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那樣,朱元璋早年困苦,堪稱中國歷史上,本錢最少的皇帝,他歷盡艱辛,命運在攻占集慶的那一刻開始改變,攻占集慶后改集慶為應(yīng)天。 他終于有了逐鹿中原的平臺與雄心。 自此他有了像樣根據(jù)地,但他不是偏安一隅的人,他開始奉行朱溫的九字方針: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終于在猥瑣發(fā)育中,一步步壯大。干掉了陳友諒,殺掉了張士誠,在站穩(wěn)江南后,打著:“驅(qū)逐胡擄,恢復(fù)中華”的旗號,以徐達為將,率軍北上,一舉滅了元朝。使元帝跑回了大草原。 老朱家的根據(jù)地在江南,而且明朝是中華歷史,唯一一個從南向北,統(tǒng)一全國,最后成功了的王朝,應(yīng)該說江南是他的大力支持者。但江南世族把朱元璋視為亂臣賊子,這一度讓老朱頭疼不已。 首先,江南世族如果不承認,自己的皇位就真的名不正言不順,古代十分重視禮制,講究凡事名正言順,不然就視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而古代世族是非常有實力的,也不能殺,殺了不能給天下一個合理的說法,其次連年的征戰(zhàn),讓中華大地滿目瘡痍,朱元璋登基后視察揚州,昔日繁華的揚州城竟?jié)M城白骨,百姓易子而食。足見當時戰(zhàn)亂的破壞成度,朱元璋要想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還少不了江南這些富紳的支持。 畢竟南宋之后,江南的經(jīng)濟都是全國最好的,大大超越了北方,有的王朝為了防止謀反,不惜征收重稅。 江南,在中華的歷史上逐漸占據(jù)著越來越高的地位。 朱元璋好歹是漢人,人家滅元也是師出有名,為何富紳支持胡虜,也不支持大明呢? 利益至上主義元朝雖然明確的四種人政策,容易造成民族敵對。但也并非是蒙古人高高在上,蒙古人也有許多被奴役,販賣的。 元朝政府沿用了科舉制度,一百年間,也選漢人來維護統(tǒng)治,其中江南的尤多。 自古江南多才士。朱元璋即位后召開的第一場科考,大型全國統(tǒng)一考試,沒有地域名額分配,完全擇優(yōu)錄取,最終榜上有名的全是南方人,北方無一人上榜。太祖大怒,主張殿試,復(fù)錄之 ,變成全是北方人,南方無一人上榜。 不知道這是不是朱元璋給那些豪紳的下馬威:這天下,終究是朕的天下。朕的地盤朕做主。 豪紳如果承認了大明的地位,自己在元朝獲得的一切,都講灰飛煙滅,一去不返。 所以他們打著元朝遺老的旗號,拒不配合新朝。 儒家的忠孝思想元朝政府畢竟統(tǒng)治了中國一百余年,他有他的科舉制,就有他的衛(wèi)道士,儒家講究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種愚忠思想,也使得許多腐儒要么頑抗,要么退隱江湖,過起了隱居生活,也不配合新朝。 儒家講究“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元朝的腐朽統(tǒng)治,人民易子而食,也激不起這些達官貴伸的同情,他們只是想去維護一個腐朽破落的王朝,好成就自己的富貴,自己的節(jié)義。 哀哉!痛哉 ! 張陳的殘存勢力要知道當初占領(lǐng)江南的,不止朱元璋還有陳友諒跟張士誠,陳友諒跟張士誠隨便一個都讓朱元璋很是忌憚。這兩個人在江南的勢力很大,都大大的超過了朱元璋,但朱元璋最終靠著謀士的輔佐,和他自身的領(lǐng)導(dǎo)才能。于鄱陽湖險勝陳友諒,后又逐漸滅掉張士誠,二部雖然被消滅了,但在江南盤踞已久,有些勢力還仍在。 所以不服朱元璋的統(tǒng)治,也是情理之中了。 幻想元軍再來還有一部分人,癡癡的幻想,元軍會卷土重來。正所謂“白發(fā)遺民真可哀,途窮猶望北兵來”。 元朝滅亡明朝建立,社會利益注定要被從新分配,很多既得利益者要面臨重新的洗牌。再加上深深刻進骨子里的忠君思想,所以使得江南士族根本就不支持朱元璋。一向弒殺成性的朱元璋,這次裝起了謙謙君子。 于是又開始大幅修改《元史》,其修改內(nèi)容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一、朱元璋將紅巾軍寫成是“賊”,而自己則是滅賊得的天下,并非是從元朝手中竊取的。 二、朱元璋效力于龍鳳政權(quán)的事跡被隱去,將自己出身于黃巾軍的事跡抹掉,同時韓林兒的死與自己也便無關(guān)了。 三、把朱元璋與元朝的作戰(zhàn)隱藏很多,這樣朱元璋主要是與賊作戰(zhàn),反而成了元朝的守護者,只是一不小心將元朝的天下奪了。 明太祖朱元璋親賜:江南第一家 就這樣,逐漸緩和了矛盾,使的江南世族 逐漸接受新朝,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朝的統(tǒng)治日漸穩(wěn)固,江南世族也成了明朝的一股重要組成部分。并深刻的影響了明朝的國勢。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出現(xiàn)了洪武中興,逐漸恢復(fù)了國力,甚至在明宣宗時期,出現(xiàn)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這一切都離不開世族的支持,經(jīng)濟的繁榮昌盛,在于明太祖巧妙的處理了這一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