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垣清暑益氣湯 暑傷胃氣論《刺志論》云:“氣虛身熱,得之傷暑”。熱傷氣故也?!娥粽摗吩疲骸坝兴h(yuǎn)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nèi)伐,內(nèi)伐則熱舍于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能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fā)為骨痿。故《下經(jīng)》曰:骨痿者,生于大熱也?!贝藵駸岢绅?,令人骨乏無力,故治痿獨(dú)取陽明。時(shí)當(dāng)長(zhǎng)夏,濕熱大勝,蒸蒸而熾。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于動(dòng)作,胸滿氣促,肢節(jié)沉痛;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痞,小便黃而少,大便溏而頻,或痢出黃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飲食,自汗體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氣不病也。其脈中得洪緩,若濕氣相搏,必加之以遲,遲病雖互換少差,其天暑濕令則一也。宜以清燥之劑治之,名之曰清暑益氣湯主之。 清暑益氣湯 《內(nèi)經(jīng)》云:“陽氣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炅則氣泄?!苯袷钚案尚l(wèi),故身熱自汗。以黃芪、人參、甘草補(bǔ)中益氣為君;甘草、橘皮、當(dāng)歸身甘辛微溫養(yǎng)胃氣,和血脈為臣。蒼術(shù)、白術(shù)、澤瀉滲利除濕。升麻、葛根苦甘平,善解肌熱,又以風(fēng)勝濕也。濕勝則食不消而作痞滿,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溫,消食快氣。腎惡燥,急食辛以潤(rùn)之,故以砂仁、黃柏苦辛寒,借甘味瀉熱補(bǔ)水虛者,滋其化源。以五味子、麥門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傷庚金為佐也。 此病皆因飲食失節(jié),勞倦所傷,日漸因循,損其脾胃,乘暑天而作病也。 長(zhǎng)夏濕熱蒸炎,四肢困倦,精神減少,身熱氣高,煩心便黃,渴而自汗,脈虛者,此方主之。 暑令行于夏,至長(zhǎng)夏則兼濕令矣,故此方兼而治之。暑熱蒸炎,表氣易泄,而中氣者,又諸氣之源,黃芪所以實(shí)表而固易泄之氣;白術(shù)、神曲、甘草所以調(diào)中而培諸氣之原;酷暑橫流,肺金受病,人參、五味子、麥冬,一以補(bǔ)肺,一以收肺,一以清肺,此三物名曰生脈散,經(jīng)所謂扶其所不勝也;火盛則水衰,故又以黃柏、澤瀉滋其化源,液亡則口渴,故又以當(dāng)歸、干葛生其胃液;清氣不升,升麻可升;濁氣不降,二皮可理;蒼術(shù)之用,為兼長(zhǎng)夏之濕也。——《醫(yī)方考》 【組成】 西洋參 [5g]石斛15g]麥冬 [9g] 黃連 [3g] 竹葉 [6g] 荷梗 [6g] 知母 [6g] 甘草 [3g] 粳米 [15g] 西瓜翠衣 [30g] 【功用】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 【主治】暑熱氣津兩傷證。身熱汗多,口渴心煩,小便短赤,體倦少氣,精神不振,脈虛數(shù)。 【加減法】A.如果暑熱較甚,可加生石膏20 gB.如果夾有濕濁,舌苔呈白膩者,可去麥冬、知母,加廣藿香12六一散12 草豆蔻10C.如果用于治療小兒夏季熱,可去川連、知母,加地骨皮15 白薇10 【方歌】王氏清暑益氣湯,暑熱氣津已兩傷。洋參麥斛粳米草,翠衣荷連知竹嘗。 【備注】如果是素體就虛弱的患者,受暑邪兼有濕邪,用李氏清暑益氣湯比較好,如果是暑邪傷人已使患者氣陰兩傷,則宜用王氏清暑益氣湯。但臨證多有加減,盡量找正規(guī)中醫(yī)診治。 《丹溪心法》卷一:黃連香薷飲【處方】 香薷5克 川樸(制)3克 黃連2克 水煎服。清暑化濕。治冒暑,腹痛水瀉,惡心。挾痰,加半夏、南星;氣虛,加人參,黃耆。 《幼科金針》卷上:黃連香薷飲【處方】 香薷、藿香、厚樸、扁豆、黃連、白術(shù)、茯苓、豬苓、木通、甘草。加燈心,河水煎服。小兒中暑,吐少出多,瀉則洞泄,心煩作渴,唇干,小便赤澀者。 《會(huì)約》卷十二:黃連香薷飲【處方】 黃連2錢,香薷1錢半,厚樸(姜炒)1錢半,扁豆(炒)3錢(研),茯苓1錢半,甘草1錢。水煎,熱服。陽暑中熱,口干舌燥,小便赤短,身熱目赤,脈洪體壯,一切實(shí)證。如大便瀉而小便短,加蒼術(shù)、澤瀉、萆薢(此味要重),或加木瓜;腹痛,加白芍。 《嵩崖尊生》卷十一:黃連香薷飲【處方】 香薷4錢,厚樸2錢,黃連2錢,甘草1錢,羌活2錢。暑風(fēng)。中暑搐搦,不省人事,脈浮而虛。本方治上癥,須“先以蘇合丸灌之,候漸醒,再以本方水煎,冷服,作癇癥治則不可救”。 藿香正氣散 實(shí)用方劑學(xué):寒燠不時(shí),空氣驟變,交互郁蒸,戾氣流行,起居不慎,飲食失節(jié),天時(shí)人事,兩相感召,既不免疾病之侵臨,而欲求健康之保障,則藿香正氣之方尚矣。藿香芳香辛溫,理氣而宣內(nèi)外,和中而止嘔泄,善辟穢惡而解表里,故以為君。表里交錯(cuò),上下交亂,而正氣虛矣,故以苓、術(shù)、甘草,健脾培中以為臣,俾正氣通暢,則邪氣自除。況有蘇、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發(fā)表邪,樸、腹、二陳消滿除痰,佐之以疏里氣,更引以姜、棗以調(diào)營衛(wèi),則表里和而健康復(fù)矣。頭痛,加川芎、細(xì)辛;腹痛,加炒芍藥、木香,砂仁;口干,加干葛;胸腹?jié)M,加枳殼、心下滿,加枳實(shí)、青皮;宿食不消,加草果、山楂、香附;酒食不化,加砂仁;嘔吐不止,加姜汁;表有熱,加柴胡,干葛;表有寒,加桂枝。里有寒加干姜,里有熱加黃連。 一加減正氣散加神曲、麥芽、茵陳、大腹皮、杏仁,主治濕邪為主,升降失司所致的胃脘腹脹,大便不爽。對(duì)于大便情況,患者主訴為大便稀不成形,解不痛快,解了還想解,有的還說,大便粘滯,粘在便池中,水沖不凈,此時(shí)遣用一加減正氣散特別有效。 二加減正氣散,加木防己、大豆黃卷、通草、薏苡仁,治療濕阻經(jīng)絡(luò)的身痛,舌白膩,脈濡而模糊不清者。 三加減正氣散,加杏仁、滑石,治舌苔黃而伏熱較重者,杏仁利肺氣,性辛淡而涼,滑石利水為邪找出路。 四加減正氣散加草果、楂肉、神曲,用于舌苔白滑,脈緩、濕傷脾陽者。 五加減正氣散加蒼術(shù)、谷芽,苦辛溫,燥濕健脾,腹瀉脘悶,其大便稀、水樣,大便次數(shù)更多者,為濕濁較重,脾胃俱傷者而設(shè)。病重者可加車前仁利小便而實(shí)大便,加干姜5g 加增強(qiáng)溫陽降濕之力。 馮門中醫(yī)工作室?guī)熡?xùn):慧心治病,良心做人,療效至上,醫(yī)德永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