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尺寸法《岐伯明堂經(jīng)》云:以八寸為一尺,以八分為一寸。緣人有長短肥瘦不同,取穴不準(zhǔn)。 短手長,取穴不準(zhǔn)。 唐時(shí)《孫思邈明堂經(jīng)》云:取患人男左女右,手大拇指節(jié)橫紋為一寸。以意消詳,巧拙亦有一法,令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jié),內(nèi)度兩橫紋相去為一寸。自根據(jù)此寸法,與人著灸療病以來,其病多得獲愈。此法有準(zhǔn),今以為定。 點(diǎn)灸法凡點(diǎn)灸時(shí),須得身體平直,四肢無令拳縮,坐點(diǎn)無令俯仰,立點(diǎn)無令傾側(cè)。灸時(shí)孔穴不正, 下火法凡下火點(diǎn)灸,欲令艾炷根下赤輝廣三分,若不三分,孔穴不中,不合得經(jīng)絡(luò)。緣榮衛(wèi)經(jīng)脈,氣血通流,各有所主,灸穴不中,即火氣不能遠(yuǎn)達(dá),而病未能愈矣。 用火法古來用火灸病,忌八般木火,切宜避之。八木者,松木火難瘥增病,柏木火傷神多汗,竹木火傷榮衛(wèi)經(jīng)絡(luò)。有火珠耀日,以艾丞之,遂得火出,此火灸病為良,凡人卒難備矣;次有火照耀日,以引之便得火出,此火亦佳。若遇天色陰暗,遂難得火,今即不如無木火也,灸人不犯諸忌,兼去久 ,清油點(diǎn)燈,燈上燒艾莖點(diǎn)灸是也;兼滋潤灸後至瘡愈已安。且無疼痛;用蠟燭更佳。諸蕃部落,知此八木火之忌,用鑌鐵擊KT 石得火出,以艾引之,遂乃著灸。 候天色法凡點(diǎn)灸時(shí),若值陰霧大起,風(fēng)雪忽降,猛雨炎暑,雷電虹霓,臨時(shí)且停,候待晴明,即再下火灸。灸時(shí)不得傷飽大飢,飲酒大醉,食生硬物。兼忌思慮愁憂,恚怒呼罵,籲嗟嘆息,一切不祥,忌之大吉。 定灸多少法凡灸頭與四肢,皆不令多灸。緣人身有三百六十五絡(luò),皆歸於頭,頭者,諸陰之會也。 若灸多,令人頭旋目眩,遠(yuǎn)視不明。緣頭與四肢肌肉薄,若並灸,則氣血滯絕於炷下,宜歇火氣少時(shí),令氣血遂通,再使火氣流行,候炷數(shù)足,自然除病,宜詳察之。 定髪際法凡灸髮際,如是患人有髮際整齊,根據(jù)明堂所說,易取其穴;如是患人,有因疾患後脫落盡髪際,或性本額項(xiàng)無髪,難憑取穴,今定患人兩眉中心,直上三寸為髪際,後取大椎直上三寸為髪際,以此為準(zhǔn)。 發(fā)灸瘡法凡著火療病,歷春夏秋冬不較者,灸炷雖然數(shù)足,得瘡發(fā)膿壞,所患即瘥;如不得瘡發(fā)膿壞,其疾不愈?!都滓医?jīng)》云:灸瘡不發(fā)者,用故履底灸令熱熨之,三日即發(fā),膿出自然愈疾。今用赤皮蔥三、五莖,去其蔥青,於 灰火中煨熱,拍破熱慰灸瘡十餘遍,其瘡三日自發(fā)。 淋洗灸瘡法凡著灸治病,才住火,便用赤皮蔥、薄荷二味煎湯,溫溫淋洗灸瘡周回約一、二尺以來,驅(qū)令逐風(fēng)氣於瘡口內(nèi)出,兼令經(jīng)脈往來不滯於瘡下,自然瘡壞疾愈。若灸瘡?fù)嘶痧栳?,用桃樹東南枝梢,青嫩柳皮二味,等分煎湯,溫溫淋洗灸瘡,此二味,偏能護(hù)灸瘡中諸風(fēng)。若瘡內(nèi)黑爛潰者,加胡荽三味,等分煎湯,溫溫淋洗,灸瘡自然生好肉也。若灸瘡疼痛不可忍,多時(shí)不較者,加黃連四味,等分煎湯淋洗,立有神效。 貼灸瘡法春取柳飛花如鵝毛者,夏用竹膜,秋用新棉,冬用兔毛,取腹上白細(xì)膩者,貓兒腹上者。 人神所在不宜針灸一日在大趾,二日在外踝,三日在股內(nèi),四日在腰間,五日在口舌,六日在兩手,七日在內(nèi)十四日在胃管,十五日在遍身,十六日在胃,十七日在氣衝,十八日在股內(nèi),十九日在足,二十日在內(nèi)踝,二十一日手小指,二十二日在外踝,二十三日肝及足,二十四日手陽明,二十五日足陽明,二十六日在胸,二十七日在膝,二十八日在陰,二十九日膝脛, 每月忌日不宜針灸出血正月丑日,二月未日,三月寅日,四月申日,五月卯日,六月酉日,七月辰日,八月戌日,九月巳日,十月亥日,十一月午日,十二月子日。 十二部人神不宜灸建日在足,禁晡時(shí);除日在眼,禁日入;滿日在腹,禁黃昏;平日在背,禁人定,定日在心,禁夜半;執(zhí)日在手,禁雞鳴;破日在口,禁平旦;危日在鼻,禁日出;成日在唇,禁食時(shí);收日在頭,禁禺中;開日在耳,禁午時(shí);閉日在目,禁日 。 十二時(shí)忌不宜灸子時(shí)在踝,醜時(shí)在頭,寅時(shí)在耳,卯時(shí)在面,辰時(shí)在項(xiàng),巳時(shí)在乳,午時(shí)在胸,未時(shí)在腹,申時(shí)在心,酉時(shí)在背,戌時(shí)在腰,亥時(shí)在股。 十二部年人神不宜灸一歲:十三、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 人神在心。 二歲:十四、二十六、三十八、五十、六十二、七十四、八十六。 人神在喉。 三歲:十五、二十七、三十九、五十一、六十三、七十五、八十七。 人神在頭。 四歲:十六、二十八、四十、五十二、六十四、七十六、八十八。 人神在眉。 五歲:十七、二十九、四十一、五十三、六十五、七十七、八十九。 人神在背。 六歲:十八,三十、四十二、五十四、六十六、七十八、九十。 人神在腰。 七歲:十九、三十一、四十三、五十五、六十七、七十九、九十一。 人神在腹。 八歲:二十、三十二、四十四、五十六、六十八、八十、九十二。 人神在項(xiàng)。 九歲:二十一、三十三、四十五、五十七、六十九、八十一、九十三。 人神在足。 十歲:二十二、三十四、四十六、五十八、七十、八十二、九十四。 人神在膝。 十一歲:二十三、三十五、四十七、五十九、七十一、八十三、九十五。 人神在陰。 九部旁通人神不宜灸九部旁通人神不宜灸 雜忌旁通不宜灸雜忌旁通不宜灸 四季人神不宜灸春在左脅,秋在右脅,夏在臍,冬在腰。男忌除日,女忌破日。 胡侍郎奏過尻神指訣胡侍郎奏過尻神指訣 一歲十歲起,二官順行,逐日人神,就甲子內(nèi)檢尻神者,神農(nóng)之所制也。凡人年命巡行九宮,值此尻神所在不可針灸。犯者必主喪命,或生癰疽,尚憂致命,宜急速醫(yī)治?!睹魈谩吩疲阂园朔譃橐淮纾粚O思邈云:人有長短肥瘦,宜取患人中指第二節(jié)兩橫紋相去為則。 天醫(yī)取師療病吉日正月卯日 二月寅日 三月丑日 四月子日 五月亥日 六月戌日 七月酉日 八月申日 九月未日 十月午日 十一月巳 十二月辰 凡醫(yī)者,若不能知此諸般禁忌,趨吉避兇,妄亂針灸,非惟不能愈疾,甚至或致患人傷命,為害非輕。若逢病患,年命厄會處,男女氣怯,下手至難,通人達(dá)士,豈能拘此哉!若遇卒急暴患,何暇選擇避忌,即不可拘此若是禁穴。諸般醫(yī)療不瘥,明堂許灸一壯至三壯,更宜以意詳之。 正人形第一百會 一穴,在頭中心陷者中。灸七壯。主腦重鼻塞,頭疼目眩,少心力,忘前失後,心神恍惚,及大人小兒脫肛等疾。 神庭 一穴,在鼻柱上髮際中。灸三壯。主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角弓反張,羊癇吐舌。 水溝 一穴,在鼻柱下宛宛中。灸五壯。主消渴飲水無休,水氣遍身腫,笑無時(shí)節(jié),顛癇病,語不識尊卑,及口噤牙關(guān)不開也。 天突 一穴,在項(xiàng)結(jié)喉下五分中央宛宛中。灸五壯。主咳逆氣喘,暴啞不能言,身寒熱頸腫,喉中鳴翕翕,胸中氣哽哽也。 (正人形第一圖?。? 支溝 二穴,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者中。灸五壯。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脅腋急痛,四肢不舉,口噤不開,暴啞不能言也。 至陰 二穴,在足小指外側(cè)去爪甲角如韭葉宛宛中。灸三壯。主瘧發(fā)寒熱,頭重心煩,目翳KT KT ,鼻塞不通,小便淋瀝失精。 正人形第二三里 二穴,一名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灸三壯。主肘臂酸痛,屈伸難?!肚爻凶婷魈谩吩疲褐魑鍎谔摲?,四肢羸瘦。 (正人形第二圖?。? 天池 二穴,在乳後一寸著脅,直腋撅脅間。灸三壯。主寒熱 瘧,熱病汗不出,胸滿頭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胸中有聲,喉鳴也。 章門 二穴,在大橫紋外,直臍季肋端,側(cè)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灸七壯。 主腸鳴盈盈然,食飲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口乾,不嗜食,胸脅支滿,腰背肋間痛,不可轉(zhuǎn)側(cè),身黃羸瘦,四肢怠倦,腹中膨脹,兩脅積氣如卵石也。 中渚 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節(jié)後間陷者中。灸三壯。主目KT KT 無所見,肘臂酸痛,手五指不握盡痛也。 正人形第三(正人形第三圖?。? 輸府 二穴,在旋機(jī)傍各二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三壯。主咳逆上氣喘急,嘔吐,不下食飲,胸中痛也。 胸鄉(xiāng) 二穴,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者宛宛中。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卻引背痛,不得臥,轉(zhuǎn)側(cè)難也。 偏歷 二穴,在腕後三寸陷者中。灸五壯。主發(fā)寒熱,瘧久不愈,目視KT KT ,手不及頭,臂膊肘腕酸痛難屈伸,及顛疾多言。 豐隆 二穴,在外踝上八寸陷者中。灸七壯。主厥逆胸痛,氣刺不可忍,腹中如刀,大小便難,四肢不收,身體倦怠,膝腿酸痛,屈伸難也。 昆崙 二穴,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者中。灸三壯。主寒熱癲疾,目KT KT ,鼻衄多涕,腰尻重,不欲起,俯仰難,惡聞人者,女子絕產(chǎn)也。 厲兌 二穴,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一韭葉。灸一壯,主尸厥如死,不知人,多睡善驚,面上浮腫也。 正人形第四黃帝問岐伯曰:凡人中風(fēng),半身不遂,如何灸之?岐伯答曰:凡人未中風(fēng)時(shí),一兩月前,或三五個(gè)月前,非時(shí),足脛上忽發(fā)酸重頑痺,良久方解,此乃將中風(fēng)之候也。便須急灸三里穴與絕骨穴,四處各三壯。後用蔥、薄荷、桃、柳葉四味煎湯,淋洗灸瘡,令驅(qū)逐風(fēng)氣於瘡口中出也。 灸瘡:若春較,秋更灸;秋較,春更灸。常令兩腳上有灸瘡為妙。凡人不信此法,或飲食不節(jié),酒色過度,忽中此風(fēng),言語謇澀,半身不遂,宜於七處一齊下火,各灸三壯。如風(fēng)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百會穴。二、耳前發(fā)際。三、肩井穴。四、風(fēng)市穴。五、三里穴。六、絕骨穴。七、曲池穴。 上件七穴,神效極多,不能具錄,根據(jù)法灸之,萬無一失也。 (正人形第四圖?。? 正人形第五紫宮 一穴,在華蓋下一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七壯。主飲食不下,嘔逆煩心,上氣吐血,及唾如白膠。 乳根 二穴,在乳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下滿悶,臂腫及乳痛也?!度A佗明堂》云:主膈氣不下食噎病。 (正人形第五圖?。? 少衝 二穴,在手小指內(nèi)廉之側(cè),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煩心上氣,卒心痛,悲恐畏人,善驚,手拳不得伸,掌中熱痛也。《秦承祖明堂》云:兼主驚癇,吐舌沫出也。千金、楊玄操同。 湧泉 二穴,在腳心底宛宛中,白肉際,屈足卷趾得之。灸三壯。主心痛,不嗜食,婦不得踐地也。 正人形第六(正人形第六圖?。? 石門 一穴,在臍下二寸陷者中。灸七壯。主腹大堅(jiān),氣淋,小便黃,身寒熱,咳逆上氣,嘔血,卒疝繞臍痛,賁豚氣上衝,甄權(quán)云:主婦人因產(chǎn)惡露不止也。 分水 一穴,在下管下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水病腹腫,繞臍痛衝胸中,不得息。甄權(quán)云:主水氣浮腫鼓脹腸鳴,狀如雷聲,時(shí)上衝心。日灸七壯,四日罷。 華蓋 一穴,在璇璣下一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逆上氣,喘不能言也。 正人形第七(正人形第七圖 ) 上星 一穴,在直鼻上入髮際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頭風(fēng)目眩,鼻塞不聞香臭。 膻中 一穴,在兩乳間陷者中。灸五壯,主胸膈滿悶,咳嗽氣短,喉中鳴,婦人奶脈滯,無汗,下灸立愈。岐伯云:積氣乾噎。 巨闕 一穴,在鳩尾穴下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心痛不可忍,嘔血煩心,膈中不利,胸脅支滿,霍亂吐痢不止,困頓不知人。 間使 二穴,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者中。灸七壯。主卒狂驚悸,臂中腫痛,屈伸難。岐伯云:主鬼神邪也。 太衝 二穴,在足大趾本節(jié)後二寸,骨罅間陷者中。灸五壯。主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如淋狀,及月水不通。 正人形第八青靈 二穴,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灸三壯。主肩不舉,不能帶衣。 不容 二穴,在上管兩旁各一寸。灸三壯。主腹內(nèi)弦急,不得食,腹痛如刀刺,兩脅積氣彭彭然。 五樞 二穴,在帶脈下二寸,水道傍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主陰疝,小腹痛,及膀胱氣攻兩脅也。 複留 二穴,在足內(nèi)踝上二寸,動脈中陷者是。灸七壯。主腰疼痛引脊內(nèi),痛不可俯仰。善怒多言,足痿不收履,脛寒不自溫,腹中雷鳴,兼治腹鼓脹,四肢腫,十水病,女子赤白漏下,五淋,小便如散灰也。 大都 二脈,在足大趾本節(jié)後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手足逆冷,腹?jié)M善嘔吐,目眩煩心,四肢腫病。 (正人形第八圖?。? 婦人懷孕,不論月數(shù),及生產(chǎn)後未滿百日,不宜灸之。若絕子,灸臍下二寸三寸間動脈中三壯。 正人形第九通里 二穴,在腕後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頭目眩痛,悲恐畏人,肘腕酸重,及陰都 二穴,在通谷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身寒熱, 瘧,病心恍惚也。 (正人形第九圖 ) 石關(guān) 二穴,在陰都下一寸宛宛中。灸三壯。主多唾嘔沫,大便難,婦人無子,髒有惡血,腹厥痛,絞刺不可忍者。 帶脈 二穴,在季肋下一寸八分陷者宛宛中。灸七壯。主婦人腹堅(jiān)痛,月水不通,帶下赤白,兩脅下氣,轉(zhuǎn)運(yùn)背痛不可忍也。 正人形第十中 二穴,在輸府下一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三壯。主咳嗽上喘,不能食也。 (正人形第十圖 ) 氣衝 二穴,在歸來下一寸,鼠鼷上一寸動脈宛宛中。灸五壯。主腹有大氣,腹脹臍下堅(jiān), 疝陰腫,亦主婦人月水不通,無子。 三里 二穴,在膝下三寸, 骨外,大筋內(nèi),筋骨之間陷者宛宛中。灸三壯。主髒腹久積冷氣,心腹脹滿,胃氣不足,聞食臭,腸鳴腹痛,秦承祖云:諸病皆治,食氣暑氣,蠱毒癖,四肢腫滿,腿膝酸痛,目不明。華佗云:亦主五勞羸瘦,七傷虛乏,大小人熱,皆調(diào)三里。《外臺明堂》云: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 懸鐘 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灸三壯。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嗜食,膝脛連腰痛,筋攣急,足不收履,坐不能起。 《張文仲灸經(jīng)》:療病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綠水,及元髒氣。灸足大趾次趾內(nèi)橫紋中,各灸一壯,炷如小麥大,下火立愈。 正人形第十一(正人形第十一圖 ) 禾聊 二穴,在鼻孔下俠水溝旁五分。灸三壯。主鼻窒口癖,清涕出不可止,鼻衄有瘡,口不可開,及尸厥也。 天井 二穴,在肘外大骨之後一寸兩筋間陷者中,屈肘得之。灸五壯。主肘痛引肩,不可屈伸,頸項(xiàng)及肩背痛,臂痿不仁,驚悸悲傷,癇病羊鳴吐舌也。 承滿 二穴,在不容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腸鳴腹脹,上喘氣逆,及膈氣唾血商陽 二穴,在手大指次指內(nèi)側(cè),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胸膈氣滿,喘急,耳鳴聾,瘧病口乾,熱病汗不出也。 孔最 二穴,在腕上七寸陷者宛宛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肘臂厥痛,屈伸難,手不及頭,不握也。 《黃帝灸法》:療中風(fēng),眼戴上及不能語者,灸第二椎並第五椎上,各七壯,齊下火炷如半棗核大,立瘥。 正人形第十二肩聊 二穴,在肩 上,舉肩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肩重不舉,臂痛也。 食竇 二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舉臂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膈間鳴,陸陸常有聲。 通谷 二穴,在幽門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失欠,口 及嘔,暴啞不能言也。 俠溪 二穴,在足小趾歧骨間本節(jié)前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流也。灸三壯。主耳鳴 (正人形第十二圖 ) 華佗療男子卒疝,陰卵偏大,取患人足大趾,去甲五分,內(nèi)側(cè)白肉際,灸三壯,炷如半棗核大?;甲笕∮?,患右取左。 正人形第十三(正人形第十三圖?。? 三陽絡(luò) 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支溝上一寸,灸五壯。主嗜臥,身不欲動,卒聾暴啞,及齒痛。 脅堂 二穴,在腋下二骨間陷者中,舉腋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氣滿,噫噦喘逆,目黃,遠(yuǎn)視KT KT 。 天地 二穴,在腋下三寸陷者中,灸三壯。主上氣咳嗽,胸中氣滿,喉中鳴,四肢不舉,腋下腫也。 日月 二穴,在期門下五分陷者中,灸五壯。主善悲不樂,欲走多睡,言語不正,及四肢不收。 地機(jī) 二穴,在膝內(nèi)側(cè)轉(zhuǎn)骨下陷者中,伸足取之,灸三壯。主腰痛不可俯仰,足痺痛,屈伸難也。 三陰交 二穴,在內(nèi)踝上三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膝內(nèi)廉痛,小便不利,身重足痿,不能行也。 正人形第十四會 二穴,在臂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灸七壯。主癭及臂氣腫也。 (正人形第十四圖?。? 外關(guān) 二穴,在腕後二寸陷者宛宛中,灸三壯。主肘腕酸重,屈伸難,手十指盡痛不得握,兼主耳 渾渾,聾無所聞也。 幽門 二穴,在巨闕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善吐,食飲不下,兼唾多吐涎,乾噦,嘔沫,洩有膿血也。 二間 二穴,在手大指次指本節(jié)前陷者中,灸三壯。主喉痺咽腫,多臥喜睡,鼻鼽,及口眼斜。 中衝 二穴,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灸一壯。主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煩滿,舌本痛。秦承祖云:兼主神氣不足,失志也。 正人形第十五(正人形第十五圖?。? 上管 一穴,在巨闕下一寸,灸三壯。主嘔吐,食飲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shí)吐嘔血,腸 刺痛,痰多吐涎也。 中極 一穴,在臍下四寸陷者中,灸五壯。主尸厥不知人,冷氣積聚,時(shí)上衝心,飢不能食,小腹痛,積聚堅(jiān)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 也。 陰包 二穴,在膝上四寸陷者中,灸七壯。主腰痛連小腹腫,小便不利,及月水不 正人形第十六攢竹 二穴,在眉頭陷者中,灸一壯。主頭目風(fēng)眩,眉頭痛,鼻鼽衄,目KT KT 無遠(yuǎn)見,但是尸厥,癲狂病,神邪鬼魅,皆主之。 中庭 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宛宛中。灸三壯。主食飲不下,嘔逆,食下還出也。 關(guān)元 一穴,在臍下三寸陷者中。灸五壯。主賁豚,寒氣入小腹,時(shí)欲嘔,溺血,便黃,腹洩不止,卒疝,小腹痛,轉(zhuǎn)胞,不得小便。岐伯云:但是積冷虛乏病皆宜灸之。 (正人形第十六圖?。? 太泉 二穴,在手中掌後橫紋頭陷者中。灸五壯。主胸中氣滿,不得臥,肺脹滿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熱,胃氣上逆,唾血及狂言,肘中痛。 交信 二穴,在內(nèi)踝上二寸後廉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氣淋,卒疝,大小便難,及膝脛內(nèi)廉痛也。 太溪 二穴,在足內(nèi)踝後跟骨上動脈中。灸三壯。主 瘧咳逆,煩心不得臥,小便黃,足脛寒,唾血及鼻衄不止也。 正人形第十七囟會 一穴,在上星後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頭目眩,頭皮腫生白屑,兼主面赤璇璣 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仰頭取之。灸三壯。主胸脅支滿,咳逆上喘,喉中鳴也。 鳩尾 一穴,在蔽骨下五分陷者中。灸三壯。主心驚悸,神氣耗散,癲癇病狂,歌不擇言也。 氣海 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宛宛中。灸七壯。主冷病,面黑,肌體羸瘦,四肢力弱,小腹氣積聚,賁豚腹堅(jiān),脫陽欲死,不知人,五髒氣逆上攻也。 (正人形第十七圖?。? 張文仲救婦人橫產(chǎn),先手出,諸般符藥不捷,灸右腳小趾尖頭三壯,炷如小麥大,下火 正人形第十八(正人形第十八圖 ) 前頂 一穴,在囟會後一寸,直鼻中央陷者中。灸三壯。主頭風(fēng)目眩,頭皮腫,小兒驚癇病也。 耳門 二穴,在耳前起肉當(dāng)缺陷者中。主耳有膿,及底耳 耳,耳痛鳴聾,並齒齲禁,不宜灸,有病不過三壯也。 少商 二穴,在手大指內(nèi)側(cè),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灸三壯。主瘧寒熱,煩心善噦,唾沫唇乾,嘔吐不下食,腸脹腹?jié)M,微喘,心下膨膨然。 少海 二穴,在肘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者中,屈肘乃得之。灸五壯。主四肢不舉,癲癇吐舌,沫出羊鳴也。 交儀 二穴,在內(nèi)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五壯。主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及婦人漏下赤白,月水不調(diào)。 解溪 二穴,在系鞋處陷者中。灸三壯。主上氣喘息,咳嗽急,腹中積氣上下行,及目生白翳也。 正人形第十九尺澤 二穴,在肘中約上兩筋動脈中。甄權(quán)云:在臂屈伸橫紋中,筋骨罅陷者中,不宜灸。主癲病不可向,手臂不得上頭。 天樞 二穴,夾臍兩傍各二寸陷者中。灸五壯。主久積冷氣,繞臍切痛,時(shí)上衝心,女子漏下赤白,及肚大堅(jiān),食不化,面色蒼蒼也。 曲骨 一穴,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其毛際陷者中。灸七壯。主五淋,小便黃,水病脹滿,婦人帶下赤白,惡合陰陽,小便閉澀不通,但是虛乏冷極者,皆宜灸之。 陽陵泉 二穴,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灸一壯。主膝股內(nèi)外廉痛不仁,屈伸難,及喉中鳴,驚恐如人將捕之。 (正人形第十九圖 ) 丘墟 二穴,在外踝如前,去臨泣三寸。灸三壯。主胸脅痛,善太息,胸滿膨膨然,足腕不收,足脛偏細(xì)。 正人形第二十(正人形第二十圖?。? 率穀 二穴,在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陷者宛宛中,嚼而取之。灸三壯。主醉後酒風(fēng)發(fā),頭重,皮膚腫,兩角眩痛也。 中府 二穴,在雲(yún)門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脈應(yīng)手。灸五壯。主肺急,胸中滿,喘逆,唾濁,善噎,皮膚痛也。 養(yǎng)老 二穴,在手太陽踝骨上一穴,後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肩欲折,臂如拔,手不能自上下也。 張文仲傳《神仙灸法》:療腰重痛,不可轉(zhuǎn)側(cè),起坐難,及冷痺,腳筋攣急不可屈伸。 灸曲 兩文頭,左右腳四處,各三壯。每灸一腳,二火齊下,艾炷才燒到肉,初覺痛,便用兩人兩邊齊吹至火滅。午時(shí)著灸,至人定已來,自行動髒腑一兩回,或髒腑轉(zhuǎn)動如雷聲,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