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治嘔吐病癥精選的藥方

 學(xué)中醫(yī)書館 2021-05-07

治嘔吐病癥精選的藥方

本資料由朱永庫老人,在研究學(xué)習(xí)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方劑學(xué).《中醫(yī)藥方精選網(wǎng)》和多名老中醫(yī)經(jīng)驗(yàn)資料后所編輯,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時,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嘔吐病的癥狀,根據(jù)癥狀精選選了25個藥方供有緣人對癥選藥方嘔吐是指因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致胃內(nèi)容物由口中吐出的病證。嘔吐為臨床所常見,可單獨(dú)發(fā)生,也可伴見于多種西醫(yī)急慢性疾病過程中,如急慢性胃炎、急性膽囊炎、胃粘膜脫垂、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闌尾炎、胰腺炎,不完全性幽門梗阻、腸梗阻、藥物反應(yīng)及妊娠反應(yīng)等,以嘔吐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者

一.虛證:虛者多屬內(nèi)傷,多為病久脾胃氣陰虧虛,發(fā)病較緩,病程較長,或時作時止,吐出物不多,酸臭味不甚,常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脈弱無力等癥。

一.脾胃氣虛證:食欲不振,食入難化。惡心嘔吐。脘部痞悶。常吐涎沫。大便不暢。舌苔白滑,脈虛弦。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1.香砂六君子湯

木香2克(后下) 砂仁2.5克 人參3克(焗服) 白術(shù)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陳皮2.5克 半夏3克 生姜3片 紅棗2枚 

加減。

1. 嘔惡頻作,噫氣脘痞,加旋復(fù)花,代赭石以鎮(zhèn)逆止嘔.

2. 泛吐清水較多,脘冷肢涼者,加附子、肉桂、吳茱萸以溫中降逆止嘔。

 【辨證加減】

1.四肢不溫,喜熱飲,中焦虛寒較甚者,加川椒、白蔻仁、干姜,或改用正元丹,以溫中和胃。

2.若胃脘冷痛拘急,喜溫者,可加黃芩、桂枝、白芍,或改服黃芪建中湯,以溫中緩急。

3.若嘔不能食,可加旋覆花、代赭石、紫蘇梗,以助降逆止嘔之力。

4.酸水較多者,加吳茱萸、瓦楞子,或加用吳茱萸湯,以暖胃抑酸。

5.胃脘脹悶,疼痛,嘔吐酸餿腐穢,大便臭穢,夾有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膩,兼食滯內(nèi)停者,加神曲、麥芽、谷芽,以消積和胃。

6.喜唾涎沫,苔膩不化,兼夾濕濁者,加蒼術(shù)、佩蘭、藿香,以化濕醒脾。

【按語】

1.本方為益氣和中降逆之劑,若內(nèi)熱素盛或食積內(nèi)停者慎用,以免誤補(bǔ)留邪。

 2.本方已制成丸劑、散劑、水劑等,可供臨床選用。

1.中氣大虧:癥見嘔吐,氣短懶言,體倦乏力,脈虛弱。治宜補(bǔ)中益氣??捎醚a(bǔ)中益氣湯加減。

2.補(bǔ)中益氣湯

人參3克(焗服) 白術(shù)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陳皮1.5克 歸身1.5克 生姜2片 紅棗2枚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

二.脾胃陽虛證:飲食稍多即吐,時作時止。面色蒼白,倦怠無力。喜喛惡寒,四肢不溫??诟啥挥嫛4蟊沅绫?。舌質(zhì)淡,脈濡弱。理中湯為主方。

3.理中湯

人參9克 甘草9克 白術(shù)9克 干姜9克 

1.如果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白術(shù),加肉桂12克

2.心悸者加茯苓6克

3.嘔吐者去白術(shù),加生姜9克

4.口渴者,白術(shù)加至14克

5.腹中痛的加人參至14克

6.寒冷的加干姜至14克

7.腹?jié)M的去白術(shù),加附子5克

8.若脾肺虛寒,咳嗽不止者,加半夏、茯苓、細(xì)辛、五味子以溫中化飲止嗽;

9.寒濕發(fā)黃;陽虛失血,加黃芪、當(dāng)歸、阿膠以益氣養(yǎng)血攝血;

10.兼喘滿浮腫,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以溫陽化氣利水。

嘔吐證:

1. 本證尚可增加益氣溫中,散寒制酸之品,如黃芪、高良姜、川椒、烏賊骨等。

2. 嘔吐較甚,可加砂仁、半夏之類以理氣降逆止嘔。

3. 嘔吐清水不止,可加吳茱萸以溫中降逆止嘔吐。

4. 若嘔吐酸水者加黃連、竹茹。

1.脾胃虛寒 嘔吐反復(fù)遷延不愈,勞累或飲食不慎即發(fā),伴神疲倦怠,胃脘隱痛,喜暖喜按,畏寒肢冷,面色咣白,舌質(zhì)淡或胖,苔薄白,脈弱。常用方附子理中丸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藥用附子、干姜、人參、炙甘草、白術(shù)、砂仁、木香、生姜。

2.病深及腎,腎陽亦虛:癥見嘔吐,完谷不化,汗出肢冷,腰膝酸軟,舌質(zhì)淡胖,脈沉細(xì),治宜溫補(bǔ)脾腎之陽??捎?/p>

4.附子理中湯加肉桂、吳茱萸等。

炮附子9克 人參9克 甘草9克 白術(shù)9克 肉桂3克(沖粉服) 吳茱萸6克  干姜9克  

嘔吐證:

1. 本證尚可增加益氣溫中,散寒制酸之品,如黃芪、高良姜、川椒、烏賊骨等。

2. 嘔吐較甚,可加砂仁、半夏之類以理氣降逆止嘔。

3. 嘔吐清水不止,可加吳茱萸以溫中降逆止嘔吐。

4. 若嘔吐酸水者加黃連、竹茹。

5.氣虛者,可與香砂六君子合用。

三.胃陰不足證:反復(fù)發(fā)作,時作干嘔。似饑而不欲食??谠镅矢?。舌紅少津,脈象細(xì)數(shù)。麥門冬湯加減。

5.麥門冬湯

麥門冬15克  半夏24克  人參9克  甘草6克  粳米9克  紅棗12枚   用藥思路參考 1 2 3 4

加減:

1.陰傷甚者,加沙參、玉竹等;

2.咳逆較甚者,加百部、款冬花等;

3.嘔吐較甚者,加竹茹、生姜等;

4.方中用西洋參代人參,則益氣養(yǎng)陰之功更佳。

嘔吐加減:

1.嘔吐較劇者,可加橘皮、竹茹、枇杷葉等以和降胃氣,而止嘔吐。

2.余熱甚者,加黃連、連翹。

3.大便干結(jié)者,加瓜蔞仁、火麻仁、白蜜以潤腸通便。

4.氣虛者,加黨參、山藥益氣健脾。

嘔吐加減2:

1.陰虛重者,加石斛、沙參、生地;

2.氣陰兩虛者,人參改用西洋參以益氣養(yǎng)陰生津而不燥;

3.大便干結(jié)者,加火麻仁,去人參,并加蜂蜜,但消渴病人禁用蜂蜜,可加熟地、當(dāng)歸;

4.嘔吐甚者,加竹茹、枇杷葉;

5.胃中有熱者,并見吞酸、口臭、溲赤者,加石膏、知母、蘆根;

6.胃陰虛兼氣逆肝旺者,證見干嘔頻頻,心煩面紅,口干苔剝或苔薄少津,脈細(xì)弦者,用石斛、沙參、麥冬、丁香、沉香、制半夏、生地、陳皮、竹茹、綠萼梅。

 【辨證加減】

1.嘔重者,可酌加陳皮、竹茹、枇杷葉,以助降逆止嘔之力。

2.余熱未凈者,可酌加胡黃連、青蒿、地骨皮,以益陰清熱。

3.大便干結(jié)者,可酌加瓜蔞仁、火麻仁、郁李仁等,以潤腸通便。

4.氣陰兩虛者,可酌加白術(shù)、淮山藥,以益氣健脾。

5.如津傷過甚口渴者,則宜減少半夏用量。可再加石斛、瓜蔞仁、知母、沙參、蘆根之類,以生津養(yǎng)胃。

【按語】

1.本方為甘潤養(yǎng)胃和中之劑,臨床以久嘔不已、干嘔少物,口燥欲飲,便干,舌紅等胃虛陰傷的表現(xiàn)為辨證要點(diǎn)。若暴嘔量多,痰飲內(nèi)盛,食積內(nèi)停等邪盛者忌用。

2.據(jù)報(bào)道:采用麥門冬湯加味治療頑固性嘔吐42例,年齡最大者72歲,最小者15歲;病程最長者15天,最短者3天。結(jié)果:治愈20例,顯效15例,有效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8%。

本嘔吐證治療以養(yǎng)陰救液為主,如胃陰枯涸,須用大量養(yǎng)陰生津之品,并要重用石斛,同時以西洋參燉湯代茶飲。

1.胃陰虧甚,癥見口干,大便燥結(jié),舌紅無苔,舌有裂紋,甚或?yàn)殓R面舌者,治療當(dāng)以甘寒養(yǎng)胃,用益胃湯加石斛、竹茹、知母、花粉以滋養(yǎng)胃陰,而降逆止嘔。

6.益胃湯

沙參9克 麥冬15克 冰糖3克 細(xì)生地15克 石斛9克 竹茹9克 知母6克 花粉6克 炒玉竹4.5克  

加減:

1.汗多,氣短,兼有氣虛者,加黨參、五味子(或與生脈 散合用)以益氣斂汗;

2.食后脘脹者,加陳皮、神曲以理氣消食;

3.嘔逆甚者,加枇杷葉、半夏(少量)、杮蒂以降逆和胃。

二.實(shí)證:實(shí)者多由外邪,飲食所致,發(fā)病較急,病程較短,嘔吐量多,吐出物多酸臭味,或伴寒熱,脈實(shí)有力等癥。

一.外邪犯胃證:突然嘔吐。發(fā)熱惡寒,頭身疼痛。胸脘滿悶。舌苔白膩,脈濡緩。藿香正氣散為主方。

7.藿香正氣散

藿香9克 白芷9克 大腹皮9克 紫蘇9克 茯苓9克 陳皮6克 白術(shù)6克 厚樸6克 半夏曲6克 桔梗6克 甘草3克 生姜15片 紅棗15枚   

加減:

1.如表邪偏重,寒熱無汗,可加用香薷,或加重蘇葉的用量,以增強(qiáng)祛風(fēng)解表之力;

2.若兼食滯,胸悶腹脹,可去甘草、紅棗之膩滯,加神曲、萊菔子、雞內(nèi)金以消食導(dǎo)滯;

3.若偏濕重,苔厚垢膩,可用蒼術(shù)易白術(shù),以增強(qiáng)化濕作用;

4.如氣滯脘腹脹痛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氣止痛。

嘔吐加減:1.挾有食滯,脘痞噯腐,去白術(shù)、甘草、紅棗。

      2. 加雞內(nèi)金、神曲以消食導(dǎo)滯。

      3. 風(fēng)寒偏重,寒熱無汗,頭痛身楚,加荊芥、防風(fēng)、羌活以祛風(fēng)寒、解表邪。

      4. 兼氣機(jī)阻滯、脘悶腹脹,加木香、枳殼以行氣消脹。

嘔吐加減2:

1. 表邪偏重者,加防風(fēng)、荊芥;

2. 兼宿滯者,加服保和丸;

3. 寒偏得者,加砂仁;

4. 夏令感受暑濕之邪者,加佩蘭、鮮荷葉、六一散;

5. 若感受穢濁之氣者,可予玉樞丹,每次0.6-1.5克,1日2次,溫開水磨服。

【辨證加減】

1.風(fēng)寒重者,可加大紫蘇、生姜用量,或再加荊芥、防風(fēng),酌減大腹皮、桔梗,以解表散寒。

2.發(fā)于暑令者,減紫蘇,加荷葉、香薷,或改用香薷散加味,以祛暑化濕。

3.伴腹瀉者,可重用茯苓,酌減桔梗、大棗,加澤瀉、山藥、車前子,以健脾滲濕。

4.兼夾宿食,噯腐腹脹者,酌減桔梗、甘草、大棗,可加神曲、佛手、砂仁,以消食導(dǎo)滯。

5.泛酸者,可酌加煅瓦楞子、烏賊骨、刀豆殼,以和中制酸。

6.胸悶嘔惡,驟發(fā)暴吐,舌苔濁膩者,為穢濁犯胃,可加玉樞丹。

7.寒熱往來,胸脅苦滿而嘔者,可去桔梗、白芷,加柴胡、黃芩、香附,或改用小柴胡湯,以和解少陽。

8.若寒熱錯雜,痞結(jié)于中,脘腹痞脹,嘔逆不止者,可酌減大腹皮、白芷、桔梗,加黃芩、黃連,或改服半夏瀉心湯以辛開苦降,和中消痞止嘔。

【按語】

  1.服本方,最好小量漸進(jìn),并根據(jù)病情而采用熱服或冷服法,以免格拒不入。

2.據(jù)報(bào)道:本方對兔離體十二指腸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能對抗擬膽堿藥所引起的痙攣性收縮,亦能部分對抗擬膽堿藥所引起的家兔在體腸的痙攣。

臨證參考外邪引起嘔吐以寒濕、暑濕多見,故在相應(yīng)季節(jié)可常服藿香正氣丸以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則邪不內(nèi)侵,無嘔吐之后患。

1.暑濕犯胃證:夏令感受里暑濕,癥見嘔吐、身熱、心煩、口渴、舌苔黃膩,脈多濡數(shù),治宜清暑利濕、和胃止嘔??捎眯录酉戕革嫾优逄m、荷葉等?!?/p>

8.新加香薷飲

香薷6克 銀花9克 鮮扁豆花9克 厚樸6克 佩蘭6克 荷葉6克 連翹6克   用藥思路參考 1 2 3 4

加減:

1.暑熱重者,加青蒿、滑石以清熱解毒;

2.里熱熾盛者,可加大黃以清熱瀉火;

3.濕偏重者,加藿香、茯苓以化濕利水。

藥方辯證使用方法:請先認(rèn)真地研究“用藥思路參考 1 2 3 4”,弄清藥方中的醫(yī)理、藥理及各醫(yī)家用藥經(jīng)驗(yàn),掌握本證的中醫(yī)治法,然后根據(jù)病人的具體病情、體質(zhì),對所選的藥方進(jìn)行加減,要變通使用藥方,還應(yīng)該進(jìn)一步靈活地根據(jù)加減簡表進(jìn)行加減:  

我?guī)焸饔梅ā⒓宸?、服法?/p>

1.請您抄下加減之后的藥方,先核對三反九畏,再查藥方中沒有藥量的藥的藥量。

2.到一流的藥店抓兩付藥。要求配藥師藥:量要秤準(zhǔn),要用質(zhì)量上乘的道地藥材。

3.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后盡不汗,更作服。

4.服藥時,病情好轉(zhuǎn)。說明給您推薦的藥方是對癥的。

5.如果服一兩付藥后,病情沒有好轉(zhuǎn),則說明您選用的藥方不對癥。請認(rèn)真重新選方。

2.穢濁犯胃證:癥見胸悶嘔惡,突然嘔吐,而且嘔吐甚劇,舌苔濁膩者。治宜泄?jié)岜俜x止嘔??捎糜駱械?.6-1.5克吞服9.玉樞丹

組成】山慈菇三兩、紅大戟一兩半、千金子霜一兩、五倍子三兩、麝香三錢、雄黃一兩、朱砂一兩。

【主治】1.中暑時疫。脘腹脹悶疼痛,惡心嘔吐,泄瀉,及小兒痰厥。

2.外敷疔瘡癤腫,蟲咬損傷,無名腫毒,以及痄腮、丹毒、喉風(fēng)等。

3.暑熱犯胃證:夏令炎暑,感受火熱,癥見嘔吐,壯熱口渴,煩燥不安,口干舌燥,神亂不眠,便秘尿赤,脈象洪數(shù),治宜降火止嘔??捎命S連解毒湯加減。

10.黃連解毒湯

黃連9克 黃芩6克 黃柏6克 梔子9克 

加減:  

1.便秘者,加大黃。

2.吐血、衄血、發(fā)斑者,酌加玄參、生地、丹皮或合犀角地黃湯。

3.瘀熱發(fā)黃者,加茵陳、大黃。

4.若下痢膿血,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檳榔。

5.濕熱下注,尿急尿痛者,加車前子、木通、澤瀉。

二.食滯內(nèi)停證:嘔吐酸腐。脘腹脹滿,喛氣厭食。大便或溏或結(jié)。舌苔厚膩,脈象滑實(shí)。保和丸為主方

11.保和丸

山楂18克 神曲6克 半夏9克 茯苓9克 陳皮3克 連翹3克 萊菔子3克   用藥思路參考 1 2 3 4

加減:

1.如食積較重,脹滿明顯者,可加枳實(shí)、厚樸、木香、檳榔等以增強(qiáng)消食導(dǎo)滯之力;

2.食積化熱較甚,而見苔黃、脈數(shù)者,酌加黃芩、黃連等清熱之品;

3.大便秘結(jié)者,加大黃以瀉下通便;

4.兼脾虛者,宜加白術(shù)、黨參、甘草等健脾益氣藥物。

嘔吐加減:

1.因食而吐者,重用山楂。

2.因米食而吐者,加谷芽。

3.因面食而吐者,重用萊菔子,加麥芽。

4.因酒食而吐者,加白蔻仁、葛花、枳椇子,重用神曲。或改服葛花解酲湯。

5.因魚、蟹食而吐者,加蘇葉、生姜。

6. 因豆制品食而吐者,加用生蘿卜汁。

7.腹?jié)M便秘者,加生大黃、枳實(shí)以蕩滌胃腸,導(dǎo)滯通腑,使?jié)釟庀滦校?/p>

8.胃中有熱,伴口臭口干,苔黃膩者,加蘆根、黃連、黃芩;

9.胃寒伴胃痛,噯氣畏冷,舌淡,脈弱者,去連翹,加干姜、砂仁。

臨證參考本證不可強(qiáng)行止嘔,因暴飲暴食或飲食不潔引起嘔吐,證見脘腹脹滿疼痛,泛泛欲吐,或欲吐不得者,可用吐法,因勢利導(dǎo),使食積或不潔之食物盡早吐出,邪去正安,方法見本節(jié)應(yīng)急措施中催吐法有關(guān)內(nèi)容。

 1.胃中積熱上沖證:癥見食已即吐,口臭而渴,舌苔黃,脈象數(shù)。治宜清胃降逆,可用竹茹湯(半夏 陳皮 甘草 竹茹 山梔子 生姜 紅棗 枇杷葉)加減。

12.竹茹湯

干葛三兩(90克),甘草(炙)三分(0.9克),半夏(姜汁半盞、漿水一升煮耗半)三分(0.9克)。

用法用量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加生姜三片,竹茹一彈子大,大棗一個,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制法上為粗末。每次15g,用水300ml,加生姜3片,竹茹1彈子大,大棗1個,同煎至150ml,去滓。

功用清熱解酒,和胃止嘔。

主治胃熱嘔吐,飲酒過多而嘔。

 2.陽明腑實(shí)證:如積滯較多,癥見嘔吐,腹脹拒按,大便秘結(jié),伴發(fā)熱,苔黃膩,為食積與濕熱交阻。治宜導(dǎo)滯通腑,兼以清利濕熱,可用枳實(shí)導(dǎo)滯丸加減,使?jié)釟庀滦?,則嘔可止。

13.枳實(shí)導(dǎo)滯丸

大黃12克 炒枳實(shí)6克 炒神曲6克 茯苓3.6克 黃芩3.6克 白術(shù)3.6克 澤瀉2.4克   

加減:

1.若脹滿甚者,可加木香、檳榔以增行氣消脹之力;

2.納差者,宜加山楂、雞內(nèi)金等消食之品;

3.腹痛明顯者,可加白芍、甘草以緩急止痛。

 3.食物中毒嘔吐證:如因誤食不潔腐敗食物,癥見腹中疼痛,欲吐不得者,可因勢利導(dǎo),用燒鹽方控吐,以使腐敗毒物盡快吐出。

14.燒鹽方

食鹽(若干,燒過)  水2000克  

加減:

1.食厥可加姜汁,以其辛辣之性,豁痰通神;

2.干霍亂可加姜汁、童便,以祛痰降火;

3.癃閉可加防風(fēng)以助肺氣宣發(fā),進(jìn)而通利水道。

三.痰飲內(nèi)阻證:嘔吐多為清水痰涎,脘悶不食。頭眩。心悸。舌苔白膩,脈滑。小半夏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加減。

15.小半夏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

茯苓12克 桂枝9克 白術(shù)6克 炙甘草6克 半夏24克  生姜24克    

加減:

1.如眩暈甚者,加澤瀉,利水消飲邪;

2.咳嗽嘔吐稀涎者,加半夏、陳皮,以燥濕化痰;

3.干嘔,巔頂疼痛,肝胃陰寒水氣上逆者,加吳茱萸,以溫中暖肝,開郁止痛;

4.身瞤動而水氣上泛,加附子,以溫散水氣;

5.脾氣虛弱者,加黨參、黃芪以益氣健脾。

加減:

1. 脘腹脹滿,苔厚,去白術(shù),加蒼術(shù)、厚樸以行氣除滿。

2. 脘悶不食,加白蔻仁、砂仁以化濁開胃。

  嘔吐清水痰涎,脘腹?jié)M悶,口干不欲飲,飲水則吐,胃中水聲漉漉,頭眩心悸,苔白滑或膩,脈弦滑。常用方二陳湯加味。還可用澤瀉湯加味。

16.二陳湯

半夏6克 陳皮3克 茯苓9克 炙甘草2.4克 烏梅1枚 生姜6克 紅棗2枚  

加減:

1.風(fēng)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瀝;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濕痰加蒼術(shù)、白術(shù);

5.燥痰加栝蔞、杏仁;

6.食痰加山楂、麥芽、神曲、萊菔子;

7.老痰加枳實(shí)、海石、芒硝;

8.風(fēng)痰加南星、竹瀝等,以熄風(fēng)化痰;

9.熱痰加黃芩、膽星等,以清熱化痰;

10.寒痰加干姜、細(xì)辛等,以溫化痰飲;

11.氣痰加枳實(shí)、厚樸等,以理氣化痰;

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絡(luò)化痰。

13.苔膩,痰濕盛,加川樸燥濕化痰。

14.痰多氣逆,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化痰肅肺降逆。

15.如以寒痰凝滯為主,則重用白芥子,酌加干姜、細(xì)辛、半夏等以助溫化寒痰。

嘔吐加減:

1. 若納差者,加砂仁、白蔻仁;

2. 若痰飲化熱見心煩口苦、失眠者,加竹茹、枳實(shí)、黃連以清膽和胃,化痰飲、止嘔吐;

3. 若脾氣氣虛者,加苓桂術(shù)甘湯;

4. 若胃氣虛弱,痰飲內(nèi)阻者,選用旋覆代赭湯。

17.澤瀉湯

澤瀉15-30克 茯苓30克 天麻15克 制半夏15克

  嘔吐清水痰涎,脘悶痞滿,口干不欲飲,飲水則吐,或頭暈心悸。苔白滑或膩,脈弦滑。常用方小半夏加茯苓湯。

18.小半夏加茯苓湯

半夏15g,生姜12g,茯苓9g,白術(shù)6g、陳皮6g、甘草6g  

  【辨證加減】

  1.胃脘冷痛,惡寒者,可加桂枝、高良姜,干姜,以溫中散寒。

  2.脘腹痞脹,便溏者,可加蒼術(shù)、厚樸、砂仁、木香,或改服和胃二陳煎,以燥濕化痰。

  3.如吐清水痰涎多者,可加用牽牛子、白芥子各2g,研末裝膠囊,每日分3次吞服,以增強(qiáng)化飲之功。

  4.如痰郁化熱,壅阻于胃,胃失和降,出現(xiàn)眩暈、心煩、少寐、惡心嘔吐等癥,可用黃連、竹茹,或改服黃連溫膽湯,以清膽和胃,除痰止嘔。

  5.如兼食積不化者,可去甘草,加神曲、谷麥芽,或改服白術(shù)湯,以消食導(dǎo)滯。

【按語】

  1.本方為化飲降逆之代表方劑,胃熱熾盛或胃氣虛寒者皆可配伍用之,胃陰虧虛所致干嘔呃逆者慎用。

 1.痰濁蒙蔽清陽:癥見眩暈較甚,嘔吐頻作,舌苔白膩,脈象濡滑,治宜燥濕祛痰,健脾和胃,可用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加代赭石以鎮(zhèn)逆。

18.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半夏4.5克 明天麻3克(包) 茯苓3克 橘紅3克 白術(shù)9克 甘草1.5克 代赭石5克 生姜3克 紅棗2枚  

加減:

1.若濕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澤瀉、桂枝以利濕化飲;

2.若肝陽偏亢者,加鉤藤、代赭石以潛陽熄風(fēng)。

 2.痰郁化熱證:癥見眩暈,胸膈煩悶,口苦,失眠,惡心嘔吐,舌苔黃膩,脈弦滑者,治宜化痰泄熱,和胃止嘔??捎命S連溫膽湯加減。

19.黃連溫膽湯

黃連5克 半夏9克 橘紅6克 茯苓9克 炙甘草3克 竹茹9克 枳實(shí)9克 生姜6克 紅棗1枚 

加減:

1.若心中煩熱者,加黃連、麥冬以清熱除煩;

2.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麥冬、天花粉以潤燥生津;

3.癲癇抽搐,可加膽星、鉤藤、全蝎以熄風(fēng)止痙。

4.失眠者,加遠(yuǎn)志、龍齒、朱砂、茯神、夜交藤。

5.神情憂郁者,加木香、郁金、白蒺藜、菊花、石菖蒲等。

四.肝氣犯胃證:嘔吐吞酸,噯氣頻繁。胸脅滿痛。舌邊紅、苔薄膩、脈弦。四七湯加減。

20.四七湯

半夏15克 茯苓12克 紫蘇葉6克 生姜14片 紅棗3枚 厚樸9克 

嘔吐加減:胸脅脹悶疼痛較甚,加川楝子、郁金、香附、柴胡以疏肝解郁。

 1.嘔吐泛酸,惡心,口苦,噯氣頻作,脘脅煩悶不適,嘈雜,每因情志過激而證情加劇,舌邊紅,苔薄膩或微黃,脈弦。大柴胡湯加減?;蜻x用半夏厚樸湯合左金丸治療。

21.大柴胡湯

北柴胡24克 黃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12克 生姜15克 炙枳實(shí)4克 紅棗12枚 大黃6克 

加減:

1.如脅脘痛劇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強(qiáng)行氣止痛之功;

2.惡心嘔吐劇烈者,加竹茹、黃連、旋覆花等以加強(qiáng)降逆止嘔之功;

3.如連日不大便,熱盛煩躁,舌干口渴,渴欲飲水,面赤,脈洪實(shí)者,加芒硝以瀉熱通便;

4.伴黃疸者,加茵陳、梔子以清熱利濕退黃;

5.膽結(jié)石者,加金錢草、海金沙以化石。

嘔吐加減:

1. 大便秘結(jié)者,加大黃;

2. 肝郁化熱,熱象重者,加黃連、吳茱萸、郁金以清肝瀉火,辛開苦降;

3. 化火傷陰者,少加石斛、沙參以養(yǎng)陰。

22.半夏厚樸湯合左金丸

半夏24克  厚樸9克  茯苓12克  生姜15克  干蘇葉6克  

加減:

1.若氣郁較甚者,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強(qiáng)行氣解郁之功;

2.脅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止痛;

3.咽痛者,酌加玄參、桔梗以利咽;

4.痰氣郁結(jié)化熱,心煩失眠者,酌加山梔子、黃芩、連翹以清熱除煩。

2.氣郁化火證:癥見嘔吐酸水,心煩口渴。治宜清肝和胃,辛開苦降,可用左金丸加柴胡、青皮郁金、山梔子、黃芩等

23.左金丸

黃連9克 柴胡3克 青皮5克 山梔子6克 黃芩6克 吳茱萸1.5克  

加減:

1.吞酸重者,加烏賊骨、煅瓦楞。

2.脅肋疼甚者,可合金鈴子散。

 3.俯氣不通證:癥見嘔吐、口苦、嘈雜、大便秘結(jié)。治宜通俯降濁??捎谜{(diào)胃承氣湯加減。

24.調(diào)胃承氣湯

大黃12克 炙甘草6克 芒硝12克

 4.郁火傷陰證:癥見嘔吐,口燥咽干,胃中灼熱,舌紅少苔者,治宜清熱養(yǎng)陰降逆??捎蒙硡Ⅺ湺瑴訙p。

25.沙參麥冬湯

沙參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葉4.5克 麥冬9克 生扁豆4.5克 天花粉4.5克  用藥思路參考 1 2 3 4

加減:

1.久熱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2.咳嗽較甚者,加川貝、杏仁等

3.伴咯血者,加仙鶴草、白及、阿膠等;

4.大便燥結(jié),加全瓜蔞、火麻仁;

5.胃津傷而口渴甚者,可兌入犁汁而服。

 5.氣滯日久,瘀血內(nèi)結(jié)證:癥見嘔吐,胸脅刺痛,或嘔吐無效,舌質(zhì)黯紅,或有瘀斑、瘀點(diǎn),脈弦或澀。治宜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捎醚痧鰷訙p。

  嘔吐中成藥

(1)飲食停滯

 ?、俦:屯?蒼巖山牌,石家莊樂仁堂制藥廠;長安牌,西安國藥廠;雙鹿靈芝牌,蘭州中藥廠):每次6~9g,每日2次。用于食積停滯,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

 ?、阼讓?shí)導(dǎo)滯丸(上藥牌,上海中藥制藥一廠;古醫(yī)牌,杭州胡慶余堂制藥廠):每次6~9g,每日2次,空腹溫開水送服。用于食積氣滯,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jié)。

(2)肝氣犯胃

 ?、偈娓瓮?李時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藥廠;回生牌,天津達(dá)仁堂制藥廠:每次1丸,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用于肝氣郁滯,胸脅脹痛,胃脘疼痛,嘈雜嘔吐,噯氣泛酸。

 ?、谧蠼鹜?上藥牌,上海中藥制藥一廠;古醫(yī)牌,杭州胡慶余堂藥廠):每次3~6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用于肝火犯胃,脘脅疼痛,口苦嘈雜,嘔吐酸水。

 ?、畚旒和?上藥牌,上海中藥制藥一廠):每次3~6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用于肝胃不和,口苦嘈雜,嘔吐吞酸

 ?、芟闵梆B(yǎng)胃丸(久強(qiáng)牌、同仁堂牌,北京中藥二廠;李時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藥廠;長城牌,天津樂仁堂制藥廠;黃蒲牌,上海中藥制藥三廠;健民牌、龍牡牌,武漢健民制藥廠):1次9g,1日2次,溫開水送服。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嘔吐酸水,胃脘脹滿,四肢倦怠。

(3)寒邪犯胃

 ?、俎较阏龤廛浤z囊(回生牌,天津達(dá)仁堂制藥廠):每次2~4粒,每日2次,口服。用于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頭痛昏重,脘腹脹痛,嘔吐泄瀉。

 ?、陴鹚?又稱痧氣丸、痧氣蟾酥丸)(張仲景牌,北京中藥廠;長城牌,天津樂仁堂制藥廠):每次10~30粒,每日1次,溫開水送服。用于夏月貪涼飲冷,猝然悶亂煩躁,吐瀉腹痛,牙關(guān)緊閉,四肢厥冷。

 ?、廴说?李時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藥廠;古醫(yī)牌,杭州胡慶余堂制藥廠):每次10?;?0粒,口服或含服。用于中暑受熱,惡心嘔吐,頭目眩暈,傷食傷酒,消化不良,水土不服,暈車暈船。

  ④純陽正氣丸(上藥牌,上海中藥制藥一廠;古醫(yī)牌,杭州胡慶余堂制藥廠):每次1.5--3g,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用于暑天感受寒濕,腹痛吐瀉,胸膈脹滿,頭痛惡寒,肢體酸重。

(4)脾胃虛寒

①附子理中丸(回生牌,天津達(dá)仁堂制藥廠;蒼巖山牌,石家莊樂仁堂制藥廠):每次1丸,每日 2--3次,姜湯或溫開水送服。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诟焦鹄碇型?傅山牌,太原中藥廠;健民牌、龍牡牌,武漢健民制藥廠):每次1丸,每日2~3次,開水送服。用于中寒腹痛,嘔吐泄瀉,手足厥冷。

(5)胃陰不足

陰虛胃痛沖劑(曙光牌,遼寧本溪第三制藥廠):每次1袋,每日 3次,溫開水沖服。用于胃陰不足引起的胃脘不適和嘔吐

  2.單驗(yàn)方

  (1)頻嚼生姜。用于干嘔不止及胃寒嘔吐。

  (2)丁香、半夏各lOg,加生姜4片,同煎溫服。治脾胃虛寒嘔吐。

  (3)鮮蘆根2509,切碎,水煎取濃汁,頻頻飲用。治胃熱嘔吐。

  (4)藿香lOg,炒蘇子lOg,水煎服。治外感夾食之嘔吐。

  (5)藿香lOg,半夏lOg,水煎服。治外感濕邪所致嘔吐。

  (6)飯鍋巴,如掌大一塊,焙焦研細(xì)末,生姜湯送下。治飲食停滯嘔吐。

  (7)黃連、蘇葉各3g,水煎服。治胃熱嘔吐。 、

  (8)烏梅肉150g,蜂蜜150g,熬膏,日服3次,每次20ml。治胃陰不足嘔吐。

  3.食療方

  (1)傷食嘔吐

 ?、偕介溠匡嫞荷介c炒麥芽各log,將山楂洗凈,切成薄片,與炒麥芽同放杯內(nèi),加開水,蓋上杯蓋,泡30分鐘即成。代茶飲。

 ?、谌R菔粥:萊菔子炒研末,與粳米同煮粥,頻頻服。

  (2)胃熱嘔吐

 ?、脔r蘆根60g,水煎,頻頻飲。每次量不宜過多。

 ?、谖鞴硝r汁,少量多飲。

  ③枇杷飲:枇杷葉與鮮蘆根各lOg。將枇杷葉用刷子刷去毛,洗凈、烘干,鮮蘆根洗凈,切成片。同放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先武火燒沸后,轉(zhuǎn)用文火煎30分鐘,代茶飲,溫服。

  (3)痰飲嘔吐

 ?、俳诇荷?~5滴,滴于米湯內(nèi)頻服。

 ?、诔茸蛹澹撼茸铀萑ニ嵛?,加蜜煎湯頻服。

  (4)肝氣犯胃嘔吐

 ?、匍亠炆倭?,時時嚼服。

  ②砂仁藕粉:砂仁1.5g,木香1g,研細(xì)末,和藕粉、白糖一起沖服。

  (5)虛寒嘔吐

 ?、倜劢航氩璩?,蜜1湯匙,開水調(diào)服。

  ②陳皮紅棗飲:紅棗3個去核,陳皮1塊,水煎飲服。

 ?、鄹山逅?,頻飲;或干姜研細(xì)末,每次用3克,粳米粥調(diào)服。

  (6)陰虛嘔吐

 ?、訇惼っ?,每次5個,煮爛食之。

 ?、谘├嬷?、荸薺汁、藕汁,均可常飲。

 ?、垩蛉轱嫞貉蛉?大茶杯,竹瀝水2茶匙,蜂蜜2茶匙,韭菜汁1茶匙。先煮羊乳,熟后放入竹瀝水、蜂蜜及韭菜汁,調(diào)勻,待溫頻飲之。

 ?、苌攸S粥:鮮生地1509,洗凈搗爛,紗布擠汁。先用粳米50g,冰糖適量,同入砂鍋內(nèi),加井水800ml煮成稀粥后,將生地黃汁沖入,改文火,再煮一沸即可。每日3次溫服。

  4.藥物外敷及局部用藥

  (1)吳茱萸30g,生姜汁適量。吳茱萸研末備用,臨用時取3g調(diào)姜汁貼敷,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闕,每天換藥1次。適用于肝氣犯胃嘔吐。

  (2)佛手、明礬、半夏各等份,生姜汁適量。前3藥共為細(xì)末,用姜汁調(diào)成糊狀,敷神闕穴,日1次。適用于痰飲內(nèi)阻嘔吐。

  (3)大黃、丁香、甘草各等份,共研細(xì)末,過篩備用。用時取藥末lOg,撒于黑膏藥中間,貼神闕穴,每日換藥1次。用于胃熱嘔吐。

  (4)生姜15g,半夏lOg,上兩藥搗爛后炒熱,將炒熱的藥物外敷臍中,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用于寒飲嘔吐。

  (5)大蔥、胡椒、吳茱萸各適量,將上藥共搗爛,炒熱,敷于臍部,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用于胃寒嘔吐。

  (6)吳茱萸適量,研為細(xì)末,大蔥1根搗爛,加吳茱萸粉,用醋或開水調(diào)成膏,貼涌泉穴。用于寒性嘔吐。

  (7)蓖麻子仁搗爛,敷涌泉穴。治熱性嘔吐。

  (8)白礬、綠石各等份,共研為細(xì)末,加面粉適量,用醋或開水調(diào)成膏,貼涌泉穴。用于熱性嘔吐。

  (9)鮮地龍若干條,洗凈泥土,撒上白砂糖,頃刻化為糊狀,加面粉適量和成藥餅,貼涌泉穴。用于熱性嘔吐。

  5.針灸

  (1)梁丘穴,用28號或30號1.5寸毫針,針尖沿經(jīng)絡(luò)略向上斜刺,得氣后拇指向后輕微緩慢捻轉(zhuǎn)和提插2~3次,約1~2分鐘至惡心嘔吐消失為止,留針15~20分鐘,捻轉(zhuǎn)時有針感向上傳導(dǎo)至腹部更好。

  (2)內(nèi)關(guān)穴,用28號或30號1.5寸毫針,針尖向上斜刺0.5~1寸,得氣后提插捻轉(zhuǎn)(平補(bǔ)平瀉)1~5分鐘,針傳到同側(cè)上臂或胸部,留針15分鐘。

  (3)取中脘、內(nèi)關(guān)、足三里、公孫。隨證配穴:寒吐加支正、胃俞、神闕(隔鹽炙);熱吐加合谷、委中(刺血)、金津玉液(刺血)、尺澤;肝氣犯胃加太沖、陽陵泉、脾俞;痰飲內(nèi)阻加豐?。皇撤e加天樞、下脘;胃虛加脾俞。實(shí)證用瀉法,虛證用補(bǔ)法或加灸。

四、其他治療

(一)單方驗(yàn)方

1。外感挾食的嘔吐

藿香17克,炒蘇子9克,水煎,頓服(《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江蘇新醫(yī)學(xué)院編)。

2.外感濕邪所致嘔吐

藿香12克,半夏9克,水煎服(《實(shí)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羅國鈞編)。

3.飲食停滯嘔吐

飯鍋巴、如掌大一塊,焙魚研為細(xì)末,用生姜湯送下(<<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江蘇新醫(yī)學(xué)院綢)。

4.胃熱嘔吐

(1)黃連、蘇葉各3克,水煎服(《實(shí)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羅國鈞編)。一.

(2)連、蘇葉各5克,竹茹12克,水煎服(《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江蘇新醫(yī)學(xué)院編)。

(3)黃連3克姜炒、石膏60克火煅,為末,開水送下(《壽世保元》)。

(4)梔子(炒黑)、樸硝各等分為末,每服二,三茶匙、開水送下(《壽世保元》)。.

5.痰飲嘔吐

生姜搗汁涂舌,或生姜片口含。 .

6。脾胃虛弱之嘔吐

伏龍肝(灶心土)30-60克, 水煎15分鐘后,去渣取湯, 沖入生姜汁一匙,一次服下(《實(shí)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羅國鈞編)。 .

7.胃陰不足的嘔吐

烏梅肉120克,蜂蜜120克,熬膏,曰服3次,每次服20毫升。

(二)外治法 .

1。塞鼻法

取伏龍肝為末,水調(diào)成柱形,塞入兩鼻孔。 此法適用于聞藥氣即嘔吐的患者(《壽世保元。卷三。嘔吐》).

2.敷足心法

(1)鮮地龍數(shù)條,搗爛敷兩足心,用布包扎.適用于熱嘔(《中醫(yī)外治法》,曹欣榮,詹永康編).

(2)用蓖麻仁30克搗爛敷兩足心,治嘔吐不止(《同上》)。

(3)用雞蛋清調(diào)綠豆粉敷足心,可治熱嘔(《同上》)。

3.敷石門穴法

田螺數(shù)個去殼,加食鹽少許搗爛,敷臍下石門穴一小時。適用于溫?zé)岵I吐(《同上》)。

(三)針灸療法

1。體針,選穴中脘、內(nèi)關(guān)、足三里、公孫。寒者留針多灸,熱則疾出不灸(《針灸學(xué)》南京中醫(yī)學(xué)院主編,79年版)。

2.耳針,選穴胃、肝,交感、皮質(zhì)下、神門。每次取2-"-.'3穴,強(qiáng)刺激,留針20一3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針灸學(xué)》南京中醫(yī)學(xué)院主編,79年版).

 嘔吐現(xiàn)代研究

  中醫(yī)對嘔吐的研究較為活躍,對其病因病機(jī)、辨證分型、治療方藥等之研究均已取得一定進(jìn)展?,F(xiàn)就近年來研究狀況介紹如下:

  一、治則和治法的研究

  老玉鐸通過對《金匱要略》的研究,認(rèn)為治嘔有10法:

   1.蠲飲止嘔法:用于飲停心下,上逆而嘔,用小半夏湯;病在膈上,吐后思水,飲水過多,復(fù)致停飲嘔吐,用豬苓散;嘔渴并見用茯苓澤瀉湯。

   2.化氣利水止嘔法:用于下焦水逆,嘔吐涎沫,伴臍下悸,用五苓散。

   3.溫中止嘔法:用于中焦虛寒,胃失和降嘔吐,用半夏干姜散;伴腹中寒氣,雷鳴切痛,用附子粳米湯;寒邪上沖,嘔不能食用大建中湯。

   4.回陽救逆止嘔法:用于嘔而脈弱,小便復(fù)利,微熱厥逆,用四逆湯。

   5.溫肝和胃止嘔法:用于嘔吐伴頭痛、胸滿,用吳茱萸湯。

   6.通腑止嘔法:用于嘔吐下利,用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7.補(bǔ)虛潤燥止嘔法:用于胃反嘔吐,用大半夏湯。

   8.和解止嘔法:用于嘔而發(fā)熱,用小柴胡湯。

   9.開結(jié)消痞止嘔法:用于嘔而腸鳴,心下痞結(jié),用半夏瀉心湯(中醫(yī)函授通訊,1991,<2):16~18)。

   鄒學(xué)正通過對《金匱要略》的研究,認(rèn)為《金匱》治嘔原則為治病求本,因勢利導(dǎo),虛實(shí)詳辨,審視前后。并提出治嘔15法:

   調(diào)和陰陽法,用桂枝湯;

   調(diào)和肝脾法,用吳茱萸湯;

   和解少陽法,用小柴胡湯、大柴胡湯;

   通腑瀉火法,用大黃甘草湯;

   蠲飲降逆法,用小半夏湯、生姜半夏湯;

   辛開苦降寒熱并治法,用半夏瀉心湯;

   溫中祛寒法,用附子粳米湯、大建中湯、半夏干姜散;

   健脾利水法,用豬苓散,茯苓澤瀉湯;

   行水降逆法用五苓散;

   通陽和胃法,用橘皮湯;

   補(bǔ)虛清胃法,用橘皮竹茹湯;

    養(yǎng)陰潤燥法,用大半夏湯;

  安蛔止嘔法,用烏梅丸;

   平?jīng)_止嘔法,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加半夏;

   因勢利導(dǎo)法,用瓜蒂散和保和丸類  (貴陽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bào),1995,(3):4~6)。

   郁保生通過研究認(rèn)為張仲景治嘔有12法:

   解表止嘔用桂枝湯、葛根加半夏湯;

   清熱止嘔用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梔子生姜豉湯、大黃甘草湯;

   和解止嘔用小柴胡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半夏瀉心湯;

   蠲飲止嘔用小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生姜半夏湯、半夏干姜散;

   利水止嘔用五苓散;

   排膿止嘔用桔梗湯;

   驅(qū)蛔止嘔用烏梅丸;

   寧血止嘔用柏葉湯、瀉心湯;

   以吐止吐用棉簽探吐或瓜蒂散;

   平肝溫胃止嘔用吳茱萸湯;

   補(bǔ)虛潤燥止嘔用大半夏湯;溫補(bǔ)脾

   腎止嘔用四逆湯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學(xué)報(bào),1996,(2):12~14)。

  二、臨床研究

  王承健用二香散加減治療嘔吐60例,藥用藿香、白術(shù)、厚樸、陳皮、茯苓、半夏、紫蘇、黃連、扁豆、大腹皮、生姜。隨癥選加竹茹、蘆根;腹痛去黃連,加木香;滿悶甚加神曲、麥芽;惡油膩加炒山楂;頭悶痛發(fā)熱惡寒加前胡;大便不通、口苦、口干加酒炒大黃。均愈(嘔吐停止,飲食恢復(fù)),其中服1劑愈45例,服2劑愈15例(新中醫(yī),

   王堯用大黃甘草湯治療急重嘔吐86例,藥用大黃6~30g,甘草5~20g,佩蘭6~15g。腑實(shí)明顯加芒硝;邪犯胃脘酌選藿香、紫蘇、半夏、陳皮;.食濁中阻佐陳皮、楂曲;夾痰飲加茯苓、白術(shù)、陳皮;肝胃不和加柴胡、生麥芽、條芩;脾虛選用黨參、白術(shù)、山藥;陰津虧損加西洋參、麥冬、五味子;痞滿甚酌用黃連、厚樸;腹痛加木香、杭芍。用冷水泡3味藥10--20分鐘,煮沸5~10分鐘,濾汁備用。如泡飲,則注入500ml開水,加蓋保溫10~20分鐘,并攪拌大黃成糜取汁備用。若加芒硝、木香、黃連亦可用此法,加用其它藥物則采用煎法。少量多次溫服,無法口服者鼻飼,3劑無效停用本方。結(jié)果:顯效(藥后24小時內(nèi)嘔吐止,能進(jìn)少量食飲)56例,有效(48小時內(nèi)嘔吐緩解或基本停止,能進(jìn)少量飲,食病情穩(wěn)定好轉(zhuǎn))23例,無效7例(遼寧中醫(yī)雜志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