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經(jīng):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 一、 太陽(寒水):主表之營衛(wèi),就是體表的溫度感應,還掛點水汽代謝,脈浮。 ●桂枝湯:太陽中風(受風氣)。腦后有點虛虛,脈浮數(shù),發(fā)熱(不一定),發(fā)汗(要有,是和麻黃湯的區(qū)別),怕風,不想見風吹。內(nèi)心微微煩。 ●麻黃湯:太陽傷寒(受寒氣)。脈浮緊。發(fā)熱(不一定有),無汗(要點),怕風怕寒,比桂枝湯重。身體感覺有點繃住,嚴重會腿腳酸痛。 【有汗不得用麻黃】 ●葛根湯:太陽傷寒掛于桂枝湯和麻黃湯中,要點是后腦勺僵硬。 ●桂枝麻黃湯:有桂枝癥但是同時有點傷寒,營衛(wèi)皆中招了。 ●小青龍湯:麻黃湯癥加肺中有冷水。 ●大青龍湯:麻黃湯+白虎湯的結(jié)構(gòu)。傷寒而肺有大熱。 ●桂枝杏仁厚樸湯:桂枝湯的癥狀加有點兒咳嗽或者喘。 ●五苓散:太陽傷寒而影響水代謝,膀胱有熱,小便不利。 二、 陽明(躁金):傷寒之氣傳到陽明胃部。脈洪大、身熱,大便都有問題。 白虎湯主化熱、 調(diào)胃承氣主調(diào)胃、 小承氣主化胃部之氣結(jié)、 大承氣主化躁屎。 (陽明的癥現(xiàn)代少見,自己沒經(jīng)驗,不獻丑) 三、 少陽(相火):三焦肝膽,主五臟六腑的連接信息網(wǎng)絡,體內(nèi)的膜網(wǎng),靈魂的模子。脈弦。 ●小柴胡湯:脈弦、口苦、咽干、目眩、不想吃飯、寒熱往來(一天發(fā)熱一天不發(fā)、發(fā)發(fā)又不發(fā)的感覺),肋下不舒服。 ●柴胡桂枝湯:小柴胡湯的癥狀再加點桂枝湯的怕風和微微煩,頭暈。 四、太陰(濕土):主脾胃,重在脾和小腸和胃部消化,陽明是胃有熱。太陰是虛寒而導致消化系統(tǒng)不暢。脈沉遲。 ●理中湯(附子理中湯):感冒、脾胃虛寒、不想吃飯,感覺化不了食物,多少生冷也會落在這個癥狀。 ●平胃散(并不是經(jīng)方的藥,但是好用,所以放在這里):主祛脾胃濕氣,特別適合女性,原因太玄,不想說。 五、 少陰(君火):君火主意識,少陰癥者如抑郁癥,沒生命力,想撲床,消極懈怠,想自殺。脈微細。 ●麻附辛:少陰傷寒,脈微,想撲床,喉嚨痛(這是重點)。 麻附辛只能用一到兩次,還有癥狀轉(zhuǎn)下面的麻附甘。 ●麻附甘:麻附辛沒好透,用麻附甘溫柔點。 ●真武湯:扶腎陽,消耗精氣,純粹的人虛虛,抑郁不想生活,想睡覺,沒生命力,對性欲都沒興趣。 ●四逆湯:回陽救逆,主要是用來提生少陰陽氣,在真武癥狀基礎上加身體寒冷,四肢不溫。(附子無干姜不熱) 六、厥陰(風木):溝通陰陽,人體的陰和陽的連接之處。 代表方子:烏梅丸、 當歸生姜羊肉湯(暖身大補、去下焦寒氣,調(diào)女經(jīng))、 吳茱萸湯(肝經(jīng)大寒,痛連頭頂) 七、 虛勞篇: ●薯蕷丸:補虛,去一身風氣,感冒都可以吃的補藥,如果其他補藥吃了都補不進去,就先吃這個。 ●腎氣丸:補腎為主,肝脾腎三泄三補。加桂附外掛補腎陽。吃腎氣丸可以回春,提高睡眠質(zhì)量,或者相當睡一兩小時。 ●桂枝龍骨牡蠣湯:提攜副交感神經(jīng),讓人放松,桃花藥。 ●柴胡龍骨牡蠣湯:玄藥,不解釋。 ●附子理中湯:暖脾胃之藥,如果脾胃不暖,補藥難化。 ●小建中湯:補中氣,補脾,提高小腸吸收力,外帶平肝潤肝。適合肝木乘脾的保養(yǎng)藥。長肌肉之藥。 辯證之道: 六經(jīng)+八綱+五臟虛實生克。 六經(jīng):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 八綱:陰陽寒熱虛實表里。 五臟虛實生克:陽實正生、陰實逆生。陽虛正克、陰虛倒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