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要鑒 經(jīng)典心語 文言常備 甲 由來 《論語》的編撰, 開始于春秋末期, 而成書在戰(zhàn)國初年。 從書中內(nèi)容看,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記。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說: “論語者, 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聞于夫子之語也。 當時弟子各有所記, 夫子既卒, 門人相與輯而論纂, 故謂之《論語》?!?/p> 漢時, 《論語》有三種本子: 即《魯論語》和《齊論語》, 以及古文本的《古文論語》。 《魯論語》二十篇, 《齊論語》二十二篇, 《古文論語》二十一篇。 東漢末年, 大學(xué)者鄭玄依據(jù)《魯論語》篇, 參照《齊論語》和《古文論語》, 作《論語注》二十篇獨傳后世。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論語》。 乙 孔子 孔子的先世為宋國貴族, 做過乘田(管理畜養(yǎng))和委吏(司會計)。 孔子在魯國定公時, 曾任中都宰和司寇。 后因?qū)︳攬?zhí)政者季桓子和魯定公所為不滿, 而離開魯國。 他曾周游列國, 希望能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主張。 但都不為時君所用, 后來歸死魯國。 孔子晚年長期聚徒講學(xué), 開我國私人講學(xué)的先河。 相傳弟子多達三千人, 其中著名者七十余人。 孔子曾整理刪定《詩》、《書》等重要古代文獻。 還依據(jù)魯史官所記《春秋》進行刪修,使之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 而流傳后世。 丙 意義 《論語》是我國儒家主要經(jīng)典之一,內(nèi)容豐富深刻, 寓有深邃的哲理。 《論語》思想范疇, 涉及社會政治、倫理道德、思想教育等方面。 《論語》在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fā)展史上, 影響最大, 時間最久, 程度最深。 中國在世界上被稱為“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 與《論語》記述孔子思想與影響是分不開的。 中華民族寬大宏闊的偉大氣魄, 扶顛持危、見義勇為、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崇高道德風(fēng)范等, 可以說, 諸多源于孔子思想的精華。 《論語》是中國儒家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 不僅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還是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儒學(xué)思想的重要資料。 《論語》有助于統(tǒng)治階級治國安邦、統(tǒng)治人民。 唐代魏征奏疏多次引用《論語》, 如: “上好禮, 則民莫敢不敬; 上好義, 則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 則民莫敢不用情?!?/p>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等。 宋代趙普是趙匡胤的宰相, 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論語》對于中國文人甚至普通老百姓的處世為人、安身立命, 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 《論語》的有關(guān)文化思想、道德情操以及政治精華是共通的。 應(yīng)該予以積極學(xué)習(xí)和努力實踐。 這對于我們實現(xiàn)”四三二一”的美好人生, 不乏至關(guān)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辛丑年二月十五日向?qū)肿诒?)???? |
|
來自: 新用戶41015886 > 《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