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時,作為師兄的我也即將迎來高考的十周年,當年選專業(yè)腦袋進的水到現(xiàn)在還未風干,已然化作論文惆悵的眼淚和辛苦實驗的汗水,伴著發(fā)亮腦門上孤單的幾根秀發(fā)在夏天的微風里搖曳。如果你問師兄怎么賺錢、如何泡妞,師兄倍感羞愧,因為師兄只會給你講那些高分 SCI 論文的寫作錦囊。一篇完整的 SCI 論文必須要回答 4 個基本問題:1. 你為何要開始?Why did you start?2. 你做了什么?What did you do?3.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What did you find?4. 它的意義是什么?What does it mean?師兄想問一下,你們寫論文時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其實這是一篇科技論文的 4 大核心問題,當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后,論文自然而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這 4 大核心問題是一篇論文的基礎,也是框架,對應到 SCI 論文中是常用的 IMRAD 結構。即引言(Introduction)、材料與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結果 (Results)以及討論(Discussion),當然最后需要題目(Title)、摘要(Abstract)、關鍵詞(Key words)以及參考文獻(References)。現(xiàn)在回頭對應想想 4 大核心問題,是不是會有點頓悟感覺?這部分主要講述「你為何要開始」的問題,當然就會包括目前研究背景(站在前人肩膀上)、存在問題(瓶頸難題)和研究目的(我有什么金剛鉆)三個方面。作為正文的開篇,引言的質量決定著審稿人和讀者對論文的「第一印象」,因此如何準確、清晰并簡潔的闡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同時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十分重要。通常在介紹背景和存在問題提出時可以先指出較寬泛范圍的一般性事實,然后筆鋒逐漸轉入與論文所探討問題密切聯(lián)系的主題。應引用領域內(nèi)「較為經(jīng)典」相關的文獻以指引讀者,讓讀者順著邏輯的演進來閱讀論文,增加閱讀興趣,當然也不要刻意制造懸念。在筆鋒轉入研究目的時,適當使用「We」、「Our」以明確指示出自己的工作。最好使用「We conducted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或「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XXX」,而非「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當然切忌使用評論式用語,「首次發(fā)明/發(fā)現(xiàn)/提出」、「領先/達到國際水準」等。(二)材料與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結果可以重復,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向偉大的全球餐飲巨頭 KFC 學習,在制作炸雞漢堡等流程上,KFC 要求無論何時、何地、何人操作產(chǎn)品幾乎無差異。在快速判斷論文結果能否被重復的重要途徑便是材料與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在 Introduction 交代了要解決的問題之后,接著要回答的自然就是如何解決問題。材料描述要清楚指出研究的對象(怎么合成的樣品或產(chǎn)品、何種動物、哪些植物、病人分組標準等)的數(shù)量、來源以及詳細的上下游方法;儀器、試劑、藥品等要說明主要物化形狀、來源(哪家公司或制造商)等等;描述時要采用國際同行熟悉的通用名,特別是醫(yī)學論文涉及動物甚至病人的,要具體根據(jù)投稿期刊的「作者須知」進行描述,并詳細闡明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圖片來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這部分主要講述「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作者為何寫本篇論文的主要原因,也是整篇論文貢獻的集中反映,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部分。這部分內(nèi)容不僅提供材料與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中描述的所有研究或分析的結果;而且呼應引言(Introduction)部分中的核心問題相對應的最相關結果;同時它還為讀者建立了后續(xù)解釋和評估的討論(Discussion)部分,以此決定是否足夠支持我們文章中提出的科學假設。以醫(yī)學論文 Results 為例,通過與對照組比較,首先要說明不同組別患者治療前有無差異;其次要展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標,不僅需要通過語言文字來描述,更為重要的是用圖、表等可視化工具來呈現(xiàn)具體的數(shù)據(jù),同時也要展示次要研究指標,同樣要展示具體的數(shù)據(jù);結果中大多要提供統(tǒng)計結果,方差分析的結果形式要根據(jù)刊物的格式給出,有的期刊要求對分析值、自由度和概率都要詳細的列出。數(shù)據(jù)量密集驚人的 Results 結果 (圖片來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