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狂躁轉(zhuǎn)癡呆——周連三醫(yī)案患者女性,四十一歲。初診:一九六一年七月。因夫妻爭吵而發(fā)病。初起喧擾不寧,躁狂打罵,動而多怒,罵詈日夜不休。曾服大劑大黃、芒硝瀉下,轉(zhuǎn)為沉默癡呆,舌白多津,語無論次,心悸易驚,頭疼失眠,時喜時悲,四肢厥冷,六脈沉微。方用:茯苓30克、黨參15克、炮附子15克、干姜15克、甘草12克、牡蠣30克、龍骨15克。服三劑后,神志清醒,頭疼止,四肢溫,改用苓桂術(shù)甘湯加龍骨、牡蠣,服十余劑而愈?!秱摲竭\用法》 論:瀉下之后,隨證治之。舌白多津,火衰而金寒,心悸易驚者,木不能升降也,四肢厥冷,此是脾胃虛寒,六脈沉微,此是陰脈,陽氣亡敗,語無論次者,此是陽神不足。茯苓四逆湯,瀉水而扶陽,龍牡收斂神氣。 4不寐——劉含堂醫(yī)案王某某,男,55歲,干部。1998年11月25日初診。平素畏寒肢冷,兩周前出現(xiàn)夜不能寐,每晚僅能維持3小時左右的睡眠,曾在本市某醫(yī)院門診以西藥治療,無效。查其面色?白,神憊,氣短,齒衄,煩躁,飲食及二便自調(diào)。舌淡嫩,苔薄白,脈沉弱。診為不寐,證屬腎陽虛衰,虛熱上浮,陽不入陰。治當(dāng)溫陽益氣,潛陽入陰。擬茯苓四逆湯加味,處方:炮附片10克(先煎),炮姜6克,炙甘草6克,黨參10克,茯苓30克,生龍牡各15克(先煎),水煎服。服6劑,能睡眠5小時左右,繼服10劑,睡眠已達(dá)7小時左右,齒衄、煩躁等癥消失,但畏寒肢冷癥尚未安全消失。因患者為陽虛之體,故囑其續(xù)服右歸丸3個月。1年后隨訪,患者肢體轉(zhuǎn)溫,不寐未復(fù)發(fā)。 按:患者平素畏寒怕冷,其面色?白,神憊,氣短,表明其為腎中陽氣虛衰,時遇冬季寒冷之氣的影響,則陽氣不能下守而上浮,故見齒衄、煩躁等虛熱上浮表現(xiàn);陽不入陰,因而不寐。投茯苓四逆湯加生龍牡,以炮附片、干姜、炙甘草(即四逆湯)溫腎壯陽,黨參益氣,大量茯苓能安心神,生龍牡以潛陽入陰。藥后療效滿意,為達(dá)到根治目的,故以右歸丸,溫補腎陽以善后。 茯苓四逆湯用于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現(xiàn)代主要用于震顫性麻痹、癲狂等。辨證要點為腎陽虛衰,心陰心氣不足,心腎不交,癥狀如畏寒肢冷,神憊乏力,氣短,口渴煩躁,失眠,甚至神志失常,舌淡,苔薄白或干,脈沉弱。 論:不寐者,是衛(wèi)陽不藏,夜半自醒者,是清陽不升,也就是肝氣不升,清陽脫陷,而人自醒。本條不寐,也是衛(wèi)陽不藏,更是土敗而亡陽,陽氣離根之象。 明明是中氣亡敗,為何不見土濕土敗,而見少陰水寒水旺陰寒之象,此因本氣之偏見也。人病者,傷寒也。故皆寒之本氣。寒者,水也,少陰之主氣也。不見太陰病,而太陰病也附于少陰也。 5疫病汗漏陽亡陰耗證尾治平女,患疫八九日,汗大漏,煩躁不得眠,脈虛數(shù),四肢微冷,眾醫(yī)束手,時藩員黑巖誠道者,在爾塾,其父尚謙,延余診之,投以茯苓四逆湯,服之一二日,汗止,煩躁去,足微溫矣。 按:《傷寒論》云:“發(fā)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提示了汗下后,陰陽兩傷的證治。本例雖未經(jīng)誤汗誤下,但汗大漏而出現(xiàn)煩躁、肢厥等癥,其亡陽傷陰之病機則一。故宜用本方治療?!堕俅皶啊贰督?jīng)方應(yīng)用》 論:患“疫”八九日,這個所謂的“疫”不是今天理解的傳染病,此就是傷寒病,因患傷寒外感內(nèi)傷的病,大多都相同,所以被稱之為疫。另一個理解就是傷寒病,一個傷寒為病,一群人患傷寒病,即稱為“疫”。今天最典型的就天一降溫,或者是春天忽冷忽熱,讓人卒不及防的感冒,然后眾多嬰幼兒會出現(xiàn)感冒發(fā)熱,這種群體性的病,并且都是相同的癥狀,在古代會被稱為疫癘病。今天的理解的疫病是一種傳染病,兩者本質(zhì)的不同。如發(fā)生地震或大水之類的自然災(zāi)害時,用前人積累的經(jīng)驗告訴后人,大災(zāi)過后必有大疫,正是這些的經(jīng)驗在后來所有救災(zāi)搶險中,有一個重要的程序就是防疫,反復(fù)的噴酒各種消毒液,來預(yù)防災(zāi)后發(fā)生傳染病,這種傳染病就是今天所理解的疫病。在古代傷寒病,也會被統(tǒng)稱為疫癘病。從《傷寒論》里面的理法方藥就可以證名,從仲圣的序中也可以證明。 汗大漏,脈虛數(shù),煩燥不得眠,四肢微厥,都是典型的土敗亡陽之象。汗大漏,脈虛數(shù),這是典型的表陽失歸而外亡。煩燥不得眠,這是陽亡失根之虛,四肢微厥,是脾胃虛寒,土敗之象,此兩證的病理后學(xué)少陰篇與厥陰篇,少陰亡陽死證的六條提綱與厥陰亡陽死證的七條提綱則自知。 重點,雖然提綱有誤汗或誤下之語,但實際臨證,未經(jīng)誤汗誤下,也見亡陽病機。臨床床治病,可以跳出誤汗與誤下框框,只要見亡陽病機,就是茯苓四逆證。單從提綱誤治來論,此是太陽壞病,從亡陽病機來論,這個茯苓四逆湯證,即是太陰病,也是太陰病附于少陰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