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求法 以下是王德峰老師講述惠能求法的故事,我把原文與老師的講解一起貼在這。 祖問日:“汝何方人, 欲求何物? 惠能對日:“ 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 不求余物?!弊嫜?“汝是嶺南人, 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惠能曰:“ 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 佛性有何差別?” 惠能來到黃梅縣東禪寺,弘忍問道:“你來做什么?”惠能說:“我從嶺南來,來求佛法。”弘忍說:“哦,汝是獦獠人(南蠻子),如何學(xué)的了佛,”惠能當即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本無南北。此言一出,弘忍法師心里明白了“此獦獠根器大利”。根器就是慧根,現(xiàn)在來講就是指智商,這樣的人最適合把佛法傳給他。 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wù)。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wù)?” 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看槽廠去。”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 八月余日,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當前,令人不覺。 雖然弘忍法師在聽到惠能的回答之后知道他根器大利,但沒有馬上收他做徒弟,而弘忍年歲已高,面臨衣缽傳給誰的問題。衣缽的傳承是繼承權(quán)問題,當時唐朝朝廷支持佛教每一個寺院的方丈擁有大量田產(chǎn),所以衣缽的傳承同時也是田產(chǎn)的繼承。從此寺廟里就不清凈了,弘忍法師有很高的智慧,跟惠能說我不收你做徒弟,但我也不趕你走,你到碓房勞動( duì fáng,即舂米作坊),這是對惠能最好的保護。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鸺彼偃?,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strong> 弘忍臨終前,把眾弟子叫到身旁,說:“汝等終日跟我學(xué)佛,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求?”你們各作一偈(偈句)給我看看。即作短詩表達對佛法的領(lǐng)會。 后來眾弟子回到料房里都想,作還是不作,后來一致認為不必作,因為弘忍最喜歡的弟子是神秀,還讓他做了首席弟子,將來衣缽肯定他得,我們也去作,等于是和他競爭。將來他得了衣缽,沒有我們好果子吃,所以大家想好了,不必做。 神秀也要想作還是不作。他心里想,如果不作的話,衣缽肯定得不到。如果做了之后呢,師傅如果說作的不好,不光得不著衣缽,還在眾弟子面前失去了威望,究竟作還是不作呢?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書著,從他和尚看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shù)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zhí)燈,書偈于南廊壁間,呈心所見。 神秀后來想出一個妙計,做還是要做的,但不要署名。在半夜三更里把它寫在墻上。等師傅來看到了,說作得好,才能承認是自己做的,如果說作得不好不吭聲就是。于是慧能作了一偈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p> “身是菩提樹”指我們要把自己的身體不光光看作是肉體,而且要看作是法身,像菩提樹一般。因為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所以菩提成了智慧的象征。 “心如明鏡臺”我們的心本來很干凈,像明鏡一般。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眮淼竭@人世間到處都是灰塵(煩惱),難免要沾染是灰塵,因此我們要不斷的擦,不要沾染上灰塵。 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jīng)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钡舸速?,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铋T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嘆善哉。 弘忍一看就明白這是神秀所座,跟眾弟子說你們每天都要背誦這個偈句,對你們修行有很大的好處。 后來弘忍私下召見神秀,問他這個偈句是不是你作的嗎,神秀說是。弘忍說:“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在門外,未入門內(nèi)?!庇谑呛肴套屔裥阍偃プ饕皇?。但神秀后來這幾天神思恍惚,再也作不出第二首。而眾弟子都在背誦他的偈句,被惠能聽見了,惠能問一個小和尚,你們都在念什么,小和尚跟他說我們師傅讓我們天天背誦神秀首座的偈句?;菽苷f,我不識字,你能不能完整的念給我聽。小和尚念了,念完之后,惠能說,我也來作一首。旁邊另一個和尚樂了,跟他說,你一個猖獠(南蠻子),還做什么偈句,到舂米房里舂米去吧。 惠能向別駕言:'欲學(xué)無上菩提,不得輕于初學(xué)。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nbsp; 惠能馬上回答,切不可輕視初學(xué)者,輕視他人有無邊無量的罪。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后來有一句古話叫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這句話就是從惠能的這句話里套出來的。 惠能說我不會寫字,煩勞你幫我把我作的偈句也寫在那個墻上。那個人說,你先念吧,于是惠能念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惹塵埃?”那和尚一聽心想果然境界高了,但還是不愿幫他寫,提了一個條件,如果惠能得了衣缽的話,必須先來渡我?;菽苷f這沒問題,于是那和尚幫他寫墻上了。 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娨詾槿弧?/strong> 弘忍法師看到了,眾弟子也都在邊上。弘忍法師脫下自己一只鞋子,把惠能的偈句擦掉了,說了一句話,“亦未見本心”。也就是說雖然比神秀的境界高,但也沒見性,就是也未能成佛。(見性才能成佛) 神秀的毛病出在哪里?他說我們有一個本來干凈的心,然后,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可能要沾染上灰塵。什么叫修行呢?就是不斷的擦灰,就是我不斷的把我們的心跟外部世界隔絕開來。要保持這種隔絕。因為外部世界充滿了煩惱。在這層意思里面,他把心跟煩惱對立起來了。這個對立錯了。我們之前已經(jīng)講過,煩惱就來自于我們的心,智慧也來自我們的心。智慧跟煩惱是對立的,但它們同出一源,根源還是那個心,你怎么好把這二者對立起來,二元對立呢,這是其中一個錯。 還有一個錯。他把修行看作是對煩惱的拒絕,這意味著把眾生的煩惱拒之于門外,求個人的自了,是小乘佛教,只求自己的解脫問題。而釋迦牟尼的智慧是:大智慧就是大悲憫。你沒有悲憫你就沒有智慧。我們怎么好把眾生的煩惱拒之門外呢?我們要擁抱眾生的煩惱,把眾生的煩惱也看成自己的煩惱,看眾生的罪過也看成是自己的罪過。這才是大乘佛教。所以毛病有二個方面。 慧根不同于智商,智商可以測量,但是慧根不行,慧根可以判斷。智慧就是悲憫,(有悲憫) 這樣的人慧根不淺,悲憫和智慧是同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心大了,你打破了形骸之間隔,你的心就大了,心里小怎么會悲憫呢。 惠能的偈句比神秀的境界高,但是弘忍說亦未見本性?;菽馨焉裥闼磉_的心跟外部世界的二元對立無掉了,無掉了這時候什么都沒有了,但其實有東西來,而這時候的惠能不知道。他的偈句表達了《金剛經(jīng)》里那八個字的前四個字“應(yīng)無所住”,即也別把自己本來干凈的心當境相住在那里了,這叫著了凈相。這也是住相,就是住凈相。蓮花是佛教的象征,而蓮花生在在污泥,智慧從哪里來?從煩惱中來。世界上如果本無煩惱,要智慧干嘛,智慧是從煩惱中來的。所以要徹底,惠能徹底了是吧?“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無所住”,無了之后,你不能停留在無里面,你說出了空,不能停留在空里面。那叫執(zhí)著于空,又是煩惱。你需要把空再空掉,叫空空,就是回到人世間,再次入世修行。禪宗講修行要達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境界,這個更近一步就是指回到生活中來。所以此時惠能悟到了金剛經(jīng)前四個字“應(yīng)無所住”,但后四個字“而生其心”還未悟到。弘忍法師把惠能的偈句擦了,這個動作其中有禪意,什么禪意?惠能的偈句是表達無的境界,而擦掉這個偈句表示對這個無再無一次??樟耸前?,把這個空再空一次吧。弘忍知道惠能快悟了,今晚會成佛,于是做了一點準備,到黃梅縣東禪寺附近九江邊一個驛站的渡口處,準備了一艘船。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嬉哉葥繇匀露?。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 做好此準備之后,在黃昏時分弘忍到了舂米房里,惠能正在舂米,舂米是非常繁重的體力勞動,一塊很大的堆石,上方系在一根又長又粗的木棒上,那叫杠桿,這一頭踩下去,對手往上升,這頭一放那叫舂米?;菽苁巧眢w瘦弱的人他沒那么大的力氣,后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找了一塊蠻大的石頭敷在腰上,增加體重,這叫腰石舂米。 弘忍法師看到他是如此舂米的,于是就說,你是個求道的人,為了求得佛法,忘記了自己的身體,正應(yīng)當如此。然后問他米熟了沒有?你沖好了沒有?慧能領(lǐng)會了弘忍法師這句話的內(nèi)在含義,回答說米老早沖好了,就差最后一道工序,用篩子篩一篩。弘忍法師也立刻明白惠能在告訴他什么。篩子的篩,是不是老師的詩的諧音?如果寫出來也很清楚,把篩子的竹子頭拿掉,就是師。弘忍法師知道惠能告訴自己,我早已準備好,就差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由師傅來幫我開悟。弘忍法師也不說話,舉起手中的手杖往對側(cè)上敲了三下,而后走了,惠能心領(lǐng)神會,這意思是叫我半夜三更時分到方丈室去。 三更時分慧能到了方丈室,弘忍用一塊很大的袈裟把窗戶遮掩了,不讓燈光透露出去,再燈下,終于給惠能講金剛經(jīng)了。講到了“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八個字的時候,在《六祖壇經(jīng)》里并沒說弘忍是如何講解的,只是說惠能聽到他的講解之后,言下大悟。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strong> 惠能接著師傅的話往下說,連說了五個何其。 自性就是自本性,就是自本心,也就是佛性,人人都具備。無論我們的生活處境是怎樣,順境也罷,逆境也罷,都不足于撼動它,萬事萬物的真理,我們本自信本來具備,這恰好是如孟子所說的那句話,“萬物皆備于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闭胬聿灰奖拘灾馊デ螅纹渥孕?,能生萬法,法就是事物,萬法就是萬事萬物,萬事萬物的真實的意義則像我們的佛性呈現(xiàn)。平時我們所把握到的事物的意義都不是真實的,所以你見到了佛性之后,萬事萬物的真實意義才向你呈現(xiàn),這就是五個何其。 弘忍法師一聽到他說出這五個何其來,知道他悟了,就把衣缽傳給了他,我們講惠能頓悟的例子,來說什么事,也就是在說金剛經(jīng)八個字,因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心一來叫自本性起來,就成了佛,叫即心即佛。 |
|