的;貫徹到一家,他的德可以有余;貫徹到一鄉(xiāng),他的德能手尊崇;貫徹到一國,他的德就會豐盛;貫徹到天下,他的德就會普遍。

所以要從(我)個人觀照(其他的)個人,從(我)家觀照(其他人的)家,從(我的)鄉(xiāng)觀照(其他的)鄉(xiāng),從(我的)國觀照(其他的)國,從(我的)天下觀照(其他的)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的情況呢?就是用這種道理。

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釋】

含德深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嬰兒。蜂蝎毒蛇不咬傷他,兇鳥猛獸不搏擊他。他筋骨柔弱拳頭卻握得很牢固。他還不知道男女交合但小生殖器卻自動勃起,這是精氣充足的緣故。他整天號哭,但是他的喉嚨卻不會沙啞,這是元氣淳和的緣故。

認識淳和的道理叫做“?!保J識常叫做“明”。貪生縱欲就會有災殃,心機主使和氣就是逞強。過分的強壯就趨于衰老,這叫做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很快就會死亡。

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注釋】

知者:智者。兌:孔竅玄同:玄妙齊同的境界,即道的境界。

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指玄同的境界超出了親疏利害貴賤的區(qū)別。

有智慧的人是不多言說的,多話的就不是智者。

塞住嗜欲的孔竅,閉起嗜欲的門徑,不露鋒芒,消解紛擾,含斂光耀,混同塵世,這就是玄妙齊同的境界。這樣就不分親,不分疏;不分利,不分害;不分貴,不分賤。所以為天下所尊貴。

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p>

【注釋】

以清凈之道治國,以詭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攪擾人民來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從下面的這些事端上可以看出:

天下的禁忌越多,人民越陷于貧困;人間的利器越多,國家越陷于昏亂;人們的技巧越多,邪惡的事情就連連發(fā)生;法令越森嚴,盜賊反而不斷地增加。

所以有道的人說:“我無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靜,人民就自然上軌道;我不攪擾,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沒有貪欲,人民就自然樸實?!?/p>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注釋】

政治寬厚,人民就淳樸;政治嚴苛,人民就狡黠。

災禍啊,幸福倚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之中。誰知道他們的究竟?它們并沒有一個定準!正忽而轉(zhuǎn)變?yōu)樾?,善忽而轉(zhuǎn)變?yōu)閻?。人民的迷惑已?jīng)有長久的時日了。

因而有道的人方正而不割人,銳利而不傷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目。

第五十九章: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注釋】

治理國家,養(yǎng)護身心,沒有比愛惜精力更重要。

愛惜精力,乃是早作準備;早作準備就是不斷的積德;不斷的積德就沒有什么不能勝任的;沒有什么不能勝任就無法估計他的力量;無法估計他的力量,就可以擔負保護國家的責任;掌握治理國家的道理,就可以長久維持;這就是根深柢固、長生久視的道理。

第六十章:

原文: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注釋】

治理大國,好像煎小魚。

用道治理天下,鬼怪起不了作用;不但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祗也不侵越人。不但神祗不侵越人,圣人也不侵越人。鬼神和有道者都不侵越人,所以德歸會于民。

第六十一章 ~ 第七十章:

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注釋】

大國要像居于江河的下流,處在天下雌柔的位置,是天下交匯的地方。雌柔常以靜定而勝過雄強,因為靜定而又能處下的緣故。

所以大國對小國謙下,可以匯聚小國;小國對大國謙下,就可以見容于大國。所以有時(大國)謙下以會聚(小國),有時(小國)謙下而見容(于大國)。大國不過要聚養(yǎng)小國,小國不過要求容于大國。這樣大國小國都可以達到愿望。大國尤其應該謙下。

第六十二章:

原文: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壁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注釋】

道是萬物的庇蔭。善人的珍寶,不善的人所賴以保全。

嘉美的言詞可以用作社交,可貴的行為可以見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把道舍棄呢?所以立位天子,設置三公,雖然進奉拱璧在先,駟馬在后的禮儀,還不如用道來作為獻禮。

第六十三章:

原文: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注釋】

以無為的態(tài)度去作為,以不攪擾的方式去做事,以恬淡無味當作味。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德來報答怨恨。)處理困難要從容易的入手,實現(xiàn)遠大要從細微的入手,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從細微的做起。所以有道的人始終不自以為大,因此能成就大的事情。

輕易允諾的一定會失信;把事情得得太容易一定會遭遇更多的困難。所以圣人總把事情得很復雜,因此終究沒有困難。

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主自然,而不敢為 。

【注釋】

局面安穩(wěn)時容易持守,事變沒有跡象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破開,事物微細時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沒有發(fā)生以前就早作準備,要在禍亂沒有產(chǎn)生以前就處理妥當。

合抱的大樹,是從細小的萌牙生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從一筐筐混土建筑起來的;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舉步走出來的。

人們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就失敗了;事情要完成的時候也能像開始的時候一樣謹慎,那就不會失敗了。

強作妄為就會失敗,執(zhí)意把持就會失去。所以圣人不妄為,因此不會失敗,不把持就不會喪失。

一般人做事,常在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審慎面對事情的終結(jié),一如開始時那樣慎重,那就不會失敗。

所以圣人求人所不欲求的,不珍貴難得的貨品,學人所不學的,補救眾人的過錯,以輔助萬物的自然變化而不加以干預。

第六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注釋】

從前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精巧,而是使人民淳樸。

人民所以難治,乃是因為他們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機。所以用智巧去治理國家,是國家的災難;不用智巧治理國家,是國家的幸福。

認識這兩種差別,就是治國的法則。常守住這個法則,就是玄德,玄德好深好遠??!和事物復歸于真樸,然后才能達到最大的和順。

第六十六章

原文: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是以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注釋】

江海所以能成為許多河流所匯往的地方,因為它善于處在低下的地位,所以能成為許多河流所匯往。

所以圣人要為人民的領(lǐng)導,必須心口一致的對他們謙下;要為人民的表率,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們的后面。所以圣人居于上位而人民不感到負累;居于前面而人民不感到受害。所以天下的人民樂于推戴而不厭棄。因為他不跟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爭。

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注釋】

我有三種寶貝,持守而保全著。第一種叫做慈愛,第二種叫做儉嗇,第三種叫做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慈愛所以能勇武;儉嗇所以能厚廣;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為萬物的首長。

現(xiàn)在舍棄慈愛而求取勇武,舍棄儉嗇而求取寬廣;舍棄退讓而求取爭先,是走向死路!

慈愛,用來征戰(zhàn)就能勝利,用來守衛(wèi)就能鞏固。天要救助誰,就用慈愛來護衛(wèi)他。

第六十八章:

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注釋】

善做將帥的人,不逞勇武;善于作戰(zhàn)的,不輕易激怒;善于戰(zhàn)勝敵人的,不用對?,善于用人的,對人謙下。這叫做不爭的品德,這叫做善于用人,這叫做合于天道,這是自古以來的最高準則。

第六十九章: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笔侵^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

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則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注釋】

用兵的人曾說:“我不敢進犯,而采取守勢;不敢前進一寸,而要后退一尺?!边@就是說:雖然有陣勢,卻像沒有陣勢可擺;雖然要奮臂,卻像沒有臂膀可舉;雖然面臨敵人可赴;雖然有兵器,卻像沒有兵器可持。

禍患沒有再比輕敵更大的了,輕敵幾乎喪失了我的三寶。

所以,兩軍相當?shù)臅r候,慈悲的一方可獲得勝利。

第七十章: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注釋】

我的話很容易了解,很容易實行。大家卻不能明白,不能實行。

言論有主旨,行事有根據(jù)。正由于不了解這個道理,所以不了解我。

了解我的人越少,取法我的就很難得了。因而有道的圣人穿著粗衣而由懷美玉。

第七十一章 ~ 第八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注釋】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最好;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是缺點。

有道的人沒有缺點,因為他把缺點當做缺點。正因為他把缺點當做缺點,所以他沒有缺點。

第七十二章:

原文: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xian),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注釋】

人民不畏懼統(tǒng)治者的威壓,則更大的禍亂就要爆發(fā)了。

不要逼迫人民的居處,不要壓榨人民的生活。只有不壓榨人民,人民才不厭惡統(tǒng)治者。

因為,有道的人但求自知而不自我表揚,但求自愛而不自顯高貴。所以舍去后者而取前者。

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惑,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猶難之。)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潸(shan)然而善謀。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注釋】

勇敢(世俗認為的勇敢,好勇斗狠的勇敢)堅強(鋒芒畢露的、逞強好勝的、無所畏憚的一些行為)就會死;勇于柔弱(采取柔弱的方式,不爭的方式)就可活。這兩種勇的結(jié)果,有的得利,有的遭害。天道所厭惡的,誰知道是什么緣故?

自然的規(guī)律,是不爭而善于得勝;自然的規(guī)律,不說話而善于回應;自然的規(guī)律,不召喚而自動來到;寬緩而善于籌劃。

自然的范圍廣大無邊,稀疏而不會有一點漏失。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得而殺之,孰敢?

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注釋】

人民不畏懼死亡,為什么用死亡來恐嚇他?如果使人民真的畏懼死亡,對于為邪作惡的人,我們就可以把他抓來殺掉,誰還敢為非作歹?

經(jīng)常有專管殺人的去執(zhí)行殺的任務。那代替專管殺人的去執(zhí)行殺的任務,這就如同代替木匠去斫木頭,很少有少砍傷自己手的。

第七十五章:

原文: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注釋】

人民所以饑餓,就是由于統(tǒng)治者吞吃稅賦太多,因此陷于饑餓。

人民所以難治,就是由于統(tǒng)治者強作妄為,因此難以管治。

人民所以輕死,就是由于統(tǒng)治者奉養(yǎng)奢厚,因此輕于犯死。

只有清靜恬淡的人,才勝于奉養(yǎng)奢厚的人。

第七十六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拱。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注釋】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的時候就變僵硬了。

草木生長的時候形質(zhì)是柔脆的,死了的時候就變成干枯了。

所以堅強的東西屬于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于生存的一類。

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受滅亡,樹木強大就會遭受砍伐。

凡是強大的,反而居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面。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注釋】

自然的規(guī)律,就像拉開弓弦一樣嗎?弦位高了,就把它壓低,弦位低了就把它升高;有余的加以減少,不足的加以補充。

自然的規(guī)律,減少有余,用來補充不足。人世的行徑,就不是這樣,卻要剝奪不足,而用來供奉有余的人。

誰能夠把有余的拿來供給天下不足的?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

因此有道的人作育萬物而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而不以功自居,他不想表現(xiàn)自己的聰明才智。

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注釋】

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沖激堅強的東西沒有能勝過它,因為沒有什么能代替它。

弱勝過強,柔勝過剛,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

因此有道的人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配稱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難,才能配做天下的君王?!闭元q如反著說。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注釋】

調(diào)解深大的怨恨,必須還有余留的怨恨;(用德來報答怨恨,)這怎么能算是妥善的辦法呢?

因此圣人保存借據(jù)的存根,但是并不向人索取償還。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據(jù)的人那樣寬裕,無德的人就像掌管稅收的人那樣苛取。

自然的規(guī)律是沒有偏愛的,經(jīng)常和善人一起。

第八十章: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xǐ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jié)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釋】

國土狹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十倍百倍的人工的器械卻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移。雖然有船只車輛,卻沒有必要去乘坐;雖然有鎧甲武器,卻沒有機會去陣列。使人民回復到結(jié)繩記事的時代。

人民有甜美的飲食,美觀的衣服,安逸的居所,歡樂的習俗。鄰國之間可以互相看得見,雞鳴狗叫的聲音可以互相聽到,人民從生到死互相不往來。

第八十一章: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注釋】

真實的言詞不華美,華美的言詞不真實。

行為良善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良善。 

真正了解的人不廣博,廣博的人不能深入了解。

有道的圣人不私自積藏,他盡量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盡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

自然的規(guī)律,利物而無害;人間的行為,施為而不爭奪。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