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赤豆、紅豆、紅小豆、小紅綠豆、杜赤豆、朱赤豆、朱小豆、金紅小豆。 〔來 源〕為豆科菜豆屬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或赤豆 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的種子。 〔成 分〕赤小豆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灰分、鈣、磷、鐵、維生維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 〔作 用〕 一、歷代經(jīng)驗(yàn) 1.利尿消腫:赤小豆有利尿退腫及除濕作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主下水”。 《名醫(yī)別錄》: “……利小便,吐逆,卒僻,下脹滿”。 《食療本草》: “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 2.和血解毒:赤小豆又有和血解毒,消腫排膿作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排癰腫膿血”。 《藥性論》: “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 《日華子本草》: “赤豆粉,治煩,解熱毒,排膿,補(bǔ)血脈”。 二、近代研究 近代未見對赤小豆的藥理研究報(bào)告。臨床觀察有利尿、消炎及緩瀉作用。 〔性 味〕甘、酸,平。歸脾、大腸、心經(jīng)。 〔功 效〕利尿退腫,和血解毒。 〔主 治〕脾虛水腫, 腳氣, 黃疸,泄痢,便血,癰腫瘡毒。 〔臨床應(yīng)用〕 1.水腫腳氣:赤小豆可用治水腫、腹水,類似于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近年用治肝硬化腹水。古方多單用,可配伍鯉魚、商陸、白茅根、生姜、大蒜等, 方例《赤豆商陸湯》、《赤豆白茅湯》,配鯉魚可治腹水。腳氣水腫、氣急,大小便澀,身腫等,類似于維生素B1缺乏癥。常配伍葫蘆、生姜、紫蘇、薏苡仁、花生、大棗等,方例《赤小豆湯》。 2.濕熱黃疸: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黃如橘色,發(fā)熱,口渴,小便黃等,類似于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常配伍麻黃、連翹、杏仁等,方例《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赤小豆散》。 3.風(fēng)濕痹痛:赤小豆又可用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疼痛,常配伍秦艽、桑枝、防己等,方例《赤小豆秦艽湯》。 4.癰腫瘡毒:赤小豆外用可治癰癤腫毒,痔瘡,火丹,乳癰,風(fēng)瘙癮疹等,近用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有效。古方治“狐惑病”,類似于白塞氏綜合征,配伍當(dāng)歸,方例《赤小豆當(dāng)歸散》。治療腸癰因濕熱氣滯瘀凝者,類似于單純型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常配伍薏苡仁、防己、甘草等,方例《赤豆薏苡湯》。 此外,近年有用赤小豆發(fā)芽后配豬脾臟治療消渴,類似于糖尿病口渴。 〔用 量〕 10~30克,丸散酌減,外用適量。 〔用 法〕生用,研末入藥,或炒后用。 〔禁 忌〕陰虛及無濕熱者不用。 〔附 方〕 1.赤豆商陸湯(《補(bǔ)缺肘后方》):赤小豆、商陸、大蒜、生姜。 2.赤豆白茅湯(《獨(dú)行方》):赤小豆、白茅根。 3.赤小豆湯(《圣濟(jì)總錄》): 赤小豆、桑根白皮、紫蘇莖葉。 4.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金匱要略》):麻黃、連翹、赤小豆、 桑白皮、杏仁、生姜、大棗。 5.赤小豆散(《圣惠方》):赤小豆、丁香、黍米、瓜蒂、熏陸香、青布、麝香。 6.赤小豆秦艽湯(驗(yàn)方):赤小豆、秦艽、桑枝、防風(fēng)、防己、木瓜。 7.赤小豆當(dāng)歸散(《金匱要略》):赤小豆、當(dāng)歸。 8.赤豆薏苡湯(《瘍科捷徑》):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