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15-2017.5.10 ?Before the exam, A1 has 85 days to go. 今天距離A1*考試還有:84天 *A1考試內(nèi)容為“核心地理”,即書本的前六個主題,考試時間為3小時,占A level考試的50%分數(shù),占AS level考試的100%分數(shù)。也就是你用來申請大學(xué)的A level 地理課程的成績中的一半分數(shù)將在84天后的下午考試,考試內(nèi)容為教材“核心地理”(core geography)專題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 A1 2.1 atmosphere and weather
在“大氣與天氣”這一章,我們先要了解地球的能量收支情況(energy budget)【它包括著進入這個系統(tǒng)的能量總額、離開這個系統(tǒng)的能量總額以及在這期間發(fā)生的能量轉(zhuǎn)換。P24】。 本章教學(xué)先從某地出發(fā)(2.1 local),拓展到全球(2.2 global),隨后聯(lián)系到大氣圈中對我們?nèi)祟惿钌a(chǎn)影響最大的對流層中大氣活動——天氣現(xiàn)象(2.3 weather)。最后,人類對大氣圈的影響(2.4 human impact) 則從全球變暖和城市的小氣候著手來思考解決問題的對策。 2.1 地區(qū)能量收支情況 (Local energy budgets) 這一節(jié)的“日間能量收支情況”和“夜間能量收支情況”中,有一些術(shù)語與物理常識相關(guān),如長波短波(太陽短波輻射、地面長波輻射)、水的三相轉(zhuǎn)化(固氣液轉(zhuǎn)變,如液態(tài)水轉(zhuǎn)化為水蒸氣時需要吸收熱量,水蒸氣轉(zhuǎn)化為水滴時會釋放熱量)、不同物質(zhì)的比熱容不同(下墊面是沙漠則增溫快,降溫也快;水面增溫慢,降溫也慢,也就是沙石的比熱容比水?。?。 25頁的公式中有提到兩種熱傳遞需要進行區(qū)分: P25 地表可獲得的能量=入射的太陽輻射-(被反射的太陽輻射+地表吸收的太陽輻射+顯熱熱傳*+長波輻射+潛熱熱傳**) 顯熱熱傳與潛熱熱傳的差別在于后者存在相態(tài)的變化,在白天表現(xiàn)為蒸發(fā)(evaporation),在夜晚表現(xiàn)為凝結(jié)(condensation)。 公式中涉及到的術(shù)語都是地球上白天能量收支情況的組成部分。圖2.3將各個術(shù)語組合成圖,這也是地理學(xué)習(xí)過程中重要的一個技能——圖解。 因為在實際考試過程中,以及在生活中,當我們想要闡述、解釋清楚某種現(xiàn)象時,圖文并茂是最生動有效的。 在2014年的考卷中有這樣一道題可以用來檢驗一下你對今天內(nèi)容的掌握: With the aid of a diagram, explain why some parts of the earth have an excess of radiation energy and other areas have a deficit of radiation energy. [8]
它的答題要求是輔以圖表來解釋為什么地球上各個地區(qū)太陽輻射能分配不均。 你能夠想到哪些因素呢,又能夠舉出哪些例子呢? 我先在這里給出兩個貼士,你想想看該怎么畫圖?畫什么圖? a. 緯度:赤道和兩極,太陽光是平行光(直射點)。 b. 地形:拉薩和重慶,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 我們在物理上已經(jīng)學(xué)到太陽光是平行光、地球是一個球體,所以太陽直射角在地球上必然存在著從0度到90度不等的入射角度。如果你還不太能理解為什么直射點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能更多,想一想你有沒有站在光暖型浴霸下面,是不是比站在側(cè)面要熱呢,盡管它照亮了整個房間,整體的溫度也都變暖了,但正下方卻是最熱的。 拉薩和重慶即使你沒有去過,也應(yīng)該在電視里看到過。如果讓你想象一個拉薩人的形象和重慶人的形象,前者或許是個臉上有著高原紅的藏袍青年,群山環(huán)繞的重慶人則可能皮膚更為白皙。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在第二專題所學(xué)的內(nèi)容就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今天暫且不表。 我們把太陽輻射能與地球上的大氣與地表之間的關(guān)系,歸結(jié)成一句話: Insolation, albedo&absorption, transfer 太陽暖大地,大氣還大地,大地暖大氣 太陽暖大地——太陽短波輻射直接被地面吸收,地面增溫;(白天) 大氣還大地——大氣吸收了太陽輻射之后有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間,還有一部分射向地面,被稱為散射太陽輻射;(白天,夜間為大氣逆輻射,即大氣的保溫作用) 大地暖大氣——地面長波輻射大部分被大氣吸收,還有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間。(夜間為主) 隨后,這一節(jié)涉及到的內(nèi)容是與收支情況相關(guān)的天氣現(xiàn)象。如薄霧和濃霧都是近地面的云。薄霧只有在相對濕度(Humidity)超過93%的情況下才會出現(xiàn)。濃霧的出現(xiàn)則需要空氣降溫冷卻、大氣中有更多的水汽(即加濕)、有凝結(jié)核,分為如下兩種: 平流霧 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jīng)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氣中的水蒸汽逐漸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 輻射霧 一種霧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數(shù)出現(xiàn)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wěn)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 可以看出,能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我們常能看見霧。兩種原因都有的叫做混合霧,還有其他類型的霧,如山間的谷霧,但我們目前掌握這平流霧、輻射霧就行,對其他的類型感興趣請看維基百科。 https://en./wiki/Fog#Types 不知道你有沒有爬山的經(jīng)歷?或者坐著纜車登上過雪山,有沒有覺得越往上越冷?事實上,一般來說海拔高度升高100米,溫度下降0.6攝氏度。但有時候也會出現(xiàn),較高的地方反而溫度也較高。這就是我們第一節(jié)中的“壓軸戲”——逆溫現(xiàn)象。 產(chǎn)生逆溫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書本上28頁有詳述,大概可以歸結(jié)為兩類: 1. 地面輻射冷卻:在晴朗無風或微風的夜晚,地面冷卻得較快,貼近地面的大氣層也隨之降溫。由于空氣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響愈大,所以離地面愈近,降溫愈多;離地面愈遠,降溫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開始的逆溫。隨著地面輻射冷卻的加劇,逆溫逐漸向上擴展,黎明時達最強。一般日出后,太陽輻射逐漸增強,地面很快增溫,逆溫便逐漸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溫層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長,逆溫層較厚,消失較慢。 【你是否有聯(lián)想到剛剛過去的冬天很多城市都霧霾圍城?夏天是不是沒怎么聽說有霾呢?】 2. 空氣下沉:常發(fā)生在山地。山坡上的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的較暖空氣被冷空氣抬擠上升,從而出現(xiàn)溫度的倒置現(xiàn)象。這樣的逆溫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條件下形成的。所以又稱為地形逆溫。如美國的洛杉磯因周圍三面環(huán)山,每年有200多天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 所以逆溫只是一個自然現(xiàn)象而已,但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城市的建設(shè),它卻成為大氣污染的“幫兇”。 在對流層,一般情況下,大氣溫度表現(xiàn)為上冷下暖。但是,在有些時候、某些地區(qū)、在某種條件下會出現(xiàn)大氣溫度上暖下冷的反常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逆溫”。此時,大氣的對流運動大大減弱,并非常穩(wěn)定,這樣會使得一些大氣污染嚴重的地區(qū)污染物不能擴散,而大量聚集在對流層底部,大大加劇了大氣污染的程度,危及人們的健康。例如,美國洛杉磯20世紀以來空氣污染日益嚴重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地形、氣候、洋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該地區(qū)每年有200多天會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當?shù)厝找嬖龆嗟钠嚺欧诺奈矚庥蛛y以擴散,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事件。
1.地球運動的主要能量源泉是太陽輻射*,也是地球光熱能的主要來源。地球接受到的的太陽輻射能量為太陽總輻射能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 *太陽輻射是指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發(fā)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 2.太陽輻射能按波長劃分為紫外光、可見光和紅外光波段。大氣對它們的衰減(吸收、反射、折射)程度各不相同。大部分可見光可以達到地面,但臭氧層卻吸收了大部分紫外光輻射。紅外光則被水蒸氣、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吸收,而在夜間來在地表的較長波長的紅外輻射大部分則傳到了外太空。 —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看著眼熟吧?沒錯,它們就是溫室氣體呀。這些溫室氣體如果在大氣中越來越多,會使得大氣的吸收能力增強,會導(dǎo)致天氣變得多云,長期以往,氣候會變暖。看,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已經(jīng)有聯(lián)系了吧!
昨天學(xué)習(xí)的內(nèi)容主要是“定義”類的,如大氣的分層、氣候與天氣的異同,兩者通過對流層串聯(lián)在一起: what is atmosphere? The atmosphere is an area of transparent(you can see through) gases surrounding the earth. Troposphere_ closest layer to the surface, all weathers are here. Are weather and climate the same thing? How is the difference? Weather is the short term of the climate, is the rain, the snow. Climate defines a dry place, a wet place. Weather shows the short term conditions of the atmosphere. Climate shows the longer-term average conditions in the atmosphere. (temperature, humidity, percipation) Taking active notes is a super-important skill. (William)
William: 1/周五之前,在地理課專用筆記本上完成2.1的活動題。 2/周五第一節(jié)課將進行每周測驗,本次小測驗內(nèi)容為2.1。 3/下周二之前,完成期末試卷的訂正。 Hermione: 1. 請在周五測驗前能夠自己不再翻書本,用一句話解釋關(guān)鍵術(shù)語。 (i) Define the terms fog and dew. [4] (i) Define the atmospheric terms latent heat and evaporation. [4] 2. 請在周五測驗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用完整的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ii) Briefly describe the albedo effect at the earth’s surface. [3] (ii) Explain one way a temperature inversion forms. [3] 【來源:2014及2016年A1真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