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 11:25 華人號:中國文化經(jīng)過費力才得到的東西要比不費力就得到的東西叫能另人喜愛。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費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暫時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遺忘了。 —— 薄伽丘 王維和常建都是盛唐的著名詩人,王維早7年出生,也比常建早4年離世。王維是大唐公認的才子,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還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 常建的詩作本來不多,更沒有王維那樣光芒奪目。他長期仕途失意,更具羈旅愁苦,卻經(jīng)常在詩歌中表達其淡泊情懷。 唐代時禪宗已經(jīng)盛行,從王公大臣到普通百姓,都逐漸地受其影響。士大夫們寒窗讀書時接受的是儒家教育,但是因為宦海沉浮,加之個人不斷感悟修行,也逐漸地以接近佛禪為榮。下面介紹兩首禪意濃濃的唐詩,令人神清氣爽,更覺異曲同工之妙。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這首詩是常建的代表作,作者在一次游破山寺后院時,偶然間有感而作。破山寺即常熟興福寺,修建于梁代,是一座著名的古寺,經(jīng)常有各方游客慕名前往。詩人游玩了后禪院之后,深感其幽靜恬淡,于是即興賦詩。 前兩句點題,并指出時間。中間兩聯(lián)最為膾炙人口,曲徑通幽、繁花靜放,還有鳥聲潭影、詩人悅心,真乃水令人遠、動中襯靜,一幅恬美的寺院風景圖。最后一聯(lián)表達惟聞鐘磬,更顯靜謐異常。詩人在此稍作休憩,山容鳥語,處處令人靜心。 詩人于清晨走進古寺,初升的太陽照耀著松林,顯露著禮贊佛宇之情。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處,花木繽紛、意境優(yōu)雅,顯出一種詩意的境界。 明媚的陽光,使飛鳥怡悅;清澈的潭水,讓人神清氣爽,更蕩滌著人們心中的污垢。而余鐘磬音,也如清澈的潭水,可寄托遁世無門的超脫情懷。 過香積寺 唐代: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王維的作品非常具有清微淡遠之味,此詩寫作者赴寺道中的山景,卻從側(cè)面描寫周圍景物,進而烘托山寺之幽勝。詩人先寫路途遙遠,“數(shù)里入云峰”,立刻給人一種神秘和虛幻的感覺。 詩人一邊攀登,一邊描繪途中景物。古木夾道、寂無人跡,山泉遇危石阻擋,就吞吐盤薄而下;烈日當空、萬松濃蔭,反覺清涼無比。 詩人采用這種襯托對照的手法,非常高妙,令人印象深刻。而煉字方面,一個“咽”字、一個“冷”字,更感到山中見聞仿佛清絕塵寰。 最后兩句又歸到山寺,“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同時也見出禪理高深。 安禪,即安靜地打坐,指佛家思想;毒龍,比喻世俗人的欲望。佛法可以制毒龍,也能克制心中的欲念。 縱覽這兩首禪詩,常建抒寫寺中靜趣,王維歌詠寺外幽景,皆不從本寺落筆,全詩不寫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可謂異曲同工之妙。詩人描繪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環(huán)境,形成一種孤高幽僻的意境。作者不說禪意,而禪意也盡在字里行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