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五加河兩頭(黃河行25) 馮并

 金錢河南山牧童 2021-04-30

.

五加河兩頭(黃河行25 

馮并

經濟日報  2021429

收錄于話題  #黃河行

.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之河,她與我們一道經歷昔日的苦難,更經歷了苦難中的抗爭。黃河,有數不清的歷史和現實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走近黃河……

.

河套有廣義狹義之別,最寬泛的概念,是指黃河幾字彎的支流流域。稍廣義的概念,是指黃河幾字彎內外的大片內彎土地,主要是鄂爾多斯臺地。比較狹窄和具體一些的地理概念,一般是指銀川平原和巴彥淖爾的黃河渠網地。有時人們稱前者為前套,后者為后套或者后大套。

如果將銀川平原比作棗核或者橄欖,后套的平面形狀更像一只大瓷枕。在近代農業(yè)開發(fā)中,那里的農民多少有些躺在枕上吃白饅頭的好福氣。這里的自流灌溉田,目前有1400萬畝,加上提水澆灌,水田面積翻番不止。

河套平原的頂部是狼山,狼山腳下就是在古時名氣也很大的五加河。五加河也可稱為烏加河。為什么這么叫?應該是出自蒙古語,意思是大河的頂端或者河尖子,也就是說,五加河河道是黃河的一條故河道,或是黃故河道的北支,后來因為流沙淤積,河床抬高,加上不斷抬升的狼山和不時襲來的山洪沖擊,河道也就南移到現在的位置,即從南邊的磴口(巴彥高勒)附近開始轉彎,經過了一個叫“西山嘴子”的陰山突出部,向東延伸。所以這里有了近代民謠,就是老磴口板船大伯唱過的,黃河“流到西山嘴子那么個黃呀么黃河彎”。從這里開始,黃河完成了90度的大拐彎。

五加河是黃河故河道,這是在《水經注》里有記載的:黃河分為北河和南河,五加河也就是黃河的北河。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河套平原與狼山海拔高度有變,主河道南移,河道隆起的五加河,更多地成為退水的減河,灌溉田畝后的余水,進入了西山嘴子西邊的烏梁素海。烏梁素海湖尾有條細長的“王六濠”,與位置變化后的黃河主河道相聯,但流入多,流出少,這里就成了一個超大的湖。據研究,“烏梁素”一詞也來自蒙古語烏力亞素的轉音,意為可以生長楊樹的地方。最早這里是山邊洼地,有過兩個小湖,五加河尾水進入,大水連成一片。上世紀三十年代,黃河幾次漲水,退水增多,為防湖水倒灌,多處修建湖堤,1947年時,烏梁素海最大水域面積達到800平方公里,后來自然減縮,1965年時為470平方公里,再后來圍湖造田,進一步縮小到250平方公里,現在穩(wěn)定在300平方公里左右。所謂“王六濠”,也未必是個人開出并冠名的壕溝,王六,往流,也可以是諧音借用。

烏梁素海其實是五加河河床淤淺之后,出現的一個大型牛軛湖。烏梁素海以西的河套平原,是一個塞上大糧倉,銀川平原大米多,這里小麥多;銀川楊柳多,這里紅柳多。鄉(xiāng)諺里向有“吃白面,燒紅柳”的傳統說法。河套的小麥面粉是國內小麥面粉的優(yōu)質產品,那里的雪花粉同銀川的蓮湖米一樣,暢銷全國各地。河套平原也是歷史移民集中區(qū),從清末進一步放開邊墾,大量山西和陜北移民進入,是有名的“走西口”的目的地,與“闖關東”一樣有名。不同的是,“闖關東”的多是山東河北失地農民,“走西口”的多為山西和陜北的饑民,因此這里屬于大體上山陜方言區(qū)。山西梆子是其一大劇種,“二人臺”和蒙漢歌曲音調相柔的高亢“爬山調”也流行。因為這里是西北與華北交界的重要糧食產區(qū),可以形成后方重要的糧食補給源,在抗日戰(zhàn)爭中形成戰(zhàn)力支撐,傅作義的晉軍在河套平原據守,成功地抵御日寇沿黃西進,取得了綏遠抗戰(zhàn)“白靈廟”大捷的戰(zhàn)績,為抗日勝利爭取了一定的時間和空間。

河套水渠之多,數量不亞于銀川平原。溝渠東西南北縱橫,形成水網,但大水漫灌又是由來已久的積弊。對于大水漫灌的后果,也有不同的看法,最極端的說法,是河套灌區(qū)處于烏蘭布和和鄂爾多斯庫布其的夾角之中,如果沒有大量的黃河水壓著,這里也會出現沙漠化。有人說如果河水利用系數低于一半,地下水位低于2.5米紅線,這里的生態(tài)系統就會發(fā)生變化。這自然有一些道理,但作為大水漫灌的理論依據,恐怕很難讓人信服。比如靠近東部烏梁素海的一些地區(qū),從公路上看去,白花花的堿灘時有所見,相比之下,靠西的臨沙土地倒更肥沃一些,尤其是杭錦后旗的陜壩鎮(zhèn)周圍,小麥長勢更好。黃河入套河渠的邊緣地帶,一直是潛在的小麥大產區(qū)。

陜壩的南面是二道橋、西面是三道橋,曾經是原綏遠陜壩專員公署駐地,現在是杭錦后旗的中心鎮(zhèn)。那里有不少以農渠命名的農業(yè)社區(qū),還有一個“紅柳地”,再現了昔日紅柳遍地的河套老景觀。從這里向北,也就到了陰山南麓的烏加河鎮(zhèn),那是由烏拉特中旗所屬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很整潔也很平常,多少也有些現代城鎮(zhèn)的氣象。沒有到鎮(zhèn)里多逛,到河邊走走,是在麥熟河前,河堤有柳,山上有樹,很是寧靜,偶有幾聲蛙聲傳來,在荷葉下,在蘆葦叢里,有魚兒在游動,水流很慢,看得出過了澆灌季節(jié)。

烏梁素海原是山前的幾個小湖泊,清道光三年(公元1850年),五加河有一段15公里長的河道發(fā)生淤塞,黃河主流南移,它成為河套灌區(qū)的一條退水減河,余水流入烏梁素海,湖泊變大,也就成了后來的樣子。

烏加河鎮(zhèn)在五加河的中段,它的南面幾十里是比較有名且有悠久歷史的五原縣。那里是農業(yè)開發(fā)較早地區(qū),過去叫作“隆新昌”,現在也有隆新昌鎮(zhèn)。五原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2400年,史載三國呂布就是五原人,北魏時代的沃野鎮(zhèn)也在這里。馮玉祥國民軍“五原誓師”和傅作義的 “五原抗戰(zhàn)”也在這里。五原是著名的葵花子之鄉(xiāng),秸稈養(yǎng)羊百萬只,名列全國百強。隆新昌這個名字很像是一家老字號,其實也反映了這里農業(yè)開發(fā)的最早商業(yè)聯合狀態(tài),或是有過寡頭壟斷,或是出現過農業(yè)資本聯合。

經過五原去烏梁素海。烏梁素海在2002年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因此說它是塞上明珠,還是有道理的。這里曾是北京下鄉(xiāng)知青兵團所在地,知青種的樹長得已經一圍粗,堤下麥浪起伏,一片金黃,但保護水生態(tài)更是要務,因為在地球同一緯度上,它是最大的一塊濕地,也是黃河贈于我們的瑰寶。湖中魚類資源豐富,候鳥棲息。它的水主要是來自灌溉后的余水,如何防止富營養(yǎng)化和化肥農藥殘留進入,不只是湖泊管理機構的責任,也不只是農場職工一家之事。整個灌區(qū)的人都要把烏梁素海當成自家門前的水池,從五加河的每個排水閘口開始,確保減少化肥農藥污染,這是一件很艱巨但需要嚴格落實的大事。

在烏梁素海邊行走,天是藍的,地是綠的。蘆葦叢里不時游來野鴨和天鵝。幾只“撈魚鸛”沖天而起,嘴角上晃動的是一條不大不小的魚,是鰱魚還是鯉魚,看不分明,但從“撈魚鸛”的歡快勁兒,見出了它們的滿足。

沿著公路折向西行,又回到黃河拐彎處的巴彥高勒。三盛公黃河大橋連接著東西。這里是烏蘭布和沙漠的北緣。兜這樣一個圈子,更看得清河套平原的兩頭,看到黃河與沙漠的另一個結合部,看到漢代曾在這里屯墾的一系列遺跡。漢武帝元朔二年,這里曾設立“臨戎”、“三封”和“窳(yǔ )渾”三個屯墾縣。這些古縣城,有的遺跡猶存,有的地方現在有情況不錯的農場,但多數的土堡與溝渠埋入了黃沙和紅沙。聽聽那三個古縣名,“臨戎”是戰(zhàn)爭地,“三封”是關口,“窳渾”卻是臨一瓢渾水的大水洼地的意思。這里有過黃河的故道,以及故道上的又一個烏梁素海古湖,這當是不難想象的。

然而那黃沙與紅沙呢?黃的是曾經的黃河泥沙,紅的卻是附近傲龍布勒格丹霞大峽谷巖石分化而來的沙土。傲龍布勒格峽谷有一眼細泉,也有一個小林場,但這峽谷太古遠了,丹霞很早就風化為沙土。如果兩千多年前在其周邊屯墾,懂得多種樹和多種蓄根草,丹霞山或者不會很快變成亂闖的“公?!鄙城?,幾個古縣城也不至于會被完全埋沒,但彼時的人并不懂生態(tài)是怎么一回事,只顧要水要糧,不顧保水治沙,有可能流經傲龍布勒格峽谷的黃河河道,也就會被完全吞噬。“窳渾”無瓢,瓢里無水,不放棄這里的屯墾又將奈何。

研究沙漠地下水的學者說,烏蘭布和沙漠下擁有100米的水層,且是淡水。這水顯然來自黃河,但它沒有力量重回地表,只能在沙丘之下“干著急”,你說這是怪黃河還是怪人呢?不是不要屯墾,而是在生態(tài)平衡與匹配。這就是歷史的教訓。

在離開傲龍布勒格峽谷和烏蘭布和沙漠后,看到一個前幾年的統計數據,說是在2007年到2014年的7年里,僅水土保持一項,就為黃河減少了15.6億噸入河泥沙。水土保持有如此大的能量,屯墾者該如何去應對,不也是明擺的一個事嗎?

.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