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味中藥,被李時珍稱為“補藥之長”——它就是黃芪。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根,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jīng)。具生發(fā)之性,有益氣補中、固表止汗、升陽舉陷之效?,F(xiàn)代研究證實黃芪有強心、擴血管、降壓、增強免疫力,促進蛋白合成, 減少蛋白尿的作用。 既然黃芪有這么多的功效,但你知道黃芪怎么用效果最好嗎? 1 泡茶 1、黃芪茶 黃芪片5~10克,用沸騰的開水直接沖泡10~20分鐘,代茶飲用,可反復沖泡。 適合有以下情況的腎病患者:氣虛水腫;氣虛易感冒;脾氣虛導致的納食不香,大便稀溏等。 2、黃芪枸杞飲 黃芪15 克、枸杞15克,開水直接沖泡10~20分鐘,每日1劑,代茶飲??裳a腎氣、抗疲勞。 2 煮粥 “白發(fā)敲簪羞彩勝,黃芪煮粥薦春盤”。這是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一年立春于病中招待朋友時寫的一首詩。說明黃芪煮粥的吃法由來已久。 1、黃芪粥(岳美中加味) 清代醫(yī)家陸以湉所著《冷廬醫(yī)話》記載了名醫(yī)許珊林用黃芪粥治療水腫的幾則驗案?,F(xiàn)代中醫(yī)名家岳美中先生受到這幾則驗案的啟發(fā),在《冷廬醫(yī)話》黃芪粥的基礎上進行加味,創(chuàng)制了新的黃芪粥,曾治療小兒慢性腎炎遷延不愈者數(shù)例。 材料:生黃芪、糯米、生薏苡仁各30克,赤小豆15克,雞內(nèi)金9克,金橘餅2枚。 做法:將雞內(nèi)金研成細末;用清水煮黃芪20分鐘,濾出藥液;將薏苡仁、赤小豆下入黃芪藥液中,煮30分鐘;再將雞內(nèi)金細末、糯米兌入,煮熟成粥即可。 服法:以上藥膳為1劑量,每次1劑,分兩餐服用。食粥后嚼服金橘餅1 枚。 適合人群:對于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浮腫療效較好,也可減少蛋白尿。適合腎陽虛、腎氣虛弱者食用。 注意事項:腎陰虛、脈細數(shù)、舌質(zhì)紅絳者不宜食用。 2、 黃芪山地粥 材料與制法:黃芪30g,山藥100g,生地黃15g。黃芪、生地黃煎水取汁,山藥研為粉末;將前汁煮沸,頻頻撒入山藥粉,攪勻,煮成粥食。 適合人群:對于糖尿病腎病氣虛陰虧、蛋白尿患者,黃芪、山藥補氣益脾,生地黃養(yǎng)陰清熱,且三者均有調(diào)節(jié)血糖的作用。 3 燉湯 1、黃芪鯉魚湯 鯉魚湯治療水腫在《千金方》、《肘后方》等醫(yī)籍中已有記載,后世有所變化。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醫(yī)家在《千金》鯉魚湯的基礎上,改良為黃芪鯉魚湯,將鯉魚湯運用于腎病食療。名老中醫(yī)聶莉芳教授曾用黃芪鯉魚湯治療腎性水腫,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材料:鯉魚250克、黃芪30克、赤小豆30克、砂仁10克、生姜10克、茯苓30克。 做法:以適量水煎煮以上藥物(鯉魚除外)30分鐘,之后將已去內(nèi)臟并洗凈的鯉魚入藥同煮,沸后以文火燉40分鐘。 服法:吃魚喝湯,每周2次。 適合人群:屬氣虛水停證的水腫、腎病綜合征患者。 溫馨提示:少放鹽或不放鹽,若不放鹽可適當放些糖、醋。 2、當歸黃芪烏雞湯 材料:烏雞肉250克,當歸15克,黃芪20克。 做法:雞肉洗凈切塊,當歸、黃芪洗凈,一齊置瓦鍋內(nèi),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diào)味即可。 服法:喝湯、吃肉,每天一小碗。秋冬季節(jié)可每日喝一至兩次,春夏可每周兩三次。 適合人群:此湯氣血雙補、固腎調(diào)精,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適用于貧血、氣血不足、腎虛者。尤其適合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腎性貧血有脾氣虛弱表現(xiàn)的患者。 3、黃芪枸杞燉乳鴿 材料:黃芪、枸杞各30克,乳鴿1只,料酒、精鹽、味精、姜片、雞清湯、雞油適量。 做法:將洗凈的乳鴿放入沸水氽一會,撈出斬塊放燉盅內(nèi),加入黃芪、枸杞,并將料酒、鹽、味精、姜片、雞清湯同放燉盅內(nèi),上籠蒸至肉熟爛,淋上雞油。 服法:3-5天燉1次,3~5次為1療程。 適合人群:適于脾腎兩虛型早泄,可益氣補陽、固表止汗、祛風。 :黃芪是不是適合所有腎病患者呢?以下這些人不宜食用黃芪。 1、腎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 比如這些表現(xiàn):手足心熱、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熱盜汗、失眠多夢等。 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而濕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 2、感冒、咳嗽、發(fā)燒者 黃芪有收斂的效果,對預防感冒,增強體質(zhì)、提高免疫力有著較好的作用,但若已經(jīng)感冒、發(fā)燒者,不宜食用黃芪,否則易使病情加重。 腎病患者飲食注意 腎病患者飲食原則應堅持低鹽、低脂、低嘌呤,合理蛋白飲食,同時應忌海腥生冷、忌辛辣刺激、忌肥甘厚膩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伴有水腫,應酌情調(diào)整湯水攝入量,避免加重水腫。此外,為了減少湯中的嘌呤,煮湯時首先將肉類飛水,在煲湯先把藥材煮30~45分鐘,然后再加飛過水的肉,煮15~30分鐘就可了。本文中的燉湯、煲湯、都可以這樣操作,減少嘌呤的攝入。 溫馨提醒:藥膳也需“因人而異”,本文中的湯藥方劑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食用。 END |
|
來自: 江湖無歲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