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夜宿韶山,早上出來走走,發(fā)現(xiàn)賓館的旁邊就是韶山火車站。竟然無人阻擋,就從出站口進了站臺。站臺上,有一些市民在跑步、走路。 原來,這個火車站已在2017年9月17日停運了。 我有一些感慨。韶山鐵路是1967年12月28日通車的,距離50大壽還差100來天,它就完成了歷史使命? 這可不是一條普通、簡單的鐵路。 站臺已成為市民健身的好去處,特別是雨天 信號燈依然亮著 二 它誕生在一個火紅的年代。 1966年8月,全國性的大串聯(lián)開始了。最火熱的目的地,除了北京,就是韶山、延安、井岡山這些革命圣地?;馃岬绞裁闯潭??從10月中旬起,每天3萬人涌向韶山,最多的一天達到5.6萬人,這一年去韶山的累計達到290萬人。由于交通不便,人們大多是從湘潭徒步50公里去韶山的。 1966年10月,長沙鐵道學院的紅衛(wèi)兵率先倡議修建韶山鐵路,得到廣泛響應。12月,國家計委批轉鐵道部 《關于安排修建韶山鐵路支線的意見》。月底,湖南省政府、省交通廳、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廣州鐵路局、長沙鐵道學院等單位組成“韶山鐵路工程指揮部”,統(tǒng)一領導鐵路修建。 1967年2月5日(臘月26日),韶山鐵路正式開建。為了搶時間,在尚未全部完成設計的情況下,指揮部就組織湘鄉(xiāng)、湘潭、寧鄉(xiāng)三縣2.8萬名農民進場施工,4月底就完成全部土石方168萬立方米。經過農民、鐵路工人、技術人員、解放軍戰(zhàn)士共3萬余人辛勤勞動,在全國人民支持下(全國共有200多家企事業(yè)單位參與協(xié)作),韶山鐵路于1967年底順利建成。 韶山鐵路是一條單軌鐵路,從湘黔鐵路上的馬托鋪站(韶山鐵路建成后改名為“向韶站”)引出支線,向北延伸,全長21.4公里,總投資1329萬元。當時,這條“紅色鐵路”被譽為新中國標準最高、費用最少、質量最好、施工時間最短的鐵路。 韶山鐵路一景(圖片來自網絡) 站外即景 1967年12月28日,韶山鐵路正式通車,10萬軍民在韶山火車站隆重集會慶祝。當時,開行了韶山至長沙的韶1/韶2次列車,韶山至株洲的韶3/韶4次列車;此后,又短期開行過直達北京等地的火車。 很快,出現(xiàn)了少兒歌曲《火車向著韶山跑》。這首歡快的歌曲一出現(xiàn),就風靡了全國。 1973年7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一本新書《火車向著韶山跑》,記錄了各地民眾涌向韶山的盛況。 有人統(tǒng)計過:從1968年至1975年,有200多萬人到訪韶山,其中很多人是坐火車進出韶山的。 1976年12月26日,為了紀念毛澤東逝世后的第一個誕辰,國家郵政局發(fā)行了一套《革命紀念地——韶山》特種郵票,共4枚,其中面值最大的第4枚,就取材于韶山火車站。 這套郵票編號為1976年T11號 三 韶山火車站位于清溪鎮(zhèn),清溪鎮(zhèn)是韶山市黨政機關所在地,如今擁有數(shù)萬居民,頗具規(guī)模。 其實,這也是一座火車拖來的城市:先有火車站,后有清溪鎮(zhèn),然后才有韶山市。 韶山站建成時的周邊環(huán)境(圖片來自網絡) 在修建鐵路之前,韶山是湘潭縣下面的一個區(qū),成立于1961年。 韶山鐵路原計劃直接通入韶山沖。為了防止損害毛澤東故居周邊的環(huán)境,周恩來總理指示鐵路不伸入韶山沖。于是,韶山站修建在距離故居5公里的如意公社十竹塘。 1968年,韶山區(qū)和韶山管理局合并,升格為地市一級的區(qū),由省里直管,機關設在韶山賓館附近。那些年,韶山區(qū)和其他地市一樣,享有較高的權限和待遇。我有一個熟人,在文革后恢復高考時作為韶山區(qū)高考的第一名進了清華大學,因為那時候高校招生指標分到了各個地市,韶山區(qū)也有一個清華的指標。 1981年1月,地市級的韶山區(qū)被撤銷,分設韶山管理局和韶山區(qū),其中韶山管理局仍由省委管理,不承擔地方行政管理職能;韶山區(qū)重新交由湘潭縣管理。 1984年,韶山區(qū)升格為市轄區(qū),隸屬于湘潭市,與湘潭縣平級,黨政機關就設在火車站附近。 1986年4月,省政府批準設立清溪鎮(zhèn),隸屬于韶山區(qū)。以“清溪”命名,是因為境內有清溪山,山上有清溪寺遺址,該寺建于唐朝,毀于1958年。 1990年,韶山區(qū)改設縣級韶山市。目前,韶山市下轄兩鎮(zhèn)兩鄉(xiāng):清溪鎮(zhèn)、銀田鎮(zhèn)、韶山鄉(xiāng)、楊林鄉(xiāng)。 隨著紅色旅游的興起,這些年韶山市欣欣向榮。 站臺旁邊已有高樓矗立 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市委、市政府辦公樓 在山上俯瞰市容,可惜雨霧太濃 四 我參加工作后的第一次旅游,是獨自坐韶1次去韶山。 那是1982年國慶節(jié)。韶1次是一列慢車,幾乎逢站必停,大約早上7點從長沙出發(fā),10點多才到韶山。去故居參觀后,又匆匆趕乘下午4點左右的韶2次,天黑時才回到長沙。 那時候,韶山可看的景點不多,還沒有廣場,沒有銅像,滴水洞還沒有對外開放,韶山賓館前面還有大片農田。 那時候,乘客基本上都是沿途的農民和城鎮(zhèn)居民,很少有我這樣的游客。這兩天上網一查,1982年前后正是韶山最冷清、寂寞的一個階段。 我回長沙后得了感冒,還有同事揶揄我“朝圣心不誠”。 山頂上的楊開慧、毛岸英塑像,距火車站1.5公里 (攝于韶山烈士陵園) 五 后來,我又多次去過韶山,單是自駕就有4-5次,但再也沒有坐過火車了。 不僅是我,其他外地游客去韶山也很少坐火車了。 不是去韶山的人減少了。大約從1990年起,韶山又“熱”起來,游客越來越多,特別是每年的四個日子:一是除夕,二是清明,三是12月26日(毛澤東的生日),四是9月9日(毛澤東的忌日)。每逢這幾個日子,韶山就人山人海,場面壯觀。 參觀故居的人流(攝于2012年10月27日) 與此相應的,是往返韶山的交通越來越方便了。 2002年12月26日,潭邵高速公路通車,設立了“韶山”出入口,很快又修了連接線。 2014年12月,長韶婁高速公路通車,長沙距離韶山更近了。 同月,滬昆高速鐵路長沙至懷化段通車,“韶山南站”距離故居約11公里,韶山跨入了高鐵時代。 此外,從湘潭、湘鄉(xiāng)、寧鄉(xiāng)3個方向進入韶山的公路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寬,越來越平直。 難怪韶山鐵路似乎走到了盡頭。 韶山站夜景 六 我很好奇韶山火車站的命運。如果火車不再運營,它是否也會被廢棄甚至拆遷? 我當然希望保留,因為它已具備重要文物的特征。 它的誕生,見證了上世紀60年代那段火紅的歲月。 它的盛年,見證了韶山市的成長,見證了“韶山”這個政治地標50年的興衰沉浮。 它的停用,也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成就??上?,有些乘坐私家車或高鐵去韶山瞻仰的游人不一定這么看。 韶山火車站的設計很特殊。其他地方的火車站一般都是順著火車軌道建設的,而韶山站就橫在鐵軌的終端。這種設計的好處,是車站占地很少。 韶山不缺少這一點建筑用地、綠化用地,有關方面能不能留下這個珍貴的歷史見證? 早晨,學生匆匆走過站前廣場 2018年5月29日夜初稿 2018年6月2日 修改 |
|
來自: 常熟老李jlr5mr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