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庸原文譯文

 新用戶4541Ay47 2021-04-26

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上天賦予人的這一點真靈,就是人的自性本性。人依循天理良心(本性)的所思所做所為就叫做道。接受圣人的教化,改毛病去脾氣,能調(diào)整自己的太過或不及,而回到自性中道,這就是修道。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離,就是身外之物了,不是“道”了。所以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要戒懼謹慎;在別人聽不到的地方,要有敬畏的存心。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沒有比隱暗的地方更容易顯現(xiàn)是非善惡的;沒有比那細微之事物更容易顯現(xiàn)曲直對錯的。所以修道之人在獨處之時也要戒懼謹慎,戰(zhàn)勝自己那些容易出軌的心念與行為。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喜怒哀樂是人人都有的情感,但當(dāng)喜怒哀樂的情感還沒有發(fā)動的時候,心是寂然不動的,所以沒有(太過與不及)的弊病,這就叫做(中)。當(dāng)七情六欲感應(yīng)外境而發(fā)了出來,都能做到?jīng)]有太過與不及,沒有不合理而都能恰好中節(jié),這就叫做(和)。中是生天生地生人的大根源;和是天下萬物所共同通行的大路。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有修養(yǎng)的君子如果能做到順道體合道用的中與和兩種境界,那么天地都會安居正位,萬物也都可以順?biāo)焐L。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br>  仲尼說:“君子遵循中庸之道為人處世,小人對人對事往往違背中庸的準(zhǔn)則?!?/span>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有書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書作“小人之中庸也”)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br>  “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是因為君子能隨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恰到好處地把握中正的原則,行事處世有度;小人之所以背離中庸,是因為他們不能約束自己的言行,主觀武斷,沒有準(zhǔn)則,無所顧忌?!?/span>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br>  孔子說:“中庸是最高的境界??!很少有人能夠長久的保持這種品質(zhì)!”

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br>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施行的原因,我是知道的: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也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沒有才能的人根本做不到?!?/span>

  “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br>  “就像沒有不吃飯的人,但能夠真正品嘗出滋味的卻很少?!?/span>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br>  孔子說:“中庸之道恐怕是不能施行了?!?/span>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孔子說:“舜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他喜歡向別人請教問題,又善于分析別人淺近話語里的含義。隱藏互相詆毀的誹謗言語,贊揚他人的善行。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再采納適中的用于老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qū)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br>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qū)趕到羅網(wǎng)陷阱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span>

第八章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br>  孔子說:“顏回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選擇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處,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讓它失去?!?/span>

第九章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br>  孔子說:“天下國家是可以平定治理好的,官爵俸祿是可以放棄的,雪白的刀刃可以踩過去,中庸之道卻不是能夠輕易做到的?!?/span>

第十章

  子路問強。
  子路問什么是強。

  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孔子說:“是南方的強?北方的強?還是你自己所認為的強呢?”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
  “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復(fù),這是南方的強,品德高尚的人就具備有這種強?!?/span>

  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用兵器甲盾當(dāng)枕席,死了也不后悔,這是北方的強,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這種強?!?/span>

  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nèi)桑粡娫粘C。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br>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強??!保持自己中和之道而不隨意偏向任何一方,這才是真強??!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強??!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變,這才是真強??!”

第十一章

  子曰:“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
  孔子說:“追求生僻的道理,做些怪誕的事情來欺世盜名,后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為他立傳,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德行高尚的人遵循中庸之道去做事,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span>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費而隱。
  君子所遵循的道廣大而又精微。

  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普通男女雖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最高境界的道,即便是圣人也有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雖然不賢明,也可以實行君子的道,但最高境界的道,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但人們?nèi)杂胁粷M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說到“大”,就大得連整個天下都載不下;君子說到“小”,就小得連一點兒也分不開。

  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毖云渖舷虏煲?。
  《詩經(jīng)》說:“鳶鳥飛向天空,魚兒跳躍深水?!薄边@是說君子的中庸之道在天地上下之間都是顯豁的。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君子所遵循的道,開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卻昭著于整個天地之間。

第十三章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孔子說:“中庸之道并不會遠離人。如果有人實行中庸之道卻遠離他人,那就無法實行中庸之道?!?/span>

  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瘓?zhí)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詩經(jīng)》說:'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樣就在眼前?!弥尤タ硺渥龈?,準(zhǔn)備照著舊斧把的樣子做新斧把,但是斜著眼睛看上去,斧把的樣子好像還是離得很遠。所以,君子總是根據(jù)不同人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辦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錯誤實行道就行?!?/span>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忠恕與道不遠,不愿施于己身的,也不要施與別人。?!?/span>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br>  “君子的道有四項,我孔丘連其中的一項也沒有能夠做到:子女應(yīng)該孝敬父母,我沒能做到;臣民應(yīng)該忠于國君,我沒能做到;弟弟應(yīng)該尊敬哥哥,我沒有能夠做到;朋友應(yīng)該有信用的,我沒有能夠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實踐,平常的言談盡量謹慎。德行的實踐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勵自己努力;言談卻不敢放肆而無所顧忌。說話符合自己的行為,行為符合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君子怎么會不忠厚誠實呢?…”

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君子安于現(xiàn)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yīng)做的事,不對地位以外的名利存非分之想。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處于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yīng)做的事;處于貧賤的狀況,就做貧賤人應(yīng)做的事;到了夷狄這些族的地方,要學(xué)會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去思考;處于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之中應(yīng)做的事。君子無論處于什么情況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處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處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所以,君子安居現(xiàn)狀來等待天命,小人卻鋌而走險妄圖獲得非分的東西。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br>  孔子說:“君子為人處世就像射箭一樣,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術(shù)不行。”

第十五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君子施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

  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詩經(jīng)》說:“妻子兒女感情和睦,協(xié)調(diào)有如琴瑟。兄弟關(guān)系融洽,和順又快樂。使你的家庭美滿,使你的妻兒幸福?!?/span>

  子曰:“父母其順矣乎?!?br>  孔子贊嘆說:“這樣,父母也就稱心如意了?。 ?/span>

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br>  孔子說:“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

  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看它也看不見,聽它聽不到,但它卻體現(xiàn)在萬物之中,沒有一種事物能夠離開它?!?/span>

  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天下的人都齋戒沐浴,穿上莊重整齊的服裝去敬奉祭祀它。浩浩蕩蕩,鬼神好像飄浮在人們的頭上,又仿佛流動在人們的身旁?!?/span>

  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詩經(jīng)》說:'鬼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么能夠怠慢不敬呢?’”

  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br>  “ 鬼神既看不見又聽不到,十分隱微,而善于賜福降禍,又非常明顯,真實的東西是不可掩蓋的,就像鬼神一樣??!”

第十七章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圣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nèi)。宗廟饗之,子孫保之?!?br>  孔子說:“舜大概是最孝敬的人了。德行上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貴的天子,財富上擁有整個天下,宗廟里祭祀他,子子孫孫都繼承他的功業(yè)?!?/span>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所以,有高尚德行的人必會得到相應(yīng)的地位,必定會得到相應(yīng)的財富,必定得到他應(yīng)有的名望,必然長壽?!?/span>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所以,上天生養(yǎng)萬物,必定根據(jù)它們的資質(zhì)而厚待它們。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span>

  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詩經(jīng)》說:'高尚優(yōu)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讓人民安居樂業(yè),享受上天賜予的福祿。上天保佑他、任用他,這是上天的意志啊?!?/span>

  故大德者必受命。”
  “所以,有高尚德行的人必定會承受天命?!?/span>

第十八章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
  孔子說:“古代帝王中無憂無慮的,大概只有周文王吧!王季是他的父親,周武王是他的兒子,父親王季為他開創(chuàng)了事業(yè),兒子武王繼承了他的遺愿,完成他還沒有完成的事業(yè)。

  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nèi)。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武王繼續(xù)著曾祖太王、祖父王季、父親文王未完成的大業(yè),滅掉了大殷,奪得了天下。他沒有失去自己顯赫的名聲,獲得了天子的尊貴,獲得了天下四海財富,后代在宗廟里祭祀他,子子孫孫永不斷絕。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周武王晚年受命于天平定天下,周公成就文王武王的德行,追尊太王、王季為王,用天子的祭祀祭祖先。這種制度一直實行到諸侯、大夫、士以及庶人之中:如果父親是大夫,兒子是士,就用大夫的禮安葬,用士的禮祭祀;如果父親是士,兒子是大夫,就用士的禮節(jié)安葬,用大夫之禮祭祀;為旁親服一年齊衰喪,這種制度實行到大夫;為父母服三年斬衰喪,這種制度實行到天子;為父母服喪不分貴賤都是一樣的?!?/span>

第十九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
  孔子說:“武王,周公真是最守孝道的人了!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所謂的孝者,就是善于繼承先人的遺志,善于繼續(xù)先人未完成的事業(yè)。

  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shè)其裳衣,薦其時食。
  在春秋兩季祭祀的時節(jié),整修祖宗廟宇,陳列祭祀器具,擺設(shè)先王遺留下來的衣裳,進獻祭祀的鮮美食物。

  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
  宗廟祭祀的禮制,是要排列父子、長幼的順序。按官爵排列次序,就可以分辨出貴賤,按職位排列次序,就能分辨出賢與不賢;敬酒時晚輩先向長輩舉杯,這樣祖先的恩惠就會延及到晚輩,宴飲時按頭發(fā)的黑白次序坐,這樣就使老少有次序。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站到自己的位置上,進行應(yīng)有禮節(jié),奏起那音樂,恭敬那所尊重的,敬愛那所親愛的,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一樣,侍奉亡者如同侍奉生存的一樣,這是最高的孝了。

  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br>  郊祭與社祭的禮節(jié),用以侍奉先帝,宗廟的祭禮,用以祭祀祖先。明白郊、社這兩種祭禮以及禘與嘗的義理,治理國家就如同展示這手掌一樣容易了?!?/span>

第二十章

  哀公問政。
  魯哀公詢問關(guān)于治理國家的道理。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孔子說:“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記載在典籍上。他們在世,這些政事就實施;他們?nèi)ナ?,這些政事也就廢弛了?!?/span>

  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
  “以人立政,政治就會迅速清明,這就像用沃土植樹,樹木會迅速生長?!?/span>

  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說起來,這政事就像蘆葦一樣,完全取決于任用什么人。要得到適用的人在于修養(yǎng)自己,修養(yǎng)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從仁義做起?!?/span>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仁就是愛人,親愛親族是最大的仁。義就是事事做得適宜,尊重賢人是最大的義?!薄爸劣谡f親愛親族要分親疏,尊重賢人要有等級,這都是從禮制中產(chǎn)生出來的?!?/span>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處在低位的人,如果得不到高位的人的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普通百姓?!?/span>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所以,君子不能不注意修養(yǎng)自己。要修養(yǎng)自己,就不能不侍奉親人;要侍奉親人,就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就不能不知道天理?!?/span>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普天下的大道有五種,實踐大道的美德有三種。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交往,這五項是天下的大道。智慧、仁愛、英勇這三者是天下的大德行。實踐大道的道理是同樣的?!?/span>

  或生而知之;或?qū)W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虬捕兄?;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br>  “比如說,有的人生來就知道它們,有的人通過學(xué)習(xí)才知道它們,有的人要遇到困難后才知道它們,但只要他們最終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樣的了。又比如說,有的人自覺自愿地去實行它們,有的人為了某種好處才去實行它們,有的人勉勉強強地去實行,但只要他們最終都實行起來了,也就是一樣的了?!?/span>

  子曰:“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喜愛學(xué)習(xí)就接近智慧了,盡力去實行就接近仁愛了,知曉羞恥就接近勇了?!?/span>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知道這三點,就知道怎樣修養(yǎng)自己,知道怎樣修養(yǎng)自己,就知道怎樣管理他人,知道怎樣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樣治理天下和國家了?!?/span>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凡是治理天下,一般有九條原則,那就是:修養(yǎng)自身,尊重賢人,親愛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群臣,愛民如子,招納工匠,善待遠客,安撫諸侯。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修養(yǎng)自身就能確立正道;尊重賢人就不會思想困惑;親愛親族就不會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會遇事慌張;體恤群臣,士人們就會盡力報答;愛民如子,老百姓就會努力生產(chǎn);招納工匠,財物就會充足;優(yōu)待遠客,四方就會來歸順;安撫諸侯,天下就會敬服。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像齋戒那樣凈心虔誠,穿著莊重整齊的服裝,不符合禮儀的事堅決不做,這是為了修養(yǎng)自身;驅(qū)除小人,疏遠女色,看輕財物而重視德行,這是為了尊崇賢人;提高親族的地位,給他們以豐厚的俸祿,與他們愛憎相一致,這是為了親愛親族;讓眾多的官員供他們使用,這是為了敬重大臣;真心誠意地任用他們,并給他們以較多的俸祿,這是為了體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誤農(nóng)時,少收賦稅,這是為了愛民如子;經(jīng)常視察考核,按勞付酬,這是為了招納工匠;來時歡迎,去時歡送,嘉獎有才能的人,救濟有困難的人,這是為了優(yōu)待遠客;延續(xù)絕后的家族,復(fù)興滅亡的國家,治理禍亂,扶持危難,按時接受朝見,贈送豐厚,納貢菲薄,這是為了安撫諸侯。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所以行之者一也。
  “總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國家有九條原則,但實行這些原則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任何事情,事先有預(yù)備就會成功,沒有預(yù)備就會失敗。說話先有預(yù)備,就不會中斷;做事先有預(yù)備,就不會受挫;行為先有預(yù)備,就不會后悔;道路預(yù)先選定,就不會走投無路。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辦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辦法:不孝順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順父母有辦法:自己不真誠就不能孝順父母;使自己真誠有辦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夠使自己真誠?!   罢嬲\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擁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則,這樣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誠,就要選擇美好的目標(biāo)執(zhí)著追求: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
  “廣泛學(xué)習(xí),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切實實行。

  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要么不學(xué),學(xué)了沒有學(xué)會絕不罷休;要么不問,問了沒有懂得絕不罷休;要么不想,想了沒有想通絕不罷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沒有明確絕不罷休;要么不實行,實行了沒有成效絕不罷休。別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

  有弗學(xué),學(xué)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如果真能夠做到這樣,雖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雖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p>

第二十一章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br>  由內(nèi)心真誠而自然明白道理,就叫做天性;由明白存在的意義而做到真誠,這就叫教化。真誠就會通曉事理,通曉事理就會真誠。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人,才能充分發(fā)揮他的本性;能充分發(fā)揮他的本性,就能充分發(fā)揮眾人的本性;能充分發(fā)揮眾人的本性,就能充分發(fā)揮萬物的本性;能充分發(fā)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幫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幫助天地養(yǎng)育萬物,就可以與天地并列了。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比圣人差一些的賢人,在細微處下工夫,也能達到真誠的境界。達到真誠就會表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出來就會逐漸顯著,顯著了就會發(fā)揚光大,發(fā)揚光大就會感動他人,感動他人就會引起轉(zhuǎn)變,引起轉(zhuǎn)變就能化育萬物。只有天下最真誠的人能化育萬物。

第二十四章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最高境界的真誠可以預(yù)知未來的事。國家將要興盛,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國家將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F(xiàn)象。它呈現(xiàn)在蓍草龜甲上,體現(xiàn)在身體儀態(tài)上。禍福將要來臨時,是??梢灶A(yù)先知道,是禍也可以預(yù)先知道。所以極端真誠就像神靈一樣微妙。

第二十五章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真誠是人的自我完善,道是人自己引導(dǎo)自己。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真誠是事物的發(fā)端和歸宿,沒有真誠就沒有了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誠為貴。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nèi)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不過,真誠并不是自我完善就夠了,而是還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與外物的準(zhǔn)則,所以任何時候施行都是適宜的。

第二十六章

  故至誠無息。
  所以,極端真誠是永不停止的。

  不息則久,久則征。
  永不停止就會保持長久,保持長久就會顯露出來。

  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顯露出來就會悠遠,悠遠就會廣博深厚,廣博深厚就會高大光明。

  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廣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載萬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蓋萬物;悠遠長久的作用是生成萬物。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廣博深厚可以與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與天相比,悠遠長久則是永無止境。

  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達到這樣的境界,不顯示也會明顯,不活動也會改變,無所作為也會有所成就。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天地的法則,簡直可以用一個“誠”字來囊括:誠本身專一不二,所以生育萬物多得不可估量。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大地的法則,就是廣博、深厚、高大、光明、悠遠、長久。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
  今天我們所說的天,原本不過是由一點一點的光明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無邊無際時,日月星辰都靠它維系,世界萬物都靠它覆蓋。今天我們所說的地,原本不過是由一撮土一撮土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廣博深厚時,承載像華山那樣的崇山峻嶺也不覺得重,容納那眾多的江河湖海也不會泄漏,世間萬物都由它承載了。今天我們所說的山,原本不過是由拳頭大的石塊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高大無比時,草木在上面生長,禽獸在上面居住,寶藏在上面儲藏。今天我們所說的水,原本不過是一勺一勺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浩瀚無涯時,蛟龍魚鱉等都在里面生長,珍珠珊瑚等值價的東西都在里面繁殖。

  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办逗醪伙@,文王之德之純?!鄙w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詩經(jīng)》上說:“只有上天的定命,深遠不止。”這大概是說天之所以成為天的原因。啊,難道不光明!文王的德行這么純潔,這大概是說文王之所以被尊奉為文王,是因為他純一,而且永無止境。

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
  偉大啊,圣人的道!

  洋洋乎,發(fā)育萬物,峻極于天。
  浩瀚無邊,生養(yǎng)萬物,與天一樣崇高。

  優(yōu)優(yōu)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充足而有余??!禮儀有三百條,威儀有三千條。

  待其人而後行。
  這些都有待于圣人來實行。

  故曰:“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br>  所以說,如果沒有極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極高的道。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xué),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養(yǎng)而又注重知識學(xué)問,達到廣博境界而又鉆研精細之處,極端高明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溫習(xí)已學(xué)過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的見解,為人樸實厚道而又崇奉禮節(jié)。

  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逼浯酥^與?
  所以身居高位不驕傲,身居低位不自棄,國家政治清明時,他的言論足以振興國家;國家政治黑暗時,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对娊?jīng)》說:“既明智又通達事理,可以保全自身?!贝蟾啪褪钦f的這個意思吧?

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zāi)及其身者也?!?br>  孔子說:“愚昧卻喜歡自以為是,卑賤但又好獨斷專行。生活在當(dāng)下的時代,卻一心想要恢復(fù)古代的做法。這樣做,災(zāi)禍一定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span>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不是天子,就不要議訂禮儀,不要制訂法度,不要考訂文字規(guī)范。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現(xiàn)在普天下車轍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倫理觀念統(tǒng)一。

  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雖有天子的地位,如果沒有天子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禮樂制度的;雖然有天子的德行,如果沒有天子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禮樂制度的。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xué)殷禮,有宋存焉。吾學(xué)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孔子說:“我談?wù)撓某亩Y制,夏的后裔杞國已不足以驗證它;我學(xué)習(xí)殷朝的禮制,僅僅有宋國保持著它;我學(xué)習(xí)周朝的禮制,現(xiàn)在還實行著它,所以我遵從周禮。”

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
  治理天下能夠做好議訂禮儀,制訂法度,考訂文字規(guī)范這三件重要的事,就可以減少過失了吧!

  上焉者雖善,無征。無征,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
  居于上位的人,雖然品行很好,但如果沒有驗證的話,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會聽從。居于下位的人,雖然品行很好,但由于沒有尊貴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會聽從。

  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所以,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先修養(yǎng)自身的德行,并從老百姓那里得到驗證??疾橄?、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而沒有背謬,立于天地之間而沒有悖理的地方,質(zhì)詢于鬼神而沒有可疑的地方,百世以后待到圣人來驗證也沒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質(zhì)詢于鬼神而沒有疑問,這是知道天理;百世以后侍到圣人出現(xiàn)也沒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這是知道人意。

  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所以君子的舉動能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法則,君子的行為能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法度,君子的言談能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準(zhǔn)則。在遠處有威望,在近處也不使人厭惡。

  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本游从胁蝗绱?,而蚤有譽于天下者也。
  《詩經(jīng)》說,“在那里沒有人憎惡,在這里沒有人厭煩,日日夜夜操勞啊,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本記]有不這樣做而能夠早早在天下獲得名望的。

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孔子繼承堯舜的傳統(tǒng),以文王、武王為典范,上遵循天時運行的規(guī)律,下符合水土地理的環(huán)境。

  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
  就像天地那樣沒有什么不能承載,沒有什么不能覆蓋。又好像四季的交錯運行,日月交替光明。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萬物一起生長而互不妨害,遵循各自的規(guī)律而互不沖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樣長流不息,大的德行使萬物敦厚純樸。這就是天地的偉大之處??!

第三十一章

  唯天下至圣,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fā)、強、剛、毅、足以有執(zhí)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只有天下崇高的圣人,才能做到聰明智慧,能夠居于上位統(tǒng)治天下;寬宏大量,溫和柔順,能夠包容天下;奮發(fā)勇健,剛強堅毅,能夠決斷天下大事;威嚴莊重,忠誠正直,能夠博得人們的尊敬;條理清晰,詳辨明察,能夠辨別是非邪正。

  溥博,淵泉,而時出之。
  圣人的美德,廣闊博大,像深不可測的泉水,時時涌出。

  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
  德行廣博如天,德行深厚如淵。美德表現(xiàn)在儀表上,人們沒有誰不敬佩;表現(xiàn)在言談中,人們沒有誰不信服;表現(xiàn)在行動上,人們沒有誰不喜悅。

  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這樣,美好的名聲廣泛流傳在中國,并且傳播到邊遠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凡是車船行駛的地方,人力通行的地方,霜露降落的地方;凡有血氣的生物,沒有不尊重和不親近他們的,所以說圣人的美德能與天相匹配。

第三十二章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jīng)綸天下之大經(jīng),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
  只有對天下百姓的真誠,才能成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樹立天下的根本,掌握天地化育萬物的深刻道理,這需要依憑什么呢!

  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
  他的仁心那樣誠摯,他的思慮像潭水那樣幽深,他的美德像天空那樣廣闊。

  茍不固聰明圣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如果不真是聰明智慧,通達天賦美德的人,還有誰能知道天下最高的真誠呢?

第三十三章

  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fēng)之自,知微之顯??膳c入德矣。
  《詩經(jīng)》說:“內(nèi)穿錦緞,外罩麻衣?!边@是為了避免錦衣花紋大顯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顯露無遺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從不厭倦,簡樸而內(nèi)有文采,溫和而有條理,懂得遠從近開始的道理,懂得風(fēng)氣有源頭的道理,懂得微小的事物一定會顯露的道理,這樣,就可以進入道德的境界了。

  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惫示觾?nèi)省不疚,無惡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詩經(jīng)》說:“潛藏雖然很深,但依然清晰可見?!彼跃幼晕曳词]有愧疚,沒有惡念頭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這些不被人看見的地方吧?

  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惫示硬粍佣?,不言而信。
  《詩經(jīng)》說:“看你獨自在室內(nèi)的時候,也能無愧于神明?!彼裕泳褪窃跊]做什么事的時候,也能表現(xiàn)出他的恭敬,就是在沒有對人說什么的時候也是信實的。

  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笔枪示硬毁p而民勸,不怒而民威于鈇鉞。
  《詩經(jīng)》說:“默默無聲地祈禱,現(xiàn)在不再有紛爭?!彼裕硬挥觅p賜,老百姓也會互相對勉;不用發(fā)怒,老百姓也會像看到刀斧刑具一樣畏懼。

  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笔枪示雍V恭而天下平。
  《詩經(jīng)》說,“大大地弘揚美好德行,諸侯百官們都來效法。”所以,君子篤實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弊釉唬骸奥暽谝曰?,末也。”
  《詩經(jīng)》說:“我懷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厲聲厲色?!笨鬃诱f:“用厲聲厲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為?!?/span>

  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吧咸熘d,無聲無臭?!敝烈?。
  《詩經(jīng)》說:“德行輕如毫毛。”輕如毫毛還是有物可比擬?!吧咸焖休d的,既沒有聲音也沒有氣味?!边@才是最高的境界?。?/span>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