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韓信不會贏,也有人覺得最后會贏。而在我看來,認為結(jié)局也有兩個。一是在前期楚漢相爭之時,韓信自立門戶,那時候有成功的勝算;二是在劉邦奪下楚國之后,韓信再想要反對劉邦,勝算就非常小了。 韓信的能力非常出眾,不僅僅懂得用兵,更加是有謀略的一員大將。因為一開始投靠項羽,在項羽那邊沒有受到重用,因此轉(zhuǎn)而去了劉邦的大營。在劉邦那里,做到了大將軍的地位,從一個只有2000多兵的人,到擁有30萬之多的將領(lǐng)??梢娝钠橇κ欠浅柡Φ?。而且,當(dāng)時對陣項羽的時候,項羽還派人來游說韓信反,可奈何韓信沒有反叛之心,導(dǎo)致滅掉項羽之后,由于功高震主,被呂后反殺。臨死之前,才想到“悔不聽蒯通之言”。當(dāng)時如果聽了蒯通的話,在楚漢相爭的時候,與項羽聯(lián)合絞殺劉邦,再之后,和項羽二分天下,肯定能成功的。再不濟憑借當(dāng)時韓信的才能,與項羽對決一戰(zhàn),也肯定有勝利的機會。 可韓信如果沒有選擇在這個時候反劉邦的話,后面等到楚國滅亡了,再也沒有人能和劉邦抗衡了,而劉邦自己也建立了威信,天下之主已經(jīng)顯出。再加上,韓信的兵權(quán)又全部都被劉邦拿走了,之后,韓信也再也沒有自己的人能用了,也沒有威信可以樹立了。而劉邦身邊還有很多權(quán)臣,此時韓信再也沒有機會可以將已經(jīng)成型的劉邦拉下臺了,如果要反對,此時的結(jié)局也不會太好。 可憐的是韓信成也蕭何敗蕭何,就為了回饋劉邦的知遇之恩,而沒有造反,導(dǎo)致最后自己被滅三族。 當(dāng)年,當(dāng)年韓信如果聽蒯通之言,楚漢爭霸時自立,反劉邦,韓信謀反成功的可能性成功率倒底有多大?我個人認為百分之九十以上?;旧鲜强梢猿晒Φ?。 為何?理由非常簡單,看一看韓信手中的兵你就知道了,劉邦慘敗于項羽后,闖韓信軍營奪韓信帥印,留下多少漢兵給韓信?二千人,僅僅只有二千人,而之后韓信手中有多少人,三十多萬人,也就是說除二千人是原來的漢軍,其余的人都是新募來的新兵與其他六國的降兵,這些新人對劉邦不可能有感情,也不可能聽劉邦的,韓信要培植自己的勢力易如翻掌!其實就是連這二千人由于長期戰(zhàn)爭也留下不多了,可能實際數(shù)也就幾百人了。 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韓信若反,是件多少容易的事。 韓信拿下韓國之后,韓信向劉邦要代齊王,劉邦知道后非常生氣,不想給,但把旁邊的陳平與張良給急壞了,張良當(dāng)時就說:“韓信如反,無人能制” 張良當(dāng)時說過:“韓信如反,無人能制”這是說著玩的嗎?我看這是一句大實話,韓信如果反了,劉邦絕對是沒有任何辦法制服的,這也是后來韓信必死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良為何會說這樣的話,這是因為,韓信軍中除了幾個漢軍故將,已經(jīng)沒有什么漢軍的勢力了!韓信軍中以灌嬰、曹參的軍職最高,騎兵軍團總司令是灌嬰,步兵軍團總司令室曹參,韓信若反,灌嬰、曹參只有跟著反,為何,因為不跟著反只有被殺一途,不可能有其他的選擇,因為他們的手下已經(jīng)不是舊漢軍,都是新人,只可能聽韓信的,不可能聽灌嬰、曹參的。 劉邦武關(guān)奪帥印后只留下給了韓信多少人,二千人,曹參、灌嬰當(dāng)時去了劉邦那里并不在韓信軍中,后來的三十萬人都是韓信自己靠招募新兵與收六國降兵來壯大的,而韓信的隊伍壯大后,曹參、灌嬰這才又被劉邦派來掌握軍權(quán),你說,那些萬夫長,千夫長,關(guān)健時候是聽韓信的呢?還是聽這兩個后面才來當(dāng)官的人呢? 曹參、灌嬰對劉邦一定會很忠心嗎?我看未必,事實是,曹參、灌嬰對韓信佩服得不得了!當(dāng)年,劉邦與項羽在鴻溝對峙時,劉邦不知發(fā)了多少要韓信發(fā)兵夾攻項羽的命令,但韓信就是不動,這兩人還不是老老實實的觀望! 并沒有聽劉邦的命令! 項羽當(dāng)時還派武涉來當(dāng)說客,希望韓信反,韓信如果沒有反的力量,項羽怎么可能這么做? 劉邦本意并不想分封異姓王,為何還要封韓信為齊王,那是怕韓信反不得以而為之,是無奈何,如果韓信無反的能力,劉邦絕對不會這樣委曲求全的。 韓信做了代齊王,蒯通勸韓信反,如果韓信聽了此人之言,這時候韓信如果真反了,成功率有多高,我說是百分之一百。為何? 這是因為,劉邦這時候并不是皇帝,也不過只是一個王——漢王而以,大家反劉邦,大家不可能有心理負擔(dān),韓信當(dāng)了齊王也是王,劉、韓兩人的地位從法理上來看是平等的,你說曹參、灌嬰會聽誰的?如果你不聽韓信的,后果又會如何?不聽劉邦的,后果又會如何?大家心中都是有數(shù)的,這些人必會聽韓信的,如果不聽,勢必會被手下所殺,然后地位會被手下取而代之。 眾人要跟從的人,必定認為是最終能得天下的人,因為這樣就可得分封而可得富貴,當(dāng)時,劉邦有二十萬軍隊,項羽有十萬人,而韓信一人就有三十多萬人,你說以韓信的軍事能力,誰能笑到最后?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誰? 你必定會選擇那個最終能當(dāng)皇帝的人,你必定會選擇最后的勝利者,韓信有如此大的軍事優(yōu)勢,韓信又有如此的軍事才能,得到天下的可能性如此之大,比劉、項二人大多了,你又是韓信的部下,你會為了舊主而背判現(xiàn)在的新主嗎? 韓信最后的下場是被劉邦的婆娘呂后滅三族,后果嚴重不嚴重?謀反不成功最后的下場也不過如此,史書說得沒錯,韓信是為了感恩劉邦提攜和知遇之恩才沒有反,韓信被舊情所累,終于痛失良機。 劉邦是個常敗大王,在軍中根本沒有什么威望的。 劉邦當(dāng)了皇帝后,反了的人還大有人在,所以劉邦并沒有大家想像的那么高的威望,如果你是一個軍官,你愿意跟劉邦還是跟韓信?不明而喻!韓信那樣忠心于他,劉邦給韓信的報酬還是滅三族,其人品也好不到那里去,所以說漢軍舊將就一定會忠誠于他,不過是后人的猜測而以! 我認為,韓信如果反了,不但是只是天下三分有其一了,而是住定要做皇帝的! 為何,理由也很簡單,項羽派武涉來游說韓信反,項羽必定會與韓信聯(lián)手的! 二人一聯(lián)手,大下形式就完全變了,張耳、陳烯、英布、彭越這些墻頭草也必會加入滅劉隊伍,劉邦基本很快就會完蛋了。 必須先滅劉邦再來對付項羽,為何?主要原因是,項羽沒有稱帝之野心,項羽只想當(dāng)個王,而劉邦有那個當(dāng)皇帝的野心,所以必須先滅劉邦。 劉邦即使一時滅不了,也不可怕,因為劉邦已經(jīng)非常老了,拖上十來年,劉邦死了,劉肥為帝,滅起來就容易了,韓信畢竟很年輕! 史記不知大家看過沒有,韓信臨死前最后說的那句話是什么,“悔不聽蒯通之言” 為何會這么說,那就是后來他想明白了,蒯通說的是對的!如果蒯通說得不對,反起來困難,成功率低,風(fēng)險大,他臨死之前絕不會說那話,因為如果根本上就沒有謀反的機會,那還后悔什么?。?/p>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qū))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軍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quán)謀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神帥”。 韓信雖是漢朝的有功之臣,但也是第一個被殺害的功臣,那么韓信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又有何出身呢?目前我們對韓信的了解,都是從《史記》中出發(fā),司馬遷曾給他立過一個傳,叫《淮陰侯列傳》。 列傳一開頭就直接提到:“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好帶刀劍?!边@些話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信息,第一:韓信幼年時是布衣,什么是布衣呢?那就是沒有任何的官職,當(dāng)官的才能穿棉,那時候是沒有棉花的,因此這種棉只是麻木,而身為布衣的韓信只能穿布;第二:古代貧的意思是沒有錢財,之前說韓信是沒有官職的,所以可以說他是個貧窮的人;第三:他說韓信是帶著刀劍,但是我認為是劍,因為古漢語中有一個習(xí)慣,刀和劍喜歡連著說,為了好聽,第一個往往是虛的,并且司馬遷提到,韓信投奔項梁的時候,是執(zhí)劍從之,可以得出他拿的是劍。而古代拿劍的一般都是高貴出身,因此結(jié)論是韓信也許是個破落貴族。那么問題就來了,他為何就有如此遭遇呢? 韓信的這把劍估計是祖?zhèn)鞯模驗轫n信買不起,他只是一個混混,常去別人混飯吃,怎么可能會買的起一把好劍呢。幼年的韓信是不得別人喜歡,甚至是討人厭,大家都喜歡羞辱他。就有了之后有名的胯下之辱。 韓信在風(fēng)云變化的時代,是如何突穎而出的呢?全靠他的恩人,那就是蕭何。蕭何是誰呢?就是跟劉邦一起起義,并管理劉邦大小事務(wù)的人,就是個管內(nèi)務(wù)的人。并且蕭何評價他為“國士無雙”,可見對他的重視。之后就拜將,連年打戰(zhàn),展現(xiàn)其應(yīng)有的軍事才能。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果然反叛。劉邦親自率領(lǐng)兵馬前往,韓信托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里協(xié)助您?!表n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fā)動他們?nèi)ヒu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后告發(fā)了韓信準(zhǔn)備反叛的情況。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蕭何謀劃,令人假說劉邦平叛歸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后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于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劉邦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憫他,問:“韓信臨死時說過什么話?”呂后說:“韓信說悔恨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眲钫f:“那人是齊國的說客?!本驮t令齊國捕捉蒯通。蒯通被帶到,劉邦說:“你唆使淮陰侯反叛嗎?”蒯通回答說:“是。我的確教過他,那小子不采納我的計策,所以有自取滅亡的下場。假如那小子采納我的計策,陛下怎能夠滅掉他呢?”劉邦生氣地說:“煮了他?!必嵬ㄕf:“哎呀,煮死我,冤枉啊!”劉邦說:“你唆使韓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說:“秦朝法度敗壞,政權(quán)瓦解的時候,山東六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事,一時天下英雄豪杰象烏鴉一樣聚集。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杰都來搶奪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動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跖的狗對著堯狂叫,堯并不是不仁德,只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當(dāng)這時,我只知道有個韓信,并不知道有陛下。況且天下磨快武器、手執(zhí)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業(yè)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從心罷了。您怎么能夠把他們都煮死呢?”劉邦說:“放掉他?!本蜕饷饬素嵬ǖ淖镞^。 對于韓信的評價,愚以為還是司馬光說的最好 “始漢與楚相拒滎陽,信滅齊不還報而自王; 其后漢追楚至固陵,與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 當(dāng)是之時,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顧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則信復(fù)何恃哉! 夫乘時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 酬功而報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難哉!”韓信求利于君主并無不可,但他用市井手段要挾君主,這就為自己挖好了墳?zāi)?,可憐可悲可嘆??紤]到他所處的時代,中國的帝國之路剛剛開始,韓信成了一個懵懂的犧牲品,這并不是他的錯,他沒有和后人一樣的國家觀,在他的觀念里,從來就沒有為國家奉獻這件事,只有為自己牟利。在我看來,他是一個手法高超的賭徒,但是賭徒遲早要輸?shù)粢磺?。隨著漢朝大一統(tǒng)帝國的建立與穩(wěn)固,全體國民逐漸形成了對國家的忠誠,再難有韓信這樣拿軍國大事為籌碼與皇帝討價還價的投機者,取而代之的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耿介誠臣。 韓信自己性格也有缺陷 居功自傲 首先我認為殺韓信的人是蕭何,有很多史書都是這樣寫的,只是跟劉邦有一點關(guān)系 后來,韓信運籌帷幄,逐鹿中原,為劉漢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有人告他謀反。劉邦削了他的兵權(quán)。漢十年,劉邦親征陳??。韓信稱病未出,卻暗中派人與陳聯(lián)絡(luò),家臣告密,坐鎮(zhèn)京城的呂后想召見韓信,又怕他擁兵不肯就范,就同蕭何商議計策。解鈴還須系鈴人,畢竟蕭何老謀深算,他派人傳旨韓信,聲稱陳??已經(jīng)被捉拿斬殺了,列侯、群臣都要進宮朝賀。蕭何欺騙韓信道:“你盡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強進宮朝賀,以免皇上生疑?!?可憐韓信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一踏進宮門,即被呂后預(yù)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綁,架至長樂宮懸鐘室,身首異處了。這是第二次臨刑了,他喟嘆道:“我后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竟被婦人小子所欺騙,這難道不是天意嗎?”于是誅殺了韓信一家三族。這就是敗也蕭何。 作為“生死一知己”的蕭何,對起兵反叛的英布尚且能從容對待,在劉邦面前為他網(wǎng)開一面,卻為何如此對待韓信呢?洪邁在《容齋續(xù)筆》中是這樣解釋的:因為漢高祖劉邦帶兵在外,呂后在朝中把持政權(quán),突然發(fā)生了緊急變故,蕭何身為京城留守之任,所以不得不立即殺掉韓信,不像英布的事還處在似是而非的境地,可以從容謀劃的??梢娍斓稊貋y麻,蕭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