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為自己的祖國繁榮昌盛,日益強大而驕傲和自豪。那么,作為一個中國人,您知道“中國”這個名稱的來歷嗎?我們偉大而親愛的祖國,又為什么要稱之為“中國”呢?其歷史可謂源遠流長,由來已久。 “中國”一詞的出現,歷史是相當悠久的,學術界有認為,最早應該是起源于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占卜辭中。而這里所說的“中國”,還不是一個國家的名字,而是老祖宗們用來表達地理位置的形容詞。古人那時認為,我們生活的地球是由天和地組成的,天在上地在下,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高高在上的天空籠罩著正方形的大地,就叫作“普天之下”,簡稱“天下”。而東西南北各多出的地方是大海,稱為“四?!?。天下在四海之內,簡稱“海內”。四四方方的大地的中心點,則為“天下之中”,而在那里建設起來的城市和政權,就叫“中國”。 “中國”一詞最早可以查到文獻或者文物證據的,是1963年在陜西寶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上的銘文,成品時間大約是在西周初年。該銘文中寫道,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于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這段銘文的大意是,武王已經攻滅了商國,滅商后則告祭于天:我將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好自己的民眾。顯然,這里的“中國”指的是當時的“天下中心”,政權朝廷的所在地洛陽的。可見,在周武王和他的兒子周成王時期,的確已經在使用“中國”一詞了(“或”即“國”)。 關于周武王滅商的確切年代,學術界雖然還沒有一致的說法,但一般認為是在公元前十一世紀。這就是說,“中國”一詞的出現和使用,至少已有3000年的歷史了。何尊上的銘文,是用來向上天解釋周朝的正統性。而這里的“中國”,一般認為就是洛陽等中原等京畿一帶地區(qū)。而“國”最初的概念是天子、諸侯所居住的筑城的地方以及周邊鄰近區(qū)域,而與之相對的,是更遠的一些被統治的地方稱作“野”,那么“中國”即為中央君王所在地。后來隨著周天子權威的衰落,各地諸侯的崛起,國的概念開始泛濫,國野不分,“國”則開始被用來指代某一地理區(qū)域的政權和民眾了。 可見,這時候的“中國”還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而能夠代表中國民族性概念是“華夏”,是以中原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可分為北狄南蠻東夷西戎。秦始皇統一了“全天下”,尤其是南方地區(qū)被納入中央集權統治以后,“中國”一詞在地理概念上向更遠的地區(qū)擴展,也從而有了更加廣泛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含義了。由最早的僅指西周京畿(今天的洛陽)地區(qū),后演變?yōu)辄S河流域以及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qū),再到秦朝統一擴大后的版圖,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的概念是在不斷被擴展的。漢代時始建蠻夷邱,并使?jié)h字文化圈正式成型,而“中國”作為國名也基本形成了初步的概念。 而第一個把“中國”稱作為國家名號的是明朝,據《明史》記載,明朝時對內對外已常常自稱為中國。明史外國傳中,中國就被作為明朝的代名詞的,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并稱。這時,“中國”已實際上含有了國家名稱這一最高政治意義了。然而,“中國”真正具備中華民族的含義,上升為國家名稱意義上來的,還是一直到了晚清時期。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中華民族意識的不斷覺醒,我們的國人開始以中國人自居,以替換以前的秦人、漢人、唐人、明人等按照朝代命名的稱謂,“中國”才被賦予了民族和國家的概念。 經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2300多年的封建皇朝統治后,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簡稱“中國”,這個稱謂才正式成為中國的國號。而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后,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這才真正成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代名詞。自從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之后,在國際上的主流認知中,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我們偉大的祖國,親愛的母親,我們?yōu)樽鎳呐d旺發(fā)達,繁榮昌盛,為母親的親切慈愛,幸福安康而驕傲,更為作為一個中國人而驕傲和自豪!大家以為如何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