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熱病3日,發(fā)汗未解,頭痛口干,心胸?zé)灐?/pre>【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shí)候稍熱頻服。汗出為度。
【摘錄】 《圣惠》卷十七
婦人月水不利,血瘀不通,或1月,或1歲,令人無(wú)子,腹堅(jiān)如石,亦如妊娠之狀
大黃散
【處方】 大黃4兩,芍藥2兩,土瓜根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婦人月水不利,血瘀不通,或1月,或1歲,令人無(wú)子,腹堅(jiān)如石,亦如妊娠之狀。
【用法用量】 酒服方寸匕,每日3次。血下痛即愈。
【摘錄】 方出《醫(yī)心方》卷二十一引《極要方》,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止痛酒
【方源】:民間秘傳效方
【組成】:川烏、草烏、良姜、細(xì)辛、白芷各3克,白酒60克。
【用法】:將藥與酒共置酒壺內(nèi),稍浸片刻,煨熱,用酒含漱,連用2~3次即可。
【功效】:祛風(fēng)散寒止痛。
【主治】:風(fēng)寒牙痛。
【方解】:方中川烏、草烏、良姜均為溫?zé)嶂?,可祛風(fēng)散寒;細(xì)辛、白芷可通竅止痛。人身頭面為諸陽(yáng)之會(huì),耐寒較她處為勝,故感寒發(fā)生牙痛,多與平素腎虛、陽(yáng)明絡(luò)虛有關(guān)。其痛溫按之或得熱湯含漱即可稍緩,并有惡寒、微發(fā)熱、鼻塞流清涕等癥可辯。本方大熱之品較多,配以熱性之白酒,本方溫燥,對(duì)于風(fēng)寒之牙痛有效。但川烏、草烏均為有毒之品,不可過量使用。
牙痛頭痛散
【方源】:民間效方
【組成】:乳香、沒藥、川芎、石膏、雄黃各6克,火硝15克。
【用法】:共研極細(xì)末,用少許吸鼻中。初覺刺激,少時(shí)即感爽快,痛止。
【功效】:祛瘀止痛。
【主治】:牙痛,頭痛。
【方解】:牙痛亦有因瘀血攻齦所致者,多因熱壅于經(jīng)脈而不散,以致血液瘀滯,絡(luò)氣被阻所致。其癥可見牙齦硬腫色黑,痛如針刺。本方以乳香、沒藥、川芎化瘀定痛;石膏、雄黃、火硝清熱解毒以化瘀。
硼樟消鹽粉
【方源】:《醫(yī)書效方》
【組成】:硼砂、樟腦、火硝、青鹽各等份。
【用法】:共研極細(xì)末,痛時(shí)用少許涂患處。涂藥后,口中流涎,可隨時(shí)吐出。
【功效】:鎮(zhèn)痛,防腐,解毒。
【主治】:風(fēng)火、蟲蝕牙痛及其他各種牙痛。
【方解】:方中硼砂,又名月石,為硼砂礦石精制而成的結(jié)晶。其性甘咸而涼,可清熱、消痰、解毒。青鹽,又名大青鹽,性味咸寒,可清熱涼血、明目。樟腦,為樟科植物樟樹的木材及枝葉經(jīng)提煉制成的白色顆粒狀結(jié)晶。其性辛熱,可辟穢開竅,除濕殺蟲,散瘀止痛。本方4藥合用,解毒殺蟲,散瘀止痛。故可治療火熱上攻或蟲蝕牙痛。
硼樟消鹽粉
【方源】:《醫(yī)書效方》
【組成】:硼砂、樟腦、火硝、青鹽各等份。
【用法】:共研極細(xì)末,痛時(shí)用少許涂患處。涂藥后,口中流涎,可隨時(shí)吐出。
【功效】:鎮(zhèn)痛,防腐,解毒。
【主治】:風(fēng)火、蟲蝕牙痛及其他各種牙痛。
【方解】:方中硼砂,又名月石,為硼砂礦石精制而成的結(jié)晶。其性甘咸而涼,可清熱、消痰、解毒。青鹽,又名大青鹽,性味咸寒,可清熱涼血、明目。樟腦,為樟科植物樟樹的木材及枝葉經(jīng)提煉制成的白色顆粒狀結(jié)晶。其性辛熱,可辟穢開竅,除濕殺蟲,散瘀止痛。本方4藥合用,解毒殺蟲,散瘀止痛。故可治療火熱上攻或蟲蝕牙痛。
婦人月水不調(diào),或月前,或月后,或如豆汁,腰痛如折,兩腳疼痛,胞中風(fēng)冷
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微炒),牡丹1兩,川樸消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牛膝1兩(去苗),當(dāng)歸1兩(銼,微炒),赤茯苓1兩,水蛭半兩(炒微黃),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虻蟲半兩(炒令黃,去翅足)。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月水不調(diào),或月前,或月后,或如豆汁,腰痛如折,兩腳疼痛,胞中風(fēng)冷。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空心服。如人行10里以外,當(dāng)下惡物;如未下,次日再服。
【摘錄】 《圣惠》卷七十二
小兒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大便不通
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微炒),犀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當(dāng)歸1分,赤芍藥1分,紅雪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6分,去滓,3-4歲溫服1合,每日3-4次。以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九十二
傷寒雖得汗后,熱不除,心腹煩滿,大小便秘澀
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柴胡3分(去苗),赤芍藥3分,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黃芩3分,犀角屑3分,川升麻3分,赤茯苓3分,知母3分,檳榔3分,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通1兩(銼)。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雖得汗后,熱不除,心腹煩滿,大小便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如人行10里再服。以通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十
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jìn)退,食不安,谷為不化
大黃散
【處方】 大黃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芒消半兩,麥門冬半兩,石膏1兩,桂心8銖。
【功能主治】 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jìn)退,食不安,谷為不化。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3服;期歲以下兒作5服。
【摘錄】 方出《千金》卷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三八四
腕折瘀血
大黃散
【處方】 大黃(如指節(jié)大)1枚,桃仁40枚,亂發(fā)1握。
【功能主治】 腕折瘀血。
【用法用量】 上藥以布方廣4寸,以繞亂發(fā)燒之;大黃、桃仁,以酒3升,煮取1升,盡服之。血盡出。
【摘錄】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圣惠》卷六十七
大便不通,下焦傷熱壅悶
大黃散
【別名】 透關(guān)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木香半兩,川芒消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子芩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大便不通,下焦傷熱壅悶。
【用法用量】 透關(guān)散(《楊氏家藏方》卷四)。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大黃湯”。
【摘錄】 《圣惠》卷五十八
玉屑無(wú)憂散
【方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玄參30克,荊芥穗30克,滑石30克,黃蓮30克,砂仁30克,白茯苓30克,貫眾30克,甘草30克,山豆根30克,寒水石60克,硼砂6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每服3克,用開水送下,日服2~3次。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熱毒上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
【方解】:主要用于治療熱毒上壅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方用黃蓮、貫眾、甘草清熱解毒,合以山豆根、玄參、甘草清熱利咽,更佐以茯苓、滑石利水滲濕,使熱毒之邪隨小便而泄,為其配伍特點(diǎn)。臨床應(yīng)用以咽痛口瘡,兼見口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為其辯證要點(diǎn)。
【按語(yǔ)】:臨床如兼見咽喉灼熱,可加薄荷;咽喉腫甚,加牛蒡子、桔梗、射干、掛金燈;發(fā)熱,加金銀花、連翹;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此外,還可配合珠黃散吹喉,或冰硼散摻于口瘡上。
銀翹馬勃散
【方源】:《溫病條辯》
【組成】:連翹30克,牛蒡子30克,金銀花30克,射干9克,馬勃6克。
【用法】:上藥研細(xì)末。每服18克,水煎服。也可用飲片,水煎服。
【功效】:清熱利咽。
【主治】:濕溫喉阻咽痛。
【方解】:主要用于治療溫?zé)嵊舴?,咽喉不利疼痛。方用銀花、連翹清熱解毒,牛蒡子、射干、馬勃清利咽喉、藥簡(jiǎn)義明,為其配伍特點(diǎn)。臨床應(yīng)用以頭痛惡寒、身體困重、午后發(fā)熱、咽喉不利疼痛,脈弦細(xì),為其辯證要點(diǎn)。
【按語(yǔ)】:臨床如見咽喉不利較甚者,加滑石、桔梗、蘆根宣肺清熱利濕;呼吸急促多痰,加杏仁、車前子肅降肺氣,化痰利濕。
清咽寧嗽湯
【方源】:《不居集》
【組成】:桔梗6克,梔子3克,黃芩3克,桑白皮3克,甘草3克,前胡3克,知母3克,貝母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利咽,止咳化痰。
【主治】:熱壅肺氣,聲啞咳嗽等。
【方解】:主要用于治療肺熱咳嗽咽痛之癥。方用柑桔湯合二母散清咽化痰,復(fù)以桑白皮、黃芩、梔子等清瀉肺熱,為其配伍特點(diǎn)。臨床應(yīng)用以咳嗽痰黃、咽喉不利、聲音嘶啞,為其辯證要點(diǎn)。
【按語(yǔ)】:臨床如見痰多而粘,加全瓜蔞、海浮石清化痰邪;聲音嘶啞,加蟬衣、玉蝴蝶疏風(fēng)開音;咽喉疼痛、乳娥焮紅,加板藍(lán)根、連翹清熱解毒。
達(dá)原敗毒散
【方源】:《言庚孚醫(yī)療經(jīng)驗(yàn)集》
【組成】:杭白芍15克,花檳榔、羌活、獨(dú)活、北柴胡、信前胡、苦桔梗、云茯苓各10克,川厚樸、牡丹皮、炒枳殼、薄荷葉、草果仁、粉甘草各6克,川芎3克,土牛膝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疏表,祛濕解毒。
【主治】:時(shí)疫白喉,濕邪挾表,邪客膜原。癥見白喉初起,惡寒發(fā)熱,頭痛,骨節(jié)酸痛,口腔白膜初起,舌苔膩,脈浮數(shù)。
【方解】:方用羌活、獨(dú)活、柴胡、桔梗等祛濕宣肺解表;白芍、柴胡、檳榔疏肝濕氣配以薄荷葉可清熱解表。本方若局部配合用隆吉散,則療效更佳。
大小便難,心腹?jié)M悶,不可能遏
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川芒消2兩,赤芍藥半兩,大麻仁2兩,桑根白皮1兩(銼),瞿麥1兩,防葵1兩,榆白皮1兩(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大小便難,心腹?jié)M悶,不可能遏。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空腹溫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大小便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五十九
酒痔,下血如雞肝,肛邊出皰疼痛,因醉飽,氣壅即發(fā)
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生干地黃1兩,桑根白皮1兩(銼),黃耆1兩(銼),羚羊角屑1兩,赤小豆花1兩,當(dāng)歸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酒痔,下血如雞肝,肛邊出皰疼痛,因醉飽,氣壅即發(fā)。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六十
癰腫,皮剝爛,汁流出如火飆,熱甚不可耐
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生用),赤小豆1兩,牡蠣1兩,黃連1兩,白蘞1兩,土瓜根1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癰腫,皮剝爛,汁流出如火飆,熱甚不可耐。
【用法用量】 每以雞子白調(diào)涂故布上,貼腫處,燥即易之。
【摘錄】 《圣惠》卷六十一
達(dá)原解毒湯
【方源】:《言庚孚醫(yī)療經(jīng)驗(yàn)集》
【組成】:鮮生地15克,玄參、白芷各12克,麥冬、浙貝母、金銀花、牛蒡子、山豆根、花檳榔各10克,射干、丹皮、厚樸、甘草、草果仁各6克,土牛膝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涼血。
【主治】:時(shí)疫白喉表邪已去,惡寒已除之后。
【方解】:方中生地、玄參、麥冬均可滋陰清熱涼血;浙貝母可潤(rùn)肺止咳;金銀花、牛蒡子等清熱解毒。筆者體會(huì)本方臨床亦可用于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熱毒熾盛者。
白喉回生丹
【方源】:《邢錫波醫(yī)案選》
【組成】:珍珠粉3克,麝香、地龍、手指甲各0.6克,地虱婆0.3克(焙黃),琥珀、瑪瑙、珊瑚各3克(同入砂鍋內(nèi)文火煅半小時(shí)),蠶繭2只(燒灰存性),朱砂3克,冰片1.2克,馬勃0.03克。
【用法】:研為極細(xì)面,過細(xì)篩,頻吹患處。
【功效】:清熱解毒,開肺利咽,豁痰醒神。
【主治】:白喉、咽炎等。
【方解】:本方宜配合內(nèi)服藥同用,其療效更好。
清咽散
【方源】:《中醫(yī)驗(yàn)方匯選》
【組成】:薄荷、黃芩各9克,僵蠶(炒),川貝母各12克,荊芥穗、射干、皂角刺、穿山甲(炒)、生地、元參、知母各6克,大黃15克,犀角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散風(fēng)清熱,解毒。
【主治】:風(fēng)火或時(shí)行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乳娥及一般口腔炎癥等。
【方解】:臨床上對(duì)于重癥患者,宜結(jié)合外用紅獅散。此2方均為祖?zhèn)髅胤健?/pre>【附方】:紅獅散(《中醫(yī)驗(yàn)方匯選》),硼砂、朱砂、西瓜霜各6克,熊膽3克,牛黃0.9克,麝香0.3克,冰片1.5克,飛滑石0.6克。研為細(xì)末,飯后吹患處,每日3次。病輕者只吹此散即可,病重者配合服清咽散。
清熱利咽湯
【方源】:《邢錫波醫(yī)案選》
【組成】:金銀花、鮮生地、板藍(lán)根各24克,元參、天花粉各18克,連翹15克,七葉一枝花、黃芩個(gè)12克,桔梗、前胡、山豆根、浙貝、知母各9克,馬勃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泄熱利咽。
【主治】:白喉。癥見頭痛惡心,煩躁不安,發(fā)熱惡寒,咽痛不敢進(jìn)食,扁桃體遍布乳白色假膜,四周有紅膜,舌苔黃燥少津,脈滑數(shù)。
【方解】:方中金銀花、生地、板藍(lán)根均為清熱解毒之良藥;天花粉可生津止渴;配以連翹、山豆根等品以清熱利咽。本方所治為瘟毒犯肺,邪在氣營(yíng)之癥,臨床上若咽喉痛甚,大便燥結(jié),加用紫雪丹,以助清熱解毒,通利大便。如黏痰壅閉不爽,加栝樓仁、射干、牛蒡子。
癰瘡不消,欲結(jié)成瘺
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生用),黃芩3兩,龍骨1兩,甘草1兩,黃連1兩(去須),當(dāng)歸1兩(銼,微炒),牡蠣1兩,白蘞1兩,白及1兩,赤芍藥1兩,赤石脂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癰瘡不消,欲結(jié)成瘺。
【用法用量】 每用豬膽汁調(diào),涂于細(xì)布上,如腫大小,貼之,燥即易之。
【摘錄】 《圣惠》卷六十一
石癰,腫硬疼痛,心腹煩悶,不得宣暢
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當(dāng)歸1分,川芒消半兩,黑豆皮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1分(微炒),芎1分,甘草半兩(生銼)。
【制法】 上為末,分為3服。
【功能主治】 石癰,腫硬疼痛,心腹煩悶,不得宣暢。
【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以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六十一
婦人卒傷熱,尿血
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微炒),川芒消半兩,蒲黃3分。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婦人卒傷熱,尿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冷水調(diào)下。
【摘錄】 《圣惠》卷七十二
白虎解毒養(yǎng)陰湯
【方源】:喉科秘傳十二方
【組成】:石膏24克,知母、浙貝母、板藍(lán)根、山豆根各9克,紫花地丁、金銀花、生地、玄參各18克,連翹、麥冬各15克,白芍、丹皮各12克,薄荷、甘草各6克,鮮橄欖10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養(yǎng)陰利咽。
【主治】:白喉、喉痧(猩紅熱)、喉炎及一切喉痹、乳娥。
【方解】:方中石膏、板藍(lán)根、金銀花等均可清熱解毒利咽;知母、生地、玄參、麥冬等可養(yǎng)陰清虛熱利咽喉。若心氣不足,加人參、玉竹各9克;心中煩躁,加黃蓮6克,燈芯草2克;嗆咳不止,加牛蒡子、馬兜鈴各9克;鼻出血,加白茅根24克目赤腫痛,加桑葉或赤芍9克;脘腹脹,加麥芽9克,枳殼6克;大便結(jié),加大黃9克;小便熱或痛,加鮮車前草1株,或黃柏6克。
十寶丹
【方源】:喉科秘傳十二方
【組成】:朱砂、冰片、煅壁虎各3克,硼砂1.5克,川黃蓮2.1克,鳳凰衣、熊膽各1克,麝香0.3克,青黛4.5克。
【用法】:鳳凰衣微火焙,川黃蓮切碎曬干,勿見火,壁虎微火煅,各藥研細(xì)末,再中入熊膽、麝香、冰片、研至無(wú)聲,密貯固封。用時(shí)吹喉,每日3~5次。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喉。
【主治】:白喉、喉痧(猩紅熱)、喉炎、喉痹、乳娥。
【方解】:方用朱砂、冰片、黃蓮等品均可清熱解毒利咽喉。本方若與解毒養(yǎng)陰藥配合,療效尤捷。
抗白喉合劑
【方源】:天津市傳染病院方
【組成】:生地10.5克,玄參15克,麥冬9克,黃芩、連翹各18克。
【用法】:上藥制成合劑60毫升。10歲以上每次25毫升,每次4次,2日后減為2次。10歲以下每次15~20毫升。
【功效】:養(yǎng)陰利咽,清熱解毒。
【主治】:白喉、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
【方解】:方中生地、玄參、麥冬均為養(yǎng)陰清熱良藥;黃芩、連翹可清熱解毒利咽喉。本方亦可用于治療陰虛肺熱之支氣管炎咳嗽。
發(fā)背初欲作腫
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梔子仁1兩,川升麻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生,銼),玄參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發(fā)背初欲作腫。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方出《圣惠》卷六十二,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
婦人月水不通,腹內(nèi)有癥塊,或時(shí)寒熱,漸加羸瘦
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微炒),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牛膝1兩(去苗),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3分,當(dāng)歸3分(銼,微炒),白術(shù)3分,芎3分,防葵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月水不通,腹內(nèi)有癥塊,或時(shí)寒熱,漸加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熱服。
【摘錄】 《圣惠》卷七十二
一切惡毒腫
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搗羅為末)1兩,石灰末1兩,赤小豆(搗羅為末)1兩。
【功能主治】 一切惡毒腫。
【用法用量】 上藥以酒調(diào)涂腫上,干即易之。
【摘錄】 方出《圣惠》卷六十四,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三
清咽解毒湯
【方源】:易玉泉經(jīng)驗(yàn)方
【組成】:潤(rùn)玄參、凈連翹各9克,牛蒡子、金銀花各12克,白僵蠶(姜制)、苦桔梗、淡黃芩、山梔子、山豆根各6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急性咽喉炎癥,如風(fēng)濕喉痹、乳娥、喉風(fēng)等。
【方解】:方用玄參、連翹、牛蒡子、金銀花等品均可清熱解毒利咽喉;僵蠶可祛風(fēng)止痛。若有畏寒發(fā)熱表證者,酌加荊芥穗、薄荷葉;邪熱熾盛者,加川黃蓮、生石膏;痰涎壅盛,加嫩射干、全栝樓、浙貝母;紅腫疼痛甚者,加牡丹皮、赤芍藥、板藍(lán)根;有腐爛現(xiàn)象,加馬勃;大便秘結(jié),加生地黃;小便短黃,加木通、茯苓。
冰香散
【方源】:易玉泉家傳方
【組成】:苦瓜霜、硼砂各20克,朱砂(水飛)、冰片、膽礬、雄黃精、人中黃各5克,麝香、制僵蠶各3克。
【用法】:共研極細(xì)末,以喉槍或三用吹粉器吹布患處。
【功效】:泄熱消腫,祛腐止痛。
【主治】:風(fēng)熱乳娥(急性扁桃體炎)。癥見發(fā)熱,咽痛,扁桃體腫大,面色潮紅,咳嗽聲嘶,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方解】:方中西瓜霜、硼砂、朱砂、冰片均可清熱利咽;膽礬、雄黃精可祛腐生新;配合僵蠶祛風(fēng)止痛。臨床應(yīng)用本藥時(shí),再配合內(nèi)服方及嗽滌劑療效更佳。
【按語(yǔ)】:嗽滌劑(方源同上),硼砂、金銀花個(gè)15克,荊芥、防風(fēng)、薄荷、連翹各6克,甘草3克。煎水含嗽或用皮球吹管吸藥水噴射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